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4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尖足、交叉的疗效观察

2014-04-09 09:00金妍关丽君郑晓枫李红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脑瘫被动痉挛

金妍,关丽君,郑晓枫,李红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产科和围产保健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危重疾病抢救成活率的提高,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致残性疾病[1]。痉挛型脑瘫是脑瘫的常见类型,占脑瘫患儿的60%~70%[2]。本研究采用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以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尖足、交叉症状,改善关节活动度,纠正异常姿势,从而提高患儿独立行走的能力,为今后患儿回归社会打下基础,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于2012-01/2013-09沈阳市儿童医院神经康复科收治住院的痉挛型脑瘫患儿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2~36个月,平均(21.8±4.3)个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被动足背屈角、被动股角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遵照《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统一制定的符合脑瘫的诊断标准[3]。

1.3 纳入标准 (1)符合痉挛型脑瘫的诊断标准;(2)年龄12~36个月;(3)肌张力Asworth痉挛评定为1+~3级[4];(4)被动足背屈角≥90°,被动股角≤90°;(5)家属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1)孤独症、遗传病及代谢性疾病等进行性进展的疾病;(2)既往患脑炎、脑外伤。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予物理疗法每日2次,每次30 min;按摩每日2次,每次30 min。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

1.5.2 观察组 予物理疗法、按摩治疗同对照组。同时给予黄芪注射液(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2 mL穴位注射。穴位注射根据治痿独取阳明原则,选取足三里、解溪的穴位,局部取穴解剪、承山、照海、申脉。每日1次,每次选取4个穴位,交替进行穴位注射,每个穴位约0.5 mL,20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休息10 d。

1.6 观察指标 按照李晓捷[5]方法分别测定两组在治疗前后足背屈角、股角(内收肌角)。分别测定3次后取平均值。因患儿主动配合检查能力差,故均取被动足背屈角、股角(内收肌角)的测量值。

1.7 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被动足背屈角、被动股角≥20°;(2)有效:被动足背屈角、被动股角≥10°;(3)无效:被动足背屈角、被动股角<10°[4]。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被动足背屈角、被动股角的差值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被动足背屈角、被动股角的差值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t=3.84,3.67,P<0.01。

表2结果说明,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患儿较对照组的被动足背屈角、被动股角均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两组被动足背屈角、被动股角的总有效率比较 见表3、4。

表3 两组被动足背屈角总有效率比较[n(%),n=20]

注:与对照组比较,aχ2=6.14,P<0.05。

表3结果说明,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患儿被动足背屈角增大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被动股角总有效率比较[n(%),n=20]

注:与对照组比较,aχ2=4.29,P<0.05。

表4结果说明,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患儿被动股角增大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瘫是儿童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也是导致儿童肢体残障的最主要疾病之一。尖足、交叉是痉挛型脑瘫患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目前临床大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降低肌张力,纠正异常姿势。有学者报道采用头针、体针结合穴位注射,以及采用营养脑神经药物、黄芪注射液及丹参注射液对脑瘫患儿进行穴位注射均有显著提高运动、智能效果[4,6]。黄芪注射液是从黄芪中提取有效成分精制而成,亦具有补气活血,健脑益智,健脾补益中气,扶正祛邪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含有黄芪多糖,黄芪皂苷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其药理作用甚广,具有增加机体免疫功能、增加细胞代谢、调节DNA复制及RNA和蛋白质的合成等功能[7]。穴位注射又称水针疗法,药物穴位注射能起到较长时间及较强的刺激作用,由于药物延续了针刺的效能和药物对机体的作用,通过激发踝部经穴,补气行血、松解拘急,改善踝关节的气血运行。应用穴位注射可以促进组织新陈代谢,再生过程加强,使挛缩的肌腱软化松解,从而达到改善关节活动度、降低肌张力的作用[4,6]。也有研究表明,黄芪具有兴奋肌梭传入放电的作用,使骨骼肌的输出增加,达到防止肌肉萎缩的作用[8]。因此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后使肌梭活动增加,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改善肌肉、关节的气血运行,以达到降低肌张力的作用。

本研究针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交叉的异常姿势,采用物理疗法、按摩及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方法,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患儿被动足背屈角、被动股角均有显著增大,使患儿尖足、交叉的异常姿势明显改善。本研究也证明,黄芪注射液通过穴位注射方法可降低肌张力,改善关节活动度,纠正异常姿势,从而提高康复疗效,缩短康复疗程。同时穴位注射方法简单,药价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李恩耀,介小素,郭鑫,等.穴位注射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及智力影响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7):63-64.

[2] 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4.

[3]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4):262.

[4] 谢洁珊,赵勇,严晓岚.脑清穴穴位注射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踝关节活动度的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10,6(5):41-42.

[5] 李晓捷.实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6-18.

[6] 潘秀媚,王睿贤,谭志意.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瘫应用近况[J].黑龙江中医药,2011,40(4):44-46.

[7] 孙薇.脑性瘫痪患儿神经肌肉的病理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0,38(1):47.

[8] 唐斌,樊小力,吴苏娣.黄芪对蟾蜍离体单一肌梭传入放电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24(3):215-217,226.

猜你喜欢
脑瘫被动痉挛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蔓延
第五课 拒绝被动
注射用奥沙利铂致急性喉头痉挛1例的急救护理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二十一个学生娃与脑瘫姐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