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足月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及护理对策

2014-04-09 09:00张捷香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蓝光黄疸胆红素

张捷香

新生儿黄疸是儿科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流行病学报道显示,足月新生儿黄疸发病率约为30%~40%[1];临床常规采用蓝光配合抚触治疗,但黄疸消退速度较慢,无法有效控制病情发展;近年来中医药开始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得到应用。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患儿60例,观察临床疗效,并总结临床护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01/2013-03甘肃省灵台县妇幼保健站收治新生儿黄疸患儿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33例;体质量2.4~5.0 kg,平均(3.3±0.9)kg。观察组中男29例,女31例;体质量2.2~5.0 kg,平均(3.1±0.8)kg。两组患儿性别、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均符合《全国新生儿黄疸与感染学术研讨会纪要(附新生儿黄疽干预推荐方案)》(2001年)[2]临床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符合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标准;(2)胎龄≥38周;(3)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宫内感染、窒息及溶血者;(2)胆道系统畸形者;(3)合并明显感染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间歇蓝光照射+抚触治疗,治疗期间室温(27~28)℃,湿度55%~60%,其中蓝光照射12 h/d,抚触采用国际标准腹部抚触按摩法,每次30 min,每日2次,按摩人员先温暖润滑双手,按右下腹-上腹-左下腹沿顺时针方向实施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每次2 mL,每日2次;两组患儿以1周为1个疗程,共用2个疗程。

1.6 临床护理对策

1.6.1 观察病情 密切注意患儿生命体征及黄疸程度变化情况,对于出现肌张力、吮吸力下降,喂养困难,角弓反射及皮肤颜色金黄等现象时[3],应及时报告主管医师,给予及时有效治疗。

1.6.2 指导喂养 鼓励有条件产妇产后30 min即开始喂养活动,如接触、吮吸等,保证24 h母婴同房;对于母乳不足者应给予辅乳喂养,哺乳后注意防溢乳和呕吐;在发现黄疽症状后应立即改为人工喂养[4]。

1.6.3 灌肠 于新生儿肛门处插入消毒无菌橡胶尿管4~5 cm,注入开塞露5 mL+生理盐水5 mL混合液,每日1次,连续灌肠3 d。

1.6.4 脐部按摩 经专业培训人员剪平指甲,温水洗手,并于新生儿腹部特别是脐周处涂抹润肤油,按摩时以右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顺时针按压脐部,并避开脐窝和膀胱区,每次5 min,每日2次。

1.7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冯庆红等[5]拟定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判定标准进行评价。(1)显效:治疗7 d后皮肤黄染消失或明显消退,血清总胆红素小于119.7 μmol/L;(2)有效:治疗7 d后皮肤黄染可见缓解,血清总胆红素大于119.7 μmol/L但小于171 μmol/L;(3)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n=60]

注:与对照组比较,aχ2=11.76,P<0.05。

表1结果说明,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黄疸指数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黄疸指数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at=2.02,2.11,2.04,2.08,P<0.05;与对照组比较,bt=2.01,2.04,P<0.05。

表2结果说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黄疸指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黄疸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这与患儿肝胆红素摄取功能不足及代谢酶类功能缺陷密切相关;病理性黄疸如控制不及时常会诱发胆红素脑病出现,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安全。大部分学者认为新生儿较轻微胆红素含量上升即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6]。

目前临床常规采用西医治疗,即蓝光间歇照射和抚触治疗;蓝光照射有助于提高机体水溶性胆红素转化率,而抚触则可刺激胃肠蠕动,降低胆红素肝肠循环次数;但长期蓝光照射不良反应较多,且易达到转化率饱和状态,患儿依从性及疗效不佳。茵栀黄口服液是由茵陈、栀子、黄芩等中药提取得到的一种新型中成药口服剂型,实验研究证实,其可显著拮抗丙氨酸转氨酶活性,促进肝细胞自身修复,从而发挥肝脏胆红素摄取代谢功能提高作用;同时其能够减轻高胆红素造成肝细胞损伤的作用亦被证实[7]。

在临床治疗的同时,护理人员从严密观察病情进展,科学指导喂养等多方面对黄疸患儿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及时了解疾病严重程度,对产妇进行健康宣教,普及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同时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促进新生儿消化吸收功能及胎粪排出;其中开塞露灌肠可直接刺激直肠壁感受器,增强排便反射及肠道蠕动,拮抗胆红素肝肠循环及肠道重吸收,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而脐部按摩可有效提高迷走神经兴奋性,促进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强新生儿胃肠蠕动及胎粪排泄。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临床改善总有效率95.0%明显优于对照组71.7%(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疗法相较于单纯西医治疗在改善黄疸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方面优势明显;而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黄疸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则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更有助于降低胆红素水平。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综合护理干预用于足月新生儿黄疸治疗可显著缓解黄疸症状,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预后。

[1] 冯永歌.中西医结合治疗足月新生儿黄疸146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3(6):559-561.

[2] 《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全国新生儿黄疸与感染学术研讨会纪要(附新生儿黄疽干预推荐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3):184-187.

[3] 胡永群,喻玲芳,陈瑛.预见性护理在降低母婴同室新生儿疾病中的作用[J].中华国际护理杂志,2010,1(3):216-217.

[4] 黄桂娥.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8):147-148.

[5] 冯庆红,谢玉泉.茵栀黄颗粒联合微生态制剂早期干预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09,20(1):180-181.

[6] 牟春笋,刘琳,徐文菊,等.茵栀黄口服液对新生儿黄疸的早期干预[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2):130-132.

[7] 沈彩燕,王坚英.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6):995-996.

猜你喜欢
蓝光黄疸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