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2014-04-10 13:56敖冬梅张议丹
生物技术通讯 2014年3期
关键词:综合性药材性状

敖冬梅,张议丹

北京城市学院 生物医药学部,北京 100094

《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具有实践性强和综合运用中药专业各门基础知识的特点[1]。它是以传统的中药鉴别经验为基础,运用现代鉴别手段,系统研究中药的真伪优劣和质量标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2]。因此,如何开展《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改革以往拘泥于《中药鉴定学》理论的教学内容,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建设与实践,使学生有效地掌握中药材及中成药的鉴别与质量评价的方法,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与社会需要衔接,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遵循社会需要,改革《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的内容与教学方法是我们亟待探讨的问题。

1 探索《中药鉴定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中药鉴定学》实验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验证性实验,操作简单、学生易于掌握,且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不会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只是按照教师要求盲目完成任务了事,难以调动学习积极性与兴趣。另外,由于实验项目主要是针对解决某一理论或某一原理而设置,学生在学习结束时还不了解中药真伪优劣鉴定的内容与程序,缺乏独立的中药鉴定能力,很难与社会需求直接对接。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笔者初步进行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结合《中药鉴定学》的学科特点和实际问题,围绕其知识结构与实验技能特点,设计了一系列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在使学生掌握四大鉴别技能[3]的同时掌握中药鉴定的程序与方法,将二者有效融合,既锻炼了实验操作技能,又培养了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与兴趣。

2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的构建

根据中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科特点及学生知识结构与能力特点,初步设计了5类综合性实验项目和2类设计性实验项目。

第1类:常见中药材及饮片的性状鉴别综合性实验。涉及400味常见中药材及饮片,按药用部位划分,分8次课32学时完成教学任务。主要以性状鉴别的手段对药材进行识别,同时辅以真伪鉴别、易混药材鉴别、商品规格、道地产地、药用部位、功效、应用及别名等综合性内容,培养学生扎实的性状鉴定基本功。

第2类:易混药材鉴定的综合性实验。主要针对一些易混的个子药材、饮片及粉末(如生晒参与西洋参)等,虚拟药材市场真伪现象,强化学生真伪鉴定能力的培养。本类实验要求融合性状鉴别、显微粉末鉴别、理化鉴别三大鉴别方法,以最简单、快速的方法,将各组药材样品一一鉴定出来。

第3类:药材“种”的鉴定的综合性实验。主要针对一些药材具有多基源现象(如药材大黄,其来源为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要求以学过的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及理化鉴别的分析方法,鉴定出所给样品的“种”的来源。

第4类:药用植物及药材真伪鉴定的综合性实验。主要利用校园内外自然生长的药用植物及其伪品植物(如紫花地丁与早开堇菜、甜地丁、蒲公英)等,要求综合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及理化鉴定的分析方法,依次鉴定出每味植物的来源,区分紫花地丁与其伪品早开堇菜、甜地丁、蒲公英,并对紫花地丁中总黄酮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进而综合评价该药材的质量。使学生熟悉中药鉴定中四大鉴定方法的综合应用及中药鉴定的程序性、系统性。

第5类:中药制剂的多指标质量控制的设计实验。中成药成分多而复杂,各种有效成分因结构不同作用亦不同。因此,只有多指标、综合性控制质量,才能确保中成药的临床疗效。本类实验要求以学过的分析方法,针对给出的中成药(如二妙丸)处方组成及药效作用特点,分别以其不同的药味组成黄柏和苍术及苍术中有效成分黄酮类为指标,通过定性、定量分析来评价该中成药的质量。使学生熟悉以粉末组成的中药制剂的鉴定方法与内容,熟悉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方法与技术。

第6类:动物类药材鉴定的演示性实验。动物类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等,采用传统的分析鉴定方法具有一定的难度。近年来,中药鉴定的新方法不断问世,对动物类中药的鉴别速度、准确性大大提高。如电泳、DNA分子标记鉴别、毛细管电泳法、聚合酶链反应、DNA序列分析法等均已成功地用于动物类中药的鉴定。本类实验以操作简单、应用普及的醋酸纤维素膜电泳法对广地龙和沪地龙进行鉴定,使学生了解日新月异的中药鉴定技术的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7类:中药混合粉末鉴定的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自主设计某未知混合粉末的鉴定实验方案并实施,最终形成实验报告进行汇报总结。通过本类实验,要求学生熟悉中药鉴别设计的方法、程序与标准,以及方案设计前参考文献的查阅、分析方法,掌握利用来源、性状、显微、理化等四大鉴别方法对药材粉末进行鉴别的技巧和要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中药鉴定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内容的探讨,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设置系统、完整的实验项目,加强学生基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四大技能的培养,同时注重中药鉴定设计思路、设计方案转化为实际结果,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激发其创新意识,提高其综合素质。

3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模式

《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模式的多样性,根据每个项目类型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如在中药材及饮片的性状鉴别上,需要直接的感性认识,要经常性地面对药材实物进行观察、比较学习,因此,该项目的实施采取课堂、实验室开放、药材市场实习三结合的形式;在药用植物及药材真伪鉴定上,采取课堂和户外相结合的形式。不完全拘泥于课堂,灵活创造项目实施环境的模式,不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而且提高了学习效率。

3.1 常见中药材及饮片的性状鉴别实验教学模式

主要培养学生通过眼看、鼻闻、手摸、口尝等传统的中药性状鉴定方法,快速运用典型性状特征,识别约400种常用中药,做到见药知名,并能较快地发现真伪,对其质量做出初步评价。由于其实践性很强,因此教学上采取课堂、实验室开放、药材市场实习三结合的形式,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药用部位将药材及饮片分为8个实验项目32学时完成。每个项目根据药材及饮片特点创设教学情境,例如假想中药调剂员竞赛、模拟考官分组竞赛、模拟考核进行随堂测评等,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

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中药性状鉴别实验室、中药标本馆等教学资源全部面向学生开放,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条件,同时及时根据中药材市场品种情况调整开放内容。在实验室开放过程中,采取引导性教学方法,以教师辅导、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向自主学习转化。

中药材市场的状况时刻在发生变化,包括其药材种类、品种、真伪、价格等,老师、学生都需要了解更多的市场信息,对《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挑战。照本宣科、纸上谈兵的方法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定期带学生到药材市场学习,进行市场调查,收集各种中药品种及其混淆品、伪劣品,加强与中药人员的联系,了解市场动态和信息,面向市场进行教学,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开放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巩固和提升教学效果。

3.2 易混药材及药材“种”的鉴定实验教学模式

此类实验项目教学模式模拟药材市场及药材交易中出现的品种混乱及真伪现象,专门从药材市场及产地购买药材,学生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口尝等手段初步判断药材的真假及品种,并对药材的质量建立初步的认识。然后按取样原则进行取样,通过适宜的显微鉴别、理化鉴别手段相结合,进一步确定药材的真伪及品种,并写出实验报告得出结论。该教学模式主要通过模拟实际现象,巩固学生中药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的综合运用技能,培养学生中药鉴定的设计思路。

3.3 药用植物及药材真伪鉴定实验教学模式

为使学生掌握系统完整的中药鉴定技能与思路,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我们把课堂搬到校园内。利用校园里丰富的紫花地丁、早开堇菜、甜地丁及蒲公英等自然资源,教授学生识别药用植物,并通过采集、观察植物形态,利用《北京植物志》检索,结合4种植物叶表皮、叶柄横切面显微结构鉴定实验,初步鉴定其“种”。之后,将采集的4种药用植物晒干、净化、切制,采用性状鉴别、显微粉末鉴别、理化鉴别手段一一鉴别,并初步建立紫花地丁含量测定方法与指标。该教学模式实施时,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实验项目的推进,学生扮演的角色、分组、任务也不同。在药用植物鉴别阶段,学生以识别采集者的角色由4人组成一组,分工合作完成植物识别、采集、鉴定任务,教师以引导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在药材真伪鉴别阶段,学生担任鉴定员的角色,全班同学分工合作共同完成4种药材的鉴定。其中每4~6人自由组成一组,负责某一种药材的净化、切制及预处理,并与其他小组合作,根据教师设计的实验方案逐步完成鉴定任务,教师主要起到启发、指导、评判的作用。在进行紫花地丁含量测定阶段,全体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有的4人组成一组,负责标注曲线的制备,有的两两组合负责样品的处理、纯化等,最后全体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教师主要起到协调、指导、评定的作用。

3.4 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

设计性实验主要设计了中成药二妙丸的鉴定与中药混合粉末鉴定项目。在二妙丸的显微粉末鉴别阶段,学生一人一组,负责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教师起到启发、引导作用;在二妙丸的理化鉴别与含量测定阶段,学生主要按照教师的设计方案分组逐步完成,并得出结论。

中药混合粉末鉴定实验项目是由教师任选具有典型显微粉末特征的常用中药材,将其中2种或3种混合在一起,让学生任选一种进行观察,并由2~3人组成一组,通过文献资料检索与分析,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由其中一名同学汇报方案,在经其他学生及教师提出建议修改完善后实施。根据实验方案合理选择仪器,准备实验材料、药品试剂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操作、细心观察、独立分析出现的问题及影响结果的因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对以上问题及结果做详细记录。最后由学生按实验小组进行汇报与总结,培养学生用专业语言表达设计思想和实验方案,综合分析问题和归纳的能力。

3.5 演示性实验教学模式

演示性实验是中药鉴定领域的前沿技术或交叉学科的知识与技术,需要学生在熟悉实验操作、结果分析方法的同时,了解该技术的发展、应用及原理、配置等新内容。因此,教师在进行演示时,应向学生交待相关的知识与技术要点,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与思路,培养创新意识。

4 结语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作为一种实验教学方法,正逐渐得到广泛认可与应用,综合性实验通过实验内容将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知识贯穿起来,具有实验内容的复合性、实验方法的多元性、实验手段的多样性、人才培养的综合性特点。而设计性实验则通过给定实验要求,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具有实验内容探索性、实验方法多样性、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特点。

《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与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从根本上扭转了被动学习的局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4]。学生在综合性实验中,学习目的明确、思维活跃,掌握了中药鉴定的综合知识与技能,培养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与能力。通过设计性实验,学生掌握了从不同角度、途径和方法解决问题以达到实验目的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目前,《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仅仅是开始。随着中药材市场的变化、实验仪器设备的添置、实验中心开放力度的加强,我们的实验教学改革还将进一步深入开展并完善。

[1]李峰,刘丽,张元桐,等.《中药鉴定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98-99.

[2]费曜,王刚,幸宇.《中药鉴定学》实验课综合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2):353-355.

[3]廖月葵,姜建平,宁小清,等.《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的设想[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17(1):87-89.

[4]刘雅敏,李玉贤,褚意新,等.中药学特色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0):150-153.

猜你喜欢
综合性药材性状
河南道地药材
“7532B”母种不同系统性状比较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宝铎草的性状及显微鉴定研究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9种常用中药材的性状真伪鉴别
模糊PID在离合器综合性能实验台中的应用
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