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宁 贾丽君
(兰州工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高校财务管理的任务是为高校聚财、理财、管财、用财,进而为高校的总目标提供保障。科学理财观对于保障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路,要求高校的财务管理要在新的理财环境下,服从、服务于高校发展的长远目标和整体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服务意识和风险意识,进而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高水平的高校财务管理。简而言之,科学理财就是以资金为约束,以效益为中心,以安全为目的,聚财有方、生财有道、理财有效。目前部分高校对科学理财观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本单位的具体财务管理工作有了不同程度的实施,高校中的财务人员认识到目前财务管理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并一直致力于寻求改进的策略。但是高校财务管理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在财务管理目标的认识上以报账型为主,重核算、轻管理,缺乏综合分析。在财务管理体制的建设上,制度建设有待加强,投资管理机制不健全。在资金使用的效力上,资金浪费存在、资金使用效力不高、聚财、生财难。在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上,高校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仍需提高。在财务预算的约束上,编制不科学,约束软化。在理财意识的不足上、风险意识不足、创新意识不足、学习意识不够动主动。在内部控制的范围不全面、监督不健全上,都反映出各高校在科学理财观的具体应用中仍有许多不足,科学理财观念还得进一步加强,科学理财观的效力还须充分发挥,科学理财观念的具体指导还应进一步加强落实。
1.传统高校财务管理观念的影响。传统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等方面,过多地强调服务职能,而忽视了内部管理职能。以报账型为主的财务工作模式严重滞后于高校改革,这就造成当前科学理财观未能具体落实、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被动的根本原因。由于财务工作还停留在以核算为主的模式上,因此重核算、轻管理的现象严重,科学理财的观念没有树立起来,形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和地位有所削弱的反常现象、高校财务管理仅仅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收拨资金,分配资金、使用资金,很多人对于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科学理财应该做、如何做不甚了解,从而造成财务管理水平不高的现状。
2.理财环境的变迁。高校理财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交互变化,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于此相适应,需要建立与新的理财环境相协调的财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需要催生出新的更为有效的科学理财方法,但是一种新的、顺畅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这种应对挑战的发展变化过程中,高校对于科学理财观的具体落实行之有效也需要一个过程。
3.国家专门针对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虽然我国从20 世纪90 年代起加大了对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力度,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研究较多,而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研究较少,同时我国已发布实施的有关内部会计控制的法律法规还比较少,未能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理论体系,因此,高校财务管理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存在内部控制范围不全面、控制不严等问题。
4.高校财务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尽管财政、审计以及业务主管部门等都有权利及责任对高校财务管理进行监控,而且学校内部也设有内部审计机构,但是审计部门对学校的财务工作监督的力度不够,审计工作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对学校的各项财务工作的事后审计度,事前和事中审计少。各级监督部门对高校的财务监督刚刚起步,日常性的监督机制在短期内难形成,内外监督机构对高校的财务监督没有形成体系和合力,导致监督环节缺位,从而使高校的财务管理未能及早发现薄弱环节或者有意隐瞒问题。
1.高校内部控制意识淡薄。我国高校以往一直是国家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学校在思想上、观念上、管理上尚未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新情况,没有完全认识到高校是独立的法人含义。高校对于内部会计控制重要性的认识模糊,而且高校会计制度中对学校没有成本核算的要求,没有效益核算的理念,不关心投入效益比,其会计核算相对较为简单,因此,忽视了对高校内部控制系统的建设,高校的内部控制的基础薄弱。
2.高校缺乏团队理财观念。科学、规范、高效的财务管理团队是维护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秩序、理顺各种财务关系、贯彻落实经济责任制的有力保证,是提高高校经济统筹与调控能力的核心。大部分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仍然是校长负责制下的“统一领导,集中或分级管理”模式,随着高校办学形式的多远化,这种模式要么管得过死,不利于提高理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么放得太松,导致财权失控,形成资源浪费,资金利用率低下等。
3.高校缺乏必要的风险意识。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获得了愈来愈多的自我管理权利。在财务管理上拥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权,同时也承担了相应的财务风险。高校的财务风险不同于企业的财务风险,作为非营利组织,它表现为在资金运作上的金融创新风险、对内外投资风险、过度举债风险和以网络形式管理的手段和方法风险等,风险的存在会导致财务管理失控,资财损失浪费,严重影响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但是,很多高校都缺乏必要的风险理念,财务管理工作没有始终把风险防范放在第一位,更没有充分了解并有效控制具体风险发生的相关因素,从而导致了财务工作中财务风险的不断加剧。
4.高校缺乏科学的理财考核指标。高校缺乏科学的理财考核指标。在具体工作中甚至仍旧具有“要钱随意,花钱不讲效益”的支出理念,没有把绩效评价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从财务管理的发展性、稳定性、充裕性和有效性设计出适合自己学校校情的科学的指标体系,从而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疏于资金效益的提高和资金使用的规范约束。
5.高校缺乏预算管理水平。科学地编制预算,就能解决“需要与可能”、“长远与眼前”的矛盾,统筹兼顾,合理配置资金,保证学校各项事业持续稳定发展。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体现了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资金使用效率的高低。但是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与财务人员的水平有关,并受制于现行的财务管理机制,因此,仍然是科学理财的薄弱环节,预算的科学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科学理财观要求设计科学严密的财务管理工作流程,在每一个环节都能相互制约,每一笔业务都处于可查可控状态。推动制定专门针对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法律法规指导,理论上对内部会计控制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位,逐步解决内部控制内容,范围不全面、内部控制执行弱化、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一是扩大内部控制范围,强调对财政性资金的内部控制,同时注重对预算外资金的内部控制。二是扩大内部控制的内容。如有些高校建立了重大建设和投资项目论证、决策机制等内部控制制度。三是严格执行内部控制,从而解决有些学校虽设有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的现象。
近几年,教育事业迅速发展,而高校财务制度并没有随之逐步健全,造成了不少财务管理的问题,要规范财务行为,首先应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此外,应强化外部监督,建立健全网络财务,让教职员工有参与管理权、监督权。与此同时,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监督,进而形成监督的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形成比较完善的内外部监督体系。
首先,突出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建立规范、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一方面增强预算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另一方面建立预算管理的奖惩制度。其次,采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正确处理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矛盾,编制预算时要充分利用不同方法的优点,避开它们的缺陷,只有这样才能符合高校各项事业的实际情况,满足预算编制的要求。最后,建立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科学有效的过程控制,即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业务程序和内部控制的自动化,及时、准确地为预算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为提高宏观决策水平和微观管理水平奠定基础,通过建立和强化预算管理,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节约支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学校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高校要生存、要发展,在其进行财务活动时不可避免地要遇到风险。高校从最高管理层、财务管理人员到每一个员工,都要意识到风险藏匿在财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全面落实科学理财观,要始终把风险防范放在第一位。财务风险是客观的、不确定的,但具有可控性。充分了解并有效控制具体风险发生的相关因素,强化财务监督,就可以将财务风险降到最低。综合分析高校各部门的财务水平,对于能够直接给学校带来经济效益的业务单元,要采取适当的保持和增长措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财源;对学校没有竞争优势的业务单元,要慎重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切实措施。根据理财考核指标分析绩效考核结果,及时进行奖励和惩罚,以增强工作的内在激励性,调动财务人员理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有效激励,达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的目的。
总之,全面落实科学理财观,要从客观和主观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发现其薄弱环节,进而提出改进策略,将科学的管理模式和方法运用到高校财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加强管理,强化监督,持续改进,高校的资源就会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合理的配置,资源的利用效率就会不断提高,从而使高校的各项事业得到持续、稳定和快速的发展,真正实现以资金为约束,以效益为中心,以安全为目的,聚财有方,生财有道、理财有效的科学理财。
[1]刘亮.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会计之友,2007(12).
[2]彭利萍.加强我国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思考[J].经济师,2007(3).
[3]刘玮敏.进一步加强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途径[J].财会研究,2007(7).
[4]张福蕊.提升高校财务管理能力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