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国芳
(沈阳师范大学 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高校学前专业钢琴课初探
孙国芳
(沈阳师范大学 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要加强实践性,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育者的主体,而采用全新的教学理念,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分层教学、考试制度五个方面,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钢琴实践教学进行研究和论证,有利于树立高校学前专业钢琴课实践教学的新观念,并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热情。
钢琴教学;教学形式;儿歌弹唱;分层教学
2011年,教育部总结过去音乐课程改革十年的经验,强调音乐学科领域要突出实践性,提出音乐课程中各个学科的教学要通过实践得到实施和完善。而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一直以来都沿袭传统的教育模式[1],教学内容单一、陈旧,已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近几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较好,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实践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成为钢琴课教师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在课程设置中,要体现钢琴实践教学的社会需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围绕这个教学目标,本文对本科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实践教学进行了研究和新的尝试。
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存在着差异,学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存在着差异,学生对钢琴的兴趣、爱好存在着差异。因此,要解决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必须制定个性化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校学前专业本科学生,往往来自不同地区和学校,有中师升本、中职升本、高中升本、大专升本四个班型,学生入学的基础不同,钢琴水平也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入学时有一定的钢琴基础,也有些学生根本没有接触过钢琴。学生除了钢琴基础参差不齐,他们的乐理基础知识、和声知识、声乐技能、音乐素养等也差异很大。在四年的学习中,开设四学期的钢琴课,对于基础很差或零基础的学生来说完成教学目标有一定的困难,加上学生其他课程任务繁重,没有更多的时间练琴,这些都直接影响钢琴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在两年的时间培养学生掌握儿歌弹唱、即兴伴奏、儿歌弹唱表演、音乐素养全方位的知识结构,具有钢琴弹奏综合实践能力是高校学前专业钢琴课总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因人而异制定个性化教学目标,按着学生的钢琴程度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每个学期制定学期小目标,以保证总的教学目标的实现。
提高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实践教学的质量,教学内容是关键。因此,应首先对其教学内容进行创新。钢琴实践教学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上创新,应从传统的注重学生钢琴技能训练向注重学生儿歌弹唱能力、即兴伴奏能力、儿歌弹唱表演能力等培养目标上转变。课程设计的理念是围绕幼儿园的课程体系,对幼儿教师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按照其培养目标和教育规律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观念。在新课程的设计中,强调钢琴教学的实践性是整个课程设计的主要思路。因此,新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扎实的钢琴弹奏基本功,同时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教学内容的创新,教材是其重要的载体。以往使用的钢琴教程,多弹奏传统的钢琴练习曲、乐曲,教师着重讲解钢琴的弹奏方法以及基础练习,偏重技能技巧训练,没有实践环节。过多注重技术练习,很多毕业生不会弹儿歌伴奏,不能边弹边唱,很难胜任工作。为此,学前专业钢琴课在提高钢琴技能技巧练习的基础上,应增
加儿歌弹唱、儿歌即兴伴奏及儿歌弹唱表演等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钢琴综合课程。我们编制了《钢琴综合教程》一书,由高教出版社出版,列为全国高校学前专业规划教材[2]。《钢琴综合教程》一书,由上、中、下三篇构成,上篇以钢琴演奏技巧为主,对钢琴演奏中常见的几种技巧练习进行了专业的演奏说明;中篇以儿歌伴奏理论和练习为主,并对儿歌伴奏理论做了选择性的讲解;下篇以钢琴作品为主。《钢琴综合教程》的内容将钢琴基本弹奏方法的理论与儿歌弹唱、儿歌伴奏编配融为一体,将曲目分为三个程度,每一个程度的作品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选择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演奏的乐曲和较新颖的儿歌弹唱曲目。《钢琴综合教程》的使用,对以往的钢琴教学内容做了新的调整,加强了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具有深刻的意义。
改变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从单一封闭式的教学向多元化的开放式教学转变,真正实现音乐教育的育人目标。
钢琴课程模式对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钢琴课程模式的选择应根据本专业学生的数量和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钢琴集体课,一节课里,一位教师指导一个班的学生,学生数量多,教学时间短,每个学生不能单独弹奏接受到教师的指导,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解钢琴的弹奏方法,没有时间进行实践环节,这种教学模式单调、枯燥,师生不能互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及能力培养受到了制约。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到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等几个方面考虑,应改革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将集体课改为小组课。小组钢琴课教学,教师会有更多的精力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意志品质方面会给学生一定的帮助。
小组课:将一个班级30-40人,分成5-7人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授课,在课堂上教师既能统一讲解又能单独指导每位学生,教师指导一位同学弹奏时,其他同学也可以观摩,教师以其为例示范教学。小组课教学,教师能充分与学生交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示范与讲解相结合、共性和个性相融合。与个别课相比,小组课大大降低了钢琴教师的数量及教师在教学时间上精力的投入。在以往钢琴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在琴房中能够弹奏得很好,可到了教师那里,由于心里紧张而使弹奏水平降低,甚至不知道怎么弹奏,出现心理的障碍。而在小组钢琴课的环境中,会减少学生的胆怯心理,对缓解学生多、钢琴教师少的矛盾起到很大的作用。
小组课区别于集体课、区别于个别课,是综合二者之间的授课形式,它符合学前专业学生的特点,授课时间科学合理,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科学的授课形式,
随着学生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的增强,现代化教育越来越强调“以学生的具体的价值取向”为核心,学生将面临着就业与升学的双重选择,对专业技能要求不断提升。因此,在钢琴实践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采用分层教学,是按学生的钢琴程度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全部覆盖所有学生的钢琴学习,从钢琴技巧训练到儿歌弹唱及儿歌伴奏的编配曲目选择实施分层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科学性及实用性。课程内容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为每一层次的学生量身订做合适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方案。学生分层不是固定的,应随着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最有效地开发出学生的潜力,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目标。
分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在备课时,预知各层次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充分的准备,做到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准确无误。分层教学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通过有效地组织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层次学生,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当然,分层次教学也会给教师增加工作量,教师应该能以自身素质提高为出发点,积极探索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对钢琴浓浓的热爱。总之,通过分层教学,可以大大提高钢琴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改革传统的任课教师随堂考试的做法,以音乐观摩会的形式作为期末考试评价制度,考试内容应有新的拓展[3]。
每学期期末,整个年级的学生在一起观摩,全体教师一起打分,考试内容由乐曲、儿歌弹唱表演、即兴伴奏三部分组成。乐曲弹奏:展示学生的钢琴基本功和程度;儿歌弹唱表演: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舞蹈、声乐、钢琴融为一体的表演形式,展示学生的综合素质;即兴伴奏部分,让学生现场抽签儿歌,即兴为儿歌编配伴奏,体现出学生真实的伴奏能力。新的考试形式,在曲目设计上更加丰富多彩,能全方位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考试的形式独具创新,增加了趣味性和观赏性,为学生提供了锻炼和展示的平台。同时,利用小学期的时间,搞儿歌弹唱表演比赛和儿歌即兴伴奏比赛,鼓励学生参加每年社会上的声乐、钢琴考级和学校组织的各类音乐技能比赛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结语
实践教学是钢琴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将钢琴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钢琴弹奏、儿歌弹唱、即兴伴奏、儿歌弹唱表演的综合能力。通过课堂实践教学,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
[1]王克中.高等学校音乐教学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27-28.
[2]孙国芳.钢琴综合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75-76.
[3]段微.关于高师钢琴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2):1.
【责任编辑 赵 颖】
G642.3
A
1674-5450(2014)06-0185-02
2014-08-25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立项(JG14DB375)
孙国芳,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