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动机中的文化因素

2014-04-11 06:29:17霍文华
关键词:学习动机动机译者

霍文华,张 威

(沈阳师范大学 大学外语教学部,辽宁 沈阳 110034)

翻译动机中的文化因素

霍文华,张 威

(沈阳师范大学 大学外语教学部,辽宁 沈阳 110034)

翻译动机是外语翻译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密切关系到译本的成功与否、受欢迎与否。现代社会的多元性,也促使翻译者的翻译动机趋于多元多样化。历史文化、读者文化因素与译者文化特色都会对译者的翻译动机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翻译动机;文化因素;译者风格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语言和独特的表达自我的方式。随着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强烈,各国之间的联系也越发紧密,因此了解他国的文化以及社会生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懂得他国的语言文字,所以翻译就成为了解他国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翻译是英语学习中重要的部分,是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社会文化活动,它既要为社会、大众服务,又受到特定社会文化语境的制约,翻译既要源于社会文化生活,又要归于社会文化生活。

一、翻译动机

动机是人的情感因素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很多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对象。心理学认为,动机(motivation)是激励生物体(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进行某种活动的内动力和驱动力。学习动机也是学习者学习的主要动因,因此,它一直是教育者研究学习的一个主要内容。Williams和Burden认为,学习动机是一种认知和情感的唤醒状态,促使学习者在一段时间内付诸努力以达成一系列即定的目标。而Dornyei将学习动机定义为一种动态的过程,涵盖刺激学习欲望产生、激发并维持学习行为、达到预计目标或受到其他因素影响而使学习欲望减弱并最终终止学习行为等一系列环节[1]。学习动机是在语言学习诸个体因素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之一。

翻译的真正问题不是技术,而是人。这是著名语言学家、翻译家尤金·A·奈达曾经说过的话。那么,在翻译这个以人作为主体的活动中,译者的情感、心理等活动必定严重左右着翻译作品的各个方面。翻译动机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层面。在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七种动机需要理论中,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满足一个人独特潜能的需要,是较高级的需要。一个译者要进行翻译活动也应该受到了这三种较高级驱动的影响,而这三种较为高级的需要是其进行翻译活动的主要动机。从认知角度来讲,翻译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活动。人存在于社会之中,不是孤立的,而是群居相互联系的,那么如果想借鉴别国的先进文化技术就得要进行翻译,把别国的语言文化转化成自己可以了解的知识内容。审美需求是不难理解的翻译动机的一个方面。首先译者要喜欢,他才会想要翻译。译者要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不顾一切地要实现自我,这就是翻译动机中自我实现的需要。译者的种种需要刺激着他的翻译动机,以满足译者的翻译需求。翻译动机不等于翻译目的。翻译目的更注重于翻译作品的受众群(读者)。现代社会的多元性也促使译者的翻译动机呈现出多元的态势。下面,就从文化角度来分析翻译动机。

二、历史文化翻译动机

晚清民国初年,中国政府的腐败无能使得中国人民饱受辛苦。五四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无疑给当时的人民带来希望和曙光。爱国的进步人士大力提倡西方的“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希望可以唤醒劳苦大众一起摆脱黑暗、迎接光明。而这种爱国主义文化意识形态在文学翻译中得以彰显。首先作家易卜生的著名话剧《娜拉》被翻译成了中文,之后登上了舞台。这部作品深刻地探

讨了妇女解放这个话题,对当时的中国社会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随后,林纾与魏易合译了《黑奴吁天录》(UncleTom’sCabin)(现译为《汤姆叔叔的小木屋》),译文中,林纾无时不刻地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以及自己是堂堂正正中国人的这一身份,其中强有力的语言文字号召国人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使中华儿女同胞们的反帝爱国热情得以迸发。

“DEATH.”“Strangethatthereshouldbesuchaword,”hesaid,“andsuchathing,andweeverforgetit;thatone shouldbeliving,warmandbeautiful,fullofhopes,desire andwants,oneday,andthenextbegone,utterlygone,and forever.”

这一段被引用很多次的经典话语来自奴隶主圣格来,是他对死亡的感悟。他认为人要活得美好,充满希望,死亡会突如其来,所有的美好都会消散。林纾的译文是:“吾躯命尚健,何为遽死,凡人恋生,常不自计其死。今吾自省健硕,未界中年,竟如是乎?”[2]原文中的“one”没有任何的特指,而译文中则被译成“吾”,体现了主人公对于自己生命的关注,也应了我们经常说的把每一天都当作人生的最后一天来过,这样生活得更有意义的说法。将儒家文化注入到西方文学作品的翻译之中,中国文化中的意识形态得以彰显,当时中国的读者就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黑奴吁天录》这本书,也就更容易在思想上与译者产生共鸣。

三、读者文化因素翻译动机

翻译是一种有目的性的交际行为,译者将翻译作品呈献给读者阅读、欣赏,以此达到一种交际的目的。因此,读者自身的文化特征因素势必会影响到翻译者的翻译动机,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为了与读者自身的文化层次等因素结合,译者会有意识地改变原文的文体风格从而产生别样的翻译动机。张美芳翻译《香港电影史》一书就是十分典型的例证。英文版《香港电影史》的原文涉及到大量的术语,以及大量的图片资料,作为普通读者理解起来确实有一定难度。张美芳在王宾所著《翻译与诊释》一书中说到出版社编辑让她把原文译成休闲娱乐性的消遣性读物,让普通老百姓可以在茶余饭后随手翻阅以便了解香港的电影史[3]。因此,张美芳在翻译的过程中对原文做了处理,使得译本的语言更加活泼、生动、亲切,她尽量去掉学术的味道,让该书变得亲民、大众、有趣味性,等等。翻译过程之中,译者变复杂为简单。该书的中文版比英文版本销量好、更畅销,这一点无疑证明了翻译动机与读者文化因素的重要关系。

四、译者文化特色翻译动机

余光中说:“一位作家如果兼事翻译,则他的译文文体,多多少少会受到他原来创作文体的影响。”[4]越是伟大的翻译家,他的翻译风格越是独一无二。其中最为明显的是集文学家与翻译家于一身的伟大人物。我们最为熟知的翻译家严复的信达雅、直译的代表鲁迅、译文注重形似的傅雷、质朴的巴金等,这些大家的翻译作品和他们的文学作品的风格一致,都体现了自身鲜明的文化特色。诗人徐志摩、闻一多、查良铮等也都是翻译的好手,他们作为较早接触西方诗歌的中国诗人,把西方诗歌和中国诗歌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在翻译过程中体现自我、表达自我,具有很强的中国文化特点。而这种特色也更能使中国读者产生共鸣。

下面,我们来看梁实秋的例证。“中庸”二字被认为是梁实秋的人生哲学。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对于儒家文化可以说是耳濡目染,而随后又在美国接受了西方的新人文主义精神文化,是“懦家思想、白壁德新人文主义与他的贵族气质与绅十风度的杂揉体”[5]。梁实秋的翻译观也是其中西合璧的个人文化观的体现。这一特色在他的代表作《莎士比亚全集》中得以充分体现。这部作品可以说是为他量身订做的,读者在欣赏完这部作品之后都会些许忘记莎翁,而会铭记梁实秋这个名字。鲁迅的直译,中国人应该并不陌生。在《阿Q正传》中,鲁迅有了一个较特殊的修辞方式“飞白”,他把“自由党”写作“柿油党”,就是把民间不规范的发音直接放入自己的作品,这种直接十分明确地告诉读者阿Q所处的时代环境和背景,让人印象深刻。而这种直接在他的《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中也有明显体现。什么是“费厄泼赖”?当第一次读到这个词,中国读者无疑会有这种疑问。“费厄泼赖”是英文“fairplay”(公平竞争)的直译,这种直译无疑和“柿油党”这个飞白起到了同样的作用,鲁迅的翻译风格与其自身文化特色紧密融合在一起。

结语

翻译动机是翻译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文化因素也是翻译动机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翻译既体现原文作者的原创特点,同时又融入了译者个人的翻译风格、翻译动机和文化因素,等等。翻译动机是外语翻译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密切关系到译本的成功与否、受欢迎与否。现代社会的多元性也促使翻译者的翻译动机趋于多元多样化。历史文化、读者文化因素与译者文化特色都会对译者的翻译动机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不同的语言文字有着各自的文化社会背景,如果不了解这种差异,作为普通的阅读者就会很难理解他国的文字作品,因此,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导入、亲民就变得格外重要。翻译不应该只为高大上的特定人群服务,而更应该扎根于普通老百姓,只有让读者读懂、喜欢的翻译作品才是好的翻译作品。

[1]霍文华.论英语教学中的学习动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77-178.

[2]斯陀夫人.黑奴吁天录[M].林纾,魏易,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1:361.

[3]王宾.翻译与诊释[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210-211.

[4]余光中.余光中谈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35.

[5]严晓江.梁实秋的中庸翻译观[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29.

【责任编辑 赵 颖】

H315.9

A

1674-5450(2014)06-0183-02

2014-09-10

2013年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W2013147);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4YJA740057)

霍文华,女,辽宁朝阳人,沈阳师范大学副教授,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张威,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教授,翻译学博士,主要从事翻译学研究。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动机译者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44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5:38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2:44
动机不纯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4:34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外语学刊(2014年6期)2014-04-18 09: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