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不同历史阶段的风格和特点

2014-04-10 22:13张莉莉苏允桥
山东工会论坛 2014年3期
关键词:私家园林园林艺术古典

张莉莉,苏允桥

(1.天津大学, 天津 300010;2.山东工艺美院,山东 济南 250022)

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不同历史阶段的风格和特点

张莉莉1,苏允桥2

(1.天津大学, 天津 300010;2.山东工艺美院,山东 济南 250022)

中国古典园林这一文化精粹,与中国古代社会的演进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和形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呈现出十分鲜明的艺术特点。其主要发展阶段和特点是:秦汉时期是我国园林艺术的发轫时期。以汉代上林苑为标志,园林主要是帝王狩猎和游乐的大型乐园。魏晋至唐代,由“隐逸”精神觉醒的自然审美意识所决定,原先专供帝王贵族狩猎的园林逐步嬗变为山水园林,同时,私家园林开始大量涌现。宋代到清代,园林修建的数量和建造园林的质量比以前的任何时代都要高。南宋园林建筑精致华美,景观匠心独运。明清园林建筑重在完美地体现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园林意境的创造到达了一个高峰。

中国古典园林;园林艺术特点;中国传统文化;意境说

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造园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当代著名建筑学家杨廷宝先生指出:作为历史珍贵遗产,中国古典园林有其世界地位。其影响所及,不但达到朝鲜、日本,而且还远及十八世纪的欧洲,被称为造园史的渊源之一。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态,经历了很长阶段的延续积累,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点。

一、第一阶段:秦汉时期——园林建筑艺术的起源

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古典园林就开始出现了。中国古典园林与先秦的“台”、“囿”、“苑”、“圃”等形态密切相关。早在夏、商、周三代,就有了台的构建。如《左传·昭公四年》记载——“夏启有钧台之享。”刘向《新序·刺奢》:“纣为鹿台,七年而成,其大三里,高千尺,临望云雨。”《诗·大雅·灵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1]依据文献记载来看,台的空间造型特点就是高耸,其作用为登高望远。有关文献证明,台上往往建有室屋,被称为“榭”,而且“台榭”经常被连用,用来统称建有室屋之台或泛指各种建于高处的建筑。应该说,商、周以及商、周之前的台榭其主要功能是自然崇拜、祭天侍神等。到了汉代,台榭有了赏玩娱乐和望远观赏的功能,并逐渐演化为台榭所具有的主要功能之一。这对后来园林的建构影响颇大。

先秦台榭阶段可说是园林艺术的萌芽期。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初始阶段。

秦汉时期,出现了“苑囿”。从空间布局来看,如果说台偏向于纵向的高耸,那么,苑囿非常注重横向的扩展和综合建筑景观的组合。通常气势磅礴,占地面积宽广。它通过在自然环境中种植草木、蓄养鸟兽、布置台榭别馆而形成大型的山水宫苑。汉代《淮南子·汜论训》说:“秦之时,高为台榭,大为苑囿,远为驰道”。概括地突出了台榭、苑囿、驰道各自的主要特征。而苑囿的功能,除了甲骨文、石鼓文中的“苑”指墙内草木丰盛的形象外,一般都解释为蓄养禽兽的场所。郭沫若先生曾经指出:“当时的渔猎确已成为游乐的形式,即是当时的生产状况确超过了渔猎时代。”[2]秦之后,汉武帝扩建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上林苑”,它可以说是这个时期苑囿的典范。司马相如在其著名的《上林赋》中,曾以宏大的气魄,对汉武帝所建的上林苑做了淋漓尽致的艺术描写。其中所述的“崇山矗矗,茏苁崔巍”、“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的山水美景已经成为苑囿的构建元素。而“扬翠叶,杌紫茎,发红华,垂朱容”的植物林木花果也成为苑囿美景中独立的审美对象。除了上述的构景元素,上林苑的离宫别馆外观华丽,规模庞大,蓄养着各种鸟兽以供统治者狩猎。其人工美的因素明显增加,成为帝王狩猎和游乐的大型乐园。

从第一阶段的历史发展来看,秦汉时期出现的苑囿是这个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园林艺术。

二、三国时代到唐朝时期为第二阶段——园林艺术的持续发展

从三国时代的曹魏开始,直到隋唐这一时期,古典园林艺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三国时代的曹魏到之后的晋朝,是精神觉醒和审美意识走向自觉的时代,有关园林的审美意识得到了不可忽视的飞跃。魏晋南北朝时代,归隐田园的思想广为流传,大多数士人对自然环境的原生之美甚是喜爱,这个时期初步形成了以诗歌和山水画为主的艺术,在审美风尚方面提出“畅神”等观点。这些对园林艺术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山水园林主要供帝王贵胄们欣赏山水美景之用,山水成为园林建构的主体和中心。如北魏张伦建造的“景阳山”,以重岩复岭、深溪洞壑的叠山名闻遐迩;如晋代以斗富而闻名于世的石崇在洛阳建造的著名私家园林“金谷园”。另外,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寺观园林,它的建造主要受到儒道佛思想的影响。在洛阳,有著名的报恩寺、龙华寺、追圣寺等。

在晋代,对园林影响最大的要数陶渊明。这位被尊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诗人,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终于坚定了“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的信念。他在《归园田居》中饱含深情的吟唱,创造了中国园林史上崭新的审美境界:“少无适俗韵,性本爱秋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这种境界,可以用李泽厚先生解读宋元山水画的话语来评论:“人与自然那种愉悦亲切和牧歌式的宁静成为它的基本音调。”[3]陶渊明诗中蕴含的美学思想,和后来江南私家园林的情韵十分相似,对后世私家园林产生了深远的历史性影响。

另一位著名的园林美学的思想家则是白居易。他不但直接参与园林的构建,而且作为园林迷,还热衷于园林理论探索。从他的对后世园林艺术影响很大的《草堂记》、《池上篇序》、《冷泉亭记》、《太湖石记》等散文、诗作中,我们可以窥见他的建园思想和品石理论。魏晋至唐,为“隐逸”、“归复”的精神觉醒的自然审美意识所决定,更多的供狩猎的园林嬗变为山水园林,同时,私家园林大量涌现,是这一历史阶段的主要的特征。这一阶段园林的发展开始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以王维、白居易、李德裕为主的建在山村郊外的自然山水园林,所建的村舍都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因势就形而建,韵味天成。另一种或依靠地形特色,或植物优美,或以园林建筑为主,形成独到的景观特点。

三、第三阶段:宋代到清代——古典园林艺术发展的巅峰时期

北宋时期的园林趋向于朴实风格。如沈括提到的梦溪只是涉及到了一庐、一间小室、一个架空的小楼、一简单的书房、两个小亭子、两进房门的正厅等简单的园林庭院格局。虽然这个时期的园林建筑风格朴实,但是园林中的自然景色设计自有其独到之处。如司马光建造的结构朴实的私人庭院独乐园,在洛阳的园林中非常有名,其布局规划以及花草树木的种植可谓巧夺天工。南宋时期,古典园林的发展产生了飞跃。一方面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园林,另一方面,南宋园林对自然景色的构建十分重视,修建园林的主人开始追求艺术特色,并把它当成是一种展现个人艺术才华的形式,园林建筑精致华美,景观匠心独运。元朝的时候,人们以拥有园林为荣,一时之间,建园蔚然成风。明朝初期,朝廷推出了加大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的政策,对当时的市场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园林的发展变得较为缓慢。至明朝中期,明政府又开始重视商业,对园林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大量园林建筑在这个时期出现。据相关统计,在明朝所建造的园林有270多所,比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要多。

在宋、元、明、清这四个朝代中,古典园林艺术发展至巅峰时期,相应的造园艺术技术得到了升华。古典园林在这一时期发展的主要成就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园林修建的数量和建造园林的质量比以前的任何时代都要高。从皇家园林来看,明清两个朝代都在北京定都,一部分是在元代的都城基础上加以改造和扩建而成,另外一部分是新修建的大型园林,比如说西苑和北京西北郊外的三山五园,在香山修建的静宜园、玉泉山修建的静明园、万寿山修建的清漪园、圆明园以及畅春园。此外还有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等等。这些皇家园林修建的规模庞大,总体规划上也因地制宜,在园林建筑和景观方面上注重与自然景色的相互配合,借鉴唐朝和宋朝园林技术优秀的经验和南方园林造园精粹,使皇家园林成为当时我国北方园林的代表。

从私家园林方面来看,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这段时间内,出现了“以园林为主的城市”。江南地区,各种各样的园林拔地而起,有的典雅古朴,有的小巧玲珑,有的富丽堂皇等等,风格各具。比如宋朝时期的湖州,这个时期的倪思所著的《经坥堂杂记》中对湖州的园林介绍就有40处,其中私家园林就有20多个。同时期的周密所著的《吴兴园林记》,也提到亲身游历过的吴兴园林有36处。又如苏杭二州,园林大多都非常的精美,人们称之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其次,宋、元、明、清时期,中国园林中的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公共园林四种类型的园林汇合成园林大观。其总体布局、空间组织、修建风格上都各具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北方的皇家园林,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苏州、杭州和扬州的私人园林,还有珠江三角洲的岭南庭院。公共园林和寺观园林在全国各个地方都有所修建。

从皇家园林来看,宋徽宗修建的艮岳,用了不同种类的材料,使用大量的人力财力来修建这座皇家园林。清朝修建的圆明园闻名全世界,被称为“万园之园”。它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精华,还应用了西方国家的造园技艺和布局手法,是中外兼容、东西合并的辉煌的园林艺术典范。对于这个历时几十年才大功告成、堪称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园林,一位法国传教士这样写道:“真人世间之天堂也!……世传之神仙宫阙,唯此堪比拟也!……经营此园所费之巨,自更不问可知,亦只君临大邦若中国者,方能有此财力也。”[4]

其三,各种类型的园林记竞相问世,园林美学思想家和园林理论著作不断出现。

在宋代,许多诗词名家诵咏园林之美,许多著名小说也都描述以园林为活动背景,如李格非《洛阳名园记》、周密《吴兴园林记》等,对当时的园林群体作了比较全面的记叙和描写。此外,还有自宋至明清的《武林遗事》、《西湖游览志》、《日下旧闻考》等,也是记述园林的上乘制作。

明清时期是园林美学思想的成熟期。一批把造园作为专门学科来加以论述的理论著作相继问世,明朝计成所著的《园冶》是传至今天的重要的园林著作。《园冶》写于崇祯年间,是我国古代关于造园艺术和技艺记载最为全面的一部书籍。再有就是文震亨所著的《长物志》,在园林美学史上有很高的价值。清朝的李渔所著的《闲情偶寄》,重点介绍了园林学的各种理论,其中包括乾隆对园林的不少相关的描述和评论。1999年,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评论说:“明清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是园林意境的创造和欣赏。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在园林艺术、园林美学中得到了独特的体现。”[5]

纵观中国古典园林建造艺术,综合运用各种手法谋求园林美的做法,自古有之。近些年,也引起了国外某些建筑师的注意。例如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一书中认为:“空间基本上是由一个物体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中发生的。这一相互关系主要是根据视觉确定的,但作为建筑空间考虑时,则与嗅觉、听觉、触觉也都有关。即使同一空间,因风、雨、日照情况,也是有印象大为不同的时候”。[6]其实这种观点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早有体现。例如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扬州个园,是由清嘉庆二十三年两淮盐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的旧址上扩建而成的。该园以叠石取胜,用不同的形象和色彩的山石表现出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空间景象,构思精湛,具有很强的审美特征。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园林这一文化精粹,与中华民族的发展、中国古代社会的演进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和形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呈现出十分鲜明的艺术特点。其主要发展阶段和特点是:在第一阶段,即秦汉时期,这是我国园林艺术的发轫时期。汉代以上林苑为标志,园林面积广大,山水纵横依托盘绕,离宫别馆星罗棋布,蓄养各种珍禽猛兽。这时期的园林主要是帝王狩猎和游乐的大型乐园。在第二阶段,即魏晋至唐代,由“隐逸”、“归复”精神觉醒的自然审美意识所决定,原先专供帝王贵族狩猎的园林逐步嬗变为山水园林,同时,私家园林开始大量涌现。在第三阶段,即宋代到清代,园林修建的数量和建造园林的质量比以前的任何时代都要高。南宋园林建筑精致华美,景观匠心独运。除十分重视自然景色的构建以外,造园者刻意追求艺术特色,并把它当成是一种展现个人艺术才华的形式。明清园林建筑重在完美地体现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园林意境的创造到达了一个高峰。宋、元、明、清时期,中国园林中的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公共园林四种类型的园林初具规模。在北京、南京和东南沿海一带出现了以园林为主的城市。

[1]转引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6.

[2]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A].郭沫若全集(历史篇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02.

[3]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168.

[4]舒牧等.圆明园资料集[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114.

[5]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439.

[6]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12.

(责任编辑:张希宇)

TU986.1

A

2095—7416(2014)03—0154—03

2014-03-26

张莉莉(1976-),女,山东淄博人,天津大学在读博士,济南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苏允桥(1975-),男,山东烟台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私家园林园林艺术古典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得造天物 皇家园林艺术
北京老城内私家园林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怎样读古典诗词?
现代园林艺术·微物志·定制与体验
中国园林前世今生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精神对当代园林设计的启示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李渔文学创作与园林艺术研究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