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员人格培育体系研究

2014-04-10 22:27金锋祁桂花
山东工会论坛 2014年4期
关键词:人格培育党员

金锋,祁桂花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2.山东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大学生党员人格培育体系研究

金锋1,祁桂花2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2.山东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党员人格力量历来为我们党所重视。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骨干分子,也是我们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开展大学生党员人格培育既有必要性,也有必然性,大学生党员人格培育立足于且又高于大学生人格培育。通过构建“一个体制、两种方式、三个层次、四个机制、五个平台”的人格培育体系,既能实现大学生党员理想人格的达成,也能助力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党团事业共发展的协同格局。

大学生党员;人格培育;高校党建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共产党人干事业,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十八大报告号召全体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历史与实践证明,共产党人越是人格健全、高尚、纯洁,则越有亲和力、凝聚力、感召力。大学生党员是党员队伍中有朝气且有引领作用的群体,他们肩负着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是党的事业的继承者和接班人,是“中国梦”的缔造者和实现者。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指出,高等学校要“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机制”。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在思考和践行“培养什么样的大学生党员、如何培养大学生党员”的问题时,就需以《工作条例》为指南,培育和提升大学生党员的健全人格,进而有效地发挥好他们的人格力量,实现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前沿性探索与时代性建构。

一、大学生党员人格培育的含义解析

(一)大学生党员人格培育的概念

《现代汉语词典》对人格有三种解释:一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二是指个人的道德品质;三是指人的能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可见,人格是具有多层次含义的综合性名词。在教育学上,“人格是人的内在精神状态和外在行为方式相整合的综合体现,是人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下形成和表现出来的独特性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行为模式。”[1]作为大学生,他们心智系统中的认知、情感、意志系统虽已相对确立,但仍然具有可塑性,而且屡屡见诸媒体的大学生反道德行为、侵权行为甚至犯罪行为折射出大学生不健全人格的危害,所以人格培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不可忽视的焦点问题。在实践中已有高校开展专门的大学生人格培育工程,理论研究也在逐步深入和系统化。

关于大学生人格培育的概念,笔者赞同有的论者将其界定为“以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的教育”[2]。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奋斗目标,并要求高校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这其中就蕴含了人格培育的要求,所以大学生人格培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应有内涵。

大学生党员人格培育的依据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在大学生党员数量方面,截止2012年,全国共产党员人数超过8500万,其中在校大学生党员人数超过250万,而且高校每年发展大学生党员的数量超过当年全国发展党员总数的三分之一,所以大的数量和高的比例使大学生党员的成长质量尤需得到关注。在大学生党员质量方面,2005年4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和2013年7月中共教育部党组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均对大学生党员的发展标准和程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另外,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习近平同志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也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对青年一代寄予殷切期望。”大学生党员是青年中的优秀分子,是大学生中的骨干分子,如何担当起党、国家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这就需要他们具有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健全人格。基于此,笔者认为,大学生党员的人格培育应当立足于且高于大学生的人格培育,即在大学生的先天禀赋基础上,通过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公民道德、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大学生党员人格培育的特点

第一,层次性。共产党人的人格分为“健全的人格、高尚的人格、伟大的人格”[3]三个层次。作为大学生党员,健全的人格是指普通大学生所应当具备的认知、情感、意志的和谐发展状态;高尚的人格是指党章中确立的合格党员的标准;伟大的人格是指革命烈士、伟大领袖、模范党员在思想与事迹上表现出来的先进性。所以大学生党员人格培育就需立足健全的人格,恪守高尚的人格,崇尚伟大的人格,以层次性为依据实施有效培育。

第二,社会性。人具有社会性,党员更是如此。大学生党员的成长只有与社会相衔接、相融合才能锤炼自己的思想、规范自己的行为。大学生党员的人格魅力既体现于大学期间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更展现于毕业后职业生涯之中。

第三,动态性。社会的发展要求人的成长与时俱进,大学生党员人格培育既需要以时代发展为依据、以党和国家的新要求为指南,也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大学生的特点来更新培育措施。

第四,阶段性。大学生党员的培养与发展过程包括递交入党申请书、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四个阶段,所以大学生党员人格培育就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特点采取有效的举措。

(三)大学生党员人格培育的内容

根据大学生党员人格层次性,我们将大学生党员人格培育的内容概括为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公民道德、综合素质四个方面的教育和培养。

第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就是开展共产主义信仰教育和廉洁教育,它不是简单的理论说教,而是以典型事例和自我实践,实现大学生党员坚定的理想信念的自主和主动养成。

第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爱国主义教育实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党员应当在“中国梦”的实现中勇于担当,模范带头,张扬创新思维和奉献精神。

第三,以公民道德培养为基础。无论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为公民确立了基本的道德底线。大学生党员需要以自己的道德人格去修正社会上不断涌现的道德失范行为,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要担当社会责任,争当道德楷模,张扬党员人格的正能量。

第四,以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大学生党员人格是综合素质的凝结,专业知识的学习、实践技能的精湛、人际交往的练就、心理素质的健康等等,都是大学生党员人格培育中的必要因素。综合素质的培养就是要实现大学生党员的全面成长,这也是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的应有之义。

二、大学生党员人格培育的价值判断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还是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践,无不彰显着我们党和党员的人格魅力。我们党也历来重视党员的人格培育,无论是我们党史上的学风建设,还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乃至现今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都优化了党员人格,塑造着理想人格。正是在这种价值范畴内,开展大学生党员人格培育既有必要性也有必然性。

(一)大学生党员人格培育的必要性

一方面,党员的负面行为备受诟病。屡屡发生的党员干部腐败犯罪行为,频现媒体的党员干部道德失范行为,街谈巷议的党员干部工作作风问题,都让党员的人格魅力消减,这在一定程度上动摇着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甚至影响到他们的行为举止。开展大学生党员人格培育,可以重塑大学生党员的信仰。

另一方面,大学生党员的培养质量遭受质疑。从大学生党员的人格状况看,在高校扩招的同时,大学生党员的数量也持续增长,但党员质量有所下降,甚至出现“有数量却没有质量”的后果。例如,学生中存在“不一样”的现象,即入党前和入党后不一样,高年级和低年级不一样,人前人后不一样,校内校外不一样;还有少数同学一旦入党,就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出现懒惰、懈怠、追名逐利等不良现象。开展大学生党员人格培育,可以有效地避免和解决大学生党员在人格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自我价值迷失、道德认识匮乏、自我调节能力不足等问题,从而使大学生党员“不仅在形式上入党,更要在思想上入党”。

(二)大学生党员人格培育的必然性

第一,大学生党员人格培育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必然要求。党员是党的各级组织的细胞,大学生党员既是学生,也是未来的职业者,所以大学生党员的人格状况影响着党的形象,制约着党的未来。

第二,大学生党员人格培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必备内容,大学生党员人格培育的内容是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契合的,也是其应有之义。

第三,大学生党员人格培育是大学生党员和谐成长的内在需要。高校对大学生党员的培养不但要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且要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作大学生的表率,努力成为同学们的知心朋友和值得信赖的主心骨,并成为党组织和大学生之间的纽带和桥梁”。[4]

三、大学生党员人格培育体系的构建

大学生党员人格培育关键是体系的建构和实践的运行。结合我们的实践,在学生党支部中开展大学生人格培育工作,可以“一个体制,两种方式,三个层次,四个机制,五个平台”为运行体系,有效提升大学生党员的人格力量。

(一)“一个体制”:发挥教师与学长的作用

“一个体制”即“党员师长制”,是指融合导师制和学长制,发挥教师党员的纵向引领作用和党员学长的横向交流作用。一是建立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的有效对接,二是确立高年级党员与低年级党员的协同发展。在体制的运行中注重从思想、学习、生活、工作四个基本层面对大学生党员的行为加以教育引导。

(二)“两种方式”:突出学生自我教育的意义

“两种方式”即“走进红色星期四”的社会实践方式和“相约金色星期天”的主题教育方式。一是“走进红色星期四”,即通过学生党支部和社区党支部的对接,在星期四下午,学生党员深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和接受社区党员的教育。二是“相约金色星期天”,即在星期天,学生党支部组织党员通过现场主题教育、微博互动、博客留言、QQ群交流等方式开展自我教育。

(三)“三个层次”:开展针对性教育管理

按照分类管理的理论,对普通大学生、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大学生党员开展各具特点的人格培育举措。对于普通学生,重点是开展党史国史教育和党的新知识、新理论教育;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重点是提高他们的党性修养,端正入党动机,培养正确的“党员意识”;对大学生党员,按照人格培育的内容重点是开展党性教育,注重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四)“四个机制”:发挥组织引导作用

四个机制包括,一是建立学生党支部、党小组、团支部的协同机制;二是学生党支部与学生会的对接;三是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的对接;四是学生党支部与社区党支部的对接。通过四个机制的运行,实现党建带团建、团建服务党建、党团事业同飞跃。

(五)“五个平台”:注重合力的效用

搭建“五个平台”,即理论学习、典范追寻、文体融贯、志愿服务、网络教育五个平台,并注重五个平台的有机结合,通过合力,发挥人格培育的效用。理论学习是指学习党史党情、国史国情,学习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典范追寻是通过媒体学习革命先烈、伟大领袖、模范党员的先进事迹,通过亲身探访与老党员直接交流。文体融贯是指通过校内开展有益的活动,培育和展现大学生党员的人格魅力。志愿服务是指通过社会实践方式发扬奉献精神。网络教育是指建立专门的博客、微博、QQ群,实现人格培育的网络化。

总之,大学生党员人格培育是一项理论深且实践强的系统工程,他们理想人格的达成需要理论的先在指导,更需要实践的严格检验,以此来完善理论,发挥理论的效用,从而助推我们党的事业的发展。

[1]方宏建.大学生人格培育应从典型行为培养入手[J].高校理论战线,2012,(3):42.

[2]夏威.高校学生人格培育工作运行保障机制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83.

[3]彭自成.人格魅力与党性修养[J].理论月刊,2008,(11):69.

[4]李兆秀.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问题初探[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56.

(责任编辑:王友才)

D267.6

A

2095—7416(2014)04—0113—03

2014-06-10

金锋,男,医学硕士,山东中医药大学讲师。祁桂花,女,山东管理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人格培育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