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欣洁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阜阳236031)
教育部24号令即《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而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不仅与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能力、敬业精神等有关,而且还取决于辅导员是否善于运用沟通的艺术。
五年制学生是从初中毕业直接进入高职高专院校进行学习,他们相对于大专学生来讲年龄较小。一方面他们渴望独立,了解社会,想做自己的主人;另一方面,由于自身年龄小还处于未成年阶段,心理成熟度不够还具有一定的依赖性。
由于五年制学生是从初中毕业直接进入到高职院校,他们缺少了高中的学习,因此他们的文化知识底子相对薄弱,并且不同专业的招生分数不同,也造成了同一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文化层次参差不齐。此外五年制学生有的在初中阶段并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到了高校相对自主的学习环境中,他们缺少了学习动力,没有目标,认为来校学习就是混个文凭,拿个毕业证就万事大吉了。
五年制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青春期,一方面他们特别在意自己在朋友、老师、家长面前的形象,有着极强的自尊心;另一方面由于年龄小,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同时,对于所产生的后果心理承受能力低,很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态度。有些学生还认为自己是失败者,在学校、家庭中无法得到足够的重视,获得的批评多于鼓励,这些对他们的身心发展容易产生不利的影响,心灵易受到伤害,心理产生畸变。
与普通的大专学生相比,五年制学生依赖性强,心理不够成熟,自控能力差,盲目性强。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视而不闻。同时一些学生禁不住诱惑,容易受外界影响,当看到同宿舍的人睡懒觉不上课也追随着不上课;还有一些学生染上了社会不良的风气,或者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等,置正常的学习生活于不顾,追求虚拟世界带来的短暂的满足。对于一部分已经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还存在着无视对其的处罚,抱着开除了才好的态度,多次违纪,无法受到校规校纪的约束。
沟通,在管理学中定义为:通过一套公共符号系统进行思想交流的过程。它是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情感传递和反馈的过程,有效的沟通是双方达成共识的基础。辅导员作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管理工作者,任何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沟通,尤其是面对五年制高职学生,沟通的流畅性、及时性、准确性对辅导员工作的开展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更有效的解决当前五年制高职辅导员工作中“有心无力”的感觉,并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疏导和促进作用。
学生是五年制高职辅导员的工作对象,辅导员任何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工作对象。但是这些工作对象是具有鲜明个性和特殊心理行为特点的学生。因此,辅导员要想更好的开展工作就要通过与学生沟通,了解每一位学生。五年制高职辅导员通过沟通与学生交流不仅要了解到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家庭情况,更要走入学生的内心。因为有一部分五年制学生心理存在着自卑或自暴自弃的心理,尤其是刚入学时,辅导员要通过沟通尽快的熟悉和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通过沟通了解掌握学生基本情况有利于辅导员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理解学生的行为,尤其是学生迟到、旷课、违纪等,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办事”。
五年制学生没有经过高中的学习与生活,直接从初中进入大学的校园,对于高校的学习、生活、管理等方面出现一定的不适应。五年制学生不像高职高专学生那样大部分是成年人,心理思想上相对而言还不够成熟,有些问题自己无法解决。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主动的与学生沟通交流,因为五年制高职学生大多数处于叛逆期,有的与家长沟通不流畅,不愿意把内心深处的烦恼向家长倾诉,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五年制辅导员工作的难度。要想及时的发现问题就要求辅导员以朋友身份与学生沟通,当学生感到辅导员发自内心的关心、关爱时就会很容易把内心想法讲出来,把辅导员当作朋友。当学生真正把辅导员当成朋友时,辅导员才能准确的掌握学生的真实心理,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及时的预防和解决问题。
工作效率,一般指工作投入与产出之比,通俗地讲就是在进行某任务时,取得的成绩与所用时间、精力、金钱等的比值。产出大于投入,就是正效率;产出小于投入,就是负效率。大部分五年制高职辅导员在工作中存在着“有心无力”的感觉,觉得付出与回报无法成正比,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沟通不畅或者沟通出现一定的问题。根据沟通的定义我们可以得知,沟通需要三要素:信息发送者、信息接受者、所要传递的信息。这个过程是一个动态、双向的。如果辅导员能经常与学生面对面、直接的沟通与交流,则能够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到亲切,使学生更加直接明确了解辅导员的工作和管理,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效率,甚至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辅导员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时,除了要遵循沟通的原则:实事求是、以学生为本,平等、尊重差异等外,还要学会沟通技巧与艺术性。
即共情,是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他认为共情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如何做好沟通工作,首先要懂得沟通之道,即要懂得沟通的核心思想在于共情、共感。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共情就是要求辅导员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感受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情感。共情的第一步就是用心去感受学生的真实想法,辅导员要从五年制学生特定的心理行为特点出发,用五年制学生的思想、观点去聆听学生的倾诉、感受他们的情绪,设身处地的从学生的角度去了解。五年制学生自律能力差,如果辅导员能从其特定的心理生理出发,则会更好的理解他们,也为与学生的沟通指出方向,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辅导员在与学生共情过程中要特别重视一个原则:共情不是毫无原则的共情。尤其是五年制高职学生他们还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许多观念、情感受外界影响较大,这就要求辅导员在沟通中除了贴近学生的情感,贴近学生的内心外,要做到充分的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目标和信念。在沟通中共情是方式、方法,是桥梁,助生为乐是目的,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共情要把握一个度,永远不要把“如同”变成“就是”,这是共情的真谛。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与交流的工具,人们通过语言传递信息、观念、思想等。辅导员工作繁重复杂,许多工作的开展需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来完成。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最忌讳的是辅导员用“高瞻远瞩”的话与学生沟通,时刻摆出一副老者、长着的语气语调。尤其是五年制学生,他们本身处于青春叛逆期,辅导员越是说教,他们越是对着干。如许多辅导员面对经常迟到、旷课的学生感到无能为力、束手无策,其实如果辅导员能够用他们的语言,用他们的逻辑去分析,并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去否定自己的行为,这样他们则会心服口服,真正领悟到自己的错误,加以改正。
辅导员要想做到与学生同“语言”,这就要求辅导员及时的充实和更新自己的思想内容和语言的新鲜度,这样才能首先听得懂学生的语言,进而用同龄语进行沟通与交流。这样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辅导员与他们没有代沟,是同“龄”人,愿意与辅导员交流,更容易说出心里话。除了有声语言外,还有无声的语言,如肢体语言、表情语言等,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这也是沟通的重要性。如学生与辅导员沟通中,辅导员一直低头忙着自己的事情,这会打击学生沟通交流的积极性。
辅导员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除了做好共情,掌握一定的沟通艺术外,还需要辅导员把沟通落到实处,换句话说就是要跟学生保持信息同步,拓宽多种沟通渠道。当前学生自主性强、获得信息渠道多样化,并且打破了过去课堂、寝室、图书馆作为主要生活地点的生活方式,这就要求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已经不能简单的在课堂、办公室、寝室中进行,要做到与学生同步。如当前学生之间沟通交流除了QQ外,还包括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多种方式,因此辅导员要想更好跟学生沟通必须掌握这些信息的沟通与交流的方式,并且由于这些网络媒介及时性强,更有利于辅导员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动态。除了运用相同的沟通工具外,辅导员也要关心学生的热点话题,如最近哪一部电视剧学生爱看,哪个网络游戏风靡学生当中,辅导员也要有一定的涉猎,这样在与学生沟通中会产生非常奇妙和意想不到的效果,会大大的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在这当中辅导员要把握一个原则就是做同龄“事”是为了更好的沟通,而不是没有原则的和同学做同样的事,要在“事”当中起到教育和引导学生的作用。
沟通是一门艺术,辅导员如何做到与学生有效地沟通在辅导员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面对心理和生理年龄还处于断奶期的五年制学生,辅导员更要重视与学生之间有效的、快乐的沟通,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也在一定程度的大大的提高的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也为学校的平稳发展产生重要的意义。
[1] 曹园园.浅谈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艺术[J].法制与社会,2009,(8):231-232.
[2] 李蓉,杨强.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技巧[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46-48.
[3] 吴江,孙艳华.辅导员如何实现与学生的有效沟通[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87-89.
[4] 孙平平.浅谈高职辅导员如何与学生进行沟通[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