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莉
(郑州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4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经济要发展,教育必先行”。在河南省力争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前,必须立足于超前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省,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河南“十二五”期间发展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同时加大投资。按照近年来就业增长弹性系数测算,GDP每增加1%,就业机会将会增加8万个,也就是说河南经济的发展每年将带来近8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参照河南省十二五期间就业弹性系数,大致在0.14-0.17上下,预计能够带动就业增长为80万人-100万人。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简称航空港区)的发展为例,根据专家测算,航空港区至少可以带动航空业20万以上的人口就业,如果再加上高端制造业、电子信息技术等各种产业,人才的缺口将更大。
另外,从河南省三大产业的发展来看,河南省2013年发布今后五年目标力争实现二三产业比重达90%左右,二三产业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据统计,我国第三产业就业比例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多吸纳150万人就业。河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来人力资源需求规模扩大,以第二三产业为主体的人力资源需求将发挥其吸纳劳动力的强大潜力。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专业化水平,非常需要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科技人才。另外,随着河南城镇化发展的加速,人力资源的城乡顺利转移必须依赖对农村人力资源的教育和开发,提升农村人力资源质量。
传统优势产业高新化,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的大力发展,岗位技术含量的提高,需要一大批一线技术岗位应用型技能人才、熟练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和自主创新型研发人才,需要大批管理人员和专家以提升工业化的等级。以航空港区和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为例,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的缺口较大,最缺乏实用性技术人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第三产业的发展更是劲头十足,无论是现代物流中心的建设、优势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还是金融、信息服务、物业管理等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的发展,都需要市场化、通用型人才的支撑,甚至需要一批懂得相应专业知识和国际化竞争规则的国际人才来带动发展。
另外,河南市场逐年加快技术、资金和管理模式的引进,带动投资增长和出口增长,增进与国际接轨。2012年吸引到位省外资金5027亿元,外商投资121亿美元,这种强劲势头的持续增长,与市场接轨、与国际接轨的人才缺口也将增大,就必须培养科学化、国际化、高素质人才,将河南的人力资源供给优势与投资的资金、技术和管理模式等优势整合互补,优化配置。
值得一提的是,为社会提供人才支撑的教育行业尤其需要高素质、创新型教育人才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加强校企合作,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
从人力资源受教育情况分析,“十一五”数据显示,河南省每十万人中高中文化程度13212人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6398人均低于全国14032人高中文化程度,8930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平均水平,尤其是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与中部六省数据一对比列倒数第一,远远低于湖北的9533人与山西的8721人。说明河南中高教育发展仍需努力。
有关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河南每年城镇需要就业再就业的总量达230万人以上,而每年河南省城镇就业岗位供给总量预计110万个左右,每年岗位缺口将在120万左右。从2013年前两季度河南省人才市场的现实数据来看,供求比分别为2.2∶1和1.6∶1,仍然呈现供大于求的态势。但人才市场具体的供需情况是“就业难”和“招人难”并存,结构矛盾突出。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加速,计算机人才、营销人才、建筑人才、翻译人才、社区服务人员、信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等都会成为人力资源市场的抢手资源,呈现激烈的竞争趋势。国际商务、外语、法律以及心理咨询等方面的人才较少,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高新技术人才、高级金融保险人才、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短缺。
据“十一五”规划完成目标数据显示,河南省人才规模进入全国前10名,人才贡献率居全国第12位。但这样的发展态势依然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作为农业大省,河南的农业科技人员数量仅占科技人员总量的1.9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从科技人员构成看,河南高层次科技人员比重低,专家级人员少。另外,人力资本贡献率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不仅低于发达省份,在中部六省的位置也是偏下的。如2010年,河南从事科技活动人员共有262112人,但全年仅发表科技论文55010篇,人均仅有0.21篇。河南专利申请受理数占全国的2.27%,授权数占全国的23%,其中发明一项占全国的比重,申请受理数为全国的2.19%,授权数占全国的1.88%。
为满足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河南振兴的战略目标,教育发展应走在前列,为全面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建成人力资源强省做出贡献。
河南省省长郭庚茂特别强调教育,说道“穷省办大教育困难,但人口大省不抓教育没出路!”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首先体现在教育投资。以2009年数据为例,河南省普通本专科学校教育经费占当年GDP的比重是3.3%,远低于全国4.1%的平均水平。在教育投资方面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稳步增加投资规模,二是努力优化投资结构。合理分配教育经费,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者能和谐快速发展,以构建较为合理的高、中、初级人才梯次结构。其次,贴近需要办教育,提升教育投资回报率。如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龚立群就提到“省内高校及职业技术学校应结合郑州航空港区对技术与人才的需求,积极参与人才培养与产业技术的研发,切实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深入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提高学前教育保教质量;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普及农村基础教育,开展免费九年义务教育,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统筹城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鼓励高中向特色化、内涵化、多样化发展。最终通过基础教育提高全民整体素质,为人力资源开发打牢基础。另外,基础教育要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尤其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衔接,满足一部分中小毕业生参加工作的需要。仅2010年一年就有114.67万人未经任何职业培训进入劳动力市场,这部分新增就业人口成为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难度相对较大,这为继续教育和职后教育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市场。
鉴于河南振兴带来的挑战和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更高要求,职业教育应加快发展基于人力需求特点为基础的教育改革,高职教育、应用型技术型中等、初等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着力改变河南省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比较单一、多元投入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公办学校财政投入效益不高、职业教育品牌效应不突出等主要问题。
分析人力资源需求现状,与企业用工要求紧密结合,大力发展适应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职业教育。人力需求特点是进行职业教育改革的先决条件,尤其是对于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的安排,人才需求的规格与导向直接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加强对当前人力资源需求类型与规格的分析,本着实用性、操作性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安排教学内容,灵活设置学科专业,重视实践操作技能训练,立足于比较优势,培养技能型、技术型实用型人才,以人才培养特色求得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的提升。以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河南省轻工业学院为例,学校设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经理、工程技术人员和一线技术能手的参与下,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合理制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安排教学计划。另外学校还要求实习企业指定技术能手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让实习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企校深度合作拖动技能型、技术型人才培养。再如河南高速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康省桢表示,“航空港区每年拟订一些具有较高技能的培训计划,与一些著名学府结合,对特定急需的专业进行人员培训”。
另外,河南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借助建设河南省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和特色院校三年行动计划,充分挖掘河南职业技术特色,设立河南省特色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建设优秀职业教育院校的同时,通过激励、奖励制度努力培养和选拔人才。如在全国首创开展“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评选,打造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河南省还通过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项目大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选拔人才,促使众多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如省技工学校培养的高级工裴先锋在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上获得焊接项目银牌,成为60多年来在该领域获得奖牌的中国第一人。
目前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相对滞后,重点高等院校奇缺,普通高等院校招生数量和质量有限,教育培养结构与社会人力资源需求结构存在偏差,因此向社会提供的人才远远满足不了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
发展高等教育,第一要切实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改革教学内容及其课程体系,优化学科及专业结构,注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高校优化人才培养结构,重点培养中原经济区建设急需人才。并加快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的建设,支持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创建国内一流大学建设。建设教育改革示范区,重点建设一些与地级市行业特色发展相吻合的本科院校,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走出一条新路。这样既有助于提高高等教育投资的社会收益率,又可以为中原地区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人才。
第二,加强高校和地方、企业的合作,依托高等院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并与高新技术产业相结合,促进教育与市场需求相接轨,加紧开发重点领域紧缺的创新型人才,并为各类人才提供良好的锻炼、成长环境,提高人才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满足与河南经济结构和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源要求的目标。如中原工学院在2013年的招生计划中新增工程造价、会展经济与管理、空中乘务与空港管理等针对航空港区所急需的专业。这些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现代航空港管理、航空乘务、机场、酒店、民航旅客运输等管理服务的工作。实施高校协同创新计划。再如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由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牵头,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省委政策研究室、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等共同组建而成,成为中原经济区发展理论探索的研究高地,中原经济区建设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基地,高校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的实验基地。
一方面教师队伍建设是对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应大力提升教师队伍学历结构和人才总量。按照《河南省教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到2015年,各级各类学校人才总量达144万,其中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才总数分别达到20万、82.7万、25万和16.3万人;到2020年分别达到33.6万、84.9万、31.1万和19.4万人。到2020年,幼儿园教师基本具备专科以上学历,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基本具备本科以上学历。高等学校教师基本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本科院校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40%以上。这些人才将在推进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培养优秀毕业生方面奠定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本身也是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创新和科研团队、两院院士、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带头人、掌握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家、长江学者、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正如国家自2012年推出“万人计划”,计划用10年时间,有计划、有重点地遴选支持1万名左右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哲学社会科学和高等教育领域的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以支撑人才强国战略。河南省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师级教师和高水平学科带头人还是十分匮乏的,也应通过推进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青年英才开发计划、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博士后香江学者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提升教师队伍质量。同时,提升教师队伍质量同时也将提升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例如,安阳师范学院借助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东风,依托“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研究中心”于2010年正式成立安阳师范学院民间美术研究所,形成由历史、政治、经济、哲学、文学、美术、音乐、体育等领域专家教授及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组成的30余人的研究团队,先后发表区域文化及民间美术论文72篇,完成研究课题51项,出版著作15部。正是高校里一大批文化人才支撑了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发展的需要。
总之,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河南振兴的总体战略,教育发展要深入研究当前人力资源需求,创造各种条件满足人力资源需求,大力提高河南人力资源素质,实现从人力资源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的跨越,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1]吕琦,桂拓等.河南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现状分析———“十一五”供求形势及“十二五”供求趋势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2(3).
[2]刘淑慧.河南产业结构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0(2).
[3]杨建.强化科技进步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支撑作用[J].学习论坛,2011(9).
[4]李岩,杨景.对河南省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人力资本贡献率分析[J].企业导报,2012(19).
[5]秦健,何晓.打造河南人力资源高地 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J].学习论坛,2013(1).
[6]王鹏飞,宋尧.河南省轻工业学校:以校企深度合作推进内涵建设[J].河南教育,2013(5).
[7]郜玉艳,梁成艾.“三化同步”战略背景下人力资源需求与职业教育发展研究综述[J].职教论坛,20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