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融入课堂,让课堂联通生活

2014-04-10 21:50张克琴
考试周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品德课品德情感

张克琴

摘 要: 地理题材的品德教学一直是一线老师的一大难题,有的老师干脆将品德课上成纯粹的地理知识课,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是因为教师缺乏知识储备,地理知识与品德教育分离等。其实,只要让生活融入品德课堂,让课堂联通生活,找到品德课程应有的生活性、趣味性、体验性,找到品德课程应有的品德味。

关键词: 地理题材 品德课堂 学生生活

《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句话概括阐述了品德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新课改的春风已经吹了好多年的时间里,有些教师面对一些综合性教材,往往还会手足无措。因为,教材中涉及大量地理、历史、社会的知识性内容,不知道怎么面对,尤其是抽象的、枯燥的地理知识教学。其实,只要让生活融入品德课堂,让课堂联通生活,寻找到品德课程应有的生活性、趣味性展开教学,就能找到品德课程应有的品德味。下面,我结合教学實践,谈谈在进行地理题材的品德教学时的做法。

一、地理题材品德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材中,有许多涉及地理方面的知识教学。一些教师把品德课中的地理当做知识来教,试图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系统知识,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如下:

(一)教师的知识储备缺乏

教师的知识储备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有宽厚的知识基础,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教师知识储备缺乏指的是地理知识和课程改革知识的缺乏。在小学现阶段,进行“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教师多数来自于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一部分来自于其他学科教师兼课。无论是来自于哪种学科的教师,由于现有知识结构不合理,他们对地理知识都不太了解,不适应具有综合性的品德课的教学。如今在小学从事品德课教学的老师很大一部分是一边学一边教的,不能做到从整体宏观角度把握知识,这就使品德课的质量大打折扣。另外,课程内容多、难度大、课时少,在客观上导致品德课中地理教学的困难。

(二)地理知识与品德教育分离

教学中,老师不知道如何对涉及的地理知识进行定位,准确、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容易上成纯粹的地理课,上成知识传授课,知识味浓,情感性不足。没有情感的交融,就没有品德与社会课的生命,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课堂教学活动质量取决于学生的情感质量。因此,实现地理知识与人文教育相统一是我们迫在眉睫的工作。

二、地理题材品德课的教学策略

面对教材中大量的地理知识,怎样既能做到传授地理知识,又不忽视品德学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呢?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德性”,即品德课应有“品德”味。

(一)回归生活

品德教材有着大量的地理知识。这些抽象的地理知识对于教师来说都是抽象的知识,更何况对于五六年级的孩子呢?然而,有些教师在教学类似教材时,照本宣科,重知识学习,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认知喧宾夺主替代了道德教育。如果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那么,学生学习知识,就会“如鱼得水”。

(二)融于活动

纯粹的地理知识的传授过程是很枯燥的,小学生都处于好奇阶段,如果在课堂上,让孩子简单地、枯燥地记住一些地理数字和专业知识,那么孩子的兴趣火花肯定会被浇灭,甚至被扼杀。如果将枯燥的地理知识融于活动,让孩子在游戏、讨论、竞猜等活动中学会难以理解的地理知识,我相信孩子们肯定会终生难忘。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综合课程,而品德性是它的灵魂。我认为,学生的感受就是最好的品德教育,因为,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那是学生自己的,是最真实的。这节课的教学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它实现了“知识认知”到“心理体验”的转换,较好地将地理知识与品德教育融合在了一起。

(三)情感体验

面对地理知识的教材,教师认为地理本身不含激发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素,需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外面硬塞给地理知识,致使知识与品德成为“两张皮”。到正式传授知识时,教师就会以知识传授为本,以自我为中心,过多地重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品德学科应有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往往会淡化,甚至忽略。

以《金字塔下留个影》为例。教学本课,不仅要让儿童了解有关埃及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学会欣赏,认同生活在异地、它国的人和他们的优秀文化。在教学中,当教师讲解“迄今为止,没有人知道四五千年前的人们是如何用重达10多吨的巨石建成金字塔的”和介绍狮身人面像的历史故事时,不必像有的教师那样刻意强调,埃及人是如何如何伟大,每个人都需要学习他们的精神和智慧,等等。教师只要创设适当的情境、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学生就会自然地受到触动,情感得以升华,会被古埃及人的智慧折服,引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从而对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创造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这种情感上的反应不是教师外在强加的,而是生活事实本身蕴涵的,是意之如此,情之所致。这样发自内心的、自然产生的情感才能对学生的品德产生影响。

总而言之,地理知识里蕴含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又蕴藏在知识当中,它们无法剥离。面对地理题材的品德教学,教师只要将生活融入品德课堂,让课堂联通生活,就能从地理知识中寻找到品德应有的德性,就能“品尝”到品德应有的品德味。

参考文献:

[1]邬冬星.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案例专题研究[J].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6.

[2]鲁洁.回归生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新教材探寻[J].课程·教材·教法,2005.9.

猜你喜欢
品德课品德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