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钦伟,李明霞
(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
德育与思想政治工作
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与实现中国梦的时代召唤
吴钦伟,李明霞
(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在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中,“人”无疑是关键要素。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人民群众作为历史主体,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从最终意义上影响和决定着中国梦的实现。
人民群众;历史主体;中国梦
(一)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
第一,国家富强之梦。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第一届领导人就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奋斗目标。十八大上,中国共产党坚定地发出宣言: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强国梦一直是我们的最高追求。目前我国正逐步由发展中国家向现代化强国迈进,中国梦的实现必然离不开国家富强,国家富强的实现是中国梦得以实现的前提保证。
第二,民族复兴。我们党成立以后,时刻没有忘记领导人民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从毛泽东一直到习近平同志,各届国家领导人都对民族复兴做了大量论述。周恩来同志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一直是青年学子奋发向上的动力。改革开放初期,“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成为众所周知的口号。为什么民族复兴如此凝聚中国人民,凝聚中华民族?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每一个中国人想起那段历史都会感到心痛。中华民族从辉煌到悲惨的近代史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到屈辱,所以民族复兴的心结和劲头已经成为一种民族精神。中国梦的实现也离不开民族复兴,这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的奋斗目标和梦想。
第三,人民幸福之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人民幸福是我们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包括人民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包括更好的教育、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等。在当下,中国梦最关键的目标就是实现小康梦。自从邓小平提出小康社会以来,“小康”寄托了老百姓对衣食无忧的生活的向往,承载了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从实现四个现代化到“三步走”战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中国梦中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这一寄托国人三十余年的小康梦也即将随着中国梦而得以实现。
第四,社会和谐之梦。实现中国梦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进一步说,就是提升全社会的和谐水平。中国梦在其社会维度上就是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十八大报告基于我国的国内外环境的变化,确定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和举措,使中国梦的内涵更为具体和丰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社会和谐之梦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的最终升华。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意味着人的本质的实现,意味着人道主义的完成。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党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作为同等重要的一项发展战略,社会和谐之梦也成为中国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中国梦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必然性
在中国历史上,有老子的小国寡民梦,陶渊明的桃花源梦,康有为的大同梦等,都有其一定历史意义,但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历史和时代的局限。而我们党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代表了全体人民的心声。
首先,中国梦的提出具有自身的时代特征。我们党历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不同阶段提出了不同行动纲领和奋斗目标,从推翻三座大山到建设新中国,从实现四个现代化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每一次纲领目标的提出,都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现在,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国家综合国力明显提高。党中央正是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提出了中国梦,提出了我国新的奋斗目标和时代纲领,用中国梦凝聚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把社会主义建设推向新的高度。
其次,中国梦的实现具有历史必然性。第一,中国梦的提出符合人民的意愿。人民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历史前进的动力,中国梦只有与人民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实现。实现中国梦是让人民得到更好的教育、更好的社会医疗保障、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等等。中国梦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人民谋幸福,是民心所向,这是中国梦必然会实现的内在力量。第二,中国梦的提出符合历史发展的需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但符合历史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规律,也代表着世界和平发展的主流。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复兴之路。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前进,必然可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1]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也是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重要原则之一。在新的历史时期,认真贯彻落实这一原则,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的缔造者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的观点,时刻围绕一个中心——“人民”,始终坚持着一种行为——“为人民服务”。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时讲到:“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2]
在当代中国,实现中国梦,就是要把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且要把这一原则贯彻始终。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可见,广大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和依靠力量。人民群众作为历史主体,不仅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从最终意义上影响和决定着中国梦的实现,而且还以主力军的角色直接参与推动中国梦的实现。人民群众进行历史性创造的过程,始终是他们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过程,是他们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和新的选择过程。实现中国梦的过程就是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过程,一方面,不仅包括尊重人民群众在历史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而且还包括人民群众在历史活动中所显示的智慧、创造和发挥的作用等等,另一方面,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不仅包含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也包含尊重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总之,国以民为基,党以民为本。只有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亿万群众更加信心百倍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生产者
实现中国梦,物质基础是根本,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中国梦的实现。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有了衣食住行的物质生活资料,人类社会才能生存和发展。首先,人们必须从事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在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如果没有物质资料的生产,就根本无法进行实现中国梦的其他一切活动。中国梦赖以实现的物质生活资料,正是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的主体,他们的活动创造物质财富,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其次,人民群众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劳动不仅是中国梦存在的基础,而且是实现中国梦的决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的,而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体现者,是物质资料生产的直接承担者。因此,人民群众以不同的形式从事和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的活动,必然对中国梦的实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没有国家经济实力的壮大与飞跃,中国梦的实现便如南柯一梦,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的轻物质重精神而空谈误国的教训。所以,依靠人民群众创造物质财富,是奠定实现中国梦物质基础的重要保证。
(三)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培育者
实现中国梦,精神财富的创造也是一个重要保障。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对政治、经济、军事、道德等等文化领域中陈旧落后的内容进行吐故纳新。人民群众从事科学文化艺术等精神活动不仅需要一定的物质资料,而且还需要具备从事科学文化活动的物质手段,而这些物质资料和物质手段,都是人民群众通过物质生产活动创造的。首先,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形成了人类精神财富的源泉。在当代和平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又增添了新内涵,例如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等等,这些精神财富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集中和总结了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形成的。所以,没有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任何人的创造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不可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的。其次,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一方面,人民群众创造的物质成果总是凝结着人民的智慧。例如: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是北宋的工匠毕昇发明的,“杂交水稻”是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先生发明的。可见,人民群众在创造物质成果的过程中凝结了丰富的智慧,这些物质成果本身就是一种精神财富。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在劳动实践中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例如我国古代的万里长城、兵马俑、敦煌壁画、故宫等,它们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就不可能有丰富多彩的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所以,人民群众创造精神财富提升了中国梦的内涵。
(四)人民群众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中国梦的主导力量。人民群众是人类的主体,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必须经过人民群众的活动才能体现出来,任何社会变革不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完不成的。总之,相对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实现中国梦的主要条件,社会进步又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导力量。在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的作用,是通过改革、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来实现的。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一定的矛盾和不和谐的因素,但一个个矛盾的相继解决就是通向实现中国梦的一步步阶梯,而穿梭于这个阶梯之上的主体就是人民群众。比如,改革开放初期,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实行的“大包干”改革适应了当时的生产状况,后来在全国实行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改革,就大大巩固和完善了我国农村的集体主义经济,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就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一论述不仅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只有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才能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积极投身实现中国梦的建设中去,而且对我们新时期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确保人民当家做主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与记者见面时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当前,我国人民群众正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改革、深化改革、加快改革步伐,不断推动社会进步,这必将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主导力量。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实现中国梦是人民的事业,而真正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带上实现中国梦的人间正道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共同梦想而奋斗,就能用十三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2]邓小平.邓小平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习近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3-3-17.
[4]翁淮南.以强大的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J].党建,2013,(4):8-16.
[5]田野.和谐社会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33):46-47.
(责任编辑:付元红)
People's Historical Status and the Times'Call of the Realization of Chinese Dream
WU Qin-wei,LI Ming-xia
( Shandong Institute of Commerce and Technology, Jinan, Shandong 250103, China )
The greatest modern China Dream is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chieving the national prosperity, national rejuvenation, social harmony, and people's happiness,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the China Dream. In the rich connotation of the China Dream, “people” is the key factor. China Dream is people's dream, which must be realized by the people. The people are the main body of the history, which not on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ity, but also influence and determin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hina Dream from the ultimate sense.
the masses;the subject of history;China Dream
2014-05-20
吴钦伟(1981-),男,山东新泰人,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D089
A
1671-4385(2014)04-00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