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梦璐 袁 静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5)
近年来,国家对小微企业进行了大力扶持,很多银行都被要求完成一定数额的小微企业信贷任务。但小微企业数量众多,信贷风险难以管理。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与对大中型企业信贷有很大不同,如果不加区分,就无法对贷款质量、贷款风险程度及资产收益情况进行良好的识别。本次调查对象包括50家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民营商业银行以及城市性民营商业银行。调查显示,国有银行对小微企业的平均贷款额为457.44万元,而民营银行只有216.2万元。在所有银行中,有26家银行设有独立针对小微企业的信贷部门,15家设有中小企业信贷部门,9家连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部门也没有。总的来说,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重视程度欠佳。
贷前能否获得重要信息将直接影响风险评估。调查发现,50家银行中有31家在进行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识别时更注重定性分析,有16家则更注重定量分析,其余3家没有表现倾向性。小微企业财务报表的信息量和可靠性缺乏一直是个问题,银行大多只能脱离对财务报表的依赖,采取定性的分析方法来评估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
我们让信贷人员对财务性因素的关注度进行排序,关注度从大到小的分析结果依次是:偿债能力、现金流量、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财务报表质量。而对非财务性因素的关注度从大到小的分析结果依次是:贷款用途、贸易背景和还款来源、经营状况、企业主个人信用状况、行业状况、组织管理状况。进一步地对影响经营状况的各因素关注度排序,从大到小的分析结果依次是:经营范围及主营业务、公司产品特点及市场竞争能力、公司属性(生产型还是贸易型)、主要交易对象、主要竞争对手的竞争能力。
确定了风险因素后,需要综合各项指标对小微企业进行信用评估。本次调查中有46家银行表示对小微企业采用了信用评级的方法。如今针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系统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由此信贷员可以完成定性分析,得到量化结论,有助于信贷员对企业信用情况的准确评估[1]。
大中型企业经常通过抵押或质押的方式来获得银行贷款。小微企业的有效担保物缺乏,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方式是否有所不同?调查结果显示,小微企业的贷款方式仍是以抵押贷款为主,其次是质押贷款,然后是保证贷款以及信用贷款。可见抵押贷款仍是银行心目中最有保障、最放心的贷款方式。当然,由于小微企业的抵押物十分有限,银行纷纷拓宽了抵押物的范围,小微企业的抵押物类型与大中型企业有一定区别。在小微企业的抵押物中,银行最能接受的是房屋,其次是应收账款,然后依次是存货、客户订单和机器设备等。
小微企业贷款需求具有“短、频、急”的特点,这要求银行有高效的审批效率。调查发现,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审批天数平均为13天左右,最长达90天,最短只需1天。为达到高效的审批效果,部分银行进行了信贷管理机制改革,将小微企业信贷中心分离出来,采取单线审批、直接授权的方式。在这一机制下,支行信贷经理和总行信贷经理具有同样权限。但调查发现,小微企业的审查内容与大中型企业并无太大差别,包括:客户及担保人的主体资格、法人代表人的有关证明材料是否符合规定;客户及担保人的组织结构是否合理、产权关系是否明晰;客户及担保人、法定代表人、主要部门负责人有无不良记录;授信用途是否合规、合法,是否符合国家政策;授信用途、期限、方式、利率或费率是否符合银行的授信政策;审查核定客户部门测定的客户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等[2]。
调查显示,各银行近一年来小微企业贷款的批准率平均约为60.63%,最高达到95%,最低为30%。银行批准率的高低,与整个银行业的资金充足率、央行的政策、经济发展状况等有关。银行不批准小微企业贷款,可能的原因包括财务指标显示该企业多种能力都欠佳、企业提供的信息混乱且不真实、行业情况不容乐观、担保品不够或不符合条件、企业产品不具有竞争力等。“贷款的风险程度”以及“客户资信状况及与银行的关系”分别被46家和44家银行选为影响贷款定价的主要因素,其他影响因素还包括“贷款期限”、“资金成本”等。
贷后检查是风险管理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般分为常规检查、专项检查、突击事件检查。小微企业的贷款金额普遍较小,银行是否会因此忽视小微企业的贷后风控管理呢?我们调查发现,所有银行都会进行贷后的常规检查,有94.44%的银行会进行专项检查,有77.78%的银行会进行突发事件检查。此外,贷后的定期回访对于贷后风险的管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次调查的50家银行中只有2家不对小微企业进行贷后回访。在进行回访的48家银行中,有28家平均30天回访一次,12家平均60天回访一次,8家平均90天回访一次。约41.67%的银行表示会对利率较高的贷款增加回访次数,约83.33%的银行表示会对额度较大的贷款增加回访次数。
在调查对小微企业信贷资产风险划分标准时出现了高度一致性。各银行一致认为贷款逾期当天就应该将该信贷资产认定为“关注”,而当贷款逾期30天开始就将其列为“次级”,当逾期360天时就将其归为“坏账”。《小企业贷款风险分类办法》中规定的风险分类标准更加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它不仅对贷款风险分时间段进行归类,而且不同的贷款方式下风险分类方式也不同。例如对信用贷款,逾期1天就将其归为“关注”,其他方式下则仍为“正常”;对保证和质押贷款,一般逾期31天就归类为“关注”,而抵押贷款则到逾期91天才归类为“关注”等。
对于小微企业的风险预警监控途径,各银行均有自己的妙招,比如根据用电用水量来监控企业是否正常运行,以及查询纳税情况来监控其经营收益。还可通过观察企业人事管理及与银行关系状况推测风险,比如发现:企业主要负责人之间不团结;企业管理人员对银行的态度发生变化,缺乏坦诚的合作态度;在多家银行开户,或经常转换往来银行,故意隐瞒与某些银行的往来关系;公司关键人物健康出现问题等[2]。另外还可通过企业在银行的账户状况,以及实时查看企业财务报表等方法获取风险预警信号[3]。
首先,银行需要对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独立核算。如果不把小微企业与大中型企业的信贷业务分类处理,就无法掌握小微企业贷款的特性、贷款风险等。小微企业贷款分开核算有利于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进行针对性管理。其次,银行要促进小微企业信贷的模式创新。虽然各银行的宣传网站上常能见到“小微企业贷款无需任何抵押”的宣传语,但从实际调查情况来看,目前不管是国有还是民营银行都还是主要采用抵押贷款的方式,这对发展小微企业信贷是个阻碍。只有突破了这一瓶颈,多设计新模式,研发新产品,找到适合小微企业贷款的道路,银行才能与小微企业实现双赢。最后,银行要提升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专业化水平。现阶段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专业化程度尚欠缺,有很多银行甚至将小微企业信贷与个人信贷同归于一个部门。商业银行必须重视小微企业信贷市场这片“蓝海”,只有提升对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专业化水平,才能有效管理和控制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
[1]蔡晓阳.金融综合改革视角下的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J].金融与经济,2012,(8):56-58.
[2]邱俊如,金广荣.商业银行授信业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3]倪红蕾.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J].现代金融,2013,(6):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