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实施现状与改革途径
——以郑州大学在校大学生为调研对象

2014-04-09 14:38:39位俊达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郑州大学社团美育

位俊达

(郑州大学文学院, 郑州450001)

美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实施现状与改革途径
——以郑州大学在校大学生为调研对象

位俊达

(郑州大学文学院, 郑州450001)

美育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深化,这为美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通过对郑州大学美育情况的调查研究与分析,针对我国高校美育现状提出改革措施,希望对高校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提供借鉴与帮助。

]美育; 校园文化; 现状; 改革

现代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育是必不可少的,没有美育的教育体系是不完善的。蔡元培早在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时发表《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一文中,就把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的全面建设给美育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环境与时机。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现在审美教育的观念依然十分薄弱,中国不少高校缺乏对美育的引导、研究与管理,必须要切实改变这种情形,进一步提高美育在高校教育的地位,构建起一个具有时代精神的高校美育体系,有力促进高校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

一 美育在高校教育体制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美育”一词最早由德国伟大的美学家席勒在其著作《美育书简》中提出并使用,在席勒看来美育是弥合人性分裂的介质,是实现政治自由的津梁,人通过美育可达到自身全面和谐的发展。在我国古代教育制度中,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说,乐为纯粹美育,根据《尧典》记载,舜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显而易见,舜认为“乐”对于年轻人情感方面的调谐是有益的,可以陶冶情操,最后达到“神人以和”的境界。孔子也认为,要想培养一个完整的人,必须借助音乐的熏陶才能完成。因此他在《论语·泰伯》中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2]的主张,通过用艺术美去陶冶人的性情。

近代,王国维、蔡元培、鲁迅等中国现代美育思想的先驱都对美育进行了探索。蔡元培认为爱美是人类性能中固有的要求,“如其能够将这种爱美之心,因势利导之,小之可以怡性悦情,进德善身,人可以治国平天下。”[3]更进一步,美育还可以“陶养昔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3],久而久之,就能培养“人人有一种美的精神,纯洁的人格”[3]在他看来,要通过美育来培养一种美的精神,纯洁的人格,才能达到治国平天下的根本目的。由此可见,美育在各个时代都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

学校对于美育的实施是一条极重要的途径,蔡元培曾说:“美育的基础立在学校。”[3]高等院校是培育和造就高级专门人才的圣地,是人类文明发扬和传承的沃土。特别重要的是,高校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基地,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教育水平和未来发展。基于此,蔡元培非常重视高等学校的美育课程。并且,美育的目标是促进大学生完美人格的形成;学习美育,甚至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作冲动,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力;为了保持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在信息时代下的平衡,高校要适应大审美时代发展的需要,就要培养出有经济头脑和美学眼光的复合型人才,这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因而,大力实施美育是高校的必然选择。

二 高校美育的现状调查

为了进一步促进美育在高校教育体制中的改革,笔者对高校美育的存在现状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实地调查。此次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现代高校美育的现状,以及在校大学生审美格调、对美育的认知程度及践行情况,从中找出不足加以分析与思考,并对此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本次调查的方式为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500名郑州的在校大学生,问卷共有4个部分组成,大学生对美育的认知情况;校园美育的实行情况(包括课堂与校园文化);学生对于校内文化活动的参与情况;新兴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发放调查问卷共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50份,有效回收率90%,其中男生211人,占总人数的47%,女生239人,占总人数的53%。将这450份有效问卷的结果输入电脑,并通过Micosoft Office Excel 2010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调查结果分析如下: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 大学生对审美认识不足,审美格调不高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美育的认识仅停留在认为美育可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的这个层面上,对于可以塑造完美人格、提升个人修养方面仅有很少的人认识到。还有少部分人认为美育没什么用,可有可无。这说明美育在大多数大学生眼中只是一个放松身心的工具,它并没有被看成一种可以提高修养和净化心灵的重要存在。

并且在这个网络信息爆炸,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时代,很多大学生陶醉于韩剧美剧的爱恨情仇中,沉迷在网络游戏的紧张刺激中,却忽视身边的文体活动。这种低层次的审美倾向是当代消费经济所具有的商品价值观,追逐感官的刺激与享受,过分关注现实物质功能和生理体验,重视审美的刺激性、直接性,这必将导致审美认识、人文价值的缺失,“深度模式”的瓦解,丢弃艺术的高雅之美对心灵的净化作用。

(二) 校园文化活动丰富,但由于缺少科学的管理,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校园文化是高校美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在校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郑州大学为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陶冶思想情操,塑造理想人格开展了各式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名师名家讲坛”、“品茗书香”大学生辩论赛、大学生舞蹈大赛、青春歌手大赛等,并且郑州大学新校区共有九十多个学生组办的社团,每逢9月社团招新之时,方显其魅力所在。

就目前校园文化活动的践行情况可以看出,学校开展的校园文化生活得到了部分学生的好评,认为内容充实,丰富多彩。但是还可以看出郑州大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功利、实用倾向,有的同学参加活动纯粹是为加分而去,有的活动纯属形式主义、为举办而举办。同时,众多的校园活动使学生眼花缭乱,校园文化活动的文艺熏陶功效逐渐丧失,偏重于校园文化的娱乐性,只为吸引学生的目光,只注意到搞了什么活动,办了什么展览,成果有无获奖等,却没有顾及到学生在其中获取的美育效果。

并且还可以看出社团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的问题,其功能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不难发现,往往都是新生们在社团招新时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许多社团建设流于形式,导致不少学生对社团活动失望至极,这都是因为社团文化建设不足,没有合理的指导,没有真正开展一些高质量有吸引力的活动。

(三) 美育课程设置存在结构偏失,老师重“技”不重“艺”

就郑州大学的美育课程而言,文科方面设置较多,理科方面设置比较欠缺,并且大多是选修课。就其选修课的课程设置来看,讲述理论课程较多,而对于实践方面课程却很少。而在国外,根据阳黔花对美国6所著名大学美育情况的调查,美国大学强调对理论知识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进行综合分析和灵活应用,重视对学生理解、接受和应用多元文化知识的要求,以及应用基本理论和批判性思维进行艺术赏析的要求。

就学生对美育相关课程的评价来看,学校设置的美育课程调动了部分同学参与的积极性,而有小半数的学生认为由于艺术类课程不列入考试范围,所以老师与学生都不认真对待。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虽然内容充实,但由于课业繁重,所以常常以选修课为由在课堂上完成其他课程作业。可见,学校虽然开设了艺术类选修课程,但老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不高。众多老师都形成了以智育为中心的一套教育理念。在课堂上重视“技”的培训,对“艺”不够重视,只有部分老师注重美育在学科间的渗透,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四) 新兴大众传媒深入对大学生生活的负面影响

调查得出很多大学生每天都会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进行上网平均2~4小时左右,看得出这些大众传媒与学生联系很密切,并且学校在教学区进行了WIFI覆盖,更有利于学生利用电子设备进行上网。大部分学生进行上网的目的是在于聊天交友,看视频,刷微博。由于疏于大众传媒具有很强逐利性,并且疏于管制,很多时候一些媒体为了吸引学生的目光,会传媒一些丑陋、歪曲、离奇的信息,这些都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审美心胸与审美,反而会损害人的良好趣味,学校在这方面缺乏良好的监督机制,因而不利于学生审美观念、审美追求、审美趣味及审美理想的形成与发展。

三 美育在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中的实现途径

(一) 物质与精神并重,树立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对于校园文化的一般定义是“校园文化是一种特定的区域文化,是整个社会文明的亚文化体系,是学校长期形成的具有校园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的总和。”[4]郑州大学以钟楼为中心建立了以“河源”景观命名的核心教学区,并且依山坡仿照嵩阳书院典故建立了“杏坛槐林”景观,正是通过设计和建设这些具有浓厚地域特色和厚重中原文化结合的标志性建筑,使广大师生能够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真、求美中受到启迪与教育。

然而只有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集合,才能构成个性鲜明的大学文化。比如一提到剑桥就给人以严谨务实的风格,一想到清华就想到自强不息的感觉,而郑州大学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缺乏鲜明的个性是最突出的问题,属于郑大自己的独特的精神。郑州大学地处中原地区,千百年来这里的人民形成了勤劳、风格,这必然会导致郑州大学形成多元文化的交流中心。因此,郑州大学应继续弘扬校训“笃信仁厚,慎思勤勉”的风格,以胸怀天下、民主开放的气度容纳多种思想文化在这里交流碰撞,延承了宋代篙阳书院的文化渊源,依托中原博大深的传统文化,以创新的精神向世人展示“敢为天下先”的态度,这必将引领郑州大学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 开创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大力支持优秀社团发展

从上述问卷调查与分析可见,校园文化活动呈现出这样一种局面:一方面校园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多元;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出现组织者疲于应付,参与者兴趣不大的现象。给人以创新不足,重复率高,千篇一律的印象。因此,科学合理开展校园文化需要培养以校领导班子为核心,教职员工为生力军的校园文化活动运作团队;通过学生对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认可度的调查,评选优秀校园文化活动,树立品牌意识;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和激励创新机制;运用校园网、手机应用等平台开展“网上校园文化活动”。

在社团方面,大多数同学希望在社团中通过学习才艺,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与锻炼。然而针对上述调查报告,大部分社团处于“不作为”或者“少作为”的状态,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在学生在学校储备的东西太少,因此不能顺利进行高雅或者有创新的艺术活动;二是缺少引导与支持,学校和老师的支持至关重要,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加与激情的减退,社团核心成员很多人不能坚持到底,导致社团出现“不作为”的现象。

因此,有组织、有指导、有支持,才能有社团的提高和发展。学校应定期对各社团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进行素质培训,提高社团干部素质和工作能力;学校应设置对社团活动的专项资金,促使各社团活动都能顺利进行;聘请相关指导老师对社团活动进行引导与帮助;进行社团成果展示大赛,对优秀社团进行表彰,树立品牌社团意识,调动社团活动积极性。

(三) 优化美育课程结构,提高教师美育素质

针对上述课程设计情况与同学们在调查时的意愿,学校应当在保证美育基础理论课程进行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艺术实践课程,走进具体的艺术鉴赏,走进生活,注重在普通课程教学中渗透美育,把学生培养成真正的“审美的人”。同时,教师的美育素养是保证美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学校应该倡导教师形成审美的生活态度,培养教师的审美意识,树立美育的观念。

(四) 紧随时代潮流,合理利用大众传媒手段

科技进步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日常生活逐渐审美化,一种涵盖体验经济和转型经济的大审美经济正悄然崛起,大众传媒所具有的独特的直观性、形象性与广泛性,对于现代人类审美品味与审美时尚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从上述调查中可以发现,手机、网络的使用已经深入到大学生的生活之中,因此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兴媒体对于进行校园美育有重要意义。首先,因为网络具有隐匿性,可以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学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们应当利用微信、QQ等学生常用聊天工具,及时关注郑大BBS等郑州大学学生聚集的平台,及时搜集意见,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审美教育工作;其次,针对网络传媒的娱乐性与广泛性,学校要倡导学生使用网络进行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教会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念;再次,针对智能手机已经渐渐在学生中普及,学校应积极开发推出相关手机软件应用平台,利用校园网、微信、微博等平台传播优势,让审美教育随身行。

]

[1] 朱光潜.大美人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 孔子及其弟子.论语·泰伯[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 金雅.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蔡元培卷[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4] 郑文谦.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色议[J].求实,2004,(6):38.

[5]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江苏:译林出版社,2012.

[6] 阳黔花.中美大学本科美学课程内容的个案比较[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27-131.

G640

A

1671-4733(2014)02-0027-04

10.3969/j.issn.1671-4733.2014.02.008

2014-04-16

位俊达(1990-),男,河南新乡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美学,电话:15936558829。

猜你喜欢
郑州大学社团美育
缤纷社团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学刊(2018年3期)2018-05-16 11:22:11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军事文摘(2017年16期)2018-01-19 05:10:15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风采童装(2017年12期)2017-04-27 02:21:42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K-BOT拼插社团
中学生(2016年13期)2016-12-01 07:03:51
美育教师
一面来自郑州大学的锦旗
中国民政(2016年9期)2016-05-17 04:5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