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阿拉伯现代文学在民族主义形成中的作用

2014-04-11 07:16王妍慧
关键词:民族主义阿拉伯埃及

王妍慧

(陕西理工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陕西汉中723000)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萌生于民族意识的觉醒。阿拉伯世界的民族主义思潮是近代西方军事入侵、政治和文化渗透与阿拉伯世界传统文化以及民众的反抗情绪共同作用的结果。从18世纪末起,阿拉伯世界的主要矛盾由奥斯曼帝国统治者与阿拉伯人之间的矛盾转化为阿拉伯世界与西方殖民主义之间的矛盾。在传统文化复兴和对西方文化的吸收与借鉴中,阿拉伯知识分子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阿拉伯世界掀起反抗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民族独立斗争的同时,以民族主义为主题的阿拉伯文学得到深入发展。英国研究民族主义的学者安东尼·史密斯强调民族文学对民族主义的促进作用,“民族主义意识形态需要经受民族的文化浸染——本民族历史的重新发现,通过语言学、词典学等学科复活本土语言,培养民族文学尤其戏剧和诗歌的旨趣”[1]6。因此,在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建构过程中,文学同样功不可没。

一、阿拉伯现代文学唤醒民族意识的探索

(一)以文学为主导的阿拉伯文化复兴

民族主义形成的过程同时也是民族认同塑造的过程。关于民族主义的产生,持“建构派”观点的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1936-)“视民族为一种‘现代’的想象以及政治与文化建构的产物”[2]15。也有学者在对民族形成的诸要素进行研究之后,得出“民族意识才是民族形成的最终要素”[3]191的结论。近代时期,阿拉伯人民族意识的觉醒即得益于以文学为主导的文化复兴。在文化复兴中,被誉为“阿拉伯文化的精粹”、“阿拉伯文学中的文学”[4]1120的诗歌则充当了先锋作用。其中,传统派诗人巴鲁迪(1839-1904)和邵基(1868-1932)是阿拉伯诗歌复兴运动的先驱。在他们的作品中,很少表达个人感情,而更多表达的是他们所处群体的感情和思想,反映他们所处时代的政治运动和社会运动[5]28。复兴派诗人最重要的贡献是把诗歌和民族的历史及现实联系起来,反映出他们民族意识的觉醒。

戏剧是阿拉伯文学的传统体裁和表现手法,也是一种根植于社会的艺术形式,更重要的是它表达了作者的沉思和分析,并将其反馈到社会中去[6]3。虽然阿拉伯世界有一些本土的戏剧文学形式,如皮影戏等,但现代意义上的阿拉伯戏剧主要受意大利和法国戏剧与歌剧的影响,是拿破仑远征埃及(1798-1801)之后,阿拉伯本土戏剧在吸收欧洲戏剧因素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1870年,犹太教师雅古布·赛努尔(1839-1912)奠定了现代埃及戏剧的基础,他被称为“埃及的莫里哀”。他深信戏剧在现代埃及复兴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认为戏剧的目的是“促进文明、进步和行为的改善”[7]132。阿拉伯近代诗歌和戏剧等文学形式在现代埃及戏剧的基础上表现出对阿拉伯文学传统的复兴和忠诚。阿拉伯人的民族意识也在文学主导的文化复兴中得以唤醒,在此基础上产生了阿拉伯民族主义,用近代史大师霍布斯鲍姆(1917-2012)的话来说,是“传统的创造”[8]1365。

(二)阿拉伯人的民族意识在文学语言中得到强化

虽然“民族”的概念有很多种,不同研究者对民族要素的强调也不同,但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都强调“共同的语言是民族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9]172具体到阿拉伯世界而言,阿拉伯语是阿拉伯民族认同的基础。关于阿拉伯语对民族主义形成的作用,美国的中东学者凯马尔·H·卡尔帕特认为,“阿拉伯语是阿拉伯民族主义最坚实的基础,它是把各国的阿拉伯人聚合在一起并且自伊斯兰教出现后一直是沟通他们的精神和心灵的工具”[10]77。20世纪30 和40年代,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潮最重要的代表人物阿卜杜拉·阿拉伊利也“把语言作为产生民族感情的第一因素”。[11]7阿拉伯世界直到伊斯兰教兴起才有了共同的语言——《古兰经》的语言,即阿拉伯语。它不仅作为宗教语言存在,而且给操各种语言的穆斯林提供了一种统一的语言。

20世纪20 至30年代阿拉伯世界的文学论争曾涉及到阿拉伯文学所使用的语言问题。研究阿拉伯小说传统的学者发现,由于各种原因,来自于阿拉伯世界不同地方的小说家们都坚持使用唯一的文学语言,把语言视为阿拉伯世界统一的基础[12]99。坚持使用《古兰经》的语言进行文学创作的传统派的作品充分展现出文学的民族性,对阿拉伯世界人民的民族认同起到强化作用。

二、阿拉伯文学中体现出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民族主义

(一)阿拉伯现代文学中民族主义逐渐取代宗教因素成为主旋律

宗教是阿拉伯人民族情感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阿拉伯世界,“伊斯兰教被认为是文化的主要支柱和所有社会价值中的约束力”[10]19。由于阿拉伯世界特有的阿拉伯——伊斯兰传统文化背景,宗教情绪与民族主义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阿拉伯现代文学中不乏宗教与世俗民族主义主题之间的和谐统一。在思想上,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先驱是以知识分子为主体形成的伊斯兰现代主义者,其代表人物是哲马鲁丁·阿富汗尼(1838-1897)及其弟子穆罕默德·阿卜杜(1849-1905)。阿富汗尼主张以理性和科学精神改革伊斯兰教,吸收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古兰经》为基础复兴宗教,争取民族独立和伊斯兰国家的富强,并指出所有穆斯林是一个民族,呼吁伊斯兰世界的统一[13]56。阿卜杜终生致力于以伊斯兰教改革为中心的社会改革,使伊斯兰教适应现时代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伊拉克政治家阿卜德·拉赫曼·巴扎兹(1913-1973)是系统而合乎逻辑地总结出阿拉伯民族主义与伊斯兰教关系的学者,他在著名的《阿拉伯民族主义与宗教》的讲演中断言,“阿拉伯民族主义和伊斯兰教几乎在一切方面都是一致的”[14]358,同样表现出对阿拉伯民族主义的热情。

18、19世纪的阿拉伯世界,民族原则取代宗教原则成为支配人民思想感情和政治事务的主要因素。阿拉伯穆斯林只忠诚于他的宗教,因此,“现代中东政治家需要找到一种手段把伊斯兰过去永久保存的各种忠诚转到民族文化上来,而不是摧毁宗教文化建立起来的社会凝聚力和团结”。[10]20宗教历史中的一些象征、事件、英雄和纪念物被赋予了新的民族意义,上升到民族偶像的高度。对于犹太复国主义者来说,“上帝最伟大的仆人”——摩西变成民族英雄、人民的解放者、民族法典的制定者和领袖。同样,对于阿拉伯人来说,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成为阿拉伯人的民族领袖,也是阿拉伯伊斯兰民族的创立者。如此,“伊斯兰教对民族主义又有了一种加强作用,宗教在民族性中找到了依托”。[15]90

文学家们用同样的方法使宗教认同强化为民族认同,“把伊斯兰教看成一种精神力量,以唤起广大穆斯林的思想感情,使之团结到民族主义的轨道上来”[16]55。因此,阿拉伯民族主义作为文学表达的主题在现代阿拉伯文学中的地位超过了伊斯兰教。有学者选择阿拉伯国家中具有中心地位的埃及作为研究对象,以“现代埃及文学中的伊斯兰教”为题,得出这样的结论:与基督教在现代英语诗歌中占据中心地位相比,必须承认伊斯兰教或宗教在现代埃及诗歌中占据次要地位[17]154。埃及作家几乎都是穆斯林,他们不得不承认伊斯兰教的地位被限制在个人生活的范围内,甚至被对政治和社会改革感兴趣的人完全忽视,有时他们还谴责它是“人民的精神鸦片”[17]156。

(二)阿拉伯现代文学中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和谐统一

阿拉伯人的传统文学作品,一直受到珍视。但坚持传统文化本身并不足以促进文化复兴。长期处于停滞、落后状态的阿拉伯世界需要借助外来文化的刺激,在文化交流与碰撞中照亮思想的火花。促使阿拉伯文化复兴的因素是多元的,外部因素中最重要的是西方文化的渗透以及现代印刷技术的进步。有西方学者指出,“在19世纪尤其是20世纪,文化复兴的最大动因不是源自于古典阿拉伯文化,而是来自于与西方文化的交往”。[5]9法国入侵者把自己看作是一种崭新的或是更优越文明的启蒙者。他们带去了埃及乃至阿拉伯世界的第一台印刷机,这一工具有力地促进了西方文化的传播。西方的文化渗透和阿拉伯世界与西方的广泛接触,特别是通过大量文学作品的翻译、介绍活动,阿拉伯人民接触并了解了与阿拉伯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西方文学,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借鉴西方文学。而现代印刷技术的引进,报刊和其他传媒形式的出现与普及,教育、出版事业的发展则为阿拉伯近现代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创造了有利的物质条件。

埃及学者里法阿·塔赫塔维(1801-1873)是阿拉伯世界早期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是穆罕默德·阿里派往法国的第一个埃及教育代表团的成员。塔赫塔维根据在法国的生活所见撰写了《巴黎纪行》(1831年),第一次向阿拉伯国家的读者介绍西方文化。书中不仅介绍了法国人的生活状况、生活习惯、生活方式、行政体制和政治制度,还分析了法国政治、文化先进发达的原因,并对法国宪法进行评论。其目的在于呼吁故步自封的埃及封建统治者,唤醒愚昧、落后的阿拉伯民众进行政治和社会改革,以跟上世界和时代前进的步伐。

埃及现代著名作家塔哈·侯赛因(1889-1973)主张文学要在民族民主运动中起到启蒙作用。他在法国留学时研究希腊语和拉丁语,翻译了古希腊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现存的几乎所有戏剧,其目的在于摒弃那种古语和诗意词汇丰富的翻译,使普通阿拉伯读者也很容易理解[18]11。他很注重培养埃及人研究自己的历史,认为精通拉丁语和希腊语是研究埃及历史的前提,因此非常渴望在开罗大学文学院开设希腊语和拉丁语课程。1938年,他在《埃及文化的未来》(The Future of Culture in Egypt)这部影响深远的著作第一次出版时,不仅劝说埃及人,而且还有他的欧洲同事教授拉丁语和希腊语。这一举动更使西方文学融入阿拉伯文学。

三、阿拉伯现代文学体现出作为具体政治过程的民族主义

(一)阿拉伯民族独立运动在文学中的表现

1.旅美阿拉伯作家以文学为反抗殖民主义的阵地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不堪忍受奥斯曼帝国政府的专制统治和残酷迫害,黎巴嫩、叙利亚地区的许多诗人和作家离开故土,其中一部分移居美洲。这些移居美洲大陆的作家创作的旅美派文学在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是阿拉伯现代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旅美派阿拉伯作家的创作主题是他们的出生地。他们一方面表达思乡之情,倾诉与祖国、家人和朋友分离的痛苦;另一方面发泄对他们的家人在目前的统治之下遭受苦难的担忧[19]57。

旅居北美的阿拉伯文学家于1920年4月在纽约成立“笔会”,讨论了阿拉伯文学的现状和发展问题。笔会的宗旨是吸引、鼓舞在美的阿拉伯人。他们认为,为使阿拉伯文学摆脱僵化和停滞,成为民族生活中的积极力量,必须为阿拉伯文学注入新的精神。会长纪伯伦(1883-1931)常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满腔忧国忧民的情怀,对西方殖民主义侵略的本性进行揭露和抨击,是阿拉伯旅美派文学的旗手和领袖。虽然有东方文学的研究者以作家的思想特质作为考量标准判定“纪伯伦并不是一位民族主义者”[20]87,但无可否认纪伯伦创作了大量的民族主义文学作品。他在长篇哲理散文诗《先知》之后续写的《先知园》即表达了他“对沉睡中受人愚弄、任人宰割的东方民族愤懑不平的复杂心情”以及“对祖国、对人类、对生活真挚的热爱”[21]643。

1932年1月,南美最大的阿拉伯侨民文学家团体——安达卢西亚社在巴西圣保罗成立,其成员多为黎巴嫩与叙利亚的侨民文学家和诗人。他们基本都倾向于文学革新、主张自由表达,重视艺术创造性,表达对阿拉伯人在外国人压迫下的不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统治下的叙利亚和黎巴嫩动乱不定。描绘这次动荡的诗人中就有在南美的阿拉伯诗人,他们的诗歌发表在纽约的文学刊物《游子》(al-Sā'ih)上。1945年5月29日和30日,法国轰炸大马士革,企图吓倒当地的民族主义者。用诗歌反映大马士革这次轰炸的也有安达卢西亚社的著名诗人舍费格·马鲁夫(1905-1977)[19]67。

2.阿拉伯本土文学创作的反殖民主义倾向

反对殖民主义是阿拉伯现代文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阿拉伯世界的殖民地独立运动中,文学充当了民族主义者的宣传阵地。西方学者也承认“阿拉伯反殖民主义和反帝国主义的文学在40年代和50年代在动员群众把英国人和法国人赶出这一地区中起过作用”。[10]29叙利亚诗人是阿拉伯人民在反殖民主义斗争中的喉舌。诗人海利勒·迈尔达姆(1895-1959)在表达人民对法国殖民主义者以委任托管形式取代土耳其统治的不满时,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我们刚刚摆脱土耳其人的桎梏/却又成了别人的奴仆。”[21]667民族解放斗争是现当代叙利亚小说的重要题材之一,反映巴勒斯坦人民斗争的叙利亚长篇小说则有艾迪布·奈哈维(1926-1998)的《巴勒斯坦的婚礼》(1969)等。

埃及伊斯兰现代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穆罕默德·阿卜杜同时也是一位文学家,他主编的《埃及时事报》是宣传反抗英法统治,鼓吹进行社会改革、宗教改革的阵地之一。埃及民族主义者穆斯塔法·凯米勒(1874-1908)也猛烈抨击英国占领者的种种罪行,以号召民众愤起反抗。他在1901年发表的一篇演说中曾说:“祖国啊,祖国!属于你,我的挚爱,我的心灵……啊,埃及!没有你,人们就无法活下去。”[21]856以此唤醒民众反抗殖民侵略,保护祖国。

(二)阿拉伯现代文学对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起重要作用

自法国大革命以来,民族主义逐步演变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政治运动,其结果是一系列民族国家的出现。国际关系学家汉斯·J·摩根索(1904-1980)认为:“传统的民族主义追求的是把一个民族从外国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并使之建立自己的国家。”[22]211英国民族主义研究者厄内斯特·盖尔纳在其《民族与民族主义》一书中说:“民族主义认为,民族和国家注定是连在一起的。”[23]9阿拉伯世界的民族主义思潮不但孕育了阿拉伯国家和地区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封建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运动,而且推动了现代阿拉伯民族国家的建立。

阿拉伯现代文学反映出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民族主义作家试图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被誉为“阿拉伯民族之魂”的埃及作家纳吉布·马哈福兹(1911-2006)关心祖国的未来,企图找到一条促进民族发展的埃及式道路。他对国家、民族、世界以及人类的命运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他创作了许多攻击帕夏、贝克和大臣们的短篇小说,因而被看作是革命文学的先驱者之一。他具有鲜明的立场和观点,追求公正、合理、幸福美好的社会,尽情地揭露、批判、鞭挞人世间一切暴虐、不义、邪恶、黑暗的势力,为追求真理、宣扬科学而斗争。纳吉布·马哈福兹的《宫间街》、《思宫街》、《甘露街》三部曲即是“为了分析与评论旧社会”而作。《我们街区的孩子们》(1959)、《小偷与狗》(1961)、《米拉玛尔公寓》(1967)主要对独立后的埃及社会存在的假社会主义、贪污腐化、走私、通货膨胀等各种社会弊端进行揭露和鞭挞,对社会伪君子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关于文学在这一进程中的作用,中东史学者彭树智先生认为,“民族主义文学成为建构民族国家共同体的重要环节之一”。[4]1120阿拉伯世界民族主义在民族国家构建与巩固中的作用在阿拉伯现代文学中也于此可见一斑。

综上所述,阿拉伯现代文学是突出民族特质,增强民族认同和团结的重要载体和工具。在现代意义上,作为意识形态的民族主义最早表现为一种情感,阿拉伯世界的民族主义情感最突出地表现在文学作品中。民族主义同时也是一场政治运动,最突出的表现是20世纪中期达到高潮的亚非拉殖民地的独立运动。文化复兴时期阿拉伯世界的文学作品是民族主义思想的活动阵地,对广大阿拉伯人民起到思想启蒙作用。在进入民族解放斗争阶段以后,表现为政治运动的民族主义成为领导阿拉伯世界人民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思想武器。阿拉伯世界的精英知识分子们充分利用文学的号召和鼓舞作用,使民族主义思想被民众接受,在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条件的共同作用下推动阿拉伯世界独立运动取得成功,并在民族国家的建构与巩固中继续起到指引作用。

[1]安东尼·史密斯.民族主义:理论、意识形态、历史[M].叶江,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吴叡人.认同的重量:《想象的共同体》导读[M]//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吴叡人,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范可.西方学术视野中的民族主义与族群性问题[C]//徐杰舜主编.族群文化与族群.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4]彭树智.中东国家通史卷终六记[M]//两斋文明自觉论随笔:第3 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5]J.Brugman.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Modern Arabic Literature in Egypt[M].Leiden E.J.Brill,1984.

[6]Don Rubin.The World Encyclopedia of Contemporary Theatre Corporation:The Arab World[M].The Taylor & Francis e-Library,2005.

[7]M.M.Badawi.The Father of the Modern Egyptian Theatre:Ya’qūb Sannū[J].Journal of Arabic Literature,Vol.16(1985):132-145.

[8]Rashid Khalidi.Arab Nationalism:Historical Problems in the Literature[J].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Vol.96,No.5(Dec.,1991):1363-1373.

[9]林耀华.关于“民族”一词的使用和译名的问题[J].历史研究,1963(2):171-190.

[10]凯马尔·H·卡尔帕特.当代中东政治和社会思想[M].陈和丰,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11]彭树智.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潮的发展轨迹[J].世界历史,1992(3):3-10,40.

[12]Hilary Kilpatrick.The Arabic Novel:A Single Tradition?[J].Journal of Arabic Literature,Vol.5(1974):93-107.

[13]王京烈.当代中东政治思潮[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

[14]彭树智.东方民族主义思潮[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

[15]刘靖华,东方晓.现代政治与伊斯兰教[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16]杨增耀.关于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几个问题[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53-58.

[17]M.M.Badawi.Islam in Modern Egyptian Literature[J].Journal of Arabic Literature,1971(2):154-177.

[18]Peter E.Pormann.The Arab Cultural Awakening(Nahda),1870-1950,and the Classical Tradi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Classical Tradition,2006(1):3-20.

[19]C.Nijland.The Fatherland in Arab Emigrant Poetry[J].Journal of Arabic Literature,1989(1):57-68.

[20]王鸿博.纪伯伦民族文化身份论析[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83-87.

[21]仲跻昆.阿拉伯文学通史(下卷)[M].南京:凤凰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10.

[22]徐大同.当代西方政治思潮(20世纪70年代以来)[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23]厄内斯特·盖尔纳.民族与民族主义[M].韩红,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民族主义阿拉伯埃及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Hide-and-seek for Halloween万圣节捉迷藏
论王船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近代嬗变
来自阿拉伯的奇思妙想
40年后《阿拉伯的劳伦斯》片头为编剧正名
阿拉伯小镇的露天集市
埃及艳后(外二首)
埃及有个鲸之谷
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浅析
埃及火车追尾25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