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宁霞,张晶华
(山西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高职教师职业伦理现代性困境的省思
桑宁霞,张晶华
(山西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高职教育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其中教师的职责发挥成为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现代工具理性的主导下,高职教师职业伦理面临价值取向的功利化、主体价值的至上性和道德责任的狭隘性等困境。为此,必须突破现代性的理论局限,合理定位高职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创建师生彼此关怀的伦理关系,并在强调道德反思与自明的基础上,实现教师道德责任的内化。
高职教师;职业伦理;社会价值;角色转换;道德内化
所谓教师职业伦理,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规范,它是教师职业活动范围内调节教师与社会、学校、他人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1]教师的职业伦理之所以获得如此广泛的关注,原因在于它是与教育职业劳动紧密相连的道德观念、心理习惯、生活理想和行为规范,成为指导教师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的基本准则。[2]
当前,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中,高职教育占据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高职院校能否培养出大批顺应时代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教师起着关键性作用。尽管高职教育已被纳入高等教育的范畴,但由于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尚未健全,办学理念和培养方案与普通高等教育还存在差异,这直接导致社会上对高职教育产生一些质疑。在与普通高等院校竞争过程中,一些高职院校极力掩盖其职业特色,谋求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融合,部分高职教师否定自己的职业价值,对自己的职业认同度不高,缺乏坚定的职业理想和信念,特别是在现代工具理性的困扰下,高职教师职业伦理的形成面临诸多困境。
伴随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社会经济的迅猛提升,社会的价值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尤其在经济转型发展时期,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教师既要具备市场经济素质,又要有崇高的职业理想,而后者对高职教师尤为重要。当前,高职院校肩负着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任,必须处理好与市场的关系,坚持开放办学的理念。与此同时,在市场经济的价值引导下,部分高职教师的价值取向逐步功利化,缺乏奉献精神和职业理想,工作懈怠,不能承担最基本的教书育人的职能。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职业声誉和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究其原因,是高职教师的职业伦理在现代工具理性中的迷失。
现代主义忽视和抹杀了部分人性,过分强调统一性和理性,无视人与文化的差别。[3]现代工具理性思维模式对高职教师的要求过度单一,自由和创造性被视为对规则与规范的无视和践踏。然而,高职教师职业伦理的规范性只有建立在自由,特别是情感自由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社会效力。现代主义宣扬的“宏大叙事”带来的是对理性的绝对信奉,这就导致高职教师个人的伦理信仰受制于相关伦理规范的约束,而其伦理生活也在伦理规范的干预下,被理性主义过度的分割。高职教师职业伦理的发展体现的不再是个体的意愿,更多的是一种对人性自由的压制,而高职教师在这种压制与束缚中展现出对物质世界的追逐,逐渐背离其职业伦理的内涵与本质。
与此同时,在理性主义的过度干预下,个体参与职业伦理反思的积极性被严重打压,甚至呈现一种拒绝的姿态,因此,高职教师职业伦理也因个体对伦理反思的拒绝而丧失了其发展的内在动力。更为重要的是,高职教师的职业伦理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被严重“物化”。现代理性主义的价值权威诉求是现代主义倡导的规范伦理的理论内涵,这一价值诉求把关注点全部集中到人的物质需求上,却忽视了个体的内在精神价值需求。就高职教师的发展而言,物质的需求与满足成为教师职业价值的关键,学生的培养被烙上浓厚的物质色彩,这直接阻碍了高职教师职业价值观的形成,也不利于整个高职教育的发展。
因此,需要对高职教师的职业价值观予以合理定位,增强教师职业价值观的认同感。职业价值观包括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个人价值是个体从事的职业活动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社会价值是个体从事的职业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4]职业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一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的矛盾统一体。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互促进,特别是个人价值需要通过社会价值的实现而实现。由于高职教师育人工作的特殊性,利他奉献理应成为高职教师职业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他们如果将个人价值凌驾于社会价值之上,忽视社会价值的实现,最终会阻碍职业目标的达成。
高职教师在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自然会面临诸多矛盾和冲突,如社会期望度高与经济回报低、奉献社会与谋求个人利益、生命价值的实现与物质需要的满足等。只有积极应对和正确处理这些矛盾与冲突,实现高职教师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因此,合理的教师职业价值观应该包含两方面内容,既要强调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要求,倡导教师奉献利他的价值取向,也要尊重教师多样化的个体需要,否则难以真正促进教师职业的发展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高职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肩负着为生产活动一线提供高技术和高技能人才的职责,整个教育活动对高职教师的要求更为严苛。为此,必须合理定位高职教师职业价值观的内涵,即以教师的社会价值为导向,将合理的个人价值取向纳入其中,并加强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从而增强高职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促进高职教育的有效发展。
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表现集中在教学模式、办学形式、教育理念等几个方面。高职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更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其职业性更为突出。就教师角色而言,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背景下,高职教师需要具备更多的专业性和创新性,这就需要有明晰的角色认知和灵活的角色转换能力。
然而,高职教师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扮演却出现了两面性。一方面,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高职教师角色总是体现一定的社会发展需求,其产生的社会功效使得学生在发展学业的同时,加速了自身的“社会化”进程,力求使自己的思想行为符合社会制度的价值观、规范和习俗,师生之间的社会互动由此体现了特定的社会形态特征。高职教师的角色转变和职业教育理念不能很好地与时俱进。另一方面,高职教师在普通高等教育的知识体系束缚下,教师角色面临着被固化和僵化的危险。在现代社会,高职教师更多扮演的是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多呈现的是“抛球”与“接球”的单调活动。就交流的内容而言,更多注重的是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缺乏职业教育职业性和实践性的本质诉求。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的教学过程更加注重职业性和实践性,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知识和经验技能。然而,高职教师在角色认知方面效仿普通高等教育,造成自身角色转换能力的丧失。这种丧失既不能满足高职教师自身的发展需求,也不能满足学生群体的需要。
究其原因,教师基于自身角色的特殊性总是具备相应的角色意识。由于整个社会对其角色的本质内涵认知不清,教师的角色意识难免会追随现代主义“中心论”的潮流,这种意识直接导致教师对自身角色的定位不清,面对学生总是以一种强者的姿态指手画脚。同时,在这种强者主导弱者的游戏中还会造成教师对教授知识之外的职责内容的忽视。
伴随工业化的进程,工具理性日益发展为社会的主导思想,强调中心性、规范性和唯一性的理论内涵影响着社会的各个领域。就高职教师职业伦理来说,工具理性的绝对主导使得教师行为表现为机械式操作,致使高职教育的发展背离职业性和生产性的本质。
就教师角色而言,他们是整个教育系统中实施教育的主体,肩负着对受教育者心灵施加特定影响的职责。正因如此,教师角色问题自古以来就是教育中的关键问题,教师角色不但是教育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而且对于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而工具理性造成高职教师对于“中心论”的推崇,这直接导致高职教师对于自身教育角色认知的混淆。这种混淆一方面造成高职教师对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错误认知,另一方面也阻碍了自身职业能力的提升。换言之,现代主义强调的绝对性、中心性、唯一性,直接造成了对知识权威和教师权威的盲目信仰,最终使得教师在教育中的角色固化、僵化,与学生形成一种单向性的、缺少交互作用的交往关系。
教育活动中的教师与学生互为对象性关系,他们的关系应该是互动的、平等的。[6]因此,需要建立师生彼此关怀的伦理关系。现代社会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环境中,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此时教育活动的对象被作为主体的教师加以规范,使教育活动的宗旨和目标难以实现。而在后现代观念中,教师的个人角色已摆脱现代性的二元对立,而是表现为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相互对话与合作。
在后现代主义看来,对主体主义的过度推崇,在伦理层面会不断加剧“自我”和“他者”的对立,而在现实的道德生活领域也会造成两者的不可调和。就师生关系而言,主体主义不可避免地会催生“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争论。“以教师为中心”将教师置于主体性地位,承认教师与学生之间矛盾的自在性,并且认为解决这一矛盾和冲突的唯一途径就是从教师的价值判断出发,由此形成受人诟病的“教师绝对权威”的现代教师职业伦理理念。同样,“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主义理念也会产生教育的规范性问题。另外,抛开具体的师生观念,“以知识为中心”的主体主义也加剧了师生之间关系的恶化。总之,现代主义不可能透过主体主义寻求解决教师职业伦理发展的困境。后现代主义提出要解决这一困境就是要重新审视“自我”与“他者”之间的自然对立,为两者之间建立对话的可能性。高职教师的职业伦理关系应该遵从这一原则,在道德共同体中消除“自我”和“他者”之间的对立, 为两者创建一种和谐对话的氛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创建以师生关怀为中心的伦理关系,从而实现高职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
伴随时代的进步,产业结构升级成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社会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除了要掌握理论知识外,其技术操作能力和职业操守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就高职院校的发展而言,高职教师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教师承担一定的道德责任是外在社会规范和内在价值追求的双重规定,这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道德责任意识。[7]但是,现代主义过度关注教师的职业责任,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高职教师道德责任存在的合理性,使得他们难以完全发挥社会效力。高职教育对社会发展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难免要接受社会更为广泛的责任监督,这一层面的责任充满现代工具理性的内涵,对于教师的道德责任则关注甚少。
此外,虽然新技术革命、信息网络化提升了教育的文化地位,但同时也引发了高职教师职业内部竞争的不断加剧。一方面,科技提高了高职教师的社会责任,要求他们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式。另一方面,部分高职教师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缺乏变革和创新精神,不能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知识和教学理念滞后于社会发展。这对于教师责任的实现造成了障碍,特别是高职教师内部的竞争使高职教育的发展难以摆脱普通高等教育的责任定位,从而也就不能彰显高职教育的特色。在现代理性主义的规范下,高职教师职业伦理更多要求的是对道德原则或道德规范的完全遵循,因而人的行为便完全受制于外在的原则或规范,使得现代人的道德严重缺乏终极关怀。对于高职教师职业伦理的可持续发展而言,现代工具理性对于人的道德情感的忽视成为其发展难以逾越的障碍。
现代工具理性引导下的责任意识是一种狭隘的责任观,最终会导致责任的旁落,乃至道德责任的瓦解。对责任的过度理性划分,不免打乱整个责任机制运行的内在连贯性。而且所谓的责任具体化、个体化,也不免会产生责任“真空地带”。现代主义对职业责任的过度推崇和对道德情感的嗤之以鼻,使得高职教师职业伦理陷入不断追逐细化伦理规范的恶性循环之中,最终理性主义主张的 “责任到人”带来的只会是责任的虚无。
道德责任在建构过程中必须从他律的“服从”走向自律的“主动建构”,即教师主体的道德反思与自明。“他律”具有某种强制性与约束性,诸如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义务等都是外在的他律形式,其道德的核心是义务,这就使得教师将自己应遵守的纪律、规范和应履行的职责当做是外在的、强加于自身的规定。“他律”的外在束缚对于教师的约束表现为一定程度的相对性,直接导致教师道德责任实施过程中的杂乱无序。为此,必须实现从他律性强制向自律性的转化,强调教师职责的内化。对教师及其角色的评价,不能完全看其外在的行为是否符合现有的教师职业规则和角色规范,还要考察其行为的动机是否“善”。因此,后现代主义把教师道德责任要求提升到个体自身需要的程度,而不仅仅是履行职责的需要。
高职教师责任的实现是一个逐步完善和内化的过程,高职教师的道德反思或道德责任的内化需要建立一种后现代主义的多元评价机制。在后现代主义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理论引导下,价值评判标准具有了相对性和发展性。“尊重个体,倡导个性”成为后现代主义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对于多样性和差异性理念的实践。每个有生命的个体都应该被允许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并且这种价值的多元性和开放性不一定带来价值体系的混乱,关键是要在唤醒个体主动参与意愿的前提下,实现一种多元价值准则的对话。
总之,高职教师整体上对于自身职业价值观的判断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职业荣誉感和职业责任感不高,职业能力提升的主观愿望和动力不足,对于职业发展容易形成难以克服的主观困境。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高职教育获得了社会更多的关注。由于高职教育主要培养一线生产、服务和管理高技能人才,这就需要高职教师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在现代工具理性的束缚下,高职教师必须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突破二元对立的理论框架,将教师责任逐步内化,从而合理定位其职业价值观的理论内涵。可见,在现代工具理性背景下,高职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由于高职教育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殊性,高职教师被赋予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高职教师必须直面困境,在理论层面做出更多的反思,从而更好地肩负起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职责。
[1][2]王荣德.教师职业伦理[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13,19.
[3]范 瑜.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J].教师建设,2012(6):41-42.
[4]黎凤环.高职教师职业价值观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J].高教论坛,2013(4):88.
[5]王国玲.后现代教师观解析与教师角色重构[J].教育与职业,2012(9):79-81.
[6]舒志定.教师教育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4.
[7]马多秀.教师的道德敏感性及其生成[J].教育导刊,2013(2):15-18.
ThinkingaboutModernisticDifficultiesofHigherVocationalTeachers’ProfessionalEthics
Sang Ning-xia, Zhang Jing-hua
In the tide of market economy, higher education is facing up with mor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whether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perform their duties will be the point. With the effect of modernism, teachers’ professional ethics are faced with utilitarian value orientation, the absolute authority of subject, narrow consciousness of responsibility and so on. So we must breakthrough the limitation of modernism and help teachers to set right occupational values. In the process of equal dialogue, we should found a friendly dialog in moral community. Additionally, we should also realize the moral responsibilities to be personal in the process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self -examination.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professional ethics;social value;role conversion; moral-internalization
G715.1
A
1008-6471 (2014) 04-0080-04
2014-11-21
桑宁霞(1964-),女,山西太原人,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成人教育基本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