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选择

2014-04-09 04:25葛亚坤
社科纵横 2014年9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理论

葛亚坤 包 巍

(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北 秦皇岛 066004)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打破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发展,人们的思想认识开始从权威取向向平权化取向转化,在社会本位与个体本位之间求共识;由于社会竞争加剧和个体意识的觉醒,人们的思想认识开始由社会取向向自我取向转化,在等待依赖和独立自主之间求生存;由于思想解放和民主建设的不断推进,人们的思想认识开始由外控型向内控型转化,在服务社会和享受生活之间求合理。这些特征在90后大学生身上展现地更加鲜明。社会环境和人们思想认识上的变化向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新要求。培育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紧密结合社会背景以及大学生的典型特征,积极探索教育路径。

一、全方位培育

(一)充分调动高校资源

从教育机制层面上讲,调动高校资源进行全方位培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因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了,才能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1]高校是我国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如果仅依靠少数专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的力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不仅教师队伍显得势单力薄,而且收效甚微,尤其是由于受到校内外其他因素的影响难以保持持久性效果。从现实看,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难以根治的腐败现象等均会弱化或降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给很多大学生带来认知上的困惑甚至失调,从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怀疑乃至排斥。因此要整合高校各个部门的力量,健全科学合理的高校教育机制,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全方位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例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教师,辅导员、校团委人员、校党委人员等人力资源的作用,形成多管齐下的机制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坚定政治信仰和政治觉悟的接班人。

(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呼应

第一课堂指的是根据教学任务、教学计划开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程,这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程“肩负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国情和改革发展稳定现实问题、促进大学生提高政治鉴别力和增强政治敏锐性、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职责。”[2]要充分运用第一课堂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祖国培养合格的建设者。第二课堂指的是教学活动以外的开放型学习场所。例如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学术讲座、学术沙龙、学术论坛和读书会;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络、校园报纸期刊等作为媒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论征文活动;开展理论学习型社团的各种学习活动,让大学生在参与互动过程中提高政素养和政治敏锐性。

处于开放性信息环境下的90后大学生具有平权化的群体心理和个体意识,这使得传统权威模式与说教式外控型教育方式没有生存空间。过去那种经常性的开大会、听报告、搞运动的方式难以令学生感兴趣,那种长篇大论、连篇累牍的宣传报道和说教式教育不再受欢迎,那种陈旧、死板、宣传教育方式让人不乐意接受,甚至引起反感。而“秉承平等、包容、开放宗旨的思想交流、分享,成为受众选择性接受、持续性倾听、认同性理解、赞同性接纳各种信息的基本前提。双向交流而不是一厢情愿,平等探讨而不是一言堂,是今天受众对交流与沟通的基本期待。”[3]那些寓教于乐的课堂和活动,那些运用现代化技术新潮的教育手段以及双向、互动的教育方式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把学生当作平等、独立、参与互动的主体,“每个人都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每个人也都彻底地表达出他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和看法,然后让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之间彼此碰撞、激荡、交融,从而让真理脱颖而出”。[4]因为“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5]要形成以教师为引导,在与学生交流沟通中帮助他们辨析错误认识和思潮,在平等对话中传递知识的模式。

(三)网络宣传和纸质文字相结合

丰富载体、广泛宣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日益广泛地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对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6],成长在互联网时代的90后大学生是“触网”比例最高的网民群体,他们越来越热衷通过网络表达观点、反映诉求。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娱乐的重要空间和渠道,对他们的思想观念、学习生活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基于这样的事实,培育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注重网络传播阵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充分运用网络这个媒介,注重校园网络建设,通过研究校园网络舆论来分析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通过创办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网站、论坛、微博、微信、qq群等媒介,对大学生进行渗透教育和互动教育,以现代化的形式和平等参与方式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例如清华大学学生红色网站、燕山大学红色旋律网站等。

同时,纸质文字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可或缺的载体。向大学生推荐精品书籍以开拓他们的视野,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鼓励大学生阅读优秀的作品,使活跃于字里行间的榜样人物和先进人物给大学生以引导和启迪,促使大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自己的成长道路。创办大学生读书周组织集体读书活动、定期举办读书会,交流读书心得等。发挥新兴网络媒体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传统纸质文字的应有价值,使两种载体能够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二、多角度培育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出现多样化,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社会发生深刻变化和转型,人们思想认识趋于多样化、复杂化的现阶段,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所依托的基础受到了冲击,“从总的发展趋势上看,是一定的时代内容、理论内容、环境内容决定一定的方法。”[7]这要求不断丰富和拓宽教育内容、渠道和方式。具体而言:

(一)理论灌输和实践活动相搭配

理论灌输,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要包括理论讲授、理论学习、理论研讨等具体形式。列宁曾指出:“工人本来就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8]这里的从外面灌输,指出的是先进理论武装群众的基本原则,而不是具体形式,强调的是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想不可能通过自发的方式,而只能通过学习、教育、宣传等方式才能掌握。根据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从外部渗透。理论灌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之一。理论灌输要坚持“把深邃的理论用平实质朴的语言讲清楚,把深刻的道理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说明白,使抽象的理论逻辑转化为形象的生活逻辑,让科学理论从书斋走进人民大众、融入人们心灵。”[9]

理论灌输的语言要追求通俗化。语言是传播思想、宣讲理论的基本载体。理论的说服力和吸引力不在于语言的高深和抽象,而在于能否通过具体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阐释,能否化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如果大学生听不懂或者听不进去,那就会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要增强90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接受性,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力求语言通俗化、大众化,因为“讲‘百姓话’是理论大众化的关键所在”。[10]理论灌输的方式要合理化。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说服力和吸引力要注重结合实践,用事实说话,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既要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善于引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要联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坚持正面引导,以理服人。直面实际问题,聚焦学生关注的焦点热点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前提条件。尤其对于90后大学生,他们出生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对改革开放进程他们感同身受。所以在教育过程中,要善于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寻求论据,深刻诠释理论的现实针对性,“要善于用客观事实说话,用典型案例说话,用群众的切身感受说话,避免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从口号到口号。[10]”只有贴近实际,贴近大学生生活,才能避免教育内容的抽象空洞和苍白无力,才会增强理论的现实感召力,才更容易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此外,要将大学生的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提出要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中宣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制定学时,提供必要经费。加强组织和管理,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11]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者的精心组织下,开展一系列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其中的实践活动,诸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实践活动,参观革命历史教育基地的实践活动,以学习宣传先进模范人物事迹为主题的活动,以及通过调研了解民情、民生的实践活动等等。通过体验式教学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

(二)解答大学生思想困惑与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相契合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问题。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回答时代提出的课题,解答人民大众的思想困惑,是理论工作永远不变的法则。[10]同时,对于一个问题,人们不仅仅关注它是怎么回事,怎么产生的,而且关注如何解决,尤其是当这个问题与自身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时更是如此。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解决思想问题要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理论灌输时要正面回应学生们的关切,不仅传播思想理论,阐释实际问题的来龙去脉,而且要站在理论的高度指明解决问题的方向和趋势。如果仅仅停留在对问题的阐述说明上,没有指明前景,或者如果仅仅停留在诠释深奥理论,未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则都容易给学生留下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理论无用的印象。如果忽视解决实际问题,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会缺乏说服力,甚至会出现副作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中,关注、解决实际问题旨在满足大学生利益需求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精神境界和理论水平。马克思曾强调:“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12]。解决思想问题根本在于解决实际问题。“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3]。如果他们的切身利益得不到满足,那就会消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心中的地位。因此,要从大学生的现实需求着手,寻找大学生真正关心的问题,将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这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关键。

具体而言,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大学生具有更加鲜明的特征:他们“在人生目标的选择上,呈现出面临众多目标有待选择,期盼多、机遇多、困惑多的特点;在价值选择上,存在以自我的价值判断为主,处在个人与社会、利己与利他的两难选择之中;在职业追求上,表现出强烈的择业意向,但择业标准多变,身处就业竞争的社会漩涡之中。”[14]当代大学生受到许多关涉人生发展的实际问题的困扰,诸如求职、社会交往、精神压力、恋爱等。此外,当代大学生每天面对着复杂多元的信息,如何增强自己对信息的判断力、筛选力和整合力,是他们面对的实际问题。这些实际问题不是一般知识教育所能回答和完成的任务,而是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所承担的一项重大使命,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存有对思想道德的渴求与追寻,他们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教会他们如何适应社会,应对风险,以便更好地生存和发展。”[15]过去,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侧重指向远大的理想,注重解决思想问题,培养大学生的义务观念。当前,如果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然以义务观念教育为出发点,就会脱离现代社会实际,导致教育内容的陈旧和空洞,必然会逐渐失去大学生的信任,加剧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逃离倾向。如果说“信仰效果中完全排除有用性,完全没有现实性和好处,这是荒谬的。大学生之所以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信仰不仅是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也是因其反映和维护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包括大学生的利益)”。[16]因此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解决思想问题要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路径。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640.

[2]袁贵仁.努力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06).

[3]冯培.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传播[J].高校理论战线,2011(03).

[4]王松涛.对话 社会 教育 译丛总序.论对话[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4.

[5]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人民出版社,1999:250.

[6]冯刚.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若干问题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09).

[7]郑永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4.

[8]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7.

[9]刘云山.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N].人民日报,2009-10-15.

[10]刘云山.在走进群众服务群众中推进大众化[N].人民日报,2010-10-14.

[11]教育部社科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16.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6.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14]黄志坚.青年学新论[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64.

[15]万美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发展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69.

[16]陈跃.关于当代大学生信仰问题的深层问题[J].高校理论战线,2010(04).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理论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