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路径探析

2014-04-09 20:37段早青
史志学刊 2014年2期

段早青

上党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路径探析

段早青

历史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上党地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历史遗迹、古圣王传说、民间故事丰富多彩,这些历史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资源优势。但当前历史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和谐因素,探寻历史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转化的路径,以求最终以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同时又以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二者良性循环、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历史文化资源 文化产业 路径探析

上党地区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绵延千里的太行山的南端,这里东枕太行、西望黄河、南临中原、北连晋中平原,是山西通往中原地区的重要门户,主要包括今天晋城市和长治市地区。县志谓“居太行之巅,地形最高与天为党也”[1],自古为兵家必争地,公元前260年发生的“长平之战”就在该区域内。其地文化遗产丰富,不仅是目前全国保存地上古建筑最多的地区之一,保留着很多庙宇、戏台、泽潞商人的大院及古村落,还流传着女娲补天、大羿射日、禹凿石门、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话传说,同时还留存着上党梆子、八音会等古老的戏曲文化。这些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上党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一、上党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

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素材之一,历史文化资源以其历史性、文化性、民族性和国际性等特点成为各国、各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内容和主打品牌。上党地区历史文化积淀厚重,其地理位置之独特、历史之悠久、农业和商业文化之发达,是很多地区无法比拟的。该地区据传是炎帝神农氏的故里,高平市的羊头山和长治市的百谷山,传说都是炎帝神农氏得嘉谷教民播种的地方。“沁水下川文化遗址”的发现证明早在两万四千年至一万六千年之前,这一地区已经有了成熟的农业文明,考古学家认为:下川文化可能是中国最早出现农业的地方之一。而且一直到唐代之前,这里仍然水资源充足,适合农业的发展。明代律学家朱载堉认为:中国最早的度量衡就是依据这一地区的作物来计算的。此外,在明清时期上党地区商业繁荣,产生了闻名于世的泽潞商人,他们主要经营盐、铁、丝绸等贸易,王仕性在《广志绎》中曾写:“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2]可见泽潞商人的富足。今天上党地区仍保留着很多泽潞商人留下的建筑,见证着那个时代的辉煌。砥洎城内有一面由成千上万个坩埚砌成的城墙。荫城镇在明清时期曾是上党地区铁货集散地,其铁货遍布全国各地,还出口到俄国、日本、朝鲜等国家,年交易可达一千万两白银,当地流传着“千里荫城、日进斗金”的民谚,从荫城镇现有的建筑仍能看到往日的辉煌。还有大阳镇“在欧洲进口货尚未侵入以前,是有几亿人从风台县取得铁的供应的……大阳的针供应这个大国的每一个家庭,并且运销中亚一带”[3]。明清时期泽潞商人的辉煌不仅促进了经济的繁荣,还为这一地区留存下了很多大院,如与荫城镇毗邻的南宋村有一座秦家大院,前后共有八个院落,该院的主人是秦氏二兄弟,他们曾经在河南漯河经营铁致富。

除了这些历史遗迹外,上党地区还有很多名人资源。如唐代著名高僧慧远,宋代文学家刘羲叟,元初名儒郝经,明代经济学家王国光,诗书大家张慎言,清代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帝师、《康熙字典》总编纂陈敬廷,当代著名作家赵树理等等,他们为建设、发展上党地区留下了千古佳话。此外,上党地区还是著名的红色革命根据地,上党战役旧址、八路军总部故县旧址等都昭示着这一地区曾经不平凡的岁月。这些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上党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优势。

二、向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

近年来上党地区文化产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皇城相府、武乡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开发等,但与上党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相比,仍然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向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1.市场环境不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缺乏动力。

上党地区长期以来依靠煤铁等自然资源,集中优先发展了煤炭、冶金、电力、化工等主导行业和相关产业,这样的产业结构也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且上党地区由于长时间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大多是政府在管理和经营。此外,从上党文化产业的所有制结构来看,文化产业大多属于政府控股的国营企业或者集体企业,其他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相对较少,且企业规模小,形不成竞争力。尽管近年来,上党地区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还积极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以多种形式进军文化产业,以各种形式调动全社会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自主性依然不强。

2.融资渠道不畅通: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不足。

从国内外文化产业的发展来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对历史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至关重要。许多大型文化企业都需要外来资金的注入,依靠各种融资方式来筹措资金,用于进一步发展。例如: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哥伦比亚公司等,背后都有大金融财团的支持。资金不足是上党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转化的瓶颈。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目前投入的经费与上党地区文物保护、维持的需求相比,仍属于杯水车薪,基本上只能做到国家、省、部分市级文物一般维修,更多的文物难以得到及时全面的维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则更少了。如上党地区是炎帝信仰、二仙信仰、汤王信仰集中分布的区域,分布着很多庙宇,而这些庙宇中尽管很多有比较久远的历史,但仍难得到较好的保护和修缮。上党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目前很大一部分依靠的是政府的直接投资,社会各界参与投资有限,在引进民间和外资资本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虽然,近年来在不断寻找新的投资渠道,努力促进投资渠道的多元化,但这些对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上党地区来说,仍然难以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

3.高素质人才缺乏:文化产业发展缺乏创意。

文化产业从性质上而言属于第三产业,创意是其发展的源泉,创意能够通过资源的转化推动产业和经济的发展。以《印象刘三姐》为例,广西有脍炙人口的壮族民歌和关于刘三姐的传说,经过创意策划,开发了以名胜风景漓江山水为背景的“印象刘三姐”大型歌舞剧,在2004至2006年三年里接待了160万观众,获得1.2亿多元门票收入,还有力地拉动了旅游业,三年里阳朔县旅游总收入增加了6亿多元[4]。富有可实施性,并且能够促进历史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良性互动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产业优势的良好创意不仅要基于对资源的认识,同时还需要创造力的发挥及对市场的把握。这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从我国目前高素质人才的分布情况来看,东部、沿海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聚集的人才较多,而中西部地区则比较少。上党位于中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难以吸引足够的专业技术人才,且高校、科研机构的分布数量少,高水平的文化艺术类院校更是少之又少,其自身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能力有限。这就使得上党地区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的能力有限,难以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

三、发展文化产业的路径选择

上党地区发展文化产业就必须打破现有的发展模式,理顺体制,加强对二者的统筹兼顾,这不仅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也需要企业、高校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

1.企业带动:彰显历史文化资源在文化产业中的活力。

企业是带动产业进入市场的重要载体,更是拉动产业发展的引擎。要想实现历史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离不开优秀企业的带动。因此,要树立市场意识和开放意识,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历史文化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激发活力,促使企业做大做强,以带动文化产业全面发展。鼓励通过公司改制等方式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提升产业规模和效益。同时要加强文化产品和要素的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市场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支持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不断开拓上党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还要积极参与国内外文化市场竞争,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企业应该与文化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各类教育机构,通过信息、人才和资源的相互交流,协作,建立起牢固的联盟,努力找到历史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之间最合适的价值衔接点,引导历史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将对方纳入自己的发展链条,形成完整的经济与文化高度融合的产业体系,加速历史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转化的步伐。

2.招商引资:扬起文化产业的发展风帆。

招商引资是加快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文化产业起跳的助推器。在世界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文化企业常常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资本的快速集中,同时还不断吸引国际资本的投资。例如:美国文化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多层次的文化产业投资体制,一些有实力的文化产业集团背后都有金融大财团的支持,美国国家广播公司就是通用电气旗下的一家子公司,通过与财团的合作,美国文化产业获得了发展所需要的大量资金。上党地区历史文化资源蕴藏丰富,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巨大潜力。近年来,上党地区加大了文化产业的投资力度。然而要想加快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步伐,单靠政府在资金上的支持是远远不够,还需要招商引资,探索多渠道融资模式。比如举办招商引资活动,文化产业参加晋商大会、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还可以通过与银行达成融资意向,实现企业与银行的对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努力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以优惠的政策吸引更多资金来发展上党地区的文化产业。

3.发挥创意: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源泉。

“文化产业的核心价值在于文化创意的生成,而其发展的关键在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造性和文化特殊性。”[5]因此,借助创意推动历史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才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加更多文化元素,使静态的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充分发挥创意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文化产业时,应该把握以下两点:其一,古今必须充分融合才能推陈出新。历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文化,需要不断弘扬和发展,要与时俱进,更要为现代消费者所接受。如果晋商文化没有融入现代因素就很难吸引众多的消费者,乔家大院也不可能被全国人民所共知。因此,仿古却不能一味地守古,在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中,必须适当的注入现代因素,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达到推陈出新的效果。如上党地区的泽潞商人也留下了很多大院,但至今很多院落仍不知道其主人是谁,何谈保护开发。其二,应该以故事活化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的背后往往有很多的故事,以多种形式宣传、演绎这些故事不仅可以更好地弘扬其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以吸引消费者。如历史上“长平之战”为我们所熟知,在高平市还留存着永禄尸古坑、骷髅庙、廉颇庙、光狼城、安贞堡、秦垒、大粮山等历史遗址,至今还流传着“烧豆腐”的小吃,当地百姓通常称吃的是“白起肉”。而这些历史资源并未能发挥其优势,进行开发利用赋予新的价值。

上党地区历史文化资源极其丰富,这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并不能直接导致历史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转化。对历史文化资源来说,谁占有它固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谁能率先将其保护、开发和利用,谁才能真正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因此,要从上党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大力保护、开发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分析上党地区历史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从根本上解决市场环境不完善、融资渠道不畅通和高素质人才缺乏等问题,通过企业带动、招商引资和发挥创意等来逐步寻求上党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转化的路径。

[1]潞安府志(卷三)·沿革.(清)乾隆三十五年刻本.

[2](明)王士性.广志绎(卷三).北京:中华书局,1981. 61.

[3]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M].北京:中华书局,1962.178.

[4]厉无畏.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创意转化[J].学习与探究,2010,(4).

[5]蔡尚伟,伟洪温.文化产业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13.

段早青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硕士研究生

(责编 樊 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