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卓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 天津 300221)
当代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和培育
曲卓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 天津 3002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根本内涵,具有深刻的实践意义和指导要求。构建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立足于社会主义实践;弘扬时代性的科学化思想,扎根于传统民族文化。要以科学的思想教育为导向,以传统的社会文化为基础,以现代的道德规范为依托。同时,构建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当代环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当今时代,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都在发生着复杂的变化,面对世界范围内日新月异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的交融、冲突,如何将当代中国融入到世界格局中,又坚守自身的文化特质,是一个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有力保障,又是提升国民文化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因此,构建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党的十八大首次以简洁凝练的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的层面明确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凸显了当代人民群众的生活要求和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强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建设未来社会中巨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第一个倡导是近代人民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富强”是经济目标,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基础;“民主”是政治目标,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有力保障;“文明”是文化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灵魂;“和谐”是社会目标,是检验最终成果的标准。它们从国家层面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从经济、政治、文明和社会四个方面描绘了一幅未来发展的蓝图。
(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第二个倡导是党和政府在社会实践中总结出的最基础的价值导向。“自由”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前提;“平等”是维护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公正”是人民最基本的要求;“法治”是社会活动的保障。它们从社会层面共同构筑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要求,包含了广大人民群众最热忱的期盼和愿望。
(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第三个倡导是从个人层面出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提出的最具有现实意义的要求。“爱国”是指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是对广大人民群众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敬业”是指职业道德,要求人民群众在工作中要做到忠于职守;“诚信”是诚实守信的行为,指个人与外界交往过程中,要以诚信为自身行动的准则;“友善”是个人品德的体现,要求人民要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从国家、职业、家庭、个人四个方面明确提出了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一)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立足于社会主义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需要科学的指导思想,其应该是建立在真实的历史之上的,除此之外,还要和本国的国情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出真正的有价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指导思想,是在实践过程中经过检验的,体现的是广大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需求,这和我国的社会主义价值诉求目标是一致的。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这就意味着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而是要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去检验其正确性。
其次,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是完善的,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而且其只是做出了一个大概的描述,并没有细致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讨论,而中国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都是具体的,政府和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了许多重要的价值理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善提供了可参考的实践资料。
(二)弘扬时代性的科学化思想,扎根于传统民族文化
离开了时代的发展特征与文化土壤,任何科学的理论都是不成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将是不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是孤立和无根的。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是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以科学的思想为基础,融入当今包容性的开放体系,吸收世界各地的文化精华,在交流、碰撞中不断地完善、创新和丰富。
弘扬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部分。我国每年都会举行“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十大孝子”或者“英雄人物”等活动,这是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的体现,党和政府通过表彰榜样人物,从而在社会范围内掀起向模范学习的浪潮,由此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一)以科学的思想教育为导向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思想教育是最基础性的,对整个培育过程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应将教育融入和渗透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中。
第一,家庭教育是起点。家庭是人生教育的开始,是思维形成的源泉。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最初萌芽的阶段,家庭的教育和熏陶对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第二,学校教育是主阵地。学校在我们的思想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地位,现阶段的高校基本上都开设了思想政治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基本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潜移默化中为我学生思想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社会教育是大课堂。社会教育是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对家庭和学校教育的补充。社会是一个特殊的教育场所,每一个人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受教育的主体,社会应该营造良好的氛围,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益处,使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二)以传统的社会文化为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本土文化,是在五千年的文明上生长出来,与现代文化进行有机结合的结果。无论是主流文化、大众文化还是基层文化一定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只有这样才能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首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加强对主流文化的建设。有论者指出,主流文化是表达国家核心价值体系、体现执政党思想主张,并作为社会统治思想的社会文化,它是国家政体的精神支柱,其主要功能在于从思想文化层面为现有统治提供合法性论证。在当下中国,主流文化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四有为目标,发展面向时代、面向未来的文化,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载体。
其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融入时代的大众文化。大众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的,比较符合现代人的需求和特点,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实诉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最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与基层文化紧密结合。基层文化建设是现代政府一切文化工作的中心,是人民群众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直接、最主要的途径。基层文化主要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方式,将健康的、喜闻乐见的文化引入到群众的生活中去,使广大群众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受到文化的熏陶,丰富日常生活。
(三)以现代的道德规范为依托
道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对人们的行为有一定的制约作用,社会的道德要求与社会的价值目标是相统一的,培育道德规范事实上就是在规范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首先,个人道德的培养。个人道德是在个人特定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中所形成的,源于个体内心深处的信仰、信念和理想,对个人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也决定了个人的行为。其次,群体道德的培养。群体道德是社会成员的行为模式在总体上发挥的持续的作用,能够调节社会稳定程度。在社会主义环境下,道德要求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荣辱观“诚信”、“爱国”、“友善”、“敬业”等,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为“以人为本”、“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等,培育良好的道德标准和准则有利于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国家
1.实施有效的政策
我国是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专政性质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政府所颁布的政策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政策的制定和推行会对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价值取向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政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互的作用。合理有效的政策的制定是实现和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2.加快法治的建设
当代社会已经由千年以前的“人治”社会发展到了“法制”的社会,法制的建设和完善在社会主义国家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有章可循,法律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才能使生命权、人权和自由得到基本的保障,才能保证社会的公正、公平和平等,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二)社会
1.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
社会舆论作为一种外在的社会价值的体现,是一种社会控制的机制,对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有重要的约束力,正确科学的社会舆论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例如,“中国梦”的提出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具有正能量的社会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符合的。
2.开展科学的思想培训
家庭、学校、企业作为社会存在的团体,有义务、有责任定期对学生、对员工开展科学的思想教育培训。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员工的素质则和企业的培训是分不开的,因此定期开展科学的思想培训,并将思想培训活动纳入到考核制度,引起大家的关注,对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显著的促进效果。
(三)个人
1.提升自身的素质
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个人”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和实践者,个人的自身素质关系到价值观的最终成果,因此提升大众的个人素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人民大众一定要坚持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等重要的思想,不断认真学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内容和精神,构建一个全面的思想体系,能够自觉地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2.关注国家的政策
国家、社会与个人作为一个有机存在的整体,三者是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关系,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状况与每一个个人紧密相连。社会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为了与时代紧密结合,个人必须要积极地关注国家的发展政策和状况,可以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新闻等多种方式,成为国家发展中的一员,响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和培育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历史的坚持。一方面,它不是表面的继承和复兴。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不同,与传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有所区别的,更不是对西方价值观的复制。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立在中国现实环境的基础之上的,是对长期的历史发展的一种吸收和对当代特色的一种融合。另一方面,它是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的一定是人民的利益,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实现人民的愿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无限的生命力,与当代中国的价值取向、价值目标是统一的,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1]李敏.文化模因论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传播[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 125-128.
[2]王洁.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培育和践行研究[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13.
[3]许万康.核心价值观的嬗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D].扬州大学,2013.
[4]欧阳军喜,崔春雪.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山东社会科学,2013,(03):11-15.
[5]陈士宏.试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02):56-57.
[6]高慧.浅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4):40-43.
(责任编辑:王友才)
本文系天津市201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构建研究》(项目编号:TJKS13-11)的研究成果。
D64
A
2095—7416(2014)04—0104—03
2014-06-16
曲卓,女,山东昌邑人,硕士,天津商务职业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