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之浅议

2014-04-10 18:11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教育者话语数字化

任 妍

(太原工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8)

一、数字化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定义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定义,目前我国学术理论界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以口头或书面方式表达并指向一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话语[1]。第二种观点: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指向一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话语[2]。第三种观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体运用数字化媒体技术和交叉的思维方式,通过丰富的形式进行信息传播,以达到指向一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言语符号系统[3]。

可以看出,前述观点皆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之主体、方式及对象。同时,笔者认为,要给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下一个与时俱进、较为全面的定义,必须注意以下两点:首先,必须运用交叉的思维方式。因为进入数字化媒体时代后,语篇的含义已经从传统上的静态文字语篇扩展到了动态语篇[4]。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必须要通过交叉的思维方式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构建的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其次,必须运用更多的、丰富的形式。因为进入数字化媒体时代后,信息的传递过程已由过去的单向变为双向,传统意义上的发送者同时也成了接受者。相应的,数字化媒体时代的话语也应该呈现出更多的、丰富的形式,以使得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得到更充分的表达和体现。

二、数字化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之问题

(一)数字化媒体“海量信息承载”和“不设屏障”的特征,瓦解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绝对权威,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控制力[5]

不同于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方式,数字化媒体的“海量信息承载”和“不设屏障”的特征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面对数字化媒体,大学生可以和教育者一样在第一时间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丰富的信息,如果教育者的“动作”稍有迟缓,则会马上“落伍”。这就造成了教育者话语权威的被瓦解。

从传统意义来讲,除受到学校教育外,大学生还有可能受到社会上各种影响(包括积极的影响和消极的影响),但教育者在相当程度上仍然对大学生所接触的信息具有一定的控制力。而数字化媒体的上述两个特征表明,各种各样的信息都能够被大学生自由地获取,作为“守门人”的教育者对信息源的控制力已经越来越弱,甚至已经丧失殆尽。

(二)数字化媒体“碎片化信息传播”① 本文中的“碎片化信息传播”是指越来越多的人利用零碎的时间高频率地传播信息。和“双向互动”的特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传播方式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传统意义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方式较为单一,主要采用较为集中的时间进行“填鸭式”的单向灌输,这样就不能调动起受教育者参与的积极性,使教育话语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在数字化媒体时代,“碎片化信息传播”的方式之多样、频率之高、互动性之强是任何一种传统的传播方式所不能比拟的,比如时下最流行的“微博”“微信”就是最好的例子。为了应对这种新的要求和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成为“微博通”“微信通”,成为大学生的“好友”“粉丝”,并进一步成为他们所关注的“小圈子”中的成员,与他们进行即时的“双向互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起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这样一来,我们的教育者就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并掌握大学生最新的思想动态,进而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三)数字化媒体“时尚性”的特征,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有效性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突出的是话语的严谨性和稳定性,而数字化媒体时代的网络用语最为显著的特征则是其具有“时尚性”。此特征能够引起大学生的浓厚兴趣,牢牢吸引其注意力,引导其成为使用者、效仿者甚至创造者。而如今相当一部分的教育者对具有“时尚性”的网络用语一知半解,更谈不上通过网络用语与大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另外,快速更新的网络用语也会造成教育话语不易融入大学生所熟悉的文化语境的状况,有的甚至还可能与他们所认同的网络语言和文化心理产生激烈的冲突[6]。这种现状会使得大学生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产生排斥感,进而降低了教育话语的有效性。

三、对数字化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之问题的相关建议

(一)坚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政治性

所谓政治性,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突出话语的政治性[3]。正如前文所指出的那样,由于数字化媒体“海量信息承载”和“不设屏障”的性质,各种五花八门的理论思想鱼龙混杂、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能使自己迷失前进的方向,还应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关于“中国梦”的有关阐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思想和话语内容,以提升受教育者的判断力和鉴别力,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境界。此外,尽最大努力对校园网进行24小时的监控,设置屏障,以减少垃圾消息、负能量信息对大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派专人负责收集校园网络舆情,并进行全面、专业的分析和讨论,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我们的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意识到,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受教育者的大学生已成为新媒体时代的“主人翁”。他们已牢牢掌握了新媒体时代话语的主导权,这一现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学会理解并尊重大学生的话语权,坚持以学生为本,既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7],鼓励他们用时代话语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同时对正确的观点要加以支持和表扬,对错误的观点要有理有据地进行批评,使其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平等的对话意识,使得对话方式由传统的“教导式”转为与数字化媒体时代相适应的“对话式”。唯有如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双方才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真心实意地进行沟通和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信任,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之目的。

(三)增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现实性

客观来讲,当前的教育工作比较追求近期效果,忽视长远效果;同时也和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较大的距离。我们必须意识到,人是生活在现实中的,大学生也不例外。数字化媒体时代的大学生的话语与他们生活的现实世界是密切相连的,特别是他们在“微博”“微信”等交流工具上所表达的思想更是像一面镜子一样全面、直接、即时地反映了他们的现实生活。因此,我们的教育者不能仅仅为了满足政治的需要而成为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传声筒;还应时刻进行换位思考以融入到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把逻辑起点精准地定位为受教育者的现实生活,真正理解大学生的所思所惑,所欲所求,真正在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实现对他们“三观”的构建与完善。

(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时尚性”

首先,我们的教育者必须紧跟时代潮流。要对互联网的发展变化进行即时追踪,从中汲取与社会、时代发展主流相吻合的“营养”,积极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资源,主动学习、借鉴互联网上的积极向上、令人振奋的“时尚性”话语。因为这些话语能够突破传统话语的涵义,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容,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有较强的吸引力,以促进教育工作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其次,还要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审美取向,分析他们的观赏心理,采用大学生常用的话语修辞手法,采撷和创造出更多表现时代和事物特征的新鲜话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话语的早创造[8]。再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应进一步深入探索“时尚性”话语产生的规律性,争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创造出更多、更时尚、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时尚性”话语。

(五)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融合

我们的教育者须对教育话语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融合:第一,传统话语和网络话语的融合。传统话语具有规范性强、逻辑紧密的特征;但其缺陷在于比较死板、不灵活,内涵比较狭窄。网络话语的优势在于“时尚性”,内涵丰富,吸引力强,容易获得大学生的接受和认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将二者各取所长,完美融合,使之成为一个水乳交融的有机整体,才能取得话语传播的良好效果。第二,书本语言和生活语言的融合。书本语言的优点在于概括性强,抽象程度高,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缺点则是容易被大学生当做老生常谈,不能有效解决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生活语言的优势是操作性强,有较强的针对性;不足之处则是过于具体,只能解决同类问题、不易解决新的问题,逻辑比较凌乱。同理,如果能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使之相辅相成,共同作用,那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传播则会迈向更高的台阶,取得更大的成果。

[1]郭毅然.交往理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变革的根基[J].探索,2007(5):89-92.

[2]董世军,孙玉华,周立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及其困境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7(1):85 -88.

[3]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4]胡 雯.新媒体时代话语分析的发展[J].沈阳大学学报,2011(4):85-88.

[5]秦秀莲.网络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实效性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3.

[6]商懿秀,肖新发.论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主体及其变化[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7):60-63.

[7]王 影.当代大学生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冲突与调试[J].教育探索,2012(2):37.

[8]王晓宏,魏 荣.网络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策略探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89-91.

猜你喜欢
教育者话语数字化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