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视域中的城市老龄居民音乐生活现状观测——以兰州市为例

2014-04-09 04:25
社科纵横 2014年9期
关键词:兰州市老年人社区

周 晶

(兰州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把属于特定人群的音乐看作是一个系统,这可能便是人口和文化问题用以体现音乐社会属性的最确切方式了。在具有共性特征的单一环境中的不同人群及其音乐,其生存与互相影响成为了现代化背景下的城市音乐文化的特色。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音乐人类学家几乎无一例外地将解释音乐及其生存部族的田野考察定位在乡村,随着人类学的发展脚步,现如今的研究者已逐渐将视觉转向城市。按照社会学的传统,城市被定义为具有某些特征的、在地理上有界的社会组织形式,其具有鲜明特点,如:人口相对密集;至少有一些人从事非农业生产,并有一些是专业人员;具有市场功能和部分制定规章的权力;显示了一种相互作用的方式,个人在其中并非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而为人所知,这就意味着至少有一些相互作用是在并不真正相识的人中间发生的;要求有一种超越家庭或家族之上的“社会联系”,更多的是合理的法律。因此,城市无疑是社会及社会学视域中的有界舞台和无限生活实态载体。随着传统分支学科的“城市社会学”和“城市人类学”的发展,人们已经愈来愈敏感于城市发展中的特殊问题,诸如城市环境决定人的行为方式,城市生活的特殊属性以及须以整个城市体系的观念来看待城市的各类活动等。

通常在社会学视域中可以观测到小到几个人近距离相处的日常互动,大到全球化的社会潮流及趋势。城市音乐活动人群作为新兴的音乐社会文化主体成为音乐社会学切入社会微观领域观测音乐与社会互动的对象。而当前中国城市音乐生活群体年龄结构日趋显现出的老龄化,进一步印证了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普遍问题甚至必然趋势。以居全国城市老龄化水平相对较低线的兰州市为例,据2012年底统计数据显示,兰州市人口数量已超过350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就有50.59万人,80岁及以上老人3.53万人。本文以兰州市为镜像,对社会学视域中的城市老龄居民音乐生活现状进行观测,旨在为相关学科的研究呈示宝贵案例,创造理论和现实依据。

一、兰州市老龄居民音乐生活概况

兰州始建于公元前86年,为西北地区第二大城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本土文化独特而丰富,以此为积淀的城市老龄居民音乐文化生活更是展现出极其丰富和多样的内涵和形式。

(一)社区老年人音乐学习班及其活动社团

指分布于兰州市各个社区的官方或半官方老年群众社团组织中的音乐分支部门,如市政府管理并有经费划拨(或自筹)的社区老年大学分专业音乐班、社区老年合唱团、舞蹈队、军乐团、戏曲班、模特队、器乐班等。此类机构一般配备相应的教学设施和流动师资,学员可根据兴趣所向报名参加。

(二)民间自发组织的音乐社团

此类音乐社团可分为正式结构(如地方业余戏团、民乐团等,具有商演性质)和非正式结构(完全民间的并具有即时性、临时性的自发音乐活动,如居于城市公园、广场、茶馆、街头等处的戏迷和“花儿迷”自乐组织以及老年人卡拉OK练唱自乐团、广场舞蹈等,有相对固定参与人群,随聚随散)的音乐戏曲社团。

(三)宗教音乐活动

目前多存在于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所、佛教堂等处,限于宗教节期中的崇拜礼仪等,参加人群和时间相对固定。尤其是基督教团契音乐活动驱动了老年信徒的音乐交流,使之逐渐成为其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音乐培训规模也随之扩大。

(四)老年人音乐类演出和比赛

指官方和非官方的社区老年人音乐类演出和比赛,多见如节庆歌咏比赛和文艺汇演等小范围组织音乐活动。现今,由省市政府核拨经费并举办,其他官方机构或社会组织、企业、媒体等协办的大型老年人音乐类演出和比赛活动也开始启动了,如2012年5月举行的第四届老年人文艺汇演;2013年8月开始举办的兰州市第一届“永安杯”黄河之声中老年歌唱比赛,大赛分为区县全民海选、复选赛、总决赛三个阶段。此外,近十几年来,专业或半专业中老年合唱团也相继而生。如1997年成立的甘肃广播电视合唱团,作为兰州市第一个半专业的中老年合唱团,曾在国际国内合唱比赛中多次获奖;2012年12月举办的第三届维也纳国际中老年合唱艺术节中,兰州市另一具有雄厚实力的中老年合唱团——甘肃陇韵合唱团,作为甘肃省内唯一一支代表队,凭借着精准的唱腔和极富有地方特色的歌曲,登上了最高领奖台。

(五)音乐产品消费

随着城市经济增长,以及市民文化素养和艺术欣赏水平的提高,兰州市老年居民近年来在音乐艺术作品观演、实体音乐产品(CD/磁带/黑胶唱片/音乐类书籍等)及数码音乐产品(MP3下载/网络在线试听及MV观看等)方面的消费也日益增长。随着剧院修建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加,以及国际国内音乐类演出交流的日益频繁,老年人可观演音乐艺术作品由原来单一的本地方戏剧、文艺汇演现已逐渐扩展到全国各地多种戏曲、世界各地多种音乐及音乐剧、声乐及器乐音乐会、舞蹈及舞剧、合唱、流行音乐及演唱会等。虽然目前此类演出门票价格水平还不尽符合大部分老年人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意愿,但中青年主体消费群体日益激增对老年人音乐消费观念已形成明显的带动和刺激态势。中青年音乐消费群体同时也带动了老年人从以往只是单纯的实体音乐产品消费逐渐扩展到数码音乐产品消费领域。此外,城市夜晚的KTV、演艺茶社等场所经常可以看到老年人聚集的场面,现已不足为奇。

二、兰州市老龄居民音乐生活特点

(一)音乐生活观念和实践力参差不齐

兰州市参与音乐活动的个体多为离退休中老年人,并且以女性居多。多数老年人因传统观念的束缚、文化素质水平差异、个人爱好及性格的差异、身体健康状况等因素而不能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这些人多为老年男性或年龄在78岁以上的“年长的”老人。笔者深入走访了市区具有代表性的五个社区老年大学艺术班以及居于广场、公园、茶社的七个自发的但有相对固定参与人群和进行时段的老年体艺社团。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得知,在参加各类文体活动的老年人中,音乐活动人群占总调查人数的70%,其中女性占音乐活动总调查人数的65%。访谈记录和问卷调查结果同时显示,参与音乐活动的老年人其音乐生活观念并非因为长期共处而产生一统或相近,而是由于每个人文化素养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则基本保留着自身的最初观念。当然,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其兴趣和品味取向的变化也是潜移默化的。

(二)本土文化——打在音乐生活中的烙印

对于如兰州这样的老城来说,本土文化好似城市身体之上深深地烙印一般。见证“老兰州”之古老文化和历史的老年市民更是如同被浸没般体察着这熟悉亲切的文化空气每丝每毫的变化。公园、街头和茶社的老年自乐班自奏自唱的陇剧和秦腔段子、花儿和兰州鼓子,除了供平日休闲娱乐以外,尤其在本地传统节期、庙会、社火节等时日粉墨登场。

(三)音乐、舞蹈与健身活动相伴相随

老年人的健身活动一般情况下并非纯粹的体育锻炼,几乎都与音乐和舞蹈紧密结合,这样更能符合老年人的身心需求。茶余饭后的广场舞蹈、秧歌、腰鼓、健身操、太极拳、木兰扇均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即达到了老年人的健身需求,又满足其用身体感受音乐律动的美好意愿。

三、兰州市老龄居民音乐生活的功能及意义

(一)文化传播功能

随着城市老龄居民的音乐生活日益群落化,其作为音乐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将各类音乐形式包容其中。而社区作为老年人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更是成为了音乐的交汇之地和发展平台。老年人的音乐生活在保护音乐文化资源、弘扬传统文化、宣传大众音乐文化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优良的音乐生活可以满足老年人的自我教育与自我发展,其广泛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就是一个文化习得与传承的过程,是一个将社会文化、群体价值以及行为范式逐渐内化的过程。另外,老年人音乐活动的自发组织和共同参与同时也体现了城市居民的自治和自享,并营造了健康良好的人文环境。

(二)娱乐功能

可以说老年人音乐生活的初衷是为了自娱自乐,而后带动了周围的人群,从娱己发展到娱他。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人们更多地开始寻求精神层面的需求。老年人同样面对着来自现代社会的各方压力,他们试图寻求一种轻松愉快的生活方式,而具有广泛受众群体的音乐最能被大多数人欣然接受。老人们在渗透于生活各个角落的音乐中得到愉悦和放松,产生快乐和满足。笔者关于本信息的问卷调查结果亦表明,有了音乐活动的老年人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亲近音乐的态度、音乐能力的自我评价等方面都有较大增进。

四、兰州市老龄居民音乐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一)老年人整体音乐生活质量有待提高

目前,兰州市老年人音乐生活仍以个人欣赏、参与为主,艺术性和专业性较为欠缺。例如,民间自乐班由于缺少专业指导,演唱和演奏中经常会出现明显错误,甚至在不能够准确读谱的情况下擅自改动乐谱和戏谱,久而久之,音乐失去了原貌;由于师资和高质量音乐资料的缺乏,社区老年合唱团练唱和排演的合唱作品多以大齐唱和二声部为主,只有极少的合唱团能够完成多声部合唱作品。

(二)社区音乐文化发展存在问题

虽然与几年前被沦落成为“麻将馆”的所谓老年活动室相比,如今居于兰州各个社区的“星光老年之家”回归了文化意味,兰州市现已建成各级老年大学14所,教学也颇具规模,但是活动经费不足、活动场地数量和面积不足、专业师资缺乏等问题还是存在于每个社区。由于老年人逐年增多,目前上老年大学的特点还是“只进不出”,有些老学员甚至已经就读十几年。数量本来不多的老年大学因场地不足而限制报名人数,一些欲报名的老人甚至得排队等候好几年。

(三)老年人音乐活动理论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就全国范围来看,目前有关老年人音乐活动理论研究仍然少而薄弱,因此老年人喜闻乐见的,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音乐娱乐休闲项目还未得到挖掘、推广和科学指导,老年人音乐生活的优化进程缓慢而缺乏动力。

(四)城市中心与周边地区发展不平衡

兰州市中心的老年音乐文化生活较为丰富,社区设施和城市公共设施较完善,老年人参与音乐活动年限较长,而城市周边地区存在音乐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文化活动内容单一、老年人参与不够积极、社区硬件设施条件较差等问题。

五、针对现存问题提出建议

城市老龄居民音乐生活状况反映了当前老年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生活品质。而打造积极的文化品质将是完善老年人生活观念、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目前,兰州市老龄居民音乐生活群体日益壮大,为老年人音乐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老年人的音乐生活也越来越受到市、区基层领导的重视。当然,对现存突出问题积极付诸于实际改善并解决,才是有效促进当前兰州市老年人音乐文化发展的唯一动力。因此,笔者针对现存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针对老年人整体音乐生活质量不高这一问题,政府需要加大对老年人音乐文化活动的扶持力度,将老年人的文化娱乐生活列入城市优化举措的重要实施环节。通过宏观政策倾斜和具体高效的理论指导,将积极干预和正确引导做到实处。政府应引导散落在民间的老年“草根组织”,把发展良好的音乐社团、广场音乐舞蹈组织、宗教音乐活动等投入市场化运作,让整个社会共同参与建设老年人音乐文化生活。政府应适当增加城市整体音乐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并对老年人参与戏曲音乐活动以及音乐产品(如CD、磁带、音乐类书籍、网络音乐资源)、KTV、演艺茶社等消费方面提供有效辅助和引导。另外,政府为城市公共活动区域和社区提供了设施后,完善和指导运营的工作也应积极跟上。无论如何,荒废以往的投入,让其流于形式,都是令人惋惜的。

第二,社区是普及群众文化的重要场所,多以人数众多的大型团队为分部,客观上需要数量和面积充足的活动场所。随着城市老年人的逐年增加,对如老年大学或其它活动社团等的增设将会越来越迫切。这就需要各地方政府投入更大的资金力度以不断改善硬件设施,保证音乐活动及教学基本经费的充足。专业师资的缺乏事实上也是每个城市各个社区的痼疾和当务之急。由于老年音乐教育的功利主义价值相比较普通音乐教育来说基本淡出,盈利前景不佳,只能多依赖于非常有限的政府投入和民间非盈利性组织,造成开展老年音乐教育的机构通常不能为教师支付较高的课时费,这就要求所聘请的音乐教师具备一定的奉献精神。另外,老年音乐辅导机构也期待着完整、规范、质量上乘的专门教材。这一切都急需政府部门支持社区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的音乐文化师资力量,对社区音乐文化发展进行科学整体规划,从而使老年人音乐文化活动健康发展。

第三,就全国范围来看,目前可以支持老年人音乐活动的专业理论研究少之又少。国家艺术科研部门应当与地方政府积极联合,不断发掘本地文化资源,以先进的思想指导和充足的经费支持来吸引老年活动(包括音乐活动)相关理论项目的申报和研究,进而催生和培养一定数量的前沿研究专家,使老年人音乐活动发展理论不断成熟和完善。

第四,城市中心与周边地区的老年音乐文化发展不平衡,源于经济、历史、地理位置和资源等因素。政府除了应在基本政策上鼓励开发城市周边相对落后区域以外,还应具体加强周边区域的文化设施建设,引导文化资源丰富区域为相对贫瘠区域提供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资源帮助,并为其有效共享全国资源提供技术支持。

结语

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或者文化的一部分,是在社会中孕育并发展,同时对社会产生影响。音乐以其“亲民”、“易感”的特性,整合相关社会人文资源,承载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居民幸福指数方面发挥着特殊功效。兰州市作为甘肃省的省会,在本土文化、西方文化以及世界文化大环境的相互碰撞和融合背景下,在与世界公众传媒信息、网络信息及流入的外文化形态之间产生的交叉中,呈现出文化的多样化和多层次化,并直接反映着社会各阶层的音乐生活习惯和观念。随着视听媒体和互联网的普及,作为更多见证了兰州发展和变迁的老龄居民,其音乐生活方式和内容也将在时代、文化、风俗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变迁中不断经历着变化和更新。

[1]管建华.音乐文化与社会发展[J].中国音乐,1994(1).

[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曾遂今.音乐社会学[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12).

[4]洛秦.城市音乐文化与音乐产业化[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02).

[5]李兵,杜鹏.老龄社会学理论:研究现状和政策意义[J].人口研究,2005(10).

[6]王晓俊,刘承华.中国当代音乐文化研究综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6(1).

猜你喜欢
兰州市老年人社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兰州市园林绿配置模式
阳光少年的飞驰年华——兰州市第四十六中学轮滑社团活动掠影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兰州市艺彩少儿美术作品选登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兰州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8月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