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主义社会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其原因分析

2014-04-09 04:25周欣仪
社科纵横 2014年9期
关键词:功利主义功利思潮

姚 崇 周欣仪 宋 捷

(1.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科基础教学部 陕西 西安 710062;2.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2)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但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遵循功利主义的原则,也导致人们的道德选择很大程度上以物质为前提,以最终达到的效用水平为判断标准,各种形形色色的制度和文化似乎都强调以行为的效果为尺度来衡量人类发展的价值所在。与此同时,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功利主义社会思潮也同市场经济体制一样被广泛的认可和认同,成为现代化的一部分,并融入了现代化生活的每一个细胞和毛孔,甚至成为某些人的生活信仰。随着功利主义社会思潮的普遍接受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加上我们以自己文化理解的方式吸收和运用,现代社会的镜像逻辑和评价尺度似乎只重效用不看过程,普遍和典型思维是“以结果论成败,以成败论英雄”。

特别是对于思想处于选择阶段的青年大学生,受其影响,呈现出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倾向,并以其失衡、急功近利等不健康的心态加剧了价值的迷惘和选择的焦虑。作为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有远大的理想而又强烈关注生活现实的大学生来说,以一种什么观点看待社会的发展和衡量自我实现的标准,既关系到我国社会未来的发展,也关系到青年大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

因此,认真研究功利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消极影响和大学生对其接受的特征,探索在功利主义社会思潮影响下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途径,对于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具有十分现实和重要的意义。

一、功利主义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消极影响

在西方哲学史上,从古代伊壁鸠鲁的幸福论,到近代霍布斯、洛克、休谟、斯密等的伦理思想,都为功利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18、19世纪,边沁、穆勒将近代功利主义伦理学系统化,将其相关理论推向高峰,并逐步成为影响世界的哲学流派。按其创始者的观点来讲,功利主义就是一种基于“功利原则”(边沁)或“最大幸福原则”(穆勒)的道德理论。[1]边沁曾经把“功利原则”概括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其本义是:“当我们对任何一种行为予以赞成或不赞成的时候,我们是看该行为是增多还是减少当事者的幸福,换句话说,就是看该行为增进或者违反当事者的幸福为准”。[2]总的来说,功利主义理论是以“趋乐避苦”的人性论为出发点、以“功利”为核心原则、以个人主义为理论基础,是一种将个人利益居于最高地位、把实际功效和行为结果作为最大快乐的道德标准伦理学说,也是一种企图将“最大幸福原则”作为社会共享最高行为选择之根本性原理或法则的价值体系。

功利主义在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自我发展中具有不可磨灭、无法比拟的积极意义。然而,当我们追溯到功利主义思想的起源,就会发现功利主义始终存在两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一是个人与社会,二是功利与道德。就第一个矛盾来说,功利主义以保障个人财富和利益来有效推动社会整体的财富和利益,但就如何分配始终以个人为原则和基点,任何功利主义者都不得不承认“最大幸福原则”根本无法与个人主义这一功利主义基础真正统一,他们在进行各种努力之后,都再次回到个人功利主义之中。第二个矛盾也同样棘手,功利主义认为道德是追求功利的工具,道德行为的效果而非目的是道德评价的唯一依据,所以道德于功利主义来说,就丧失了使人们节制克己的同一性与情感基础。在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功利主义的优先次序和经济发展的优先一样重要,但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特别是生产力基本满足了人们的日常需求时,社会新诉求的公平正义等与之相一致的社会规范和社会价值的优先性与合理性就体现出来了,只是功利主义的优先价值秩序还深刻影响着广大的青年学生,产生诸多消极影响。

(一)功利主义使大学生出现信仰危机

概而言之,信仰是建立在人们共同价值目标期待的基础上,社会所共享的最高理想信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从内部市场经济的功利倾向销蚀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从外部我们遭受着全球化所带来的多元价值冲击。首先,在市场经济中,物质生活占据着人们生活的中心,一些人将个人的物质利益最大化视为唯一的生活动力,将个人的物质享受作为唯一的生活目的,这就与追求集体利益和道德理想的马克思主义背道而驰,所以他们开始质疑马克思主义信仰,认为它过于形而上无法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其次,符合市场经济理性与效益原则的功利主义思潮的渗入与人们追求自身利益的目标产生共鸣,更容易被人们奉为指导当前生活实践的目标,这就进一步地动摇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所以,部分大学生开始质疑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制度,过度放大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片面美化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在学习生活的目的与理想上更加强调功利性。这种对基础性信仰的动摇、对个人利益与功利目标的过度膨胀,使得整个社会逐渐丧失共同的价值理想,心中的真理、道德与信仰逐步坍塌。

(二)功利主义使大学生出现信任危机

近年来随着“在街头摔倒的老人无人敢扶”、“郭美美事件”、环境污染、“毒大米”、贪污腐败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社会正经历着“我不相信”的时代。这种信任关系的断裂已深刻地影响了当前中国经济的贸易扩大和秩序建立,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个体或组织之间的信任始终维续在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伦的基础之上,同时以邻居街坊、村落宗族为活动地域,依托于长期深入的社会互动。但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并首先表现为积极创造争取个人权益、具有鲜明功利主义特征的个体主体意识。这种意识冲击瓦解了传统的信任环境,使个体之间的互动更加片面化、表面化、短暂化,因此不易被把握和预测,渐生为普遍化的信任危机。加之市场经济的功利导向与网络媒体的夸大渲染,使得价值观尚处于建立时期的大学生对社会信任的基础和底线发生动摇。

(三)功利主义促使享乐主义在大学校园盛行

享乐主义是一种把享乐作为人生目的,主张人生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就是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与快乐的思想与理论。[3]边沁和穆勒认为:人类的行为的动机,只存在于快乐与痛苦。功利主义以个人苦乐感意义上的幸福为基础将苦与乐作为行事目的和判断是非的依据,将感性快乐作为一种基本的人生幸福,因此,活动行为本身就失去了幸福的意义,而沦为人们获取幸福和快乐的手段。更甚者,边沁认为幸福是同质而无高低差异之分的。这样一来,功利主义就与享乐主义分不开了,反而促其膨胀。现如今,缺乏理性指导与节制的快乐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沦陷于低级趣味的思想依靠。

在功利主义的熏染下,部分大学生把享乐作为人生的唯一目的,所有行为动作由一个人会产生的享受与痛楚所决定,力求将享乐与痛苦的差距增至最大。在学习上安于现状、不求上进;处理事情将就应付、得过且过;在生活中比阔气、讲排场,追求奢侈消费和名牌产品;过于计较一己得失,在利益面前琐屑较量,为了个人利益不顾集体利益,为了眼前利益放弃长远利益;目光短浅,缺乏抱负等等。其实质是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把人的自然本性尤其是感官享乐看作人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全部内容,即典型的物质主义和利己主义,使得大学生陷入意志消沉、缺乏进取精神的状态。

(四)功利主义加剧极端个人主义对大学生伦理道德的侵蚀

个人主义始终是西方资产阶级伦理学的本质特征,极端个人主义是在是非判断和价值选择中始终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与集体主义道德相违背的行为。有此特征的大学生往往认为“我的事业不是神的事,不是人的事,也不是真、善、正义和自由等等,而仅仅只是我自己的事,我的事业并非是普通的,而是唯一的,就如同我是唯一的那样,对我来说,我是高于一切的”。[4]他们总是以自身为中心,强调自身的价值,利用他人、集体、社会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

杜威和塔夫茨认为,早期功利主义所倡导的自由竞争经济体制实际上就是经济个人主义的典范。一方面,功利主义以个人效用为核心,是在肯定并维护人的理性自利的前提下,倡导个人对他人的共生性,具有明显的个人主义倾向。另一方面,它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而这种幸福并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当人们以自身对幸福的感觉作为标准评价大多数人的幸福,就会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对自身利益的追求。现如今,强调个体性与竞争性的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人们更愿意选择自身利好,而不会考量它对集体、社会利益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滑入个人主义的深渊,这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社会基本道德原则背道而驰,是缺乏社会主义集体价值观的体现。

(五)功利主义使大学生的学习发生异化

现代功利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的一种伦理学支派,以准则与行动功利主义为代表。其中,行动功利主义导向认为行动价值在于它们因果属性的效果论,认为一切现实的真理最终都需要诉诸于实际效用,强调行动的效果最大。边沁曾列举了学习的目的,其中就包括“保障追逐利益的工作能力”、“保障进入好的公司”等等。

因此我们可以很容易理解当今多数大学生的心理,从个人角度出发,学习知识是为了获得稳定收入与社会认可。渐渐地,这种以实利、可行、效用为旨归的“权益哲学”在高校校园中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效果至上、忽视动机与过程的认知危机,“影响了理性、个性和创造性的发挥”[5],使其学习发生异化,重视学习的现实回报,缺乏全局性的长远眼光。现今,一些高校把学生当做教育市场,盈利第一,育才第二,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下,学术氛围必然遭到破坏,学生也难逃其害。学生和高校在对学习学术的认识上都发生了异化,两者相互影响,形成了恶性循环。

二、功利主义社会思潮对当代大学生消极影响的原因分析

(一)文化断裂与入侵为功利主义的蔓延提供了契机

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中国传统文化道德具有保守性、规范性,讲究“三纲五常”、“重义轻利”。对于当代中国大学生而言,开放的世界与全球化的市场经济已然证明,这些沿袭千年的价值观念与追求开放、进取和主体性的现实世界早已严重脱节,这种脱节造成了他们在价值观念与文化道德上的混乱饥渴。相反,改革开放后涌入中国的西方社会思潮更能与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青年产生共鸣。功利主义以个人利益为基础,鼓励人们追求权利、自由和幸福,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依赖性有更高的契合度。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他们开始将目光转向真实的自己,否定既有的价值文化传统,尝试在功利主义中发现自我、实现自我的价值。这种传统文化道德链的断裂与多元价值的冲击是功利主义在中国得以扎根的文化根源,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文化危机。

(二)市场经济是西方功利主义思潮得以立足的现实根基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写到:市场仿佛是一只“看不见的手”,牵引着人们奋力追逐自己的利益,追求使自己的劳动创造产生最大的利润或最大值的效益,而每一个经济行为主体的努力追求与自由创造,最终必将带来巨大的社会财富,增加社会利益的总量。[6]在这里,我们并不是否定市场经济,而是承认市场经济极大地发展了人的需要,使个人从共同体中分化出来,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追求目标,这些本质与特点为功利主义提供了动力、社会主体和合理性。

这样一来,在市场经济中人的自然本性不加掩饰地表现出来,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利益关系,人与人的竞争表现为利益竞争,市场的逻辑成为人性的逻辑。樊浩曾在调研中发现,影响中国伦理道德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处于主导地位,我国伦理道德符合“经济决定性”的规律。经济活动是当代人与社会联系的重要纽带,也是道德社会性的决定要素,“看不见的手”不仅是经济领域的巨大动力,在道德伦理领域也成了无形的指挥棒。等价交换和利益最优原则使青年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倾向于以行动结果和实际利益为衡量尺度的个人利益与眼前利益,滋长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特别是个人主义思想。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黄金时期”与伦理思潮转轨转换的“激荡时期”交织并存的十字路口,“个人与社会、功利与道德”的矛盾日益锐化,如果难以形成思想共识和共享价值观,整个国家就会陷入道德困境与价值失落之中。

(三)高等教育的功利化是功利主义在大学校园流行的重要原因

“教育上的功利主义,是指将教育活动理解为个人被动地应付环境的活动,认为衡量教育的标准是实现价值和创造价值,教育是为职业做准备,社会的需要就是教育的需要,也就是人的需要,教育要把社会发展作为最高目标。”[7]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决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势必会与将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义的社会发展现状相冲突,应试教育、职业教育所体现出来的教育功利主义,以及教育中人本主义与人文主义的日渐衰退是这种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现阶段,虽然普遍流行的通识教育的理念是培养“完整的人”,但由于教育选拔的功利性和就业等因素,在实际的操作中还是注重专业,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人文性,阻碍了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意识,学校成为了为社会输送劳工的“学术工厂”,而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丧失了道德信仰与人文精神,丧失了对人生价值、终极幸福的向往和追求。

(四)大学生渴望成才的强烈愿望也使其成为功利主义思潮受众者的重要内驱力

作为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主力军,在市场经济与多元文化浪潮的袭卷下,大学生的成才动机和目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功利主义以其理论的实用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中国当代大学生讲究效率与结果的特点相呼应而更容易被他们所接受,但由于价值观正趋于成熟的大学生往往对功利主义思潮辨识力和抵御力不强,致使更多大学生陷入功利主义泥淖无法自拔。使得更多大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得时冷时热、缺少毅力,在求职上表现得急功近利、投机取巧。

另外,网络等新型传媒的快速发展也成为功利主义思潮波及中国青年群体的快速通道。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功利主义社会思潮

归根结底,所有的消极影响都与功利主义自身“个人与社会,功利与道德”的矛盾有关。这两对矛盾实际上体现的是集体与个人之间的矛盾,知与行之间的不对称,道德精神抽象性与个人主体性的分离,更是伦理道德同一性与价值多元化的冲突所在。为了走出这一困境,当前必须要建立一种既囊括功利主义基本内涵、同时又具有社会同一性的价值观,必须给予指导社会行为的核心价值观以时代性内涵,必须要弘扬主流文化,必须要使青年群体伦理道德精神回归本位,凝聚广泛共识和行为力量,使得个体伦理向集体伦理过渡。

(一)树立马克思主义功利价值观,科学认识和把握功利主义社会思潮

功利始终被视为是一种基本的价值,功利价值体现了人们对物质利益的基本需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曾这样解释了物质利益作为行为首要目的所发挥的本质性作用:“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7](P104)。毛泽东也曾明确的指出:“世界上没有什么超功利主义,在阶级社会里,不是这一阶级的功利主义就是那一阶级的功利主义”。[8](P864)不可否认,功利是全人类共有的价值诉求,不承认功利主义价值观在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就只能滑向空洞的唯心主义。但另一方面,我们在承认功利主义价值观重要作用的同时,也不能脱离它的内在局限性。功利主义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作为资产阶级为自由经济和哲学辩护的工具,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功利主义无法摆脱资本主义的阶级局限。马克思在批判功利主义时认为,私人利益及其正当性是功利主义的本质,将个人功利至上、将利益作为道德的决定因素都是功利主义无法回避的问题。为了确立健全的社会价值规范,就必须引入马克思主义功利价值观这一概念,简单地说,就是要求人们以效益为活动基点,以法律为行为准绳,以公平为追求目标,以集体幸福感为最终价值诉求。

首先,以效益为活动基点。功利,字面解释亦即效益、功用。“重虚义,轻实利”的不是马克思主义,将功利视为终极价值追求的也不是马克思主义。功利作为一种最基本的价值,既是其他一切价值形式的基础,也是一种最低层次的价值,只能作为基本限度的价值取向起作用。以效益为活动基点,正是其作为推动社会发展普遍、持久、强烈的心理动力功能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功利观的最基本的价值。

其次,以法律为行为准绳。社会越是进步,对法律调节的依赖性也就越强,从社会制度安排角度来看,功利主义以最大幸福为最大善,最大善追求两种价值向度结果:个体至善和社会至善。但其中无论哪一种都不能单独建构马克思主义功利价值观,而应当存在于个体至善与社会至善的辩证互动之中。马克思主义功利价值观认为,个体性与社会性的衔接必须通过法律与制度,使秩序和法律赋予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平均利益以同等权重,而非将某一部分群体作为实现更大集体的善的手段,尽可能让每个人的幸福或利益与全体利益趋于和谐。

再次,以公平为追求目标。当前中国市场经济中的伦理精神仍处于转轨转换期,效率与公平是功利主义一大难题。功利主义强调市场体制在经济与伦理上的“最大多数人”,易使绝对集体主义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相冲突,忽略集体中的少数人而出现不公,不能保证机会被同等地分配给每个人。所以,马克思主义功利价值观认为,应当以功利主义主导下的经济发展、社会公正和价值实现为评价价值的三维坐标,将功利主义原则与罗马斯的正义论进行整合,作为市场体制下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基本原则与精神。

最后,以集体利益为最高价值诉求。马克思主义的功利原则强调:个人利益是集体利益的基础,并统一于后者;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对立冲突时,应当抛弃个人利益坚守集体利益,始终为人民利益而奋斗。这与功利主义中“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相契合,同时摒弃了极端功利主义中的个人利益绝对化,在以功利主义作为伦理规范起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层次的价值追求,指明了功利主义思潮正确的发展方向。

(二)弘扬主流文化的引领作用,塑造当代大学生精神支柱

伴随着经济、政治全球化,全球范围内超越国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各类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也随之而来,为各种社会思潮的交锋提供了舞台和载体,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了冲击,弘扬主流文化迫在眉睫。第一,增强主流文化的精神感召力,建构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所谓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在一系列文化体系中处于主导位置、起支配作用的中心理念,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承接,与集体主义和道德规范相协调。当抽象的理论说教缺乏认同感,简单的道德约束没有强制力时,只有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的、通俗的主流文化能起到粘合剂的作用,通过将理论文字转变为平民话语,将道德规范柔化为内在情感,使大众在充分解读的基础上产生对核心价值体系敬畏和自觉。第二,将主流文化融入大众文化的生产、消费与宣传,形成对主流文化的高度认同。西方社会思潮之所以传播迅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文化产品与主流价值的有机结合。主流文化不能束之高阁,而需要借鉴大众文化生产、宣传、消费的运行方式,克服抽象化、教条化、口号化,使其形式上活泼生动,内容上与时代并进,实现主流文化的现代性转变。第三,弥合传统文化的断裂,以全球化的视野探寻主流文化引领路径。当下人们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多元,很大程度上使由传统文化断裂与外来文化入侵造成的。现在,我们一方面需要通过宣传、教育和创新汲取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其成为大众普遍奉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另一方面要在全球文化多元化的浪潮中诱发思维模式的创新,博纳西方思潮之所长,使主流文化更具包容力和影响力。

(三)尊重差异,拓宽渠道,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力

“社会思潮是社会存在的产物,是一定时期内反映一定阶级、阶层的利益要求,得到广泛传播并对社会生活产生一定影响和作用的思想倾向、思想潮流”。[9]由此可见,社会思潮是一种意识形态,在同一时期内可以同时存在于同一个社会环境之中,但是,由于它具有明确的阶级特征,在众多社会思潮中必然要求有一种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他社会思潮,发挥主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在当前经济开放、文化多元、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认识到,只有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引领功利主义等其他一系列社会思潮,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由其自身的科学性决定的。

首先,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是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作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前提和原则方针。大众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我们对功利主义社会思潮既要保持高度警惕与客观批判,也要兼有包容态度和吸纳能力,百家争鸣并不等同于放任自流,海纳百川也不意味着一团和气。对于功利主义思潮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方向的予以同化吸收,对于其中产生偏离异化的消极因素予以有效引导甚至批判斗争,使功利主义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下更加积极主动地发挥其正面功能。

其次,拓宽引领渠道,健全影响机制,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感召力的必然要求。这就应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明确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坚持先进性教育与普适性教育相结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加深大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感中的重要价值,尤其重视纸媒、电视、网络的舆论导向和传播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党的建设全过程,坚定党员干部自身的理想信念,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建设。

(四)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始终是价值认同和社会实践的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无论怎么正确和科学,都要经过主体的思想过滤,才能内化为他们的价值观念的组成部分”[10]。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只有这样才不会使教育本身成为一种走形式、走过场的工具。

首先,要把分析和引领社会思潮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任务。要让青年大学生全面地学习、践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增强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

其次,充分重视并挖掘网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作用。网络作为一种新型媒介,以惊人的聚变式的发展和延伸影响,在便利接受各种信息和交流的同时,各种社会思潮也乘虚而入,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因此,构建高校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用先进的校园文化正确及时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是抵御不良的功利主义社会思潮的一个有效途径。

此外,应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和学生管理的全过程。一是通过课堂教学在传授基本技能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和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是通过老师的高尚情操和丰富阅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三是在学生管理、政策制定、奖励资助和学生活动等工作中融入正确的价值观,有效抵制错误的社会思潮;四是把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困惑,在价值失落中找寻出路。

由于功利主义这种价值的基本性和普遍性,决定了以伦理道德规范形式存在的功利主义思潮在社会主义伦理体系中的地位也是基础的和低层次的。所以,以马克思主义功利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功利主义社会思潮毫无疑问地成为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的必然要求,成为中国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必然选择。

[1]万俊人.市场经济的效率原则及其道德论证[J].开放时代,2000(1):73-84.

[2]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211-212.

[3][英].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功利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3.

[4][德]麦克斯·施蒂纳,唯一者及其所有物[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5.

[5]毛兴贵,伯纳德·威廉斯.对功利主义的批判[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3):38-45.

[6][英]亚当·斯密著.道德情操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30.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M].

[8]毛泽东选集(第3卷)[M].

[9]湖南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加强对社会思潮正确引导[N].人民日报,2005-04-22.

[10]吴潜涛,徐柏才,阎占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70.

猜你喜欢
功利主义功利思潮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康有为早期政治思想的功利主义解读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法律解释的功利主义倾向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浅析西方现代功利主义
从古典到功利:“公民美德”的立法化拯救
论20世纪初年的“兴女学”思潮
高校频繁改名既浮躁又功利
请不要将高尚行为蒙上功利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