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小微型企业创新发展——以辽宁省为例

2014-05-16 06:13彦,吴
关键词:优质制度生产

王 彦,吴 洋

(沈阳师范大学 商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中小微企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增长,拉动就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辽宁为例,到2013年底,辽宁民营中小企业单位数达184.4万户,从业人员1 168.4万人;当年实现增加值18 150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67%;上交税金2 168亿元,占全省税收的39%;对全省就业的贡献在70%以上。但辽宁省大多数中小微型企业呈现出产业结构低端化的特征,尤其欠发达地区,中小微企业初加工比重大,高耗能企业多,多数都是传统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产品附加值低,许多企业的增长是靠量的投入,技术创新不足。多数企业产品同质化程度高,各品牌之间几乎没有差异化定位可言,产品具有较大的可替代性,缺少靠品牌建设、核心技术等手段提升利润的能力。目前,辽宁创新型中小企业只有757个,我省大多数中小微型企业主要是依靠数量扩张,创新能力较差。

中国的环境污染已经很严重,能源严重不足,可是提高能源和污染的价格,取缔这些低质、劣质的企业,会使大量企业的生存受到威胁,从而影响就业和增长。可是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么多低端、污染环境和高耗能的企业?为什么我们的增长和就业这么依赖于这些企业,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二、制度扭曲下的中小企业行为分析

(一)博弈中的“劣币驱逐良币”

我国中小微企业数量虽多,但企业创新的动力和能力明显不足,除了中小微企业自身力量薄弱以外,这与低质产品驱逐高质产品有根本的关系。在竞争的市场中当博弈是一次过程时,生产低质或者假冒伪劣的产品成本会很低,尤其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人们很难辨别真伪,许多仿造、低质的产品往往会以价格优势在竞争中获利,即使博弈是重复的过程,如果没有很好的监管和监督,这种低劣的产品会充斥市场,优质产品和企业的创新活动就会受到抑制。甚至市场中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这犹如囚徒困境,如果甲乙两企业都注重质量和产品创新,双方获利都为10(如表1),如果甲企业生产低劣产品获利为20,乙生产优质和创新产品获利为2,同样乙生产低劣产品获利为20,甲生产优质和创新产品获利为2,如果双方都生产低劣产品获利为5,那么对于甲来说,如果对方生产优质创新产品,他的最优选择是生产低劣产品,这样他可获得20,如果乙选择生产低劣产品,甲选择生产优质创新产品,他只能获得2,所以甲的最优选择还是生产低劣产品,所以无论乙如何决策,甲的占优战略都是生产低劣产品。对乙来说也是如此。所以最终甲乙的最优选择都是生产低劣产品,并达到市场均衡。即使这个博弈是重复博弈,由于信息不对称,人们难以鉴别产品的质量和真伪,如果监管部门不能实行有效监管,低劣产品仍然会充斥市场,生产优质和创新产品的企业会由于价格高而失去竞争力,市场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长此以往,人们对国货就会失去信心,认为国内产品就是低劣产品的代名词,甚至在人们的意思中只要贴上外国的标签就变成高品质产品。所以,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如果政府对假冒伪劣产品监管不严,这个社会在重复博弈中,只要生产低劣的产品能够获利,人们就会失去制造优质产品和创新的动力。

表1 有占优策略时的博弈

在许多博弈中并不是每个局中人都存在占优策略(如表2),假如公司1代表大多数公司,那么在表2中不管公司2怎么做,公司1的最优选择都是生产低劣产品,因为公司2生产优质、创新产品,公司1生产劣质产品会获得75,生产优质产品获得50,所以公司1会选择生产劣质品。当公司2生产劣质产品时,公司1生产劣质产品会获得30,生产优质产品得20,所以生产低劣产品就是公司1的占优战略。而对于公司2来说,公司1生产优质创新产品,公司2的最优选择是生产优质创新产品获得40,公司1生产低劣产品,公司2最优选择也是生产低劣产品得20。公司2的最佳策略取决于公司1的决策。虽然公司2不存在占优策略,但他能预测出公司1的占优策略,所以,他会选择生产低劣产品。

表2 没有占优策略时的博弈

如果要改变企业的选择,就要改变社会的博弈规则,使创新者获得更多的收益,如下表:

表3 没有占优策略时的博弈

在这个表中,当大多数企业生产优质创新产品时,公司2也会生产这样的产品,当大多数公司生产低劣产品时,公司2的最优选择也是生产低劣产品,而对大多数公司来说,不论公司2如何选择,公司1的占优战略都是生产优质创新产品。而改变大多数企业生产优质创新产品的关键是让创新的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和好处。使企业真正感受到要么创新,要么灭亡。

(二)如果知识和专利是一种公共物品,就会出现创新不足的情况

当一家公司进行创新时,前期要花费很多的成本和投入,企业的创新一般具有强烈的正外部性,一些企业为获得自身的利益往往具有“搭便车”的激励。我国虽然有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法,但目前对知识产权和专利的保护存在欠缺,尤其是中小微型企业盗版仿造产品充斥市场,严重挫伤了优质创新企业的积极性。

图1

由图1可以看出,当创新企业的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创新的市场均衡产量小于社会需要的均衡产量,从而造成企业创新的供给不足。所以政府必须对创新企业的专利和知识产权给予有效保护或给予这些企业以奖励,使企业的私人创新供给增加到社会的均衡点。

我国虽然有相关的专利和知识产权法,但当打官司的成本很高时,人们遇到侵权行为,往往选择私了或者忍气吞声,这往往会助长违法行为的存在和发生,如果我们的制度鼓励人们打官司,而且打官司的成本低,回报高,人们就会自觉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对假冒伪劣产品进行有效的监督,增加劣质产品的成本,这样才能实现“良币驱逐劣币”。

(三)中小微型企业缺乏创新型管理人才

乔布斯曾说过:创新跟资金没有关系,创新跟技术没关系,创新跟你拥有的人有直接关系,跟你对创新的理解有直接相关。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前瞻性眼光,不能把握市场的未来而只会模仿,不懂创新,总是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即使企业暂时盈利,也很难持续和长久,这也是我国企业寿命短的原因之一。而我国中小微型企业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这些企业总是跟在大企业的后面,市场上畅销什么,就生产什么,绝大多数中小微型企业还没有从抄袭走向模仿,更没有几家从模仿走向创新。

但目前我国中小微型企业缺乏创新型的团队带头人、管理人才和金融性人才等新型复合人才,企业内部科技人才匮乏,中小企业基本没有高水平的研发团队。即使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咨询和培训,小微企业的一些管理人员也听不懂或者对此不重视,所以很多培训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尤其是中小微型企业大多为家族企业,管理理念落后,经营者缺乏创造差异化产品和制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战略意识,企业文化落后,缺乏对创新人才的吸引力,严重抑制了企业的创新能力。所以要从根本上提高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素质,必须从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入手,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三、推动中小微型企业创新的途径

(一)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和效率

我们的制度实施应具有一般性,而不应分为三六九等,否则会削弱人们对他的服从和制度的效率。这需要我们设计合理的制度结构,因为任何制度的执行都离不开其他制度的支持,否则这种制度将很难发挥作用。假冒伪劣产品是很多地方、很多企业赖以生存和发财的基础,如果这些该死的企业死不了,该活的企业活不好,就无法实现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所以,政府的责任在于监督每个行业制定严格的行业标准,并实行有效的监督,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度和有效性。如果欺骗的一次性成本是企业无法承受的,企业自然就不愿意违约,所以对假冒伪劣行为必须给予严厉打击,对信誉记录不好的企业在利率和税收方面实行累进增加。对诚信创新企业在利率和税收方面实行优惠。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发新产品,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专利申请补助。

(二)让诚信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一个社会的风尚对企业文化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会减少企业的交易成本,使企业处于良性循环的发展之中。著名的管理学家克拉伦斯·沃尔顿说:“企业经理人应该用一种全局观念来看待企业的责任。因为在这种观点之下,企业被看成是讲信用、将商誉、讲道德的组织而不是赚钱的机器。”目前诚信的缺失已成为影响我国中小微型企业创新、甚至是生存的关键性问题。如果不讲诚信的成本是人们无法承受的,自然人们就会遵守规则,如果不讲诚信的成本很低或根本没有成本,甚至还能获得好处,就会鼓励人们违约,而不是遵守规则。政府的责任在于维护制度的尊严,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使不诚信行为的成本远远大于收益。在一个社会只有诚信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才能使假冒伪劣行为从根本上根除,创新才能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三)通过制度创新鼓励知识和技术创新

知识产权和专利的实行是使具有正外部性的行为得到鼓励,只有知识产权和专利得到保护,企业才有创新的动力。这需要我们的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和人才的风气。正如沈阳远大集团董事长康宝华说,知识存在于科技人员的头脑中,要尊重知识和人才,只有用“知识资本化”的理念来管理科技创新才是根本路径。沈阳远大集团实行的“科研公司制”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所谓“科研公司制”就是集团对所属研发人员和机构实行市场化管理,科研人员的研发成果转让给集团,集团支付转让费;同时,科研人员以入股或提成的形式,终身享受自己研究成果带来的利益;科研经费不再是无偿投入,而是公司发放风险贷款,用成果转让收入偿还风险贷款。民营股占主导的远大集团2013年实行“科研公司制”后,改变了国内科技成果普遍转化率偏低的现状,实现了技术成果转化率100%。远大集团的科研制度创新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为企业探索了一条科技创新之路。

四、结论

目前,我国的人口红利已进入拐点,靠低劳动成本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已势在必行。最近政府出台了许多政策扶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笔者认为政府应该改变以往扶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思路,由扶持中小微企业,转变为重塑市场规则,重点扶持创新型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对不能实现转产的低质量、高耗能、劣质和造假制假的企业坚决取缔,通过制度的创新实现市场“良币驱逐劣币”,中国经济要想走上可持发展之路,不可能是轻轻松松、皆大欢喜的,一些企业关门和人员失业是中国经济转型必须付出的代价,如果我们今天不去面对,将来一样要去面对,而那时付出的代价会更大,转型也会更困难。

[1]高建华.不战而胜:以小博大的竞争战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25.

[2]何勇.沈阳远大集团创新机制激活科研创新[N].人民网——人民日报,2013-11-15(3).

[3]李斌,尚红.辽宁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路径选择[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50-52.

[4]袁庆明.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15-26.

【责任编辑 李 菁】

猜你喜欢
优质制度生产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