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

2014-04-10 11:10:21张翠英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以人为本院校

张翠英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课部,湖南 株洲 412001)

“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

张翠英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课部,湖南 株洲 412001)

高职院校应积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进行“职业指导”课程的改革,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安排课程教学、根据学生所学专业设计特色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根据教学需求培养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根据学生所学内容同步开展课堂外活动、根据课程教学开展有针对性的评价。

以人为本;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

一、“职业指导”课程的作用与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帮助他们实现顺利就业

“职业指导”课程教学的作用如下:(1)指导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及其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了解各行业就业形势及就业政策,培养正确的就业观;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使他们能够结合所学的专业,制订出符合个人成长与发展目标的职业生涯规划。(2)指导学生撰写求职材料;掌握自我介绍的基本技巧、面试着装和礼仪、面试基本语言技巧等,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面试心态。(3)帮助学生了解职业道德、本专业对应工作岗位的劳动环境及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工作心态。(4)指导学生了解大学生自主创业中的常见问题、创业者必备的素质、创业领域与项目的选择原则,使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学会撰写创业方案。

(二)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高校职业指导服务水平

“职业指导”课程的开设能够保证有专门的师资、专项的教学内容、固定的时间为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提供服务,使学生可以学习到就业、创业、职业发展等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而这些是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课程教学对帮助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提升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服务水平。

二、当前“职业指导”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职业指导”课程,对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与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对课程开设的

内容、时间、课时量、任课教师的资质等都没有具体要求[1]。经过多年的发展,职业指导课程教学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开设时间固定

很多高职院校将“职业指导”课程开设在三年级的第一学期,以便有利于学生的择业。但高职院校有多个专业,每个专业的就业高峰也不一样,有些专业对口的用人单位会在学生二年级时就到校招聘,以便开设“订单班”;而有些专业对口的单位到校招聘时间较晚,以便招聘结束后就要求学生上岗实习,见习期满后如能胜任,领取毕业证后即可正式上岗。

因职业指导课程开设的时间相对固定,有些专业大部分学生已经联系好工作单位,再学习“职业指导”课时,这些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而有些专业的学生虽然已经学习过了“职业指导”课程,但在面试前还希望能够得到相应的指导,而此时课程早已结束。

(二)课程内容片面化

“职业指导”课程内容的片面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不强,课程内容没有按照专业进行分类,而是全院学生无论什么专业都用同一本教材,不能针对不同的专业进行指导;另一方面是课程内容过于集中,学生在大学三年不同成长阶段的需求是不同的,而课程内容中将职业生涯、就业指导、创业指导、职场适应等全部集中在一起进行授课,不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

(三)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职业指导”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理论讲述多,经典案例少,对学生不具备吸引力。教师感觉学生难教,学生学起来没兴趣,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在是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学生通过互联网很容易获取大量的资源,尤其对于“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内容来说,既不是专业的基础知识,也不需要大量的记忆,更多的应该让学生去理解、思考。因此,传统的课堂灌输方式已不适合当代的大学生。

(四)师资队伍尚待加强

“职业指导”课程的任课教师多为校内的兼职教师,他们大多为就业部门的工作人员、思政课教师、学生辅导员以及学生工作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有的高职院校尚无一位专职的“职业指导”课程教师。校内兼职教师虽然与学生接触多,比较了解学生的情况,但因为“职业指导”课程教学是他们的兼职工作,日常还要处理很多本职工作,难以对课程的教学付出全部的精力,而且他们也很难有时间参加职业指导方面的相关培训或学习。“职业指导”课程的兼职教师基本上是抱着完成教学任务的态度来从事教学。由于缺少专职的教师,因而很难对课程进行深入建设与改革。

(五)缺少对课程的评价

很多高职院校虽然对“职业指导”课程进行了评价,但大部分都是针对教师进行的,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其评价的结果只影响到教师的年终考核。这种评价只针对教师本人,而忽略了课程本身的内容,不能反映出学生对课程的需求,对“职业指导”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意义不大。

三、“以人为本”进行职业指导课程的改革

根据当前“职业指导”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高职院校应积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进行“职业指导”课程的改革。

(一)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安排课程教学

“职业指导”课程应结合学生的成长规律,贯穿整个大学的学习过程,与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同步进行课程教学,分阶段有侧重点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主要进行职业生涯与职业意识指导,使学生尽快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做好三年学习生涯规划,并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大学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并逐步确立长期而稳定的发展目标。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主要进行就业准备的指导,宣传就业政策,讲解就业程序,引导学生分析就业形势,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良好的择业心态,并帮助学生掌握求职过程中的相关技巧。不同的专业,可以根据本专业对口就业单位到校招聘的时间来安排授课时间,或者安排在一年级下学期,或者安排在二年级下学期。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进行入职准备与创业教育的指导,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职业规范,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工作心态,引导学生做好角色转换;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与创业能力。

(二)根据学生所学专业设计特色教学内容

各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学生、专业等不同情况,

编写具有校本特色的“职业指导”教材。同时“职业指导”课程中的“了解职业、了解职业环境、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职场适应”等内容的教学,应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而有所不同,即要贴近学生、贴近专业,面向专业对应的岗位与企业文化。因此,“职业指导”课程体系要与专业课程体系紧密融合,课程内容与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同步进行。

(三)根据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当代大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获得丰富的资源,很多高职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动力,但他们思维活跃、喜欢追求新鲜事物。因此,要改变传统的单一讲授法,采用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等方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选择、使用情景模拟法、调查法、访谈法、点评法、角色扮演法、练习法、头脑风暴法、测评法、典型案例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在就业与职业发展方面观念、思维、行动三者的统一,以提升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能力,使其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发展观。

(四)根据教学需求培养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职业指导”课作为一门综合应用型课程,对师资力量要求较高,教师既要了解毕业生和就业市场,又要同时掌握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法学、公共关系学等多学科知识。[2]“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急需具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的教师队伍,要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应培养一批专职、兼职相结合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使专职、兼职教师都具备职业指导师、职业生涯规划师等相关职业资格,至少要培养一名专职的“职业指导”课程任课教师,由专职教师牵头开展课程建设、课程教学改革、职业指导理论研究。[3]

(五)根据学生所学内容同步开展课外活动

“职业指导”课程要与专业课程体系紧密融合,与学校开展的各项学生活动相结合,针对职业生涯规划、择业决策、求职材料、面试、创业等教学内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比赛、职业理想演讲比赛、简历制作比赛、模拟招聘比赛、创业比赛、劳动法知识竞赛等活动,使课堂内的教学与课堂外的活动相结合,同步锻炼学生,使学生在做中思、思中学,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心态和行为。[4]

(六)根据课程教学开展有针对性的评价

“职业指导”课程是一门时效性非常强的课程,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完善,因此要积极进行课程评价的改革,使学生由评教师转向评课程,了解学生的收获以及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的不足。同时还要让任课教师对课程进行评价,了解任课教师对课程的意见。通过收集、反馈、改进学生与教师的意见,不断提高“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质量。[5]

笔者所在的学校一直非常重视“职业指导”课程,职业指导教研室有两位专职教师,均拥有高级职业指导师资格,专门进行职业指导的研究与课程改革。校内外专职、兼职教师进行的基于“以人为本”的“职业指导”课程改革,基于全周期培养理念,结合学生职业成长规律与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同步构建职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系统地设计了学生在职业成长过程所需的职业、创业、就业等相关内容。“职业指导”课程体系与专业课程体系紧密融合,与选修课、讲座、培训、汇报会等辅助课程相辅相成,与学院“6S”管理活动、各种创业、模拟招聘、职业生涯规划、技能大赛、艺术节、文化节、科技节等隐性课程一起,构成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大”职业指导课程体系。通过行动导向下的任务驱动、情景活动提升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能力,促进学生观念、思维、行动的统一,使学生练就职业性思维,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发展观。

[1] 王军.高校职业指导课程体系的设置及优化[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5(4):155-157.

[2] 曾璇,李敏,邵家声.大学职业指导课程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3(3):81-82.

[3] 杨智勇,凌爱群,邢亮.创新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10(4):107-109.

[4] 王斌,关玉.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的建设与实施[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15(1):90-92.

[5] 韩福明,李琳,左永强,等.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14(2):17-20.

(责任编辑:施建平)

Analysis of Reform of Career Guidance Cours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with “People-oriented Theories”

ZHANG Cui-ying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Hunan Railway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Zhuzhou 412001, China)

It is necessary that “people-oriented theories” be applied to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areer guidance course. We should arrange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rules of students. We should design the teaching content according to students’ majors. We should use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We should cultivate professional teachers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requirements. We should develop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ccording to students’ learning content. We should develop evaluation methods according to course teaching.

“people-oriented theories”;vocational colleges;career guidance;course

G710

A

1008-7931(2014)06-0087-03

2014-07-23

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2013—2014年度科研规划联合立项课题(XHB2013010)

张翠英(1978—),女,河北唐山人,副研究员,高级职业指导师,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指导。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以人为本院校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7:20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试论如何开展三层六段精细化职业指导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
加大职业指导专业人才培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