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群虎
关于综合年鉴缩短出版周期之思考
赵群虎
年鉴时效性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其使用价值。为推动年鉴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高年鉴利用率,就要努力缩短年鉴出版周期。为此,年鉴工作者在思想上要提高认识,制定年鉴编纂详细方案,加强年鉴编纂队伍建设,强化合作意识,建立健全年鉴工作管理制定,在年鉴组稿、编辑、校对、设计、出版、印刷、发行等方面实行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互联网络的优势,创新年鉴出版形式。
年鉴 出版 周期
年鉴是以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上年度的重要时事、文献和统计资料,按年度连续出版的权威性资料工具书。时效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所起的作用。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年鉴的时效性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年鉴时效性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其使用价值。年鉴出版时间越早,利用率就越高,发挥的作用就越大。反之,就失去了年鉴的信息价值和时效性,也就失去了编纂出版年鉴的意义,也违背了《地方志工作条例》有关年鉴工作规定的宗旨,而且严重制约年鉴事业的发展,还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缩短年鉴出版之周期势在必行。
年鉴作为政府主办的大型信息资料工具书,是官书,《地方志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地方综合年鉴,是指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条例从法律上保证了年鉴信息资料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年鉴工作者必须提高思想认识,依法编纂年鉴,并又好又快地推动年鉴事业的发展。
年鉴记录现实并为现实服务,年鉴编纂就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年鉴观,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年鉴道路,使年鉴事业发展与地方志工作发展相适应,与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相适应。
年鉴是真实记录现实社会的一面镜子,为增强其信息价值和时效性,就必须在最短时间内编纂成书,尽快出版,及时与读者见面,以利于读者的使用。但在目前电子传媒、多种出版物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年鉴出版周期却越来越长。三六九(3月份完成组稿,6月份完成编纂,9月份出版发行)成为整个年鉴界不约而同的奋斗目标,而如今在年底出版也已习以为常。年鉴出版周期延长,年鉴资料信息的滞后性,很难获得读者的青睐,久而久之,在竞争中就会处于不利的地位,在读者的视野中消失,最终也就失去了编纂出版年鉴的意义。年鉴编纂者一定要提高思想认识,千方百计地缩短年鉴出版周期,发挥年鉴服务现实的功能,赢得更多的读者,谋取生存的空间。
为缩短年鉴出版周期,尽早让年鉴与读者见面,年鉴编纂要早准备、早布置、早安排,制定详细周密的编纂方案,认真抓好年鉴组稿、编辑、审稿、彩页征集、出版印刷等各个环节的时间节点,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确保年鉴编纂出版工作运行正常。首先要做好年鉴的框架结构设计。年鉴的框架是年鉴的基本结构,是全书的内容和结构的整体设计。年鉴框架结构确定后,就可提前组稿、编辑和排版。其次要合理安排编纂方案,在元旦前就要召开组稿动员会,春节后完成组稿工作,六一前完成编校,七一前完成索引等附录的制作,八一前完成排版,争取在九月份印刷出版。年鉴编纂形成良性循环,就可有效缩短出版周期,抢占市场先机,赢得读者的青睐。年鉴的出版周期越短,其时效性就越强。坚决避免跨年度出版,最好在当年的十月份前出版,充分发挥年鉴的时效性。
年鉴编纂人才是关键。而加快年鉴编纂出版,更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撑。编纂年鉴是一门学问,年鉴事业要实现大发展、大繁荣,一是要选拔一个优秀的主编和评审验收把关的领军人才,确保志书质量。年鉴的主编,是协调、总揽整部年鉴,拟订框架结构、搜集资料、审稿加工、定稿校对、出版发行的主持者,是整部年鉴的总指挥、总负责人、总策划人,是年鉴的总设计师,又是年鉴的总纂者。而评审专家则可从政治质量、编辑质量等方面对年鉴的整体质量全面把关。二是要培养一批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具有扎实专业功底的优秀供稿人员队伍。要把年鉴供稿人员队伍建设纳入史志事业发展规划,采取研讨、培训、座谈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年鉴供稿人员的综合素质。三是要提高年鉴编纂人员的政治、生活等各项待遇,主动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加强业务培训,实行岗位培训、持证上岗、带薪参加继续教育等办法,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业务水平高、组织能力强、热爱并安心年鉴事业发展的专业人员。还要强化年鉴责任编辑的责任意识,让责任编辑固定编辑一些栏目,以利于发挥责任编辑的积极性。四是聘请专家、学者组成年鉴的外审团队,及时解决年鉴所载内容的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数据性等方面的问题,把好政治关、结构体例关、事实关、数字关、保密关、语言文字关、资料关、特点特色关以及校对关,特别是对涉及统一战线、民族宗教、军事政法、对外关系、港澳台事物、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内容,严格把关,保证年鉴的质量。因为质量是年鉴的生命所在、价值所在。
年鉴编纂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需要各供稿单位紧密配合,通力合作,建立资源共享、资料共有、人员合作、编纂项目合作等机制。特别是各地市地方志办公室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树立“一盘棋”思想,在工作任务重、人手少的情况下,把年鉴的组稿任务放在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力措施,选配有事业心、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年鉴组稿工作,确保高质量、高标准、按时间完成组稿任务。
年鉴编纂人员也要强化合作意识,加强与供稿人的联系和沟通,增强情感交流,将稿件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加强与出版印刷单位联系,保证印刷出版环节的质量。
年鉴编纂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年鉴框架结构的设计到组稿、编辑、校对、外审,再到设计、排版、制作索引,到最后印刷、出版、发行,哪个环节拖延了时间,都会影响下一道工序,最终影响整个年鉴工作的进度,影响年鉴的出版发行,影响年鉴的时效性。所以,年鉴编纂工作中的各个环节都要强化合作意识,齐心协力,保证年鉴按时出版。
年鉴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年鉴的质量是发挥作用的关键。质量是年鉴的生命。年鉴编纂坚持质量至上的原则,把质量意识、精品意识贯穿于年鉴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工作环节,就要建立健全年鉴编纂出版各项管理制度,并将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
年鉴编辑部要严格年鉴全流程的组织管理,建立起各个环节的管理责任制,并做到责任到人。
改革开放的一个成功经验,就是引进了市场机制,大大激发了全社会的发展活力。年鉴作为一种信息文化产品,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必然被推向世界文化大市场。年鉴编辑、校对、印刷、出版、发行的每一个环节,能引入市场机制的,都要努力体现市场化运作方式,充分调动年鉴编纂单位和每一位年鉴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互联网在我国迅猛发展。随着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我国互联网信息资源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网上中文信息资源快速增长。网络发达,信息爆炸,资讯真假难辨,而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检索越来越浪费时间,获取真实可靠信息越来越困难。年鉴是一种权威性的资料性工具书,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并在网络时代大行其道。
面对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呈几何数增长的互联网信息资源,年鉴要想在“网络世界”中赢得自己的生存空间,就必须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改变其文章载体、编辑策划、编纂内容直至出版运作模式。在年鉴编纂中,要把互联网信息资源的利用,贯穿到年鉴的组稿、编辑、校对、总纂、评审、排版、修改以及查重、编制索引等全过程。充分利用计算机及互联网信息资源,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保证资料收集的内容全面、特色鲜明,确保年鉴记述准确,提高编纂效率,确保编纂的质量,还可节省大量的时间成本和打印耗材成本,缩短编纂周期,同时通过方志数字库的建设,进一步增强年鉴的服务功能。
但在利用互联网编纂年鉴过程中,也要注意互联网信息资源的获取方式,注重互联网信息资源的鉴别考证,发挥互联网信息资源的辅助作用,强调年鉴信息资源的修用并举。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年鉴发展的内在要求。年鉴不仅是重要的工具书,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社会提供咨询服务,而且是重要的宣传工具,是社会文明发展的真实见证,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独到的作用。这就需要年鉴编纂要不断创新,从内容到形式,从编纂到出版。当前,全国已出版的年鉴达3000多种,且大部分年鉴为纸质印刷品,几十万字到几百万字不等,内容多,部头大,携带、检索非常不便,且价格昂贵,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读者对象的范围,造成年鉴使用率、利用率呈下降趋势。在电子化的阅读时代,创新年鉴出版形式为大势所趋。
1768年创办的《大英百科全书》,被公认是当今世界上最知名、最权威的百科全书。20世纪70年代,《大英百科全书》萌生试水数字市场的想法,并在1981年发行电脑版,在1994年推出数字版。大英百科全书公司日前对外宣布,将停止发行《大英百科全书》的印刷版,着重发展在线版和电子版的百科全书业务。大英百科全书公司之所以停止发行印刷版,最大的原因是印刷版的制作与购买成本都过高。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在电子化阅读时代,年鉴的载体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年鉴的载体不再依赖纸张,已经引入多媒体、电子光盘、数据库,开始尝试利用网络形式出版发行。网络具有传递信息迅速、方便,信息更新速度快、无地域限制等优势。同时,网络打破年鉴一年一更替的编纂方式,做到随时更新,及时发布。数据库、电子版、网络版年鉴便于携带、使用、利用,且价格也比纸质版年鉴要经济实惠。创新年鉴出版形式,可以赢得更多的读者用户,扩大发行量,发挥年鉴服务社会、服务百姓的作用,为年鉴做大做强奠定坚实的基础。
[1]许家康.关于缩短年鉴出版周期和加强年鉴编纂理论研究的建议[J].沧桑,2011,(6).
[2]薛志文.提高年鉴组稿质量 拓展工作新途径[J].沧桑,2010,(8).
[3]赖红柳.数字时代的年鉴编纂与出版[J].广西地方志,2011,(2).
[4]高生记.再议总纂在年鉴编纂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地方志,2011,(4).
[5]王楷朝.以人为本 增强年鉴的实用性[J].沧桑, 2011,(3).
[6]莫艳梅.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应注重互联网信息资源的利用[J].上海地方志,2011,(6).
[7]张军.如何加强地方志人才队伍建设[J].内蒙古史志,2011,(5).
[8]周尚锋.创新年鉴组稿方式初探[J].山东史志, 2012,(1).
赵群虎 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党组成员 副主任《山西年鉴》副总主编 研究员
(责编 高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