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洁,李建文
(1.山东农业大学校团委,山东 泰安 271018;2.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的扩招既带来了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带来了巨大的人才就业压力。而国家经济的结构性转变使得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专业方面面临巨大的专业限制,由此导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成“结构性失业”现象。高职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从一个相对“单纯”的校园环境到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从一个封闭、半封闭的环境到一个开放的环境,大学生的人格发展面临更多的机会[1]。
为了促进高职毕业生做好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形成合理的就业心理预期,需要正确分析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心理特点。
基于教育学习环境的差异和自助学习能力的相对不足,高职毕业生在自身专业知识、文化素质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存在很大的盲区,由此造成了高职毕业生在就业择业选择上的就业心理期望值的过高。表现在择业过程中体现为:高不成低不就、怕吃苦、焦虑、依赖心理等等。高就业期望值在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时,内在的反映出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不足以及由此导致的职业定位模糊。对自身的职业定位的模糊性,干扰了高职学生在择业中的价值选择和理性判断。从而造成难就业、就业难的现象。
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高校毕业生连续几年形成就业存量,难以安置的毕业生在成长环境和就业环境、层次和专业上存在大量的差异。大存量的未就业学生从高学位到低学位都面临严峻且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基于以上情况的存在且连年的增长,使得高职毕业生无论在就业质量和就业数量上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得高职毕业生产生巨大的就业心理压力,具体表现为:自卑、焦虑、恐慌、不安。
高职毕业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大学生毕业群体,本身的内涵决定了应该在专业技术技能方面区别于普通类高等院校,然而由于高职院校发展的过程性和阶段性,在现阶段普通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实训、校企合作方面存在很大的发展瓶颈。但是在很大一部分高职就业群体中学生由于缺乏准确的价值定位和自我认知,导致了高职毕业生难以形成对自身的情况的全面了解,从而过度评价自身能力,形成自负心理。学生拥有自负心理容易在竞争日益加剧的就业环境中产生对社会、国家的抱怨,学生遭遇不公平待遇和就业歧视容易产生价值扭曲和价值定位的模糊,从而产生偏执心理和极端情绪。
正确分析普通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成因和特点,是为了更好地研究与之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基于以上对于普通高职院校存在问题的特点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解决。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加强高职学生就业心理教育和辅导,健全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心理,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和职业成长[2]。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加强学生求职技巧的培训与锻炼。同时应该加强校团委领导下的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干预和学生心理调适。另外学校应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以培养学生健康、阳光的积极心态。与之相呼应的是,学校应该加强高职毕业生的职业教育,使高职毕业生形成正确的自我价值的认知和全面了解,根据社会需求和市场来培养人才,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对于用人专业性、技术性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学校要建立更加广阔的学生就业平台,使高校、毕业生、企业之间形成有效的良性互动,更多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搭建桥梁和加强沟通。
团体咨询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团体成员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一定的形式与人际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形成团体的共识与目标,进而改变成员的观念和行为。通过以往的经验,有效开展团体咨询可以降低毕业生的就业焦虑情绪,增强对于自我的认知,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增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特别是咨询者的专业能力、知识水准、个人特质、人生阅历等都会影响到访谈效果[3]。为此,应该与之匹配的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心理教师队伍,增强教师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和就业指导方面的培训。
高职毕业生应该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正确认知自我的优势和缺陷,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高职毕业生应该放弃以往就业心理预期过高的情况,根据自身情况确定职业生涯规划合理化计划。根据自身专业和市场需求,将主观愿望和客观实际相结合,使自身对于就业的计划更加合理化和更加具有可行性。
高职院校的核心价值取向就是毕业生的就业,高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是高职学生区别于其他普通类大学生的基本点。高职毕业生必须不断增强与人交往的能力、文化素质、实际工作的能力和专业技术层面的能力。另外高职院校毕业生必须明确自身培养目标,增强对于自身职业定位的认知。完善人格素质、优化自身个性,在通过实际参加社会实践的活动中,增加对于就业形势的认知、社会现实的把握。
高职院校的专业性、技能型、高层次性决定了校企合作在促进高职院校发展和学生就业形势好转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只有不断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才能为有效且持续的解决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提供良好的保障。一方面,校企合作可以扩大高职学生在学习期间增加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和途径,增加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使学生真正在实践中提高专业技能;另一方面,校企合作有助于使高校、学生、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互动,促进一个整体三方面关系的有序开展,既促进企业不断适应变化了的市场形势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为有效缓解社会就业形势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减轻高校和高职毕业生所面临的严峻就业压力。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学生在自身素质、对社会就业形势的认知心理以及对于自身发展规划的方面存在的短板,限制了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方面所能体现出来的个人比较优势。高职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就业群体,面临的就业形势和自身综合素质方面的不足使得高职毕业生具有了其他普通类高校毕业生所没有的就业心理特点。正是基于以上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以及对于解决应对措施的研究,使得我们更加明确高职类就业形势和高职类毕业生所应该具有的有效解决问题的措施。只有更好地解决高职类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和动态性的研究高职类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才能够为有效解决高职类毕业生就业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有助于改善和缓解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减少日益增加的未就业存量,促进高职类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高职毕业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形成正确的认知。
[1]潘国强.大学生择业过程不同阶段的心理问题分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4).
[2]凌成树,仇大勇.高职学生就业理念及心理瓶颈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4).
[3]罗建远,刘守忠.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压力成因与调试[J].大学教育,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