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霞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体育系, 陕西西安 710100)
幼儿的健康教育是指保持和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求而进行的系统性教育活动,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幼儿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从《纲要》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可以窥出幼儿教育理念的动向,即幼儿健康教育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受重视。尽管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幼儿健康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通过对一线幼儿园的考查、调研,我们发现幼儿园在幼儿健康教育上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表面上“健康第一”,实则重智力开发;只重视体育教学和科学常识教学,轻各科渗透教学;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注重幼儿安全,轻身体素质培养等等[1]。对于健康教育,多数幼儿园都还定位在“身体保健”“身体锻炼”上,主要的组织形式是保健课、体育课和户外体育活动[2]4,健康教育和其他方面的教育常常割裂进行,并没有渗透在教学活动、游戏过程、故事儿歌等幼儿教育的各个环节。本课题拟从当前幼儿健康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新模式,以对幼儿健康教育的探索提供参考。
查阅国内外和陕西省幼儿健康教育的相关政策、文件,查阅有关幼儿教育的论著,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依据相关调查问卷的设计原则,本课题组自行设计了此次的调查问卷,其内容涉及幼儿教师健康教育态度、知识、行为三个方面[3]31-33,全部采取客观题型,共计20题。本次共发出调查问卷406份,回收有效问卷399份,回收率98.3%。依据分层抽样的原则,本次调查问卷的发放涉及有省级示范园、一级一类园、一级二类园、二级一类园、二级二类园、三级一类园共6类16所幼儿园教师406人。本次调查中,幼儿教师学历达到大专以上的占到94.8%,其中83%为本科学历,大专学历为11.8%,中专学历为5.2%;幼儿教师职称分布:小教高级职称为29.1%,小教一级职称为44.1%,小教二级职称为21.4%,暂无职称的为5.4%。在不同级别的幼儿园中,教师的职称分布是不均匀的,其中省级示范园中小教高级职称比例最高,小教一级职称在调查总人数中占的比例最高。
对西安市雁塔区10所幼儿园的健康教育活动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部分园长、幼儿教师和家长进行了交流,了解他们对幼儿园健康教育的认识与看法。
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常规数理统计和处理。
幼儿教师健康教育态度方面,调查显示,对幼儿健康行为养成教育知识的了解情况,76%的幼儿教师是简单了解,只有22%的幼儿教师是比较全面的了解。所有教师都认为对3-6岁幼儿进行良好养成教育是很重要的,94%的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都能以身作则。幼儿教师健康教育行为方面,对于幼儿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的方式选择,56%的教师选择游戏、故事儿歌,41%的教师选择说教。幼儿进餐时,中班、大班大部分能保持安静,小班入学初期还不能。中班、大班的幼儿都能做到餐前餐后洗手、饭前便后洗手,小班入学初期还不能,在入学后一至两个月也能做到,而且进餐时大部分能保持安静。对于幼儿午睡常规的培养,大部分能做到按时入睡;在天气变化的情况下,96%教师能根据天气变化对幼儿随时增减衣物。幼儿教师健康教育知识方面,43%的教师能及时发现幼儿视力低下,58%的教师能及时发现幼儿龋齿,并在日常生活中帮助纠正不利于牙齿发育的习惯,83%的教师能在日常教学中及时准确观察幼儿的行为。对于问题“您在教学实践中更多的观察幼儿的哪个方面”,79%的小班教师选择观察幼儿生活常规的建立和幼儿的基本需要,74%的中班教师选择观察幼儿的基本需要和情绪反应,89%的大班教师选择观察幼儿的智力和能力发展及情绪反应。对于问题“您在教学实践中更多的在什么时候观察幼儿的安全健康行为”,12%的教师选择在集体教学或小组活动的时候,29%选择在开展区角游戏或其他组织的游戏的时候,32%的教师选择在户外组织活动的时候,21%的教师选择在幼儿自由活动或自发性游戏的时候,6%的教师选择在就餐就寝的时候。对于“您在教学实践中对幼儿进行观察后是否会和家长进行沟通”,86%的教师都选择经常会和家长沟通。
健康教育态度方面,被调查的所有幼儿教师都认为在园内开展健康教育很重要,也很有必要;他们也认识到幼儿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为开展健康教育对幼儿的生活、学习都有着非常积极和深远的影响。认为很重要的原因是:幼儿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幼儿对于卫生科学的认识水平,改善幼儿对待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的态度,培养幼儿的各种有益于个人、社会和民族健康的行为和习惯。
健康教育行为方面,统计分析显示,有97%的教师都能够在日常行为等多方面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他们通过说教、游戏、故事儿歌和榜样等形式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保护牙齿(吃东西后漱口、不吃过冷过热的东西、睡前不吃东西)、勤洗手(饭前便后洗手、吃东西前洗手、触摸脏东西后洗手)等。除此之外,还有教师提到了其他的健康教育方式,如:善于引导、赏识肯定等,他们的健康教育方式也得到了家长的肯定。
健康教育知识方面,从此次调查我们看到,学历和职称不同的教师掌握幼儿健康教育知识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而工作年限不同的教师掌握幼儿健康教育知识的状况并无明显差异。教师在获取健康教育知识途径方面,76.4%都是在学生时期所学到的知识,15.6%是从网络、电视、报纸等方面获取,只有8.0%的教师是通过培训或者进修的形式获得的。工作时间5年以下的,因为离校时间不长,其健康理论知识比较丰富,说明学校教育仍是获取健康教育知识的主要途径。通过调查发现,幼儿教师普遍都意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具备基本的健康理论知识,但健康教育的行为主要停留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的知识比较缺乏。如在教育实践中不能及时发现幼儿弱视和龋齿等常见的卫生问题;对于有分离焦虑症的幼儿,教师认为这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情绪障碍,并未引起重视,也未能在教育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对幼儿不良行为进行教育与纠正。
以健康教育目标为前提,幼儿健康教育的实施应本着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的模式,它包括幼儿园提供的全部学习机会。幼儿健康教育的显性课程就是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4]80-81。在幼儿园通常是通过体育、社会常识以及其他有关课程,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和活动进行保健等方面的教育,教给幼儿促进和保持健康的方法行为,从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可以用丰富的知识、动作和行为练习、讲解示范、体育游戏等方式训练行为和培养习惯。隐性课程主要包括创设健康环境和提供健康服务。幼儿健康教育的隐性课程不在课程规划中反映、不通过正式的教学进行[5]。它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并与其他学科结合进行。
显性课程中,幼儿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应与幼儿健康教育目标相对应。一方面,教育目标要以教育内容为依据才能得到落实;另一方面,教育内容也必须以教育目标为依据。例如《指南》中第三个方面: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方面,目标中提出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包括:睡眠、饮食、参加体育活动、用眼卫生等方面。就饮食习惯而言,幼儿教师需要引导幼儿按时定位进食,不能边吃边玩;要求幼儿细嚼慢咽,专心吃饭,又不能拖得太久;不偏食、不挑食;注意饮食卫生,饭前洗手,饭后漱口,不捡掉在桌上或地下的东西吃,使用自己的水杯、餐具等。
幼儿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应与幼儿身心发展及生活经验相关联。要针对幼儿的健康现状及其趋势选择教育内容。例如幼儿中存在偏食、挑食等现象,要在进餐时对他们进行引导,而不是通过劝、喂、吓的方式,从语言上、表情上指导他们好好进餐,使孩子感受吃饭香甜,良好的饮食习惯自然养成。
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要与幼儿的接受能力相符合。一般来说,内容的深浅应符合幼儿的接受能力,但在实施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将必要的内容以幼儿可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显得更为重要。比如,前面提及的要求幼儿“不偏食、不挑食”,实际上是想说明“膳食均衡”有利于健康,我们只能通过对各种各样食物的分别介绍,让幼儿了解到每一种食物的主要特点,从而感受到只有样样食物都吃才能有益于健康。
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教育各领域的目标实质上是协调统一的,差异仅仅是侧重点的不同,因此健康领域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又是最可行的。一方面,各领域教育可以帮助实现幼儿健康教育的某些目标。譬如,在画画、看图书时提醒孩子坐姿端正、握笔正确、手眼保持一定距离等,使幼儿掌握基本的用眼卫生常识。通过语言活动,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其“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大胆清楚地表达”;通过社会学习活动,培养融洽的人际关系,使其“乐意与人交往”、“有同情心”、“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通过艺术活动,抒发(发泄)内心的情感,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等等。
另一方面,幼儿健康知识的学习过程、健康态度的转变过程以及健康行为的形成过程都离不开各领域特有的教育形式的密切配合。根据活动需要利用情景表演(包括木偶表演)、听故事和念儿歌等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形式,对幼儿讲一些有关健康的故事和儿歌,通过浅显的故事内容,让孩子了解有关健康的知识,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简单道理。如幼儿学习刷牙歌,在跟着老师学唱歌的时候,还可以学习刷牙的动作,在歌曲旋律中幼儿可以体验牙齿健康和快乐的情感,培养幼儿正确的刷牙习惯。根据幼儿思维的直观形象的特点,还可以通过情境教育法,把幼儿易出现的不良习惯设置在情境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加强对自身行为表现的认知,从而达到纠正不良健康行为习惯、巩固良好习惯的目的[5]18-20。
幼儿期健康的心理不仅是幼儿智力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幼儿将来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素质。要帮助幼儿学会恰当的表达和调控情绪。幼儿教师在平时的言谈举止中应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为幼儿做出榜样。如生气时不乱发脾气,不迁怒于人;幼儿教师和幼儿一起谈论自己高兴或生气的事,鼓励幼儿与人分享自己的情绪;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如幼儿发脾气时不硬性压制,等其平静后告诉他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发现幼儿不高兴时,主动询问情况,帮助他们化解消极情绪。
在培养幼儿健康行为过程中,要集体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先针对群体进行教育,改变整个群体的行为卫生习惯,来影响个体行为的形成,“大家都这样,我也要这样”。再针对个别特殊幼儿多提醒、多关心、多指导,使幼儿整体上获得较全面的健康教育。
良好的健康教育体系的产生对幼儿的健康教育极为重要。通过健康教育促使幼儿形成各种有益于人、社会和民族的健康行为,并能运用所学会的保健技能保护和增强自身及他人的身心健康,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提高生长发育水平,这是幼儿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也是幼儿健康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希望通过健康教育新模式的实行,能提高幼儿的健康素质,开发其健康潜能,增强适应能力,促进幼儿在生活、行动、心态、情感及体能上健康发展,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培养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友好相处等终生受益的个性品质。
[参考文献]
[1] 黄芳.新课程视野下广州市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
[2] 潘义红.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探索[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8.
[3] 武汉市青山区第一幼儿园课题组. 构建以幼儿为主体的幼儿园健康教育体系[J].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6(8).
[4] 李建群.论幼儿健康行为养成[J].现代教育科学,2009(1).
[5] 欧新明.幼儿健康教育基本理论要素的探讨[J].学前教育研究,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