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农村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014-04-10 11:28:50曹建平
珠江教育论坛 2014年4期
关键词:学困生数学课堂教学

曹建平

(三水区第三中学,广东 佛山 528100)

随着珠三角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地区逐渐城市化,这给农村初中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留守子女”也越来越多;同时,部分富裕起来的农民把子女送进城里读书,而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在珠三角地区就读的越来越多。这造成珠三角地区农村初中的生源比较复杂,学生的知识基础参差不齐,不同家庭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关心程度和期望值也存在较大差异。数学是比较枯燥的学科,大部分学生抱着为应付考试而学的态度,真正对其感兴趣的学生不多。而有些缺乏家长关心或自身基础不好的学生甚至厌烦数学。从教学方面看,在传统教学观念束缚下,课堂教学主要以教科书为主,课堂教学方式较单一,学生学习较被动。这导致学生个性压抑,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潜力难以得到发挥,课堂教学失去了应有的活力。

数学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在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简称“学困生”),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生能否转化,是衡量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名教师能否大范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在珠三角农村初中尤其如此。“学困生”同样具有上进心、自尊心,他们也渴望进步。学困生由于各种因素而导致学习成绩差。针对各种不同的具体情况,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十多年来,笔者针对农村初中数学课堂进行了研究,寻找出了一些开展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精心上好第一堂课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一个好的开始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对这一点教师要重视。教师要对第一堂课做精心准备。除认真准备教材知识传授外,还要花几天时间分析学生之前的成绩及学习表现,上第一堂课时要做到能想出全班同学的姓名及每人的成绩(这一点对课堂组织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上第一堂课时教师应有意放慢课堂节奏,甚至讲话的语速。上好第一堂课的作用不可小视,在2001学年,我的第一堂课就准备得不够充分,结果这一学年本人执教的两个班级后续问题颇多。也正是因为这一经历,之后我一直坚持精心上好第一堂课。上第一堂课时,教师可以列举一些近几年原本数学成绩较差,但后来学得较好的学生实例来鼓励“学困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上第一堂课时,要让全班学生都感觉有收获,感到数学知识并非那么难懂,还有他们的老师已经记住每一位学生了!

二、以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内容 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很多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又充满着好奇。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知识。笔者在教学中常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字,而变得富有情感和活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只有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他们实地考察、表象积累等能力,才能有效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讲授教育储蓄这节课时,笔者抓住本内容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通过去银行实地考察、询问家长等不同方式进行课前预习。在课堂上,学生不但表现出对该问题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极大的积极性,而且对“本金”“利息”“本息”“期数”“利率”等专业术语,以及“利息=本金×利率×期数”“本息和=本金+利息”等计算公式理解透彻,运用得当。再如:在讲授加权平均数时,笔者以本镇每年都举办冬瓜王大赛评选“冬瓜王”的计分方法为例,评选“瓜王”并非仅选个头最大的,评选时重量计80%,另外20%得看质量。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课堂成为学生交流、合作、深入思考的场所,“学困生”们也不甘示弱,也积极参与学习和讨论。

三、用“肯定和表扬”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能力等,特别是对“学困生”,一旦发现他们的优点要毫不吝惜地给予肯定和赞美。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教师的好感,还可以使双方在心理和感情上靠得更近,缩短彼此间的距离。马克吐温说过:“我能为一句赞美之词不吃东西。”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但却反映了人们普遍存在的愿意听到赞美之词的心理。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他人的肯定、承认和赞扬,只要不是过分的吹捧,人们听了都会心花怒放,赞美之词如同一缕照耀人们心灵的阳光。

若学生主动回答问题时答错了,受到同学嘲笑时,我会说:“虽然他答错了,但他能主动回答问题,说明他上课时很专心而且勇敢大胆,我们应该向他学习。”这时同学们就会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这有利于培养他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对“学困生”的提问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平时每次测验总会有进步的学生,这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时机,只要学生有一点点进步,我都要对其大加表扬。2011年,我任教班的一位学生在开学初的一次测验中有较大进步,我便说她按照这样的进步方式,期末会成为班上的数学尖子生。我说这话只是鼓励,但从此之后她便很喜欢问我问题了。有一次还问我是不是真的相信她会成为班上的尖子生,期末考试她考了86分(分班时仅37分)。这就是赞扬的力量!

四、用鲜活热点事件和新闻点缀课堂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已步入少年时期,他们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不亚于成年人。教师可以适时收集一些鲜活热点事件,在课堂上用两三分钟讲述一下(当然不是每节课都要讲),对有些事件还能从数学的角度加以阐释,这里所说的热点新闻未必是和数学知识相关联的。农村中学学生获取新闻的途径不是很多,教师若能坚持这种做法,虽然所花时间并不多,但却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会觉得教师本身有趣,觉得数学老师能带给他们很多新鲜事情,学生会因此渐渐喜欢上数学课。要做好这点其实很简单,教师只要每天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搜索即可。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在这样的时候用热点事件点缀课堂:在学生完成课堂作业较好时;在下午第一节课刚开始学生精神不够好时;在所学知识有点枯燥时,在某些新闻事件正值热议时……。记得有个“学困生”对篮球巨星姚明特别感兴趣,每次我讲到相关事件时,他还会给予补充,这样的师生关系非常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进行。

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平台的作用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农村初中现在的教学条件比以前好多了,教室大多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施。静态的知识通过多媒体变成一种动态的画面呈现给学生,这是要经常坚持的做法。多媒体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绝对优势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让学生以最愉快的视觉效果为抽象思维架起理解的桥梁,使学生能通过最轻松的智力活动获取知识。

多媒体教学平台的作用在几何知识教学中显得尤为突出。例如:“对称”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对称,大屏幕上出现一幅图,然后图的中央缓慢地画出一条对称轴,最后对称轴的左右两边闪动对折完全重合。又如:在讲授“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课中,大屏幕利用运动变化的规律得到两圆的不同位置关系,具体见图1。

图1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再如:在“图形的展开与折叠”一课中,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通过大屏幕能非常直观地展现出来,详见图2。

图2 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

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教学过程生动形象,学生获取知识变得更容易,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加强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数学问题在实际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春节刚刚过去时我问学生:“你们中有人去景点游玩吗?能不能给大家讲讲你的收获呢?”待充分肯定去景点游玩学生所介绍的收获后,我接着说:“我也带来了几位同学的旅游收获,你们想不想知道呢?”学生此时兴趣正浓,由此引出旅游团购票问题:

某公园的门票价格是:成人30元,学生15元,一个旅游团有成人26人,学生15人,那么该旅游团应付门票多少元?

若该旅游团有x名成人,y名学生,那么他们应付门票多少元?(接下去也可编制购票优惠等问题)

又如:现在农村的居住条件大大改善了,家里装修所用地砖越来越漂亮,常规地砖有正方形与正六边形的,用它们铺设地板整体和谐,没有空隙,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教师可以借此引出如下问题:”为何不用相同的正五边形材料铺设地板呢?“这样就可以引出镶嵌这一知识点了。

把诸如此类的实际问题引进课堂,作为课本知识的补充,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这样做对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应用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不少,教师在生活中应注意收集和挖掘,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既学到了数学知识,也掌握了生产技能,让一些即使升学无望的“学困生”也能感受到数学知识是有用的。

七、以成功体验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著名科学家丁肇中说过:“兴趣就是花少量的时间得到一个好成绩。”一般来说,在新数学教师开始上课的初期,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如果通过学习有了收获又得到他人的好评,就会使之兴趣得到加强,而屡屡失败会销蚀原来的兴趣。平时上课时教师针对学生设计的问题应尽量简单,在讲相反数、绝对值、平方根、科学记数法、对称等中考常考知识点时,抓住这些简单知识点针对他们设计问题,如“-2的相反数是什么?9的平方根是多少?用科学记数法表示654321”等。学生回答后我告诉他们这些也是今后测验的内容,这些问题在中考中也会出现,同时向学生列举相关中考题。测验时我总会特意安排一些“学困生”常回答的问题,并且每次考试后不纯看分数,只要看到他们有点进步就予以肯定。这样成功的体验与学习形成良性循环,学生有兴趣才会主动学习,学习兴趣的持久取决于成功的体验。教师要让“学困生”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建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教学中我大胆开放课堂,根据学习内容并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研讨的问题情境,将教材内容创造性地组织成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探究发现的研究材料,开展数学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最让学生自豪的一次探究创新活动是利用圆的知识证明勾股定理,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完成的。我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图3所示,在直角△ABC中,∠C=90°,AC=a,BC=b,AB=c,⊙O是直角△ABC的内切圆,分别切AB、AC、BC三边于D、E、F三点。试求⊙O的半径r。

图3 示意图

在学生探索解题过程中,我引导时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面积法S△AOC+S△BOC+S△AOB=S△ACB,计算得出;一种是利用切线长定理,计算得出于是让学生探究这两个看似不同的计算结果,大家都觉得应该得到我在肯定之后将其化简得到a2+b2=c2,学生惊喜地发现这就是勾股定理。学生的想法得到了我的肯定,大家都有了一种成就感和愉悦感,通过他们研究,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了学习兴趣。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是“学困生”学习的一种强大内趋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数学教师应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魏玲.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J].学周刊,2013(9):30.

[2]季丹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数学大世界,2012(10):35.

[3]张燕.以兴趣激发为抓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2):37.

[4]郭凤侠.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2(6):183.

[5]张向葵.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余永德.农村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7]李咏吟.学习心理辅导[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

[8]孙英涛.初中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3(10):94.

[9]朱永生.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J].科学大众,2010(11):70.

猜你喜欢
学困生数学课堂教学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6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48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44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44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8:12:04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5:47:52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6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