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艳,朱慧芳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文史哲】
论关公信仰对晋商精神的影响
焦艳,朱慧芳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关公信仰是中国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神内核为忠义仁勇。晋商信仰关公,其在常年经商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品格绝大部分是这一精神内核的折射:他们对国家和企业有着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此为“忠”;对顾客讲求信誉,与同行伙伴团结帮扶,此为“义”;富而不奢,广行善举,此为“仁”;自强不息,敢于挑战和冒险,此为“勇”。
关公信仰;忠、仁、义、勇;晋商精神
关羽,三国时杰出的军事家,曾有“汉寿亭侯”的封号,在后代也不断受到朝廷的褒封,直至被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民间将关羽称之为关圣帝君,奉为关公来崇祀。佛教将之称为加蓝菩萨。在台湾也是台湾同胞的恩主神。[1]在蒙古地区,自清朝起,关公崇拜或者说关公信仰就和蒙古史诗英雄格斯尔融合了,即把对关公的崇拜与对格斯尔的景仰合二为一。[2]在西藏也有类似的对关帝庙的祭祀。[3]不仅如此,关羽因其高尚的人格、忠义两全的节操,使得人们对他的崇拜历代传承。甚至还流传到东南亚、俄罗斯等国家,尤其在越南,关公信仰已经被本土化,成为越南文化的一部分。[4]而这些都是中国人对中华文化的保护以及在国外生活的华侨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努力的结果。关公信仰在山西尤为盛行,同时从一个忠义之士走上了正神的地位,由骁勇的武圣变为商业时代的武财神。这种演变与晋商时代的关公崇拜是相关的。最早把关公作为财神来崇拜的是山西商人,每个晋商会馆的人都把关公当做一个符号,作为他们企业的灵魂。而义薄云天、精忠贯日则成了其追求的精神即晋商精神。本文尝试分析关公崇拜对晋商精神的影响。
“关公信仰”是一种以“关公崇拜”为主题的民间信仰。在众多民间信仰中,关公信仰是为数不多的与神话互为一体的信仰,经历了由神话到信仰的长时间演化,也是民间多种文化意识相互交织融合的结果。刘关张三兄弟结义后,关羽便征战于中国的大江南北,留下许多赫赫有名的战例。在他死后,这些事迹便以历史传说的方式在民间广为流传。明清时期的关羽传说内容极为丰富,关羽崇拜也随之发展到顶峰。在明清两代统治者的推动下,关羽被抬得极高。在民间他成了百姓心中的保护神,对于陕西民众来说更是这样。在商业领域,关公的忠义仁勇正体现了他们所期盼的和气生财这一理念,因此关公就被奉为了财神。
《三国演义》开始就写到刘关张都是经商的,其所描写到的关公从事商业活动对于后来商人对关公的崇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关公人格中的忠义仁勇既符合儒家封建道德,又弥补了经商所需要的那种刚强精神,这说明民间文学中的故事在历代的演化中已经突出了忠义仁勇的精神内涵。
(一)忠
在封建社会中,忠君被作为衡量是否符合为人臣、为黎民的最高的道德准则和政治原则,更是作为重要的思想准则和价值观念而存在于人们的意识里。关羽终其一生都在履行着忠义的精神,是一个忠君的典范。对关羽而言,这体现在对刘备的忠诚,对刘汉皇权的绝对服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时关羽曾发下此誓,愿“上报国家,下安黎庶”,[5]可见其忠义之心。初期刘备兵少粮缺寄人篱下,他像护卫一样跟随左右;中期刘备屡屡败绩前途渺茫,他仍鞍前马后不离不弃,直至鞠躬尽瘁战死沙场。最为感人的是,他被曹操俘虏后,得到曹操器重,先后封其为偏将军、汉寿亭侯,这是何等高贵的政治待遇与地位。生活上曹亦为他“小宴三日,大宴五日”,赠其战袍髯囊、赤兔美女,还派张辽当说客,希望关羽为己所用。可关羽说:“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6]
一朝获悉刘备动静,他便“封金挂印,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去与兄长团聚。后人有诗云:“彻底一忠,耿耿乎生死不相背负;横绝千古,洋洋哉云天常著英灵”[7]。
(二)义
在关公精神的诸要素中,“义”的含义最为丰富,涵盖面也最广。刘关张三人结义的纽带就是一个“义”字,并用一生来捍卫,即“同心协力,救国扶危”的的堂堂正义。桃园结义,三人共誓:“不求同年同月曰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恩负义,天人共戮!”[8]这就是炳烛千古的兄弟之义,更为后人所称道,所效仿。为履行当初的承诺,在关羽被孙权所害后,刘备宁可不顾江山社稷之危也要替关羽报仇,最终刘张二人皆为复仇而死,这就是震撼天地的义气。关羽的义并非狭隘的局限于对兄弟对朋友,对敌人亦是如此,华容道义释曹操就是很好的证明。
(三)仁
仁即爱人,其含义是指爱人之心。关公不仅勇武绝伦,而且宽厚仁慈,以至于让曹操在华容道脱险而去。不仅如此,关羽在战场上只跟将领交手,从不杀兵卒,且从不打落马之人。关羽的这些优秀品格和传奇故事使他的身上具有了半人半神的特点,令人钦佩甚至崇敬。关羽熟读《春秋》,精通儒家要义,并身体力行,践行儒家仁德精神。另一方面,关公的仁爱之心也很好地体现了儒家文化,因此被儒家称为“武圣人”,与孔子齐名,逐渐演变成了人们心目中仁义的典范。
(四)勇
有文章这样来描写关公的高大英勇形象:“胯下赤兔马,手中偃月刀,绿袍金甲,身长九尺,美髯长飘,面如重枣,唇如涂脂,丹凤眼半睁半闭”[9],只看这形象装扮就十分勇武。关公作为一名武将,入万军丛中取上将头颅如探囊取物。书中第五回,华雄出马,杀鲍忠砍祖茂,斩俞涉折潘凤,威风八面,而在“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10]之后,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下,其酒尚温。白马川前,颜良斩宋宪劈魏续败徐晃,可称名将,但被关羽手起一刀,刺于马下。二十六回,关羽“与文丑交手,战不三回,文丑心怯,拨马绕河而走”,[11]关羽脑后一刀,将文丑斩下马来。从这三处战事来看,关羽是何等的威武,何等的战无不胜。至于书中关羽“刮骨疗毒”一节,华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血流盈盈,而关羽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其勇罕有其匹。
晋商在历史上曾是我国明清时期国内实力最大的商帮,他们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很大程度上是他们把本土神关公的精神融汇贯穿于商业活动中,形成了独特的晋商精神。这些精神的载体就是他们在经商过程中所修筑的关帝庙和晋商会馆。“县县有文庙,村村有武庙”,真实反映了中国历史晚期社会各界祭拜孔子和关公的情况。据记载,在宋元明清社会中,人们对“武圣”关公崇拜的虔诚与普及在宋元明清社会中已超过了有“千古一圣”盛誉的孔子。而这与晋商四处漂泊分不开。为什么山西人那么崇拜关公呢?具体说来有以下原因:一是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而中国又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受这样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上自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都崇拜关羽,尤其是满清统一中国,康熙帝更是加强了思想统治,因此为笼络人心,自称是刘备再世,这更强化了庶民对关公的崇拜,晋商当然也不例外。其次是地理因素。关羽是本就是山西人,因此出于浓厚的乡土情结,对同乡中出来的英雄豪杰,山西人更易产生心理上的敬重与崇拜。再是因关公一生忠义,其独特的“忠义”气节迎合了商业道德准则中的“诚信”,晋商则一直将“诚信”作为其经商的根本,所以在商业活动中用坚守信用来规范当时的商业活动,赢得商业利益。最后是因关羽乃为“古今勇将中的第一奇人”,[12]其神勇的英雄气势让人敬畏,又因他对曹操的高官厚禄、骏马美女的赏赐不屑一顾,为实践“义不负心,忠不顾死”的诺言,千里走单骑。正因为以上原因,使得山西商人对关羽尤为爱戴与崇拜,将他奉为平安保护神和招财进宝的财神。
(一)忠在晋商精神中的体现
在封建社会中,商人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地位极其低下。熟人社会是中国从古至今的一个特征,而晋商身居异地他乡,生活习俗和语言又与当地不同,难免会产生孤独寂寞之感,关公是晋商的同乡,这使得他们有了精神依托,获得心灵和身体的双重庇护,因此他们十分敬奉关公。关公还被晋商奉为财神,在他的庇护下便可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具体来说关公的忠在晋商精神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国家的忠。关羽之所以备受山西商人的崇敬,甚至奉为精神领袖来膜拜,最根本的原因是关公终其一生所追求的“忠义”二字。忠即“尽己之城”,就是对国家的那份责任。谚云“大河有水小河满”,国家的安定与繁荣,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山西商人深明此理。据《话说晋商》载:1554年(明嘉靖三十三年),山陕盐商为反击日本海盗入侵,曾选善射骁勇者500名协助防守扬州。1567年(明隆庆元年),江苏松江倭寇压境,山陕诸商曾“协力御之”。清后期,英国的一个公司通过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获得了山西盂县、潞安(长治)、泽州(晋城)等五处煤铁采矿权。1905年,山西商人积极组织参加了由山西人民组织的争回矿权运动,特别是山西祁县富商渠本翘出于爱国热情,多方奔走筹措赎矿银,山西各票号也全力以赴,短时间内就筹银150万两,终于从英商手中赎回了山西的煤铁采矿权,保护了山西的煤铁矿藏资源。[13]由此便可看出晋商的爱国之情。
二是对企业的忠,集中表现为其敬业精神。关公一生追随刘备,为了实现天下太平的宏伟理想奉献终生,正是他这种对兄弟的忠、对自己热衷的事业的忠,激励了无数苦苦创业的晋商。晋商的敬业精神因此也成为了人们所称道的一点,且在明清时他们就摒弃了传统的重儒轻商的观念,褒商扬贾,以经商为荣。榆次富商常氏,1有清一代不绝于科举,也绝不轻视商业,而且把家中最优秀的子弟投入商海。[14]常氏家族弃儒经商、弃官经商的子弟很多。正因为他们愿意将人才投入商行,从而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文化底蕴的商人群体。
(二)义在晋商精神中的体现
一是对顾客的义。关公的忠义成为凝结异地商人的精神纽带,晋商奔走四方,历经磨难,而能始终团结在一起,成为十大商帮之首,除了自身坚忍不拔的毅力外,关公的“义”也是其精神依靠。“信义为上,利从中来”,是商人从几千年传统文化中得到的最有价值的传家宝。关羽被人们誉为最讲信义的神灵,晋商人以关羽的“义”来团结同仁,摒弃“见利忘义、不仁不义”等不良观念与动机,以关羽的“信”来取信于主顾,摒弃欺诈行为。山西商人不仅在家中、店铺中供奉关羽,而且在各地的会馆中为关羽修殿盖宇,其目的就是请这位神威广大的神灵,日夜监督他们的精神世界和商业活动,同时从关羽身上汲取无穷的正能量,使商业活动立于不败之地。
二是同行间的义,即群体意识。山西商人在经营活动中很重视发挥群体的力量。他们为经商奔走各地,遇到同乡人自是倍感亲切,因此他们就用古代宗法社会的同乡之谊彼此凝聚在一起,物质上采用建立会馆的方式来维系,精神上则共同崇拜关公,这样便增强了彼此间的了解,并且通过讲义气、讲相与、讲帮靠,[15]协调商号间的关系,以此消除人际间的不和,形成大大小小的商帮群体。随着晋商经营规模的扩大,商业间的竞争也日渐激烈。为了使业务扩大和更好地竞争,山西商人从家族到乡人间,逐渐形成“同舟共济”的群体。还有几大家族联姻结为亲家,以达到强强联合的效果。
(三)仁在晋商精神中的体现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关羽终其一生,都在追求着仁爱思想,华容道义释曹操,不杀兵卒,不打落马之人等等,都是他仁爱的表现。而这一点在晋商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尤其是在李氏家族中。位于运城的李家大院,独特的建筑风格,善行天下的壮举,让人动容。明永乐年间至清末民初,李家以贩布为主,足迹遍布豫晋陕甘与京津等地。至光绪初年,李家事业发展至鼎盛。清末民初,李家生意遍及大江南北。然而,李家世代富而不奢,坚持广行善举,人人心怀慈善,常炳仁义,是晋商“善行天下”的一个缩影和标尺。[16]李家祠堂几乎在所有的墙壁上都刻有不同的善字,挂的灯笼上都有善字。而李家的创业和守业的观念则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李家的货品均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第二,对于穷人,李家的商铺不仅选择薄利,还专门为穷人拆整卖零;第三,任人为善;第四,允许穷人赊欠,并在过年时将穷人的债务一笔勾销;第五,李家对员工尊重,专门设立“长工节”,掌柜携全家人老少对店铺员工鞠躬致谢。总之,李家人的善举被总结为“善无大小、善无多少、善无止境、善不等待、善不图报”2。李家人将传播善文化与商业紧紧联系在一起,不仅壮大了自己的家族事业,更让世界了解了晋商精神。
(四)勇在晋商精神中的体现
开拓创新也是山西商人的进取心表现之一。所谓“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山西商人大部分都是靠着自己的那种自强不息来发家的,他们白手起家创业之路充满坎坷却依然坚持。如大名鼎鼎的王相卿,3大盛魁商号的创始人之一,他幼年家贫,曾为生计奔走四方,后与张杰、史大学一起经商,先是肩挑负贩,拉骆驼,后在多地开商号,几经磨难,终于白手起家,到雍正时大盛魁已经是一家具有相当规模的商号了。[17]有一段话这样叙述晋商精神:“他们拉着骆驼,千里走沙漠,迎风雪涉险阻,北走蒙藏边疆;横波万里浪,东渡东瀛,南达南洋。山西商人在清代开辟了一条以山西、河北为枢纽,北越长城,贯穿蒙古戈壁沙漠,到库伦,进而进入俄境西伯利亚,又到欧洲彼得堡莫斯科的国际商路,这是继我国古代丝绸之路衰落之后在清代兴起的又一条陆上国际商路。这样成功的事例数不胜数。”[18]充分体现出晋商不畏艰辛、勇于挑战和冒险的进取精神。
明清时期的晋商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将关公的精神溶入了他们的创业和守业的经营理念、组织管理、心智素养等实践中,到清代山西商人已经在商界占有重要地位。晋商将其商业活动发展到了全国各地,同时也将关公信仰传播到了各个角落,因此出现了在全国各地修建关帝庙的现象。在山西常平关圣家庙、解州关帝祖庙,都会定期举行大型的庙会和其他文化活动。在很多商店都会供奉关公神像,把它当做财神的化身。由此可见,不论是哪个年代,人们都不会摒弃关公信仰中的忠义仁勇的精神实质。每个年代都有适合自己的文化。作为传统道德的忠义仁勇,在当今社会仍有合理的部分。因此,关公精神今天经过改造也仍有存在的价值。
注释:
①常氏为晋商八大家之一,明弘治年间开始发家.晋中富商,中国对俄贸易之第一世家。
②山西省万荣县李家大院过道墙壁上的格言。
③王相卿,山西太谷人,清朝晋商中著名的旅蒙商号“大盛魁”创始人。
[1]何绵山.台湾关公文化探论[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6).
[2]陈岗龙.内格斯尔而外关公——关公信仰在蒙古地区[J].民族艺术,2011,(2).
[3]刘波,王川.试析中国近代藏区关公崇拜的藏汉交融特征[J].宗教学研究,2009,(1).
[4]谭志词.关公崇拜在越南[J].宗教学研究,2006, (1).
[5]罗贯中.三国演义[M].岳麓书社,第一回“宴桃源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救白马曹操解重围”,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6]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第六.国学网.http: //www.guoxue.com/.
[7]曹瑾.忠义尚礼的“春秋”大义精神[J].运城高专学报,1995,(1).
[8]罗贯中.三国演义[M].岳麓书社,第一回“宴桃源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9]文香阁.忠义勇智话关羽[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22550010002lh.html
[10]罗贯中.三国演义[M].岳麓书社,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11]罗贯中.三国演义[M].岳麓书社,第二十六回“袁本初败兵折将,关云长挂印封金”.
[12]孙频,任雷鸣.关羽信仰下的晋商群体[J].山西青年(新晋商),2008,(10).
[13]张正明,马伟.话说晋商——忠义的关公为何变成商家普遍敬奉的神灵[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6.
[14]白明东.晋商常家商业伦理初探[D].山西大学,2007.
[15]欧式雄.浅论晋商与晋商精神[J].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3).
[16]孙伟.论晋商李家的慈善伦理及其当代意义[D].山西大学,2010.
[17]王贤辉.清朝晋商“大盛魁”创始人王相卿[J].产权导刊,2007,(8).
[18]天涯赤子.报纸发行中的山西霍州人[EB/O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5f1eaa0100avt4.html.
(责任编辑:王友才)
On Influence of Faith in Guan Gong to the Spirit of Jin Merchants
Jiao Yan&Zhu Huifang
faith in Guan Go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folk beliefs,and the spiritual core is loyalty,brotherliness,benevolence and bravery.Jin Merchants had faith in Guan Gong,and the vast majority of spiritual character formed in the perennial business process is refraction of the spiritual core:they have a high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professionalism to state and corporate,as is the“loyalty”;they have credibility for customer,uniting and helping partners and peers,as is“brotherliness”;they are rich but not extravagant,and do good widely,as is the“benevolence”;they are self-reliant,full of courage to challenge and adventure,as is the“bravery”.
faith in Guan Gong;loyalty,benevolence,brotherliness,bravery;the spirit of Jin Merchants
B933;F727
A
2095—7416(2014)02—0135—04
2014-03-25
焦艳(1990-),女,山西朔州人,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民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