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红
(山东科技大学工会,山东 青岛 266590)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的在于解决领导干部脱离群众的问题,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汇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正能量。工会工作如何以此为契机,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思路,是值得深入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工会是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工会工作处于党的群众工作的前沿,是党联系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工会的作风如何,影响到党在职工群众中的形象,甚至影响到党的阶级基础的稳固。”[1](P82)因此,将工会作风建设作为工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在实践创新中逐步引向深入,是新形势下工会工作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现实中,各级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的工作作风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许多问题。“四风”问题或多或少有之,工作上的消极懈怠、用人上的近亲繁殖、舌尖上的奢侈浪费、生活上的贪图享乐、落实上的形式主义,“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过程中,要么缺位,要么错位,要么越位,就是不在正确的位置上,因而得不到职工群众的信任。”[2](P11)
一些工会组织存在比较严重的脱离职工群众的倾向,出现了行政化和官僚化作风。习惯于听汇报、下指令、开会议、发文件,未能广泛征求职工群众的意见,职工群众往往“被代表”、“被维权”;高居于职工群众之上,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硬茬往后缩,“空壳”工会不起作用;作风漂浮,不愿意深入基层、深入职工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有的工会部门个人利益至上,履职尽责不到位,出现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话难听”的个别现象;主观主义、功利主义、官本位思想严重。
这种行政化和官僚化作风,直接导致工会工作不被职工认可,在工会和职工之间形成了一道高高的藩篱,阻隔了两者之间本应密切的联系。这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结果,造成了工作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工会的作用自然也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工会脱离职工群众的主要症结在于,一些工会组织开展工作与职工群众的现实需求或利益诉求相去甚远,职工十分关注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而有效的解决,尽管工会做了许多工作,开展了许多活动,仍然得不到职工的认可。”[2](P11)
导致工会组织行政化和官僚化现象的主要因素是现行的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所造成的。中国工会不同于西方工会,置身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工会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西方工会具有原则的不同。西方工会“作为社会压力集团,其社会职能单一,其主要目的就是为雇佣工人争得更多的经济利益。”[2](P12)
中国工会与政府的关系是平等合作的关系,为了争取党和政府及各级行政的资源为职工服务,需要工会具有一定的社会管理身份,也需要运用一定的行政资源和手段来履行工会的各项职能。“一些工会主席的产生实际上存在着‘任命制’、‘委派制’,会员(代表)的选举过程往往流于形式。”[3](P34)某些被纳入领导层的工会主席为了保住“乌纱”待遇而不敢大胆为职工说话。更有一些年龄偏大、接近退休的干部调整到工会岗位过渡到退休,工作激情和热情不够,难以适应新时期工会工作发展的要求。
“单位是标志城乡区别的社会集团,是城市生活的核心,它决定了人们的职业、身份、消费能力、价值观念、人生经历、行为方式乃至社会地位的高低。”[4]对公有制企事业而言,工会也尚未改变作为行政附属的地位,“工会组织必须按照所在单位党政领导人的意志办事,承担了大量本属于行政部门的工作,沦为行政的‘三类科室’”’[3](P34)无形中造成了工作作风的行政化和官僚化。
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会员和职工权益的代表。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必须紧紧依靠群众,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密切同职工群众的联系,既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工会的根基在群众,力量在职工。“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5]工会的历史作用是在与职工群众的联系中被确定的,反映的是职工群众的愿望与要求,集中的是职工群众的经验与智慧,依靠的是职工群众的力量和营养。
工会必须深深扎根于职工群众的沃土中,保持同职工群众的“鱼水”关系,始终与职工群众面对面地沟通交流、心贴心地融洽感情、实打实地说话办事,“用心体会和感受职工群众的心理期盼、生活需求和活动特点,”[6]找出与群众情感归一的共鸣点,特别要关心帮助那些工作和生活上遇到困难的职工群众,“多到职工群众中去汲取智慧和力量,接‘地气’,强‘底气’”,[6]想职工群众之所想,办职工群众之所需,更好地为职工群众代言,为职工群众谋利。只有这样,工会组织才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各项工作才能落到实处,职工群众才愿意去执行。
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途径,必须聚焦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汇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正能量。各级工会要顺应时代要求,深化自身改革创新,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工会工作更贴近基层、贴近职工群众、更符合职工群众意愿。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指出:“时代在发展,事业在进步,工会工作也要发展、也要创新。”“要善于创造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让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最可靠的‘娘家人’”。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对工会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期待,指明了新形势下工会创新和发展的前进方向。
一是破除工作局限,摆脱自我循环工作模式。工会工作应自觉从老观念、旧体制、传统做法中解放出来,适应信息化时代职工群众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借助于互联网和当下常用的QQ、飞信、微博、微信等即时通讯平台,采用“跟踪工作法”,准确把握职工群众的思想脉搏和利益诉求,及时回应职工群众对工会工作的期待要求。
发挥工会“大学校”的作用,创新改进宣传方式,采用“在线工作法”,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的理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激发职工群众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业潜能。做好对职工群众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科学有效、更加人性化的工作方法,使工会工作有效地覆盖各个职工群体,不断满足职工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二是革除作风痼疾,集中集体智慧,完善制度机制。“建立一套行为规范、运转科学、组织严明的工作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能够迅速有效地贯彻执行。”[7]按制度办事,可以约束个人行为,防止搞“一言堂”、“一把手说了算”。用制度规范行为,用制度束缚权力。用规范有序的工作制度推动服务职工群众,确保把工会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上来。在选好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热心工会工作的工会主席外,注意调动工会每个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团队。要群策群力,使工作方式、活动方式更加符合职工群众的需要。
工会必须使自己的活动方式符合群众组织的性质和特点,不能靠行政命令开展工作。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发挥职工的首创精神,让职工群众成为工会工作和活动的主角。活动理念上,倡导“强身健体、健康向上、增进友谊、促进和谐、提升素质、重在参与”。“工会的一切事物都向职工群众公开,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让职工群众直接参与工会工作目标的确定、重点工作的推进和工作成效的评估。”[3(]P35)工会活动按职工群众的意愿组织,保证大多数职工喜欢参与,能够参加。
在活动场所的建设上,除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如:乒乓球室、台球室、棋牌室、报刊阅览室、多功能厅、健身房等文娱体育活动场所外,还要加大软件设施的建设,在“职工之家”建设中考虑增设心理咨询中心、法律援助中心,让有困难和问题的职工群众有一个“诉求之家”,在此倾吐心声,释放情绪,缓解压力,得到帮助。
在活动形式上,满足职工群众多元化、特色化要求。根据行业特点不同,鼓励职工群众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和自身发展的需要,组建各类协会、社团和俱乐部。
形式多样化的活动不仅对职工群众身心健康和事业发展有所帮助,培养优雅情趣与良好心态,还有利于形成正确且比较一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幸福指数。经常参与到活动群体中的职工群众归属感、成就感会更强,对工作、学习、生活的态度更趋积极,使单位和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工会工作要力戒空谈,少说多做。“要做到不尚空谈办实事,必须深入实际掌握第一手材料。这样才能真正发现问题,更好地解决问题。只有了解实情,才能为群众办实事。”[8]在具体工作任务落实上,要突出重点,分清主次,理顺关系,避免陷入事务主义,使工作干出成效。
各级工会组织要工作重心下沉,资源配置下沉,组织力量下沉,深入职工、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带着感情和责任到职工群众中去,走进职工,读懂职工,深入了解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思想状况,为基层工会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要努力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走出高楼大院,摆脱文山会海,破除衙门作风,破除机关化、行政化倾向,更多地到基层去,到困难多、矛盾多的地方去,到职工群众中去,帮助基层化解矛盾、解决困难。
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下决心减少应酬,保持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多学习充电、消化政策,多下基层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情况,多思考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自觉远离那些庸俗的东西”。[9]力戒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清正廉洁,勤勉敬业,树立良好形象。
实实在在做人做事,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不搞“花架子”,俯下身子,放下身段,与职工群众说说知心话,拉拉真心呱,多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向实处着力,取得实绩,获得实效。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虚心诚恳的态度,走到群众中去,取得群众信任。从为职工群众提供物质服务、生活服务,进一步拓展到提供更多更高水平的精神性、文化性、发展性服务,有利于职工群众实现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
关心职工从大处着想,从细节着眼,坚持“五必访”制度,加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采用“一线工作法”,建立能反应本系统特点、畅通高效的服务信息系统,以便迅速全面掌握职工群众的思想动态、生活困难、合理诉求和工作情况。做职工群众的第一知情人,知冷知热的“娘家人”。
上匡国,下利民,为了职工群众的利益敢于发声,勇于维权。对职工群众的困难和诉求,直面问题,真诚相助。做思想工作,解决纠纷,以情感人,以诚待人。靠真诚拉近与职工群众的心理距离,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切困难就能迎刃而解。
总之,工会作风建设必须聚焦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行政化官僚化问题,抓住密切联系群众这个关键,在落实整改上寻求创新途径,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
[1]柳先和.浅论加强工会作风建设[J].马钢职工大学学报,2002,(4):82-83.
[2]赵健杰.在实践创新中加强工会组织凝聚力建设[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4,(1):10-11.
[3]陈志标.关于破除工会机关化行政化现象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工,2014,(3):34-35.
[4]谌玉洁.论社会转型期的群众工作[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4,(2):72.
[5]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124.
[6]刘相生.基层工会干部提高执行力要增强八种意识[J].山东工会论坛,2014,(2):32.
[7]袁茂清.关于改进全国产业工会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工,2014,(4):33.
[8]刚占标.作风:不尚空谈办实事[J].领导科学,1994,(2):13.
[9]习近平.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