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浅见

2014-04-08 06:42韦凤针
考试周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新课改教学方法

韦凤针

摘 要: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其他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新课改 小学数学教学 教学方法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其他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没有教师的教,就谈不上学生的学;没有学生的学,更谈不上教师的教。因此,教师要改革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多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发表看法,提出问题。并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重视给每个教学环节留出适当空白,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凡是学生能探索得出的,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积极引导学生在无疑处生疑,孕育问题意识,捕捉“问的契机”,不但敢问、会问,而且善问。“送经献艺,有的放矢”,是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重要举措。

1.做好“问”的示范,使学生想问

提问并不容易,更何况小学生。他们的语言表达还不够完整,开始让他们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肯定会有很大的困难,他们或许根本不懂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也不会根据已有的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更不要说能质疑问难了。有关研究表明,学生喜欢模仿老师的行为方式。因此,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在提问时抓不住要领,这就需要教师在关键时拉一把,为他们做好示范,教会学生提问。如:当学生提不出问题时,老师说:“你们没有问题,老师倒有一个,看看你们能不能解决呢?”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后,立即引导学生学着提出问题,师:“哪位小朋友能像老师这样提问呢?”学生提出后,老师要及时评价、表扬。这样重复几次后,就会有一部分学生会根据具体情境提出合理的、简单的数学问题,在老师三番五次的示范、引导与鼓励下,学生不仅喜欢上了提问题,而且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完整、贴切,具有数学味。

2.教给学生从何处寻找问题,使学生敢问

(1)引导学生从“课题”中提出问题

课题是教材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许多问题的隐藏之处。让学生从课题中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不仅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和能力,还能养成爱提问题的良好习惯,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教学“角的度量”中,认识量角器时,让学生自己观察量角器,问:“你发现了什么?”“你想学什么知识?”通过观察思考,学生纷纷举手提问“为什么量角器要制成半圆形的呢?”“为什么有两个半圆的刻度呢?”“内外两个刻度各有什么用处?”“只有一个刻度会不会比有两个刻度更方便度量呢?”“为什么要有中心的一点呢?”……教师要不断鼓励,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且提出问题,也就增强了主体意识,善于发表见解,就会激发创造欲望,发展思维的创造性。

(2)引导学生从新旧知识联系中提出问题

数学知识前后联系紧密,许多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与发展,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只要认真思考就能产生许多问题。

①在知识的“来龙”上提问。如果某个知识是在什么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或派生出来的,或者与什么旧知识有相关但又搞不清的,就在此提问。如学习“千米的认识”时,可提出“千米和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怎样换算的?”等问题。

②要在知识的“生长点”上找问题。就是要在实现从旧知到新知的迁移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如1.2÷0.6就可提出“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之间有关系吗?它们之间是怎样转换的?”等问题。

(3)引导学生从认知冲突中提出问题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知识积累少,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与所学知识产生认知上的冲突,这是学生提出问题的一个良机,教师要及时给予引导。

①在知识的“为什么”上提问。如果对某个问题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不是那样,还搞不清或说不出来,就可据此提问。例如,学习了比的知识后,“比的后项不能为0”就与学生在观看各种球类比赛中,比分的后项可以是0(如3∶0,15∶0等)的认知产生了冲突。问题由此产生:“在什么情况下,比的后项可以是0?”“我们所学的比与球赛中的比是一回事吗?”

(4)引导学生从结论中提出问题

教师要针对教材中结语语言精练、叙述严谨、科学性强的特点,引导学生透过平凡的数学字眼,诱发新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明白教材中处处闪烁着问题的火花。

①从知识的“正面结论”上提问。例如,教学“分数化成百分数”时,请学生研读结语:分数化成百分数,一般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再化成百分数,除不尽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数。再请学生提出問题,结果有的学生问:“这里有两个‘一般,它们的‘一般之外指的是什么?该怎样呢?”经学生这样质疑推敲,深谙弦外之音,体现思维灵活性。

②从知识的“反面结论”上提问。一些常见的数学结论,人们常常使用,习以为常,好像提不出什么问题。然而,认真推敲,从它的反面也可以成为问题的来源。如:“0没有倒数”这个结论学生早已熟悉,但有一位学生却提出了“0为什么没有倒数?”这样的问题,把全体同学难倒了。“有关0的除法”规定:“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这个结论学生早已熟悉,就可以问:“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0做除数会怎么样?”“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就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3.组织学生动手实践,经历过程,使学生善问

苏霍姆林斯基说:“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动手操作是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必要手段。概念知识中,有许多抽象的内容较难理解,如果让学生在概念形成过程中,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实践,往往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教学“圆柱体的体积”,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扫清学生认知上的思维障碍,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利用直观教具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沿着圆柱底面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快。演示给学生看以后,再让学生动手操作,启发学生说出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形体。

总之,有问题,才会有思维;有问题,才会有求异;有问题,才会有创新。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把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是教师教会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和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学新课改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