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构建高校和谐图书馆

2014-04-10 22:27周红
山东工会论坛 2014年4期
关键词:馆员图书馆资源

周红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图书馆,山东 济南 250300)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构建高校和谐图书馆

周红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图书馆,山东 济南 250300)

高校和谐图书馆是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以自身发展需求为牵引,使图书馆各要素自之间处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一种良好状态。这种状态要体现人文关怀、公平公正、人际关系和谐、环境宜人、安定有序、服务优良的基本要求。为了构建高效和谐图书馆,就要优化环境,打造建筑文化;丰富馆藏,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素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刚柔并济,加强制度建设;塑造馆风,培育图书馆精神;创新服务,打造一流品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和谐图书馆;以人为本

高校图书馆作为传播知识、传承文明、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社会公共文化机构,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和准则,应在高校社会使命的指导下,建立“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图书馆[1]。和谐图书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图书馆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信息时代高校更好地完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职能的有力保障。为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应从构建自身和谐环境、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手。

一、和谐图书馆的内涵和特征

(一)和谐图书馆的内涵

和谐图书馆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以自身发展需求为牵引,图书馆各要素自之间处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状态。它是外在物质形式和内在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体,既有丰富的资源、优美的环境,又有诚信友好、和谐共处的人际关系;既有科学民主、公平正义、充满活力的人文气息,又有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整个图书馆洋溢着和谐建设、和谐发展、和谐奋进的浓郁氛围。

(二)和谐图书馆的基本特征

人文关怀:以人为本不仅体现在图书馆的指导思想上,而且体现在服务和管理模式上。馆员的服务理念不再是以藏书为主,而是转变为“以用为主、以读者为本”,以促进读者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终极目标;管理者以人为本,尊重理解馆员,相信依靠馆员,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实现其人生价值。

公平公正:图书馆平等的对待每一位读者,没有身份限制和等级差别,充分尊重和保护读者利用资源的权利;每一位馆员拥有平等参与图书馆管理的权利,拥有每一项规定决策的知情权;图书馆内部各岗位的工作人员都可以通过公平竞争获得个人发展的机会,每一个体都拥有平等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人际和谐:人际和谐是最基本的和谐,主要体现在图书馆工作人员与服务对象读者之间的和谐、图书馆内部管理者与馆员以及馆员之间的和谐。每个个体诚实友善、理解尊重、团结协助,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人的创造性得到有效发挥,图书馆充满生机与活力。

环境宜人:和谐的环境本身就有很强的教育和陶冶功能,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科学合理的资源布局,功能完备的硬件设施、清新幽静的自然环境、神圣高雅的文化气息,为读者营造出一种宁静、舒适、高雅、庄重的阅读氛围,这样的环境不仅能激发读者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还能增强图书馆的亲和力。

服务优良:优良的服务是创建和谐图书馆的根本要求,让读者满意是图书馆服务的最高境界。在互联网技术日渐普及的时代,读者对图书文献信息的需求不断变化和提高。图书馆应创新服务模式,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领域,对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不断满足读者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

安定有序:整洁有序、高雅文明、宁静和谐是图书馆和谐环境的重要体现。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图书馆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的保障,工作人员按照严格的工作章程,各司其责,确保图书馆工作的高效运转;读者依法合理使用图书馆资源,确保每位读者都能拥有一个安定有序的学习环境。[2]

二、构建和谐图书馆的具体措施

(一)优化环境,打造建筑文化

1、新时期和谐图书馆建筑设计,应采取国际先进的开放式人性化设计即通透式大开间设计,使图书馆建筑具备空间宽敞、通透明亮、功能完备、美观实用的特点,力争做到“藏、检、借、阅、咨、研、印”合一和“人机书”一体化;同时智能化设施应配备齐全,真正实现图书馆的自动化、现代化管理。

2、图书馆建筑的整体环境要做到与周围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和谐统一。室外环境可突出自然美,借用周围的景致使图书馆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达到建筑与自然共生共荣,同时还应在建筑周围加大绿化,设置石山、草坪、喷池、长廊,种植翠竹、花草盆景,构筑建筑外围的人工生态美;室内环境要突出人文美,首先要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大厅、墙壁、走廊等空间可用雕像、伟人画像、名人字画等艺术品来点缀,读者置身其中,不仅身心愉悦还可以陶冶情操;另外,图书馆内部设施和空间设计要突出人文关怀,材料、光线、色彩、家具、设备等都要体现出美观、环保、和谐、舒适等特点,尽量给读者提供一个和谐宽松、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3]

(二)丰富馆藏,提高资源利用率

1、丰富馆藏资源。文献资源的采购质量是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源头,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方针和专业设置方向来文献采访重点,确保文献采访的科学性和针对性;随着新技术新思想的广泛应用,图书馆之间资源共享已经成为现实,资源共享是和谐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新趋势;加强采访队伍,采购人员要定期接受严格的业务培训,同时通过读者荐书、专家选书、学科馆员等制度,多渠道了解读者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强馆藏文献资源建设。

2、提高资源利用率。文献资源的利用率是评价和谐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现代化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互联网社交平台来广泛宣传图书馆,让读者全面了解图书馆的使用功能,把最新的图书馆资源即时的推送给读者,方便读者快捷高效的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同时图书馆工作人员也应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层次,把工作重心放在如何最大限度地引导读者使用馆藏资源,真正让读者满意,切实发挥学校文献信息资源中心的作用。

3、把好图书源头关。图书资料的采购、入仓、分类、存储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源头入手,采用精益管理的理念确定选购书目,通过读者调研、专家推荐和借阅历史,选取高校当前最稀缺、最需要的图书资源及时上架,对于一些陈旧或是破损的图书资源则应及时加以修补、下架、储藏。

(三)提升素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反映了图书馆的精神风貌,同时决定影响着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图书馆应结合本馆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队伍建设管理方案。

1.进行岗前培训。成立有一定工作年限、职称、学历要求的资深馆员构成的学术委员会,对新进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使其短时间内掌握基本的图书情报知识和管理技能;对接受完培训的新进人员实行轮岗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图书馆所有部门的轮训,熟悉整个图书馆系统的所有工作流程和工作特点,这样既便于岗位流动,同时更有利于馆员间的理解和包容。

2.实行竞争上岗制。对于技术含量要求较高的岗位实行竞争上岗制,并规定一定聘期,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用人机制,更好地体现出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和谐氛围。

3、加强继续教育。结合图书馆实际,根据岗位需求,对不同背景的馆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进修培训,不断更新和完善馆员的知识结构和技能,使其跟上数字化图书馆快速发展的步伐。

4、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做好人才分析,建立图书馆馆员的胜任力模型以及当前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图书馆管理者应充分了解馆员,知人善任,取长补短,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组合,让馆员在适合自己的舞台上充分施展才华,更好的服务读者。

(四)刚柔并济,加强制度建设

1、依法治馆是图书馆健康发展和有序运行的保障。图书馆的一切活动都应在相关的图书馆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做到处处有规定、条条有依据、事事有程序、人人有责任。制度本身的权威性和执行的有效性是由制度本身所蕴含的公正合理性决定的,和谐图书馆应与时俱进地制定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建立公平公正的考评和奖惩机制。馆员与读者出于对制度内在价值的认可,会主动的按照制度的要求采取积极的行为,共同维护、遵循图书馆的各项制度,进而形成和谐的工作秩序和服务秩序。[4]

2、以人为本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图书馆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更应注重制度创新,为强制性的规章制度注入人文关怀,服务管理制度应改变过去“重藏轻用”的服务理念,从读者的整体利益出发,尽可能的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人性化的服务,在读者教育上注重以疏导、规劝为主,慎用强制性惩罚措施;人事管理制度要求馆领导者深入基层,了解关心馆员,满足馆员的合理需求,在薪酬待遇、职称评定、考核晋升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机会;同时知人善任,根据馆员的学历背景、能力水平、专业特长、兴趣特征,建立合理科学的岗位平台,使每个馆员都能人尽其才、各尽所能,实现人力资源的效益最大化。

(五)塑造馆风,培育图书馆精神

1、树立共同目标,培育图书馆精神。和谐图书馆的发展目标可以凝聚共识,汇集力量,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一种清晰共享的价值观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规范着人的行为,逐步转化为一种个体意识,使每位馆员都具有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进而形成无私奉献、团结向上、锐意进取的图书馆精神。

2、加强凝聚力建设。和谐馆风的核心是团队意识的培养。馆员应加强自我修炼,爱岗敬业,团结互助,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图书馆党组织、工会组织应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多种活动进行职业教育,宣传、推广、倡导图书馆精神,使全体馆员的思想凝聚到图书馆目标上来,力量汇集到图书馆发展上来。[5]

3、推动“全员管理”。充分重视馆员的首创精神和奉献意识,注重听取馆员的意见和建议,在图书馆内部理顺权力子系统、信息子系统和目标子系统的运行和相互之间的嵌入关系,使得员工的权益能得到保障,意见得到重视、贡献得以体现,形成以馆为家的良好工作氛围。

(六)创新服务,打造一流品牌

1、转变服务理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量急剧增加,图书馆应该转变服务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兴趣爱好和信息需求,应用现代技术手段为读者定制个性化服务;由一次性服务转为跟踪性动态服务,通过专题检索、信息导航、成果查新等方式为读者提供深层次的信息服务。

2、创新服务模式。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存在单元分割空间利用率低、闭架借阅工作效率低、开放时间不足等缺陷。和谐图书馆建设应以人为本,采用大开间、全开放、全天候、全方位的管理模式。通透式大开间可以使“藏、借、阅、检、参、研”同处一个空间内,全方位实现人机书一体化服务;全开架管理即馆内所有书刊全部对读者开架阅览,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自由的索取任意书刊在自己喜欢的地方阅读学习;全天候的管理模式,一般从早到晚全天候开放,尽量延长开放时间,以满足读者需求;全方位管理即为勤工助学、志愿者协会、专业化物业公司共同协助图书馆进行图书整架和安保及保洁等工作,尽量减少工作人员数量,降低运行成本,同时减轻馆员的劳动强度,使其全身心投入到深层次文献开发等优质服务上来。[6]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指导下,和谐图书馆建设主要应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并使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并最终实现读者、馆员个体的全面发展和图书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1]谢明.构建基于普世价值观的和谐图书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6).

[2][6]伍茂戎.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高校和谐图书馆建设[J].图书馆,2010,(3).

[3]张峥嵘.美学视域下的图书馆构建[J].兰台世界.,2011,(5).

[4][5]樊会霞.制度伦理视角下和谐图书馆的构建[J].情报资料工作,2010,(4).

(责任编辑:张希宇)

G258.6

A

2095—7416(2014)04—0150—03

2014-06-26

周红(1968-),女,硕士,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猜你喜欢
馆员图书馆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图书馆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去图书馆
浅谈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