剖宫产术规范化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效果

2014-04-14 03:58龙云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年1期
关键词:预防性规范化抗生素

龙云萍

(云南省蒙自市人民医院,云南蒙自 661100)

论著/护理

剖宫产术规范化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效果

龙云萍

(云南省蒙自市人民医院,云南蒙自 661100)

目的观察和分析剖宫产术规范化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于2012年10月-2013年09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术结束分娩的产妇438例为研究对象,上述选取对象均具备剖宫产指征,采取数字标记法随机将上述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产妇在行剖宫产术前及术中不给予抗生素支持治疗,术后给予头孢呋辛进行治疗,观察组产妇在行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断脐后立即给予头孢呋辛预防性治疗,观察两组产妇在术后低热、术后病率、腹部切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等指标较上的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低热、术后病率、腹部切口愈合情况等指标较对照组并无显著性差异,但两组在住院时间及切口感染指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剖宫产围手术期阶段,尤其是术中采取规范化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术后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这对术后预后改善、保证母婴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

剖宫产;抗生素;预防性

剖宫产术作为一种具备外科性质的术式,其手术操作过程并不能完全保证无菌,然而,我国存在抗生素滥用的现象,而在剖宫产前使用的抗生素可借助胎盘的传递方式导致新生儿对抗生素产生一定程度的耐药性,这不利于保证产妇和新生儿的身体安全,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对临床上抗生素的应用采取规范化预防性限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而在术中规范化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预防术后感染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探讨和分析规范化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行剖宫产产妇的影响及效果,选取438例在我院接受该术式结束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对其中219例产妇术中给予规范化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和术后抗生素,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2年10月-2013年09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术结束分娩的产妇438例为研究对象,上述选取对象均具备剖宫产指征,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7.6±3.5)岁;孕周37-41周,平均(38.3± 2.5)周;BMI20.3~31.4kg/m2,平均(24.6±2.1)kg/m2;经产妇和初产妇分别为158例和280例。采取数字标记法随机将上述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9例。上述选取对象均在术前接受阴道检查等常规性产前操作;两组患者在年龄、手术指征、孕周、体重指数、术式医生等一般资料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对象排除标准

①感染或存在潜在性感染孕妇;②胎膜早破孕妇;③术前体温在37.5℃以上孕妇;④合并产前子痫、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以及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产妇在行剖宫产术前及术中不给予抗生素支持治疗,在术后给予1.75g头孢呋辛治疗,静脉滴注,每隔12h给药一次,上述治疗持续4-5d;观察组产妇在术中胎儿娩出断脐后立即给予静脉滴注头孢呋辛1.75g;后每隔12h给药一次,每次1.75g,共给药2-3次。

1.4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产妇术后体温变化情况,术后每隔6h检测一次体温,术后24h体温在37.5℃以上者视为发热;其中体温连续2次或2次检测在37.5-38.0℃则评定为术后低热,若是检查均在38.0℃或38.0℃以上者,则评定为术后病率;腹部切口情况:腹部切口甲级愈合,腹部切口感染,若是术后切口及切口周边区域出现痛、热、红、肿以及渗液等炎性症状(脂肪液化不含),切口裂开,切口部位引流出脓性液体或穿刺抽出脓液,并且病原学诊断结果显示患者血白细胞总数在15×109/L,中性粒细胞总数在70%以上,则视为术后切口感染;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使用抗生素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s)表示,组间数据对比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产妇与对照组产妇相对比,在术后低热、术后病率、腹部切口愈合情况等指标较对照组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在住院时间及切口感染指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细见下表1。

表1 两组产妇术中或术后应用抗生素效果对比

3 讨论

3.1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意义

从严格意义讲,临床上产妇接受剖宫产术结束分娩绝非无菌手术,其属于Ⅱ类切口手术[1];在行使手术操作的过程中,会对产妇子宫肌壁、腹壁以及各层软组织都会造成轻重不一的创伤,同时阴道本来就属于有菌腔道,这增加了手术感染风险,使得潜在的致病病菌或者非致病菌都或多或少沿着该腔道上行,导致术后出现内源性感染,因此临床上行剖宫产中,采取规范化预防性应用有效抗生素方式进行处理[2],对防止术后感染有着重要的意义。

3.2 术中用药的作用

有研究文献表明,在行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断脐后采取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非选择性或选择性剖宫产妇进行处理,能明显降低术后子宫内膜炎等疾病的发生[3],且对术后尿路感染、切口感染及发热症状的预防也有较好的效果。一般来说,术后伤口感染常发生在术后24h内这一阶段,尤其是在产妇皮肤等组织在切开至缝合结束该时间段极易引发切口感染,因而为了保证选取有效的抗生素发挥预防感染的效果,但剖宫产手术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即胎儿未娩出前应用抗生素,有可能导致新生儿对抗生素产生一定程度的耐药性,为保证新生儿的安全,最好在术中胎儿娩出断脐后进行给药,这对于提升产妇术中及术后分娩时血液中抗生素浓度,充分发挥抗生素效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明显减轻对新生儿的影响,降低了新生儿出现不良反应率。

3.3 术中给药对剖宫产的影响

在剖宫产围手术期间采取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能完全覆盖感染期危险,尤其是术中持续抗生素用药,这对提升患者术中免疫能力,保证切口在暴露术野下避免细菌感染有着较为良好的效果,在剖宫手术中继续给予足量的抗生素,充分保证了抗生素预防感染作用的发挥,即使手术完成后,患者体内的抗生素浓度仍就保持在较高水平,这对降低术后出现感染的几率,进而保障母婴安全,同时也降低了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几率。然而,在术前过早用药或术后过晚停药,对预防术后感染都无太大的意义,同时还增加了细菌出现耐药性的可能性,也提升产妇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几率[4-5]。

本文研究发现,对观察组产妇术中胎儿娩出断脐后及术后24-48h内应用抗生素,该组产妇在术后低热、术后病率、腹部切口愈合情况等指标较对照组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在住院时间及切口感染指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规范化预防性对接受剖宫产产妇应用抗生素,不仅有助于降低术后感染率,同时还有助于缩短产妇住院时间,同时在术后24-48h内停药,明显降低母乳中含有抗生素量,这减少了抗生素对新生儿的影响,而用药停止的及时性,促使产妇的康复进程得到缩短,有利于产妇尽快下床活动,这有助于产妇精神和身体的恢复,一方面缩短产妇的住院时间和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率,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产妇的医疗费用,这对促进产妇家庭和谐幸福有着重要的意义,因而医院应该重视规范化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综上所述,在行剖宫产的过程中,术中采取规范化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术后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这对术后预后改善、保证母婴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

[1]郭先玉.196例剖宫产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疗效对比较[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485-485.

[2]陶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在剖官产术后感染预防中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2(08):1294-1295.

[2]叶小姣,徐晓红,陈海燕.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控制剖宫产术后感染中的效果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8):3936-3937.

[4]张书敏,胡娅莉,凌静娴,等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0(2):89-92.

[5]李莉,何永珍.剖宫产预防性抗生素应用220例临床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08):1125-1126.

龙云萍,1971年生,女,彝族,红河石屏人,产科主治医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妇产科方面的工作。

猜你喜欢
预防性规范化抗生素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故事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馆藏唐卡保管与预防性保护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肠宁汤治疗66例老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