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妹
(中共南通市委党校 江苏 南通 226007)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1]此次会议,不仅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在改革中的性质和奋斗目标,还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改革中的核心领导地位。这是对我们党在新时期党的建设方面的重要战略部署,同时也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具有的科学性的特质。
一
中国共产党是为了适应无产阶级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不可能在资产阶级中壮大,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所确立的国家政权来实现。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力量的斗争中,只有把自身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为保证社会革命获得胜利和实现革命的最高目标——消灭阶级,无产阶级这样组织成为政党是必要的。”[2]这就意味着,无产阶级建立起来的国家和社会如果离开了政党领导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政治基础。邓小平指出:“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几亿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觉悟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那就只会四分五裂,一事无成。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奋斗实践中深刻认识到的真理。我们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民主的发展,国家的统一,都要靠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就是坚持党的领导。”[3]因此,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族、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
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社会全面的深刻变革对党的生存和发展提出全面挑战,具体涉及党领导推进改革的能力,党的组织能力,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能力,自我革新、自我批判能力以及党的整合能力等。在新的历史时期,执政党不仅要应对社会发展对党建本身提出的全面挑战,而且要应对不断变化的国家、社会和民众生活形态,提高党适应和驾驭新的经济和社会生活格局发展的能力,使党在新的社会变革潮流中依然具有强大的领导力,从而有效地实现其领导核心作用。同样,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各级党组织要勇于领导,坚定而自信地担负起同级各种组织、各方面工作的领导责任,顽强而有力地领导改革中各方面的工作,不能有丝毫的软弱和怯懦。这是执政党的地位所决定的,是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所决定的,是宪法赋予党的权力。对这个领导责任,要敢于担当,奋勇前进。我们只有达到这样的认识高度,才有可能在实际上肩负起党的领导责任,坚定正确的社会主义道路,正如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的改革不能离开社会主义道路,不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这两点是相互联系的,是一个问题。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社会主义道路。”[4]所以,改革开放越是深入发展,经济工作和各项事业越是繁忙,越是要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越是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做好改革转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一句话,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这是历史的选择。
二
邓小平认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真正的社会主义就是要让人民生活富裕起来,只有进行改革开放才能发展生产力,促使人民生活富裕起来。那么,要确保改革开放能够顺利推进,就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政治稳定来实现改革开放与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我国宪法确定的“四项基本原则”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全面深化改革时期,不仅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还必须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因为这是改革自身发展的需求、党内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的诉求、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要求。
首先,改革自身发展的需求。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提出到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国的改革主要围绕经济领域的工作而开展。经济是历届三中全会改革的重点。然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显然在享受充裕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更多的关切社会其它领域的生活,这就对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在世界范围内,执政党与在野党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群体和阶层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但是,执政党始终在整个社会与国家权力体系中起着领导核心作用,中国执政党亦是如此。在以往的改革进程中,党的建设只是作为改革的参与主体之一,未被提升到核心领导的地位。换言之,在全面深化改革之前,党在改革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并没有得到突出的彰显,而改革领导工作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一个综合部门执行和管理。譬如改革初期,国家体改委是负责统领改革全局的机构,主要职能是理论创新,设计总体方案,协调各方利益,组织试点等。据统计,国家体改委曾主导了多项至关重要的改革:譬如提出“商品经济”,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金融制度、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城镇住房制度、投融资制度、土地制度等。到1998年我国进行机构改革,国家体改委退出国务院组成部门序列,2003年3月并入国家发改委。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全面化,利益越发多元化,社会矛盾全面凸显,进而各项改革举措之间的关联性、交集性要求非常高。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密切配合。如果各领域改革不配合,各方面改革措施之间互相牵扯,甚至互相抵触,改革就很难推进下去,即使勉强推进,效果也会打折扣。然而国家发改委主要推动的是经济体制改革,难以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需求等问题。事实上,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与以往改革的单一性、相对容易、浮在表层、摸着石头等特征有所不同,当前的改革更多的表现出全面综合、艰巨复杂、攻坚深化、顶层设计等特征,然而原有负责改革的机构已不能胜任当前改革形势需求,必须有一个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的机构统一领导,这个领导小组的任务就是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为了加强对改革全面的可控制能力,建立改革的主心骨与主导力量,确保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所以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决定》中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确定了党在全面深化改革主体中的领导核心地位。这次中央决定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通过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党协调各方核心作用,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来督促落实,这是改革自身发展必然需求,也是必经之路。
其次,党内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的诉求。当今中国社会取得的瞩目成就是党有效领导中国社会发展的结果,与此同时不断前进的社会给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有效地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又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我们党面临对外发展经济利益、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对内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双重压力,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习总书记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我们党肩负着光荣而伟大的使命,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但是,这种风险和挑战有来自国内的、来自国际,但最根本的来自党内。”[5]国际国内的各种挑战表明,加强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集中统一领导,已是当务之急。而我们党内当前存在一些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威胁到党的执政地位,譬如党内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这些风险和挑战的消解必然需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是当前我们党面临的重大任务,能不能解决好改革中的问题,是对我们党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的考验。中央设立改革核心领导小组,在党中央领导下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领域事关经济建设、社会稳定的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不仅对保证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意义重大,而且对成功应对党内诸多风险和挑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自身建设也有重要作用。这体现了我们党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自我革新的实践诉求。
最后, 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要求。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把我们党建设好。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不仅是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旨归,如何确保“两个百年”目标的顺利实现,党的建设是关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而是“五位一体”的全方位展开,其广泛性和深刻性前所未有。随着改革的全面开展和深入挺进,各种各样的“改革声音”、形形色色的“改革药方”和层叠不穷的“改革诉求”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改革的复杂度和参与度也是前所未有,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确保改革稳定有序、积极有效的实现“两个百年”的目标,这就急需要一个强劲而有力的领导机构,凝聚各方力量、协调各种利益、畅通上下诉求,为“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确定正确的方向和坚定的发展道路。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作为改革的最高领导机构,而且各级党委也要担起对改革的领导责任,这已明确体现出中央政府权力的集中,统筹功能的加强。这个机构的设立,为全面推进改革提供制度和组织保障,十五个领域改革详细方案的制订,以及贯彻、落实、监督等,都要靠这个机构领导。显然,此次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不仅层级更高、协调面更宽,而且由其进行“顶层设计”更具权威性、科学性,基于中国正处于转型的关键阶段,需要运用更有效率的“看得见的手”,去推动改革进程,发挥集权统筹功能,保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各种政策、措施能够自上而下得到贯彻实施,从而真正打破部门地方保护壁垒、突破部门地方利益格局和进一步形成公平有效的发展环境,这是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根本要求。
三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改革开放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基本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动力系统,而在这个动力系统中党处在领导核心地位,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根据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提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就是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实际上,这四个方面已经全面而准确地诠释了党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核心作用。如何充分发挥这些作用,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切实的努力。
第一,深入学习贯彻形成共识,进而形成改革合力。《决定》指出“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坚定不移实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当务之急,一方面各级党组织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勤学善学、融会贯通,推动全党同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全党上下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合力。另一方面要正确对待集体和个人的利益,放眼于未来,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不搞团体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多听取不同意见,对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建议要积极采纳,对违反改革要求的行为要进行强力制约,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作风,坚定不移实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
第二,加强干部的培养和管理,提供强大的组织支撑和人才保障。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全面深化改革制定了清晰的路线和蓝图,路线的执行和蓝图的描绘还要依靠人才能最终完成,其中干部是关键。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先进的政党,要引导党员干部起到身先士卒、模范带头的作用,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带动全社会参与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建设中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首先就要坚持党管干部,把从严管理干部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避免权力过度集中而造成“一言堂”、“一票否决”等现象的产生,为实现改革宏伟蓝图提供一支信念坚定、敢于担当、能打硬仗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此外还要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倡导民主推荐、民主测评,促使干部工作公开,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增强人才政策开放度,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第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性。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就论证了人民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剧中人。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任何一部历史都是关于人的历史。当前,我国“两个百年”的宏伟目标需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才能实现,同样全面深化改革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加强和改善党的核心领导,确保改革的成功,党员干部首先要起到带头模范的作用,努力工作带动身边的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让群众跟着党和政府攻克改革中的难关,这可能是我们最终赢得全面深化改革预期目标,能够取得成功的根本所在,如果光靠我们自己做,改革恐怕很难达到目标。所以只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才能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积极建立社会参与机制,齐心协力推进改革。要通过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将党的政策渗透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礼节礼仪、民俗活动之中,促使人民大众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和前所未有的创造力,这才是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真正落到实处,从而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同时要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把经验提升为理论,再反过来指导改革。总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性,形成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自下而上的局部试点相结合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
第四,发扬“钉钉子”精神,坚决将改革进行到底。《决定》指出:“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把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制度,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改革能力。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广大党员积极投身改革事业,发扬‘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积极贡献。”习近平曾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谈到中国的改革讲道:“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6]由于中国的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涉及重大利益关系调整,涉及各方面体制机制完善,如果此次改革能够顺利彻底的完成,中国将进入到一个崭新时代,反之,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中国的改革必须具有彻底性,决不能瞻前顾后、畏缩不前、半途而废,只能勇往直前、发扬“钉钉子”精神,将改革进行到底,也只有彻底的改革,才能让群众享受到改革的成果,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坚定群众对党和国家事业的信心和拥护。与此同时,坚决将改革进行到底,还必须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只有坚实牢固的基础,党的整体才有强大的战斗力。发扬“钉钉子”精神承载着全面深化改革所内具的深刻批判性,这种批判指向并非某个观念而是一种倾向,即把改革目标理论当作是现成的教条工具,把改革仅仅理解为局限在口头宣传或偏向学术化、文件化的表达形式上,忽略或无视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实干精神。改革要深入人心不是把脱离现实的僵化理论生搬硬套地灌输到人们群众的头脑中,而是通过真抓实干来吸引人、感染人和鼓舞人。发扬“钉钉子”精神,坚决将改革进行到底,破解了将全面深化改革目标理论化的取向,消除了理论脱离实践的错误逻辑路向,不仅体现了党作为全面深化改革领导核心在攻坚克难时期的勇气和决心,还彰显了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恒心和魄力。
历史证明,加强党的核心领导是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基本保证,全面深化改革也同样需要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这是确保改革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
[1]人民日报[N].2013-11-13(0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卷)[M].人民出版社,1995:611.
[3]邓小平文选(第 2卷)[M].人民出版社,1994:341-342.
[4]邓小平文选(第 3卷)[M].人民出版社,1993:242.
[5]光明日报[N].2013-7-26(01).
[6]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A].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专题选编[C].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出版,20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