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文俊
摘 要: 初中化学以实验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是人们达成的共识。实验应当有具体的操作实验和模拟实验之分,即课堂教学应当既有具体的操作实验,又有模拟性的实验。作者对自身教育教学所做的模拟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阐述。
关键词: 模拟实验化学 化学教学应用 策略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人们更为关注和思考并实施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验。笔者多年担任初中化学教师,既感到化学实验的重要,又感到在诸多需要实现实验的过程中有不少的两难性问题,如化学实验费时而又费力,化学实验材料和过程的诸多不安全等。自现代技术得以比较普遍应用后,化学实验有了新的比较有效的载体。
一、化学实验的模拟性提高了课堂实验的实际效率
初中化学教学如果离开实验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其有效甚至高效的可能性将不高。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现实且严峻的问题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是有严格规定的,课程的设置也是有严格要求的,我们不可能因其重要而挪用艺体科的教学时间。这就给我们带来严重的两难性问题,不让学生实验不可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处处都让学生实验,无论从怎样的角度讲都是不可能的。笔者在平时的化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做出这样的思考,以一定意义上的模拟实验代替实践性的操作实验,其效果也是不可低估的。如果我们注意对需要进行实验的化学教学进行一些有意识的筛选,必须进行实际操作的就让学生走进化学实验室,根本不需要或者不大需要的就干脆利落地来个动漫性的模拟实验,即教师对实现进行整理或者加工,课堂上只要按一下键,整个实验的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假如在比较关键处按一下暂停键,提示性地引发学生的注意,则既可以激发学生的观赏兴趣,又可以让学生验证巩固原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学会科学探究化学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如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与实践学生就是通过模拟实验对比分析氧气和氢气的制取装置,得出设计气体制取装置的一般思路,再根据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自主设计并动手装配一套最满意的装置。
二、化学实验的模拟性实现了课堂实验的环保效果
在实际化学教学诸多实验中,虽然我们从一定意义上讲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实验内容的可探索性,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物质与物质之间所产生的反应或者所产生的新物质对环境是有一定污染性的。譬如要让学生做“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这个实验,我们往往会补充“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实验,先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让学生按要求闻气味,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闻气味。虽然这个实验所产生的物质气味对人体影响不是很大或者没有,但有一点必须意识到:当今学生的自我意识是相当强的,如果比较简单地让学生闻气味,学生是不大乐意接受且不大乐意完成嗅觉任务的。所以,做这样的实验,我们完全可以先告诉学生,其实验所产生的物质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以模拟实验代替操作性实验的原因何在,这个时候如果进行模拟实验肯定也能够获取操作实验效果。笔者在让学生模拟实验时比较欣喜地发现:学生既比较顺利地得出了碱溶液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的规律,又比较可行地强化了环保意识。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借此机会告诉学生,我们之所以要模拟实验,就是我们不以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代价;我们也完全可以借此机会告诉学生,我们的国家都在不以人们的生命和身体健康为代价,凡对生产生活造成环境污染的厂矿企业一律叫停,从源头上真正解决其民生问题。
三、化学实验的模拟性确保了课堂实验的过程安全
化学学习离不开实验这是真理,正如我国著名无机化学家戴安邦所说:实验室是培养全面化学人才的最好场所。但我们必须充分看到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化学实验的过程“潜伏”着诸多的危险性的因素,化学的过程中埋藏着一个个定时炸弹也不是危言耸听。因此,我们在认识到化学实验在化学探究和学习中所起的作用非同一般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其潜在的危险,尤其努力做到其危险的零状态。我们还要思考的问题是:我们都想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那么化学实验又为何不思考这样的问题呢?既要确保化学实验的有效,又要确保化学实验的过程安全。教育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现阶段没有比这再好的办法,这个办法可以说是唯一的——模拟实验。应当说以多媒体技术为载体的模拟实验,不但可以达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目的,而且可以减少化学实验中的危险因素,更能使学生体验那些现实无法操作的化学实验。譬如有的实验的要求就比较高,做起来相当复杂,尤其是那些设备十分贵重的实验,在我们初级中学往往难以进行,有些实验不可避免地带有可能大的爆炸性、毒性因素,是极不易控制的;还有少数实验的技术含量比较高,学生如果没有极大的细心和耐心容易出错。应当说应用模拟实验完全可以从多个角度弥补化学课堂教学实验的不足。
总而言之,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模拟实验的一些优越性已被我们所认可,可以培养学生创新创造的活力已是我们的共识,我们必须更积极地探索其规律,掌握一定的方法,依据较为合乎情理且十分科学的途径,让模拟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绽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姜淦萍,项闪飞.化学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化学教育,2000.08.
[2]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陆喜江.论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