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震凯
摘 要:产业转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西北地区作为国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承接产业转移对于其区域竞争力水平有着重要影响。通过理清西北地区区域竞争力影响因子,分析得出产业转移通过产业集聚、资源配置、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等方面提升其竞争力,为西北地区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规避负面效应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区域竞争力;产业转移;产业集聚;资源配置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5-0044-03
前言
改革开放之后,尤其实施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以来,中国西北地区不断地开拓思路,谋求经济上的突破和发展。同时,国家也出台了许多扶持政策,着力提升西北地区的区域竞争力。但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欠缺、技术落后、资金匮乏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西北地区的发展水平一直无法赶上全国其他地区,而且有被逐渐拉大的趋势。
与此同时,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迫于成本、环境等方面的原因,不断向拥有广阔土地、廉价劳动力、丰富资源的中西部地区转移。在这种大环境下,西北地区通过制定各类优惠政策不断吸纳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入,以解决对技术、资金以及管理经验的强烈需求。
因此,对于西北地区来说,理清产业转移能够通过哪些路径提升其区域竞争力,从而制定相应的制度政策,有准备、有选择性的承接,并尽量减少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最终达到提高区域竞争力的目的。
一、西北地区区域竞争力影响因子分析
作为一个地区各种竞争力的一种综合表现,如何衡量和评价区域竞争力大小显得至关重要,目前学术界对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选取都不尽相同,各有侧重。综合考量各类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以“三力体系”中的三大竞争力为基本框架,结合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中其影响因子的划分,以求深入剖析理解区域竞争力的内涵,对其主要影响因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基础竞争力
在基础竞争力方面,结合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短板,主要包括基础设施竞争力和人力资本竞争力这两个影响因子。首先,一个地区要提升区域竞争力、发展经济,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必不可少的。由于西北地区山大沟深、人口分散、民族众多,政府也正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仍很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已经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其次,人力资本是所有资本中最能动的部分,高素质的人才能够进行不断的创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其代表着区域经济发展的潜力。由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起步早,高校教育成果显著,形成了企业与高校合作的良性机制;反观西北地区则是师资力量薄弱,人才引进困难,最终导致人力资本形成缓慢。
(二)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主要是指区域内产业的综合实力及其发展潜力。对于西北地区来说,其主要影响因子包括宏观经济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科技知识竞争力。首先,一个区域的宏观经济竞争力能够体现这个地区在宏观调控时是否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其次,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因子就是产业竞争力。产业结构是否合理、三次产业总值以及经济效益、产业集群规模等因素影响着一个地区的产业竞争力,进而影响区域竞争力。再次,科学技术对一个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尤为重大。科技知识通过影响地区企业的观念、组织结构、生产工艺,增强企业竞争力,从而提升区域竞争力。
(三)环境竞争力
环境竞争力主要是指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市场环境以及政府提供的社会环境,在西北地区,市场环境、政府职能以及对外开放度对其区域竞争力有较大的影响。首先,市场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同时也是一个地区竞争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次,政府职能完善主要分为政府作用竞争力和金融竞争力,其中政府作用竞争力主要表现在通过税收、财政支出等途径来达到吸引投资、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等来提升区域竞争力。金融竞争力是指金融产业作为整体所体现出来的竞争力,包括市场占有率、发展水平、盈利能力等。第三,对外开放竞争力是将区域置于国际大环境中的竞争力。一个区域的对外开放程度越高,其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越高,产品的竞争力越强,同时对外开放亦有助于知识、技术等无形资本的流动,从而提升区域竞争力。
二、产业承接对西北地区区域竞争力的作用路径
区域竞争力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衡量指标,是各类竞争力的总和。对于产业承接的转入地来说,凭借其劳动力、土地、能源等生产要素方面的比较优势,承接其他地区的产业转移有助于提升本区域的竞争力。图1在西北地区区域竞争力影响因子的分析基础上,以影响因子为纽带,通过构建产业承接与区域竞争力的作用体系,厘清其内在关联机制和作用路径。
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出,产业承接从许多方面都对区域竞争力提升有影响,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作用路径来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一)产业集聚路径
迈克尔·波特(1998)认为,产业集聚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内大量产业关联密切的企业与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大量相同产业的企业以产业园区为依托和载体在同一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同时,从产业转移的特征来看,其并不是单一企业的独立行为,而是产业链的整体迁移。对于转入地来说,与转入企业相关的配套产业,例如相关服务业等也都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产业集聚。随着产业集聚的逐步形成,又能反过来吸引其他地区的企业向区域内迁移,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逐渐扩大集聚规模。
在产业园区规模经济的作用下,伴随着分工的细化和专门化,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同时集聚效应使得交易成本和信息搜寻成本不断下降,从而使产品成本降低,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也能显著增强区域竞争力。另一方面,在产业集聚形成后,加速的信息交流为集群内企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企业之间进行知识积累和技术交流更为便利,产生知识、技术溢出和扩散效应,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创造了必要条件,而技术创新正是支撑产业成长的关键因素,企业的不断创新促进了产业升级,这大大增强了产业竞争力,进而实现了区域竞争力的提升。endprint
(二)资源配置优化途径
资源配置的优化主要表现在结构的调整之上,通过市场作用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同时增强经济活力。产业转移也是资源配置要求优化和合理化的产物。首先,对于承接地来说,承接产业转移能够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如上所说,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之一即是由于转出地的劳动力、土地成本不断上升以及资源环境约束,而转入地在这些生产要素方面则存在比较优势,产业转移使得企业能够以更廉价的劳动力等资本进行生产活动,降低产品成本,同时也使承接地发挥比较优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其次,产业转移不仅带来投资量的增加,还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生产技术,这些无形的资本溢出和扩散效应使得企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增强企业创新能力,进而增强资源的配置效率,在这种无形的作用下,区域竞争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基础设施完善途径
对于承接产业转移来说,良好的承接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是做好产业承接的前提条件,基础设施的规模、水平是决定产业转入地引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产业转移直接对承接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例如完善机场、公路、铁路及水路等交通运输,建设物流网络,完善通讯网络等方面的基础设施,良好的硬件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迁入,而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迁移,又反过来促进了基础设施的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有助于企业降低生产及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力乃至区域竞争力,最显著的例子就是便捷的交通物流网络使得产品的运输成本大大降低,从而降低了产品的最终价格,增强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的竞争能力。
(四)人才培养途径
在生产活动过程中,人是最能动的部分。人是知识的载体,人力资本能够创造的财富远大于物质资本,人同时也是创新的源泉,能够促进企业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西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时,一方面,由于大量企业的转入,就业岗位显著增加,解决了西北地区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于承接地来说,随着产业不断转入,促进了当地产业的不断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人才队伍的培养也成为了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重点。首先,产业转移不仅带来了资本、设备,同时也带来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这大大充实了产业承接地的人力资本,这些高素质人才带来了成熟的管理理念和知识、熟练的技能,为转入地的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其次,转入地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承接迁入的企业,转入地往往会加大教育科研投资,为产业承接培养提供充足的高素质人才;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为产业发展提供专门化人才。强大的人力资本支持增强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增强了区域竞争力。
(五)环境竞争力途径
产业转移对于环境竞争力的提升主要表现在对市场机制以及政府能力这两个方面。转入地进行产业承接,大量企业进入区域市场,有助于增强市场竞争,提升市场活力,完善市场机制。同时,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承接政策、完善法律法规,充分发挥和增强其对于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以及对社会环境的建设能力。
三、结语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出,承接产业转移能够通过不同路径来作用于区域竞争力。因此,西北地区可以从承接产业转移角度出发,在深刻理解产业承接对区域竞争力提升的作用路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放大产业承接的这种促进作用,并尽可能降低其负面影响。
(一)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放大产业承接对区域竞争力的积极作用
对于西北地区来说,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主要包括承接政策制定、承接环境建设和承接产业选择等,这些为更好承接产业转移而施行的手段无形中也提升了区域的竞争力。
积极制定产业承接优惠政策,除转入地的生产要素优势之外,对于产业转移来说,转入地的各类优惠政策是产业转入的重要引力之一。西北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要积极制定各类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企业迁入,如制定差别产业政策,重点扶持能发挥西北地区比较优势的产业。西北地区在矿产和新能源产业、装备制造业、特色农副产品制造业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承接产业转移时应有计划地将投资引导向这些产业,发挥当地的产业比较优势;实行财政金融优惠政策,财政方面,对于转入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和增加转移支付、给予财政贴息等支持,金融方面,可以实行信贷资金向转入企业适当倾斜,完善金融服务和设施等;在土地政策方面,对于转入企业用地给予倾斜,在不低于最低标准的前提下给予价格优惠等等。
(二)有选择承接,减轻产业承接对区域竞争力的负面影响
从上文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产业承接过程中,如果一味盲目承接,只要企业迁入就接受,那么其对区域竞争力的提升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承接过程中,西北地区要严格制定企业准入政策,有选择性的进行承接。例如,对于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企业坚决不能让其转入或者必须待其控制污染程度在标准范围之后才准许其进入,不然,其带来的经济价值远远低于对环境进行破坏所带来的损失,而且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区域竞争力也会进一步丧失,可谓是得不偿失。同时对于承接产业转移时外溢的知识技术等要注重消化吸收,并不断进行再创新,努力培养自主创新能力,而不是一味模仿,这样才能实现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夏智伦,李自如.区域竞争力的内涵、本质和核心[J].求索,2005,(9):44-47.
[2] 陈刚,张解放.区际产业转移的效应分析及相应政策建议[J].华东经济管理,2001,(2):24-26.
[3] 李松志,杨杰.国内产业转移研究综述[J].商业研究,2008,(2):22-25.
[4] 孙华平,黄祖辉.区际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的稳定性[J].技术经济,2008,(7):74-80.
[5] 魏后凯.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竞争力的影响[J].福建论坛,2003,(4):11-15.
[6] 吴晓军,赵海东.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J].当代财经,2004,(6):96-99.
[7] 张春野,赵强.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的作用机理研究[J].经济师,2011,(2):14-15.
[责任编辑 仲 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