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跃民
(中共许昌市委党校 河南 许昌 46100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地表水资源匮乏,农村饮水多依靠地下水。全市原生性的高氟水、高盐水地方较多,前些年由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导致农村大面积浅层地下水严重污染,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许昌市自2005年开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先后有122万农村居民受益。饮水条件改善后,农村家庭中购买太阳能热水器、自动洗衣机的多了起来,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卫生习惯得到了显著提高。破解农村人口饮水难这个民生难题已经成为了许昌市的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许昌市委市政府积极谋划,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许昌市新农村建设。
许昌市是我国30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全市的饮水、农业灌溉主要靠地下水。年平均水资源量为9.35亿m3,人均水资源量为208m3,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7.7%,是河南省人均占有量的31%,属资源型缺水城市。许昌市地处山区与平原的交接地和南北气候过渡带,气候和地理条件特殊,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旱涝灾害频繁,降水受季风影响,年内年际变化大,这就容易造成许昌市农村季节性缺水严重。
全市农业人口有365.4万人,农业农村用水多以开采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为主。许昌市农村饮水水源的水质大面积存在较严重的氟、砷、苦咸、污染等饮水不安全问题。2010年初饮水安全管理部门对全市农村水质的取样化验,全市有98.7万农村居民存在饮水安全问题,占农村饮水不安全总人口113.7万人的68%,占农村总人口261.97万人的30%。
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有效利用率低
许昌地处山区与平原的交接地和南北气候过渡带,气候和地理条件特殊,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旱涝灾害频繁,降水受季风影响,年内年际变化大,6~10月份水资源量约占总量的70%~80%,11月至次年5月水资源量约占总量的20%~30%,这就造成许昌市季节性缺水严重;再者,丰水年与枯水年的降水量最大相差可达2.5倍,为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水资源带来了困难;另外,许昌市引水工程多以渠道工程供水为主,由于维修养护经费不足,工程设施老化,年久失修,渠系水利用率较低,水资源浪费比较严重,同时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也低。
2.农村很多地方地表水、浅层地下水污染严重
地表水:近年来,由于许昌市工业及生活废水大量不合理排放,而治理设施跟不上发展的要求,从而导致了河流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使本来比较匮乏的水资源更加紧张,人们对水的需求日益增加,加上许昌市工业相对密集,使许昌市内仅有的几条主要河流也失去了水功能区的利用价值,部分河流已完全失去了使用价值。地表水已不能作为饮水水源。
浅层地下水:许昌市农村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中没有垃圾清理系统和排水系统,再加上许多农民的环保意识淡薄,造成了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大量的生活污水渗透到了地下,对地下水形成了污染。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之前,许昌市农村主要以家庭庭院压井抽取浅层地下水为主要方式,农户家中的手压机井的工程建设简易,压井深度在20米左右。工艺、设备落后,消毒不力,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村用水量的增加,不少农户开始使用电力从小口井抽取地下水来取代压井。许昌市农村小口井的深度一般在50米左右,还是以浅层地下水为主。随着许昌市农村的浅层地下水污染的加重,浅层地下水已经不能作为饮水水源。
3.高氟水、苦咸水地方较多
许昌市属于平原地区(禹州、襄城县有部分山区丘陵地带),农村人口饮用水主要靠打井抽取浅层地下水,井深10~20米,项目区现状地下水水质报告表明,浅层地下水含氟、含盐严重超标,污染严重。这些饮水不安全现状,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了安全隐患。许昌市农村存在饮水不安全人数为133.8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36.6%。其中氟超标人口64.9万人,砷超标人口6.8万人,苦咸水人口43万人,水质严重污染12万人,局部缺水7.1万人。
长期饮用水质不达标的水,引发了氟斑牙、氟骨症、角质化皮肤病、小儿畸形和神经系统损害等一系列疾病,甚至出现驼背和瘫痪等严重症状,对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屡见不鲜,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许昌市鄢陵县部分乡镇的浅层地下水质不同程度的含有高氟、高砷、高盐现象,当地百姓深受其害。以前,这里的水不能饮用,长期使用导致黑牙根,当地农民的饮水问题成了农民的难以破解的难题。外地姑娘因为这里的水难喝,甚至都不愿意嫁到这些地方。当地农民从外地买来的牲畜初到本地时,一连几天都不饮本地水。
水,对于农民的极端重要意义,再怎么形容都不为过。没有水,人就谈不上具备基本的生存条件。没有安全的饮用水,农民摆脱贫困、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也就成为一句空话。破解农村缺水的难题,是关系到百姓健康、社会和谐的德政工程。“十一五”期间,许昌市累计完成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投资3.52亿元,建设集中供水工程223处,管网覆盖全市6个县(市、区)491个村,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77.5万人(其中:氟超标37.864万人,砷超标7.6万人,苦咸水20.548万人,污染水6.9127万人,缺水4.5536万人),占“十一五”规划目标的109%。
2012年,许昌市投资1.66亿元用于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16.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2013年,许昌市委市政府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全市十项民生工程之一,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力度,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许昌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取得了巨大成效,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工程建设中还存在的建管体制问题、配套资金问题、供水厂运行管理问题等,制约着饮水安全工程发挥更大的效益。
1.安全饮水项目建设主体不明,建成后产权归属不明晰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投资主体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国家和受益群众投资,另一类是国家、社会和群众共同投资,这导致投资主体多元化,工程建成后的产权归属不明晰。另外,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过程中,还需要由乡镇政府负责迁占或水源地征收,工程建成后,也会与乡镇政府存在利益纠缠。
一般情况下,各个县的水利部门都是工程建设期间的主管部门,在工程竣工投入使用,饮用水工程主要工作由工程建设转为建后管护、水质监测、水源保护等内容。建后运行管理是一项崭新的工作,工作面广量大,又涉及千千万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和集体健康,迫切需要加强管理力量。
2.安全饮水工程的可持续问题
许昌市农村饮水工程运行模式主要有三种:股份制,联合办水;租赁承包,以水养水;村委会管理。结合当地实际,三种模式在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在运营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股份制供水中,出于赢利的考量,一些大型水厂对商户和企业也进行供水,这使得本已稀缺的地下水显得更加捉襟见肘;租赁承包模式中,由于水厂和管道铺设都是政府投资,承包人只是简单承包、租赁,合同约束力小。一旦承包租赁人不能盈利,很可能放弃承包,在水质保证、永续运行等方面存在风险,政府和农民多少都有些担心。村委会管理模式主要运用于单村供水工程。单村供水规模小,组建不了公司法人,形成不了责、权、利相统一的管护机制,只能采取村委会管理,而村委会为主体的管理方式,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不利于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和长效运行机制。另外单村工程运行维护人员工资收入低,一般只有几百块钱,所以人员积极性不高,维护管理不到位,造成设备运行效率低,跑、冒、滴、漏现象多,运行成本相对增大,形成恶性循环。
3.某些地方乡镇政府、村两委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地方存在推诿扯皮现象
部分乡镇政府在负责迁占或水源地征收时,不积极与村委和群众协调现象,导致工程进度受到影响。另外,村委会在工程运行中,为群众服务意识不强。
1.“十二五”时期饮水安全保障资金压力加大
目前,许昌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投资标准为500元/人。其中:国家投资300元/人,省配套80元/人,市配套40元/人,群众自筹80元/人。截至2012年底,全市已解决113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十二五”时期,全市还需解决80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而且近年来部分地区由于煤矿开采等原因,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致使一些不在规划底册的部分地区出现新的饮水安全问题,而这部分国家并没有拨付配套相应资金。
目前,许昌市饮水工程饮水设备运行良好,但也存在机电设备日常维修和大修频率增加的现象。另外,在山区,特殊的地质环境导致饮水工程使用周期短,有的深层水井甚至使用不到一年,水井的地下水就逐渐枯竭,水井报废。这些地方的村民就会重新无水可饮。短期内这些地方不可能再获得国家工程资金的投资。另外,许昌市推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时间还不长,在维修基金的储备上还不是很充足,一旦因维修经费缺乏造成工程不能及时维修或无力维修,使工程不能正常运行,将再次引发饮水不安全的民生问题。
2.山区饮水补助标准偏低
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工程项目建设及维护成本较高,管理难度大。还有一些地区,老百姓居住的地方比较高,离水源比较远,落差比较大,因此需要采取多级泵站建设,把水抽上去,投资比全市的平均水平要高得多。目前全市农村饮水安全补助标准采取的是统一标准,即500元每人,而这一补助标准远不能满足山区饮水安全的需要。
1.供水成本问题
水价形成机制不完善。调查发现,许昌市农村供水工程因管理模式不同,水价差别很大,基本情况相近的农村,但是在水价方面相差很大:有的地方每吨为1.6元,有的地方却达到了4元。水价政策和水费征缴管理办法还不完善。部分地区,尤其是平原地区的水厂反映水价偏低,无法维持保本微利的局面。目前,许昌市农村水费价格包括成本费、维修费、管理人员工资三部分。但随着物价和劳动力价格的上升,水费偏低导致部分水厂难以为继。水价对于饮水安全,是一个基本的调节机制。如果水价偏低,会影响水厂经营者有积极性去进行技术改造、维修、护理,很难让村民喝上放心和安全的饮用水。
2.部分地区出现农户水费收缴新难题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民进城打工,水费收缴面临困难,影响水厂正常运营。一是缺乏村级水费收缴员。由于农村水费收缴员工资偏低,很少人甚至无人愿干,导致一些规模较大水厂水费收缴造成一定困难;另一方面是外出打工人员的季节性用水。当前,许昌市农村举家外出打工的农户越来越多,他们每年只是在春节、农忙时短暂的回到家中,在家的用水量不多,主动缴费的意识不强,往往等不到水费收缴人员上门,他们可能已经返回打工城市了。导致这部分农民的水费长期拖欠,严重影响水厂的正常运营。
3.缺乏专业的管护队伍给农村饮水厂的正常运转留下了隐患
现有水厂管理人员一般是临时抽调人员或农村承包户,没有经过专门的上岗培训,对设备的了解不多,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能够自行操作设备,也能对简单的设备故障进行解决处理,但是对于技术要求较高的设备故障,管理人员并不能自行解决,只能和厂家或供货商联系,由他们派人前来维修。在设备修复之前,水厂无法向用户供水,这种情况有时要持续几天甚至更长时间,影响了水厂的连续运行
1.地表水、浅表水污染问题
许昌市境内有大量的造纸企业、档发企业、化工厂等大型排放企业。近年来,经过一些部门的大力整治,大部分企业排放的污水已入管网,但仍有一些企业存在着偷排乱排污水的违法行为。而一些靠近农村的工业区、工厂排放的废水直接进入了村民的饮用水源,而直接饮用地表水或浅层地下水的农村居民饮水质量和卫生状况难以保障。另外,工厂废气中的有害物质通过降雨、直接沉降等多种方式也进入到饮用水源。加上一些厂群将固体废弃物任意排放,特别是一些露天存放的尾矿、冶炼废渣、粉煤灰,以及城市周边垃圾堆放物,绝大多数无防治措施,有害物质经雨水淋溶下渗污染地下水,也是地下水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2.地下水超采问题
目前,许昌市农村饮水工程大多是打深井水,如果对深层地下水不能及时补给的话,地下水将面临超采的危险,供水能力下降。另外,一些矿区的大量排水,导致地下水枯竭,造成地面沉降,威胁建筑物安全。与此同时过量开采地下水,致使地下水动力场和水化学场发生改变,造成地下水某些物理化学组分,如微生物含量增加,从而引起水质恶化。
3.农村生活污水、牲畜养殖污水排放治理问题
随着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带来了农用化学品外部投入的增加、畜禽粪便以及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增加。农民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原因之一。另外,大量畜禽粪便没有处理就直接排放,粪便污染逐年加重。有资料显示,养殖1头猪所产生的废水是1个人的7倍,而养殖1头牛则是22倍。这些有机物未经处理,渗入地下或进入地表水,使水环境中硝态氮、硬度和细菌总数超标,严重威胁着居民饮用水的安全。农村人口分散,人口数量多,生活污水一般呈粗放型排放,许昌大多数农村尚无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污水沿道路边沟或路面排放至就近的水体。而农村小河道、小排水沟、小坑塘又存在闭塞现象,水系之间不连通,水体自我净化能力差。这些都导致农村地下水污染面积不断扩大,污染程度不断加重。
4.水质安全处理与监测问题
调查中,所有农村供水厂的承包商都认为所供的自由水都取自500米的深层,地下水质清洁甘甜,水质绝对达标,不存在污染和其他危害,所以在水质处理上仅进行简单消毒,没有专门的检测设备,抽出的地下水不经检测就直接进入了管网,无法对重金属、微生物及有机污染物进行检测化验。另外,水质监测方面。由于农村水源地分布分散,规模小,水质、水量不稳定,长期开展大规模常规水质监测难度较大。
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是目的。饮水安全工程能否持续充分发挥作用,让群众吃上放心水,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关键在于是否有一套符合实际的管理体制。
1.明确产权归属,建立权责明晰、灵活有效的管理体制
工程管理体制的核心是确立管理主体,工程建成后,按照建立产权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的管理体制,确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所有权,大力推行“产权明晰、市场运作、竞争承包、股份经营、协会监督、确保供水”的管理模式。各市县应从当地实际出发,对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供水工程,研究产权归属和管理主体。例如,禹州西部山区单村集中式供水工程产权归该工程所在村村委会,竣工验收后交付使用资产由村委会接受承担后期的管理工作。这种村委会管理模式对于村班子能力强、集体经济比较好的村,工程的日常运行和维护费用由村集体负担,管理会比较到位,但是如果村班子出现问题,供水工程将难以运行。对于许多没有经济收入的村,无力对供水设施进行维修改造,加上水费难收,浪费严重,甚至由于无力承担维修设施而出现停供断水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县乡政府应加大扶持和监督,确保村民用水安全;平原地区联村的或者跨乡镇的规模较大的集中式供水工程产权归国家所有,工程验收后,通过公开竞标拍卖的方式,选定工程经营权承包人。承包人签定承包合同,明确责、权、利,做到奖惩分明。同时,工程建设过程中,就让承包人参与进来,监督工程建设质量,熟悉管道布局。另外,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将发布经营权承包拍卖权公告,举行经营权拍卖会,并根据招标结果,及时落实工程责任,做到“三落实”:即管理制度落实、管理组织落实、管理人员落实,确保工程早组织、早开工、早见效益。
2.建立良好的农村供水管理监督机制
建立相应的监督机构及监督机制,明确责任人,使各项岗位的职责监督到位,促使农村供水工程高效运行及后期健康运行,除上面提到的政府常设机构,村委会还可以成立供水协会。为更好地维护和管理安全饮水工程,在项目收益的自然村成立供水协会,协会由村民代表直接选举产生,设会长1名,副会长一名,理事3-7名,其职能有:监督和协调处理本村用水工程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一切问题,如因外出务工导致部分用水户水费收缴困难等情况;对本村水价调整进行听证,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监督管理人员的工作,讨论决定是否向管理单位建议撤换管理人员。
1.政府要增加投入资金,拓宽筹资渠道
“十二五”规划中,许昌市农村需要解决饮水安全人口增多,所处地理环境条件更差,建设工程所需成本更高,难度更大。并且,随着物价水平和劳动力价值的提高,工程建设成本都不断提高,这就需要政府适时调整建设资金,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
拓宽筹资渠道。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可以大力引入市场机制,积极鼓励社会企业和个人投资兴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调动社会兴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积极性,建立以国家投资为主、地方配套资金为辅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筹措体系,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
2.山地丘陵地区应增加政府资金投入
解决山区丘陵地区饮水安全工程要因地制宜,不能和平原地区一样一刀切。禹州山区和丘陵地区所占面积比较大,而山区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难度大费用高,与平原相比,工程投入多,平原地区打一口500米的深层水井大概需要70万,在禹州山区可能需要一二百万。所以禹州市在解决山区农民饮水安全工程时必须统筹考虑,把国家有限的配套资金倾斜到山区水利工程。不得已要压缩本市平原地区水厂的建设资金。导致整个禹州市农村水厂的基础设施建设因陋就简,仅仅维持着正常的运转,没有严格按照全市农村水厂的达标建设标准,显得寒酸简陋。同时,由于山区水厂的特殊性,导致运行成本远远高于平原地区,一些地方的水费高达2-4元,而这些地方的农民年人均收入普遍较低,因此,应该制定山区建设农村饮水工程新政策,加大对禹州山区饮水工程投入力度,减少群众自筹比重,减轻群众负担,让改革开放成果真正惠及山区人民。
许昌市西部山区以分散供水工程为主,居民居住较为分散,受益村人口较少,大多数农民的生活水平较低,劳动力一般都外出务工,平时用水量相对少,规模效益难实现,所征收的水费不足以维持饮水工程的运行费、维护费,需要政府拿出一定的资金补助乡镇村,专项用于农村饮水工程日常运行管理。
1.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加强水源地周边环境的保护
水源是饮水安全工程的生命线,新建饮水工程区要搞好水源保护工作,严格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止管理规定》的要求,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设立明显标志,严禁从事影响水源安全的违法活动。防止乱打井超采地下水造成水量不足,或引起不同含水层水质混合,造成饮用水中氟砷等有害物质超标。
2.建立有效的水质监测体系
许昌市平原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重点主要是解决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等特殊饮水水质的处理问题。因此,水质监测是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基础性和根本性工作,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手段。只有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工作,才能及时发现、治理污染水域,从而确保水质的安全放心。要破除“深层地下水就是安全的饮用水”的传统思维,加强对供水水源地的监测工作。县卫生、环保等相关部门要定期、不定期对饮水水源水质进行检测,对于集中式供水工程,要加强水源、出厂水、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和监测;对于分散供水工程,要分区域定期不定期进行水质监测,确保水质符合饮用标准,保障群众饮水安全,防止新的水质污染事件发生。
建立完善的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应急机制,是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安全的必要措施,是保证收益群众用上安全、长效放心水的基础。各乡镇成立农村饮水安全应急指挥机构,负责本镇范围内饮水安全突发性事件的处理。其主要职责应包括:拟定本乡镇饮水安全时间应急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建立完善应急组织体系,掌握本镇饮水安全信息,及时向县政府和上级应急指挥机构报告突发事件情况,指挥、协调本镇饮水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水价成本包括管理人员工资、燃料及动力费、管理费、折旧和大修费及其它按规定应列入供水成本的费用。为管好用好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确保工程可持续利用,工程建成后的水价要让用水户广泛参与,征求他们的意见,充分考虑饮水工程的公益性质,降低电价、税费等在水价中的比重,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充分考虑用水户的承受能力,制定适应许昌市发展的供水价格,形成以水养水的新机制,使农村饮水工程真正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政府还要监控水价,对于高度垄断和过高利润的情况政府应加以调整。农村自来水实行公示制度,使农民吃上“明白水”,交上“公道钱”,最终达成工程运行效益和群众生活受益的双赢局面。
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由市水利局牵头,各级卫生部门负责水质卫生监测,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乡镇政府的责权利不明确,定位模糊。导致不少地方的乡镇对本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口头上重视,在实际工作中只是起到了配角作用。将具体工作推给了水利部门和村委会。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经常遇到的拆迁、补偿、水源地征收等难题时,一些乡镇采取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推诿扯皮,不去积极主动的协调解决难题。增加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的周期和费用。因此我们建议:上级党委政府要把本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纳入乡、村两级班子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农村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千头万绪。目前,许昌市要初步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遏制农村环境污染加剧趋势,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一定进展,农村地区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防治取得初步成效,公众环保意识得到提高,农民生活与生产环境有所改善。
1.解决农村地区工业企业超标排污问题
许昌市已经完成了耐火材料行业的污染综合整治、铸造、档发行业的污染综合整治、豆制品加工、“三粉”加工行业污染综合整治,全面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需要严防已关闭取缔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反弹,彻底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2.解决养殖业给农村水环境的污染问题
传统规模化养殖场要规划设计管理区、生产区、粪便和污水无害化处理区,设置绿化隔离带,推行清洁生产技术,采取“雨污分离、干湿分离、粪尿分离”等措施,建立统一的污水处理池和固粪堆积发酵场,可配套建设沼气工程,粪便、污水必须全部做到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生态养殖场要做到污染物零排放,养殖废弃物全部综合利用。
3.解决旱厕污染问题
农村改厕工作要建立统一达标标准:一是要普及推广沼气式、双瓮漏斗式、三格化粪池式卫生厕所。二是厕所要达到“四有四无”,即有墙、有顶、有门窗、有化粪池并加盖;厕所内基本无蝇、无异味、无渗漏、粪便无害化处理。
[1]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许昌市水利局资料汇编.
[3]许昌市环保局资料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