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青
摘 要: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一定时代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他们具有教育者所希望的思想品德。品德教育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在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影响下,通过自身的社会实践和内部矛盾斗争,逐步形成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在小学时期,影响学生道德品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尤其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有着其他途径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学生实际;课题;教学要点;引用材料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一定时代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他们具有教育者所希望的思想品德。品德教育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在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影响下,通过自身的社会实践和内部矛盾斗争,逐步形成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小学阶段是启蒙教育阶段,德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等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在这一时期,影响学生道德品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尤其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有着其他途径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
小学的思想品德课,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各方面能力,培养学生分辨是非、掌握正确的道德观念的能力。那么,如何才能上好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呢?笔者认为:
一、目的要求要切合学生实际
小学生正处于少年儿童时期,其心理特点、年龄特点和心理能力,决定了他们各方面的素质还不很成熟。因此,在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的之前,应先分析本年级、本班学生的情况和要求。
二、每节课的课题要小,要灵活
小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观念还很肤浅,甚至还没有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因此,在讲解每一个知识要点时,要由近及远、由浅及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方法灵活,这样才能不会离题太远,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便于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事物,找到教师所讲到道理的典范,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要点要简答明了,要有针对性
教学要点是教师为达到一节课的教学目的所必须讲清楚的问题。它是教师的教学提纲,也是学生领会某个道理的要领,教师在讲课时,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上来。例如,课文中的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字,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从而形成本身的能力和素质。
四、引用的材料要生动形象,要具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
思想品德课上运用的材料,是帮助学生形成道德认识、启发道德实践的基础。因此,材料要立意深刻,紧扣课题。材料既可是课本上的,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也可以是故事或格言等。
五、教学要坚持启发式
教师要运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完成独立思考,明辨是非,做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总之,思想品德教育没有一定的格式,教师不能对任何学生都一般要求,不要“公式化”和“一刀切”。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学生精雕细刻,使他们将来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钟守权.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艺术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许燕,王芳.教师健康人格促进.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 山西省孝义市府西街小学校)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