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致心肌损害的临床观察

2014-04-09 08:59李翠莲李杨芳刘玲杜琨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轻症黄疸胆红素

李翠莲,李杨芳,刘玲,杜琨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现已成为住院患儿最常见的病因,以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为主,未结合胆红素为脂溶性,极易透过生物膜和血脑屏障,与细胞膜形成磷脂复合物,使细胞膜的一些重要酶类和Na+-K+-ATP酶及线粒体电传递链的有关酶发生改变,以致细胞膜电位、能量代谢和神经递质的生成发生障碍。未结合胆红素还能抑制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和糖原分解过程,造成细胞生存的能量不足[1]。血清中过高的胆红素可累及心、肝、肾、脑等多个重要脏器,可造成多脏器功能损害[2]。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可致胆红素脑病已得到共识,近年来高胆红素血症所致心肌损害也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3,4]。

随着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的日益普及,高胆红素血症的预后大为改善,本研究对400例经换血治疗的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心肌酶谱监测分析,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心肌酶的变化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01/2012-12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400例作为重症组,均进行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选取同期住院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400例作为轻症组,未达到换血标准。重症组中男226例,女174例;胎龄平均(38±2)周;体质量(2.8±0.7)kg。轻症组中男215例,女185例;胎龄(38±2)周;体质量(3.0±0.5)kg。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体质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5,6]。

1.3 纳入标准 (1)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2)住院1周及以上顺利出院;(3)重症组均进行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4)轻症组进行光疗、药物治疗等;(5)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合并新生儿期严重疾病,如: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2)重症黄疸住院期间死亡;(3)合并新生儿窒息、重症肺炎、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者。

1.5 治疗方法 轻症组给予口服退黄疸药、光疗、应用人血白蛋白等方法。重症组同样给予口服退黄疸药、光疗、应用人血白蛋白,并进行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

1.6 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均于入院次日清晨空腹采静脉血3 mL,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otal serum bilirubin,TSB)、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及其同工酶(LDH1)、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CK)及其同工酶(CK-MB)6项指标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轻症组治疗前后6项检测指标比较 见表1。

表1 轻症组患儿治疗前后6项检测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at=2.37,2.75,2.57,P<0.05;bt=3.76,5.27,5.09,P<0.01。

表1结果说明,随着治疗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下降,心肌酶各指标亦随之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

2.2 重症组换血前后6项检测指标比较 见表2。

表2 重症组换血治疗前后6项检测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at=2.23,2.20,P<0.05;at=6.11,4.46,5.58,4.20,P<0.01。

表2结果说明,经过换血治疗后,随着血清总胆红素值的明显下降,心肌酶各指标亦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肌酶谱各项指标与黄疸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92,P<0.05)。

3 讨论

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的损害主要表现在心肌酶谱、心电图、心功能和心肌病理等方面,心肌酶谱是目前常用的与心肌损害有关的酶学检查,简便而快捷,心肌受损时这些酶大量释放入血,使血清心肌酶明显升高,CK可增高10~12倍,CK-MB可增高10~25倍[7]。通过测定血清心肌酶的变化,可了解心肌受损情况。本组研究显示,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学各项指标均高于轻症组,而且,心肌酶学指标与黄疸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换血观察组总胆红素值越高,心肌酶活性亦越高,提示心肌损害程度严重。重症组400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予换血治疗,换血可快速清除血中游离的胆红素、致敏红细胞和抗体[8]、细菌及炎症递质等,可使胆红素维持在较低水平,从而进一步降低胆红素的毒性作用[9],经换血治疗后,随着总胆红素值下降,心肌酶活性亦下降,提示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经过积极换血治疗,可以明显减轻心肌损害,保护重要脏器功能。轻症组400例予常规治疗后心肌酶谱亦下降,治疗后比较各指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合重症组和轻症组治疗前后统计学分析结果,提示高胆红素血症所致的心肌损害是可逆的,与相关文献报道相符[10]。

综上所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致心肌损害,且心肌损害的程度与患儿黄疸严重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黄疸所致的心肌损害是可逆的,积极的换血治疗可以降低总胆红素值、减轻心肌损害、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改善预后。

[1] 金惠铭.病理生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97-198.

[2] 姜小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8,15(z1):53-54.

[3] 张秋丽,王洪波,周建国,等.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心肌酶谱的影响[J].宁夏医学杂志,2010,32(6):567-568.

[4] 周传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心肌酶和C反应蛋白的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0):2779-2780.

[5] 李秋平,封志纯.美国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4):958-960.

[6]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00-305.

[7] 刘长青,许丹,纪征.心肌酶异常增高误诊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7,27(3):288.

[8] van Imhoff DE,Dijk PH,Hulzebos CV.Uniform intervention criteria for jaundice in hyperbilirubinemia in preterm infants[J].Ned Tijdschr Geneeskd,2009,153:A94.

[9] Watchko JF.Identification of neonates at risk for hazardous hyperbilirubinemia:emerging clinical insights[J].Pediatr Clin North Am,2009,56(3):671-687.

[10] 蒲秀红,郭晓清,安涛,等.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心肌酶及肌钙蛋白I检测结果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0,38(5):779-781.

猜你喜欢
轻症黄疸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加味葛根汤联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轻症乙型流感(风寒束表证)的疗效观察
鲁晓岚:黄疸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中国重大疾病保险制度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