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简要叙述了教学设计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定义,以及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指出了目前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归因分析,希望为相关单位做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一、教学设计和信息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最初起源于欧洲的20世纪50年代,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中国。关于教学设计比较权威的说法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修改的过程。
关于信息化教学设计,许多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定义。祝智庭教授认为:“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的全优化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而黎加厚教授则是这么说:“所谓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笔者认为,信息化教学设计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第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第二,要以学习者为中心;第三,要运用系统的方法指导;第四,要科学的安排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要素。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何克抗提出:“这种教学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新型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但是并不否认、更不排斥其他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也能对这种教学设计在某些方面提供支持)。”
我认为,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和“先行组织者”策略都是建立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的,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学生能省时省力地获得大量有用的知识。但是这种接受式的学习完全由教师控制,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仍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差。现在,建构主义倡导的“发现式教学”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但笔者认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于运用发现式教学,奥苏贝尔的“接受式”教学仍然是一种最经济、便捷和有效的教学方式。它既是对现代教学的一种新的诠释,也为现代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其積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建构主义模式主要强调学生的“学”,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随着国际教育技术界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人们对建构主义的认识从盲目的推崇转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我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我们所倡导的建构主义不是乔纳森的那种片面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极端建构主义,而是建立在“主导——主体相结合”教育思想基础上的新型建构主义。这种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适应的新一代教学设计思想可以概括为:“以教师为主导,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最终达到使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三、小学数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我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信息技术的确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生机和活力,解决了很多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但是实践表明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1.各类学习问题的设计和教学课件的制作,没能很好地体现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停留在浅层次的辅助教学阶段,很少看到学生利用其他媒体资源进行学习的设计,也从没有一节数学课在网络机房上过。
3.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高,有时候会影响课堂进程。教师能制作相应的课件,但是制作不够精美,大多都是素材的堆积,并且要花费大量时间;下载的课件由于技术有限,制作和修改能力较差,经常被课件牵着上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课件操作不熟练,往往在课堂中因操作失误导致课堂教学的组织松散、影响教学进程。
4.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时机运用不当,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教学时,教师要么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发现,直接用课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么就是教学的所有环节都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现,使数学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降低了教学难度,阻碍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5.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追求多媒体技术的快节奏、丰富多彩的视听和动画效果,使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精彩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中,从而忽视了这些画面和音乐后所蕴含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等,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另外,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时,课堂容量太大,课件播放的速度也很快,使得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节奏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课堂得益的是少数学生,荒废的是大多数学生。
四、归因分析
1.教师层面的问题。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色就是用技术影响教学内容和方法,但没有一定程度的教学设计,技术不会在本质上自动改进教育。然而,与迅速发展的教育技术相比,我国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科研研究较少,有些教师不了解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科学内涵,信息技术的使用至今还停留在辅助教的层面上,还没有真正融合到数学学科教学中。另外,教师的信息素养并不高,信息意识不强,信息知识也不够完善,信息技术水平也不是很强,尤其表现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方面的课堂教学设计水平还比较低。
2.学生层面的问题。学生的意志力和计算机水平也影响整个教学。计算机水平较低的学生会因技术操作方面的问题,使教学节奏减慢,而大量的信息也会让学生迷失方向,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也有部分学生会沉迷于网络游戏或受广告等无关信息的影响而影响学习。
3.学校层面的问题。许多学校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把课件质量的高低或教学中有无使用课件作为标准,导致教师直接把从网上下载的课件拿来用,不考虑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结合的好不好,纯技术而技术,评价体系不健全。
4.资源层面的问题。目前,我国小学开发的教材资源有限,配套的教学软件及电子教案选择的余地也不大,即使有也因为配套的软件和电子教案的容量大,结构设计不合理等原因,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另外,信息技术的使用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我区的经济实力有限,因此,在信息技术设备方面还存在着硬件更新周期长、机械设备不够齐全等现象。所以在实施信息化教学设计时,我们要因地制宜,多使用经济适用的常规教育媒体,硬件设备主要集中在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
基于上述数据的调查分析结果,下一步我们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工作者需要做的工作重点是:如何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优秀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达到真正提高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作者简介:
张娜(1982— ),女,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硕士,工作单位: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第29中学(小学部)。
(责编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