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红广
唐李昂夫妻墓志考略
牛红广
洛阳新近出土唐代李昂墓志,志主出自赵郡李氏,仕至仓部员外郎,一并出土的还有其夫人韦氏墓志。据墓志所记可考索仓外李昂的家世生平,结合相关出土文献又可了解其诗文成就。
唐代 李昂 墓志
有唐一代名谓李昂者,除晚唐文宗外,见于传世文献的还有以下几位:《新唐书》载有蜀王房延州司马友谅子昂,官徐州司户参军;赵郡东祖都水使者暕子昂,官仓部员外郎;辽东李氏房承休子昂。《大唐新语》卷十、《唐摭言》卷一、《唐才子传》卷一也记有李昂,此李昂开元二年(714)甲寅科状元及第,开元二十四年(736)任考功员外郎,终吏部郎中。陈尚君先生依据相关出土墓志考证考功员外郎李昂属陇西李氏,为李令终子、李昊季弟,其生平活动年在盛唐时期,与仓部员外郎赵郡李昂同时而年辈稍早[1]。考外李昂“以文词著称”[2](P147),仓外李昂亦“天宝中以文章家法为世祖尚”[2](P135),但这两位李昂的家世生平多不可考,以至于不时被后人混为一谈。洛阳新近出土唐代李昂墓志并志盖一盒,一同出土的还有其夫人韦氏墓志①。李昂墓志首题为“唐故检校仓部员外郎赵郡李府君墓志铭并叙”,我们可以藉此新见墓志考索仓部员外郎李昂的生平仕履,结合相关出土文献又可了解其诗文成就。现著录李昂夫妻墓志全文如下,并就相关问题略作考释。
(一)李昂墓志
唐故检校仓部员外郎赵郡李府君墓志铭并叙
朝议郎守仓部郎中赵骅撰
维唐大历十三年秋七月己巳,吾友李公殁,享龄七十有三。以明年秋八月甲寅安神于阙塞之西原,祔于先茔,从兆顺也。尝闻诸夫子曰:君子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呜呼!李公位不过尚书郎,禄不过下大夫,有令名而无遐寿,圣人之言蒙窃惑焉,洛中贤士伤者多矣。公讳昂,字季江,赵郡赞皇人,族冠北州,系分东卷,重轩累冕,百代可知。曾祖思谅,皇朝仓部郎中。祖敬忠,许王府参军。烈考暕,都水使者。传序及公,世有纯德。公少好学,无常师,十四经明升第,廿文显当时。其述作有《大雅》之风格,本于简要,不尚浮华,前达文宗。有若太子詹事齐公澣、北海太守李公邕深所赏异。起家补青州北海主簿,历汴州尉氏、河南府温县尉。陈留太守韦公镇抚百城也,命为支使。御史中丞卢公准绳东台也,请为判官。素难其人,皆不失举兼。云南之占募,都内之出纳,悉以委焉。天宝中执宪者多由此进。公峻节端操,群公每虚位以待之。属边将构逆,兵入洛阳,乃与族父收携手逃难,窜伏山谷,寻逢贼骑,竟陷虏庭。皇运中兴,贬虔州南康尉。于时天子欲行富国之术,且听用人之计,有荐公者所在,征还。复于河阴专领邦赋,元帅、太尉李公之专征也。士马数万,屯于孟津,资三军之馈粮,在一夕之漕运。骈轳接轴,□涨凌涛,乱宵征以趣程,济晨炊之绝食,克期而至,实赖于公。公尚忧寇难,不乐吏职,遂解印绶,南适勾吴。浙江西观察使表公为苏州司马,以疾辞。转徙瓯越,浙江东观察使又表公为越州司马,谢病如初。归还故里,迁秘书丞,转著作郎。公曰:“兰台石渠是吾志也。”河南尹兼御史大夫张公保厘成周,引为宾佐,拜检校仓部员外郎。不以职事烦公,期旄坐镇雅俗。后罢职屏居,卜于城隅,引流植菓,用于舍下。常以经籍自娱,名教为乐。行和之暇,逍遥于门,非同志不相往来,见同声不隔前后。行危体正,怀道居贞,于名利澹如也。朝廷公卿以公旧望,宜在华省,屡荐于三事,时宰亦深纳之,然卒不见招。所谓戢鸳鸾使不飞,却骐骥使不御,此冯唐、贾谊之所叹息。文集殆卅余卷。永惟锐思研精,含毫吮墨,未尝暂废,以至于终。有子二人:长曰胃,河南府司录;幼曰伸,和州录事参军。并文擅甲科,孝极至性,其有后乎。呜呼李公!为不亡矣。其词曰:
雍雍鸣凤,宜巢阿阁,以瑞吾君,曷栖林麓。郁郁乔松,宜构云台,见遗近石,顿于岩隈。于惟我公,文实斯在,上凌九霄,横绝四海。道丧贤隐,退居园庐,刘桢卧病,杨雄著书。适来时也,适去顺也,非子之悲,谁当悲者。阙塞中断,伊川北流,埋魂此地,万古行楸。
子婿宣义郎前行河南府永宁县主簿韦书
(以下志文刻于志盖左刹)②员外嗣子胃,服阕,授检校工部员外郎兼殿中侍御史,累迁户部员外、膳部郎中。次子伸,服阕,敕摄河南府陆浑县尉,又迁试大理评事。越以贞元五年岁次己巳十一月己亥朔十一日己酉,嗣子胃等奉员外之榇迁于龙门西山中梁原,以夫人京兆韦氏祔焉,礼也。余具前志,以时日之故,不获重刊。
外孙□□□
(二)李昂夫人韦氏墓志
唐故仓部员外郎赵郡李公夫人京兆韦氏墓志铭并序
守洛阳县令王颜撰
夫人京兆韦氏。烈祖德敏,皇考功郎中、太府少卿。烈考玢,皇给事中、尚书左丞,赠扬州都督。夫人左君之季女。皇御史大夫、扬州长史、淮南节度观察等使、赠户部尚书元甫,夫人仲兄也。功德详乎国史,富贵耀于家谍,代称关内甲族焉。夫人年十有七,执巾帚于赵郡李氏。而公讳昂,尚书仓部郎中思谅之曾孙,许王府参军敬忠之孙,正议大夫都水使者暕之子。先妣清源县君王氏,唐元臣侍中珪之曾孙。公全德之后,盛族莫先,外显中荣,金辉玉映,一代清门也。官至尚书仓部员外郎,卒东都居镇之务。时宗有执宪者,与公名同,彼则诗闻,我则笔着。当代不呼姓于台省,盛辩名于诗笔。知名为才出,望有德白,名既过人,位不充量,亦犹物不两大耶。以大历十二年七月廿六日厌家,享龄七十三。时夫人春秋五十有九,年当煞礼,哀守未亡,归诚佛乘,邀福天道,贵而能俭,满不忘勤。故以孝事姑则诚,以敬事夫则顺,诚顺不失,以教其下,正阃穆亲,用此道也。二男宾王为才子,五女适人为令妇。锡胤九子,早世六人。胃承训登尚书省膳部郎,伸承训拜廷尉府评事。膳丰子禄,抱富童孙。欢庆方集于高堂,荣养见夺于中路。贞元四年季冬遇疾,明年己巳春正月甲辰朔十三日丙辰厌家于河南县陶化里,享年七十二。卜是岁十一月己亥朔十一日己酉祔葬于河南县龙门西山之南中梁原,经也。而膳部等齐谘余息,崩迫长号,涕状德范,泣谋刊勒。膳部以颜愚也直,见讬直书。愚以夫人柔而明第,举明德姑务垂训,是无愧词,士族既称为妇师,女史当列于贤表。铭曰:
长山天造,回岗月抱。神也归止,元龟是吉。气之所钟,物有其容。灵也康正,元蓍是朋。导伊汤汤,流庆与长。维嵩崇崇,显德与终。
河南府司录参军卢从书
李昂字季江,属赵郡李氏东祖房,志称其“曾祖思谅,皇朝仓部郎中。祖敬忠,许王府参军。烈考暕,都水使者”。《新表》所记李昂家族世系与墓志相同,但记思谅官金部郎中、敬忠任许王府典签。另李昂之孙李方乂墓志[2](P135),“敬忠”作“敬中”。李方乂为李胃之子,《新表》误作李乂。
李昂十四岁考中明经科,二十岁以文采着世,以致“文章家法为世祖尚”,并受到太子詹事齐澣和北海太守李邕的赏识。起家补青州北海主簿,历汴州尉氏、河南府温县尉。后“陈留太守韦公镇抚百城也,命为支使。”《新唐书》卷七四上《宰相世系四上》记韦嗣立子恒官陈留太守。韦恒,两《唐书》有传,开元初为砀山令,擢殿中侍御史,累转给事中。开元二十九年(741),韦恒为陇右道河西黜陟使,“时河西节度使盖嘉运恃左右援,横恣不法,妄列功状,恒劾奏之,人代其恐,出为陈留太守,卒。”[3]李昂《塞上听弹胡笳作序》:“故天子命我柱史韦公,括□□□,监统投籴。韦公谓我不忝,奏充判官。天宝七载十月一日,次于赤水军,将计□□。”[4]柱史是“柱下史”的省称,但也用来代指御史。严维《剡中赠张卿侍御》诗:“早列月卿位,新参柱史班。”赤水军在甘肃武威城内。陈留太守韦公应是指韦恒,天宝初年为陇右道河西黜陟使,李昂在其属下任支使。志又云“御史中丞卢公准绳东台也,请为判官”。东台是东都御史台之省称。高宗、武则天以及玄宗初年经常留居东都,长安百司均随皇帝东迁。玄宗及其后诸帝定居长安,百司亦随之迁回,御史台在东都只保留御史若干名,以御史中丞一人为主官,成为御史台在东都的分司机构,称为留台[5]。天宝十一年(752),卢奕“为御史中丞。始怀慎及奂并为中丞,父子三继,清节不易,时人美之。奕留台东都,又分知东都武部选事”[6](P4894)。李昂以才高被中丞卢奕选为东都御史台判官。
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攻陷东都洛阳,卢奕在台独居,与东京留守李憕、河南采访使判官蒋清一同被害。而李昂则与其族父李收窜逃山谷,并被叛军所擒,李昂也因此后来被贬至江南虔州任南康县尉。肃宗乾元年间,天下兵马副元帅、太尉兼中书令李光弼对峙叛军史思明,时当用人际,李昂应征北还。上元二年(761),朝廷强令收复洛阳,李光弼不得已率五万河阳之军与叛军战于北邙,李昂应在这次北邙之战中负责兵马粮草。兵败后李昂“尚忧寇难”,南适勾吴、转徙瓯越,这期间浙江西观察使李峘、浙江东观察使薛兼训皆欲征辟李昂,其均以疾辞。
安史之乱平定后,李昂自吴越之地“归还故里,迁秘书丞,转著作郎”,又被“河南尹兼御史大夫张公保厘成周,引为宾佐,拜检校仓部员外郎”。河南尹兼御史大夫张公盖指张廷赏,其人《旧唐书》有传,嘉贞子,本名宝符,玄宗赐名延赏,历事玄宗、肃宗、德宗三朝,仕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谥曰成肃。大历五年(770)正月“壬申,河南尹张延赏兼御史大夫,充东都留守”[6](P294)。自天宝末年始,东都留守判尚书省事,成为东都百司官署的最高长官,并以东都尚书省长官的身份主持东都铨选,看来李昂担任的应该是检校东都户部仓部员外郎。他在之前所担任的御史台判官、秘书丞与著作郎也都是东都分司官。
李昂大历十三年(778)卒,享龄七十有三,推其生年则为神龙二年(706),撰文者赵骅虽未提及李昂卒于何处,但“洛中贤士伤者多矣”之语透露出李昂应卒于洛阳。李昂夫人京兆韦氏,出自官宦之家,韦氏墓志记其“烈祖德敏,皇考功郎中、太府少卿。烈考玢,皇给事中、尚书左丞,赠扬州都督。皇御史大夫、扬州长史、淮南节度观察等使、赠户部尚书元甫,夫人仲兄也。”皆青史有名,此不赘述。贞元五年(789)韦氏厌家于河南县陶化里,享年七十二,同年祔葬于河南县龙门西山之南中梁原。陶化里即陶化坊,徐松在《东都外郭城图》长夏门东第二街,从南至北第三坊处标有陶化坊。墓志称李昂“赵郡赞皇人”只是说明了李昂的郡望,仓部员外郎李昂应定居在东都洛阳陶化坊,上文所述李昂仕履也可说明这一点。
仓外赵郡李昂有二子:嗣子胃,《新表》作“胃,比部郎中”,而《全唐诗》卷七八二、《全唐文》卷七一六及《唐尚书省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一二均作“胄”,李昂夫妇墓志、李方乂墓志的出土可证传世文献所记李昂长子名“胄”,当因胄、胃形近致讹。据墓志,李胃历任河南府司录、授检校工部员外郎兼殿中侍御史、累迁户部员外、膳部郎中。李胃也以诗文见长,《全唐文》卷七一六存其《冰井赋》一篇,《全唐诗》卷七八二记《文宣王庙古松》诗一首。次子伸,未见于传世文献,墓志记其曾任和州录事参军、河南府陆浑县尉、迁试大理评事。
李昂夫人京兆韦氏墓志云:“时宗有执宪者,与公名同,彼则诗闻,我则笔着。”仓外赵郡李昂与仕至吏部郎中的陇西李昂皆为一时英彦。仓外李昂代宗初年迁秘书丞,转著作郎,志文称其自云“兰台石渠是吾志也”。兰台、石渠指汉代皇家藏书之所“兰台阁”和“石渠阁”,这里大概是李昂自喻悉心著述,疏于功名仕途。李昂自仓部员外郎罢职归隐后,“常以经籍自娱,名教为乐”,有“文集殆卅余卷”,然两《唐书》之《经籍》《艺文》二志及宋人书目皆未记其文集,应是久已散佚。目前所见李昂诗作仅有《驯鸽篇》及《塞上听弹胡笳作序》残篇。
另洛阳出土李昂所撰墓志数方:大历三年(766)撰李邕墓志[7](P917)。李昂属赵郡李氏之东祖房,而李邕则属江夏李氏,从家族世系来看较为疏远,但按唐俗凡同姓皆得称族子,况李昂青年时期“北海太守李公邕深所赏异”,所以李昂乐于为李邕撰志,时署“族子著作郎昂撰”。大历四年(769)撰李粲墓志[8](P76),据《新表》,李粲为李希礼之六世孙,李昂为李希礼之七世孙,二人同宗不同支,李昂撰文时署“从侄著作郎昂撰”。大历八年(773)撰其兄长李震夫人王氏墓志[8](P77),结衔“检校仓部员外郎”。
赵骅,字云卿,《旧唐书》本传云:“晔志学,善属文。开元中,举进士,连擢科第。官至秘书少监。”赵骅之子赵宗儒,曾任中晚唐宰相,赵宗儒墓志现藏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赵骅之名,《旧唐书》本传“骅”作“晔”,与其他传世文献及出土墓志皆不合,应有误。关于赵骅的著述,传统文献所见不多,惟《全唐诗》卷一二九存诗一首,另《唐五代人物传记数据综合索引》[9]据岑仲勉说,将《全唐文》卷三三○中《东都留台石柱记》的作者赵煜改作赵骅。
据出土唐志,赵骅撰文或书丹有以下墓志:天宝元年(742)撰韦衡墓志[8](P42),结衔“左领军卫仓曹参军”,墓志出土于洛阳孟津,现藏洛阳古代艺术馆;同年书丹李符彩墓志[7](P802),结衔“领军卫仓曹参军”,墓志出土于洛阳,现藏新安县千唐志斋。李昂墓志由朝议郎守仓部郎中赵骅作于大历十四年(779),赵骅同年还撰有赵益墓志[10],结衔“祠部郎中”,墓志亦出土于洛阳,原为李根源“曲石精庐”所藏,现藏南京博物院。
[1]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第五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5.28-31.
[2]吴钢.全唐文补遗(第六辑)[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9.
[3](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4234.
[4]吴钢.全唐文补遗(第九辑)[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132.
[5]俞鹿年.中国政治制度史·隋唐五代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66.
[6](后晋)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7]武志远,郭建邦.千唐志斋藏志[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
[8]吴钢.全唐文补遗(第八辑)[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
[9]傅璇琮,张忱石,许逸民.唐五代人物传记数据综合索引[M].北京:中华书局,1982.583.
[10]李希泌.曲石精庐藏唐墓志[M].济南:齐鲁书社, 1986.71.
注释:
①李昂夫妻墓志拓片图版见《洛阳新获七朝墓志》(齐运通编,中华书局,2012年,第282、294页),但是书仅仅将墓志拓片图版结集出版,并未进行整理研究。
②据墓志所记,李昂大历十三年(778)先夫人而亡,次年祔葬祖茔。贞元五年(789),李昂夫人韦氏去世,其后人另起茔地合葬李昂夫妇,当时将李昂墓志盖左刹磨平,续刻文字以记合葬之事。志盖续刻志文是唐代墓志形制多样化的文化表现之一,这种情形还见于温任墓志(贞元六年葬),志石亦出土洛阳,墓志拓片图版见赵君平、赵方成编《河洛墓刻拾零》(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第273页。
牛红广 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 馆员 硕士
(责编 高生记)
※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出土墓志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2&ZD137)系列成果之一。
史志学刊2014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