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彩梅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怎样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提倡学生大量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作为语文老师,在语文实践中提倡大量阅读,积极为学生提供阅读范围,传授阅读方法,推荐阅读书目。我认为语文素养是人的基本素养,而这种基本素养源于阅读、源于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悟。可通过“好书同阅读”“故事共欣赏”“心得互交流”等相关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浸润书海,让淡淡的书香成为学生成长的最好营养。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应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生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思想受到洗礼,智慧获得启迪,享受阅读乐趣,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亲身体验和个性理解。每周仅有的几节语文课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提升阅读素养的要求的,还必须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来充实自己的思想,因为从学生终生发展的角度来审视,文学素养健全的现代人的必备素养之一。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首先要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同时还要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我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审视,学生只有在大量的经典阅读中,思想才会受到熏陶,心灵才能得到净化,情感才会产生共鸣。
二、丰富学生体验阅读,拓展生命的宽度
让学生读什么书才能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快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教育的智慧,大多是一些古老的智慧,古老的智慧存在于经典之中,经典往往比时尚更接近真实,因为它经过了岁月的积淀和检验,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国教育也在不断发展,但经典是不褪色的。
假如我们能够抛弃对于学问知识的追逐,细心品读文本,让我们的学生用心去欣赏,亲近作者、融入作品之中,感受作者心灵深处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亲身感受生命的体验、文本中蕴藏着的生活哲理与智慧,从文本的语言文字中读出作者心境,悟出作者的情感,感受那些崇高的品质,丰富自身的经验,那么就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
三、引领学生有效阅读,领悟文本的内容
让学生在快乐的文本阅读中,领悟文本的内容,不断提升语文素养。首先让我们追溯语文之本位。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已给出了全新的解读:语文是中国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为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于语言,所以语言便是语文的本位。在引导学生有效阅读文本时,让学生静心感悟语言的意味,不可进行单纯的语言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该从深入阅读文本入手,用体悟理念的视角去理解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使语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
怎样有效引领学生进行灵动的、丰富的言语实践呢?《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 “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训练中逐渐掌握运用语言的能力。语言的运用应该是在语言环境中不断锻炼而形成的。”文本中语言的亮点、空白点与撞击点,这些空白不是作者行文的疏漏,恰恰是不忍点破的韵外之致,只可意会的弦外之音,布局谋篇的匠心独具,入乎其内,倘徉其中,必有“柳暗花明”之豁然开朗,作为教者,我们应引领学生徜徉于文本情境中,于文本的敏感之处自由驰骋,感受旋律,倾吐情愫,升华人生。
综上所述,阅读就是学生与文本之间心灵与情感的对话过程,学生在阅读时最能体现综合性学习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观能动者,每一位学生都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和要求去品读、去研读、去悟读。解读文本应是学生学习时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感悟,只有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下才有价值。我们应积极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自我解读,积极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从多角度审视文本内涵,让学生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相融,力争达到情感真切,获得语言的积累,哪怕是一知半解的沟通和积累,只要是学生自己的独创性见解和个性彰显,我想这对于学生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