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来小
语文课是一门充满思想和艺术的学科,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现就教师怎样上好语文课,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出几点粗浅看法。
一、教学目标要明确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归宿。一是教学目标要符合教学实际。根据学段目标,结合学习阶段特点和认知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目标,确定教学目标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照顾学生的认知差异,要将学生作为主体,客观地预测学生的达成度,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二是教学目标要重点突出,取舍适度。课堂内容不可以面面俱到,过于宽泛,要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突出难点,做到时间分配合理,教学取舍有佳。三是教学目标要体现时效性。学生自学、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的新课改模式已成主流,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灵活恰当的选择教学方法,合理有序的配置有层次、有梯度的课堂试题,把课堂上“你要教什么”变为“学生要学什么”,有导向的教育学生,提高课堂效率。四是教学目标要突出本体性。在确定目标时要结合文本培养学生感受语言、品味欣赏语言和评价语言的能力,重视学习语言,重视语言训练,突出语文本体。文本中涉及其他领域的知识点到为止,不纠缠不清,可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向相关学科老师请教或查资料解决。
二、教学安排要得当
课堂教学安排是否合理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关键。一是教学内容科学化。教学内容不能是教材内容的照搬,教师要多角度的挖掘教材的潜在价值,体现艺术性。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使其产生迷惑、兴趣、求解的问题,才有可能促使学生打开思路、积极思维,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是教学结构合理化。心理学教学实践得出,结构化了的知识最容易被学生接受,有利于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自主处理信息,便于理解记忆,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高效、合理、有序的知识结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三是教学知识问题化。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确定学习层次,以有限知识构建问题系列,将教学内容设计为以问题为纽带,以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思维发展过程为主线、以师生合作互动、多向信息沟通、多种感官协调活动为基本方式,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与个性品质的发展。四是教学设计实践化。教师要善于利用社会实践教材,注重开发和利用学生生活经验教育资源,将教学内容设计为社会生活相互转换,增添教学活力,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习情趣。
三、教学过程要合理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教学智慧,注重学习方法指导,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一是体现启发性。教师首先要做到善于挖掘教材内容的启发性素材,创设“启发”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利用直观教学、实验、对比方式进行启发,提高学生思维和理解能力。二是体现探索性。重视课堂知识形成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通过教师提醒、点拨、引导,拓宽学生思维,体验学习经历,提高知识记忆。三是体现开放性。实施开放教学,以教材为依据,不局限于教材,延伸教学内容,扩展知识层面,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和生存环境发展,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四、教学效果要反馈
教学效果反馈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在保证教学目标实现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是目标反馈。以关心学生的学习质量,注重教师教学效果为前提,在教学准备阶段应重点反馈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在新知的探索阶段应重点反馈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的过程,在知识的巩固阶段应重点反馈学生对知识难点的掌握情况,带有针对性、承上启下进行反馈,达到师生情感、交往、思维和目标状态的和谐统一。二是课堂反馈。围绕教学目标,举一反三,课内课外兼顾,教师设计适量的检测题,采取书面笔答、口头提问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当堂达标检测,做到知识随学随清。三是评价反馈。评价是为了更好的反馈,采用学生自评,教师指导和情感鼓励等方式进行评价反馈,寻找差距,弥补不足,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