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
摘 要: 在新课程背景下,每一位教师都应注重课堂教学效率。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呢?作者结合教学实际,采用布置作业的趣味性与实践性结合、精与简的结合,体现作业的协作性、层次性、梯度性、多样性等施“业”方法,从而不断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 化学作业 教学效率 优化方法
自新课程标准提出后,教师都应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设计好化学作业呢?什么样的作业才是高质量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作探讨。
一、注重作业的趣味性与实践性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总是对那些趣味性较强及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知识有极大的兴趣,而且易于接受、掌握。例如在讲完“性质活泼的氧气”这一节内容后,可以设计这样一道习题:“当你用双氧水作消毒剂时,常会遇到这种现象,当双氧水掉到地上时,会看到有许多气泡,应用你所学的知识猜想一下这种气体是什么?请你设计一个合理的方案验证你的猜想。”又如在讲完第一章第一节“开启化学之门”,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实践性习题:“请你回去收集有机玻璃、普通玻璃、聚苯乙烯、聚乙烯等材料,检验它们的硬度、与水的密度比较、是否能燃烧和燃烧的现象,并做好记录准备下一堂课作交流。”看到习题后,同学们跃跃欲试,恨不得早点回家完成作业,而且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总会接到许多要求核对答案的电话或短消息。总之,在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能力;在研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成就感,体验到自身获得知识后的自豪感,真正体现了化学以人为本,学为所用的宗旨。
二、注重作业的精与简
好的作业应该是少而精,一方面体现在对知识点要求层次不同,如哪些只需了解,哪些要求掌握,哪些又需要运用,因此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按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出作业的梯度,特别要针对重难点知识,通过作业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另一方面体现在好的作业不仅能使学生获取知识,还能品味到思维的乐趣、知识的升华。闻弦琴而知雅意,通过一题的解决就能发散思维,解决一系列同类型及相关的问题,使思维得到训练。同时还使学生有足够的空余时间发展自我。有位著名的教育学家曾说:“只有当孩子每天按自己的愿望支配5~7个小时空余时间,才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教师应该清楚做作业有做作业的好处,不做作业也有不做作业的益处,适量而有质量的作业才是最有益的。
三、注重体现作业的协作性
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我们培养出的学生要有一定的协作能力,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中国有句众人皆碑的谚语“众人拾柴火焰高”,其实这也体现了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因为通过合作可以取长补短,通过合作可以增进友谊,通过合作可以培养团结精神。我在布置作业时尽可能出一些能体现出合作性的习题。例如,在讲完第九章第三节“化学与环境”后可以设计这样一个作业:“请同学们以3~5人为一组,回家调查身边的水资源的污染情况以及污染源,并协作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如此,同学们通过实践活动牢固掌握了课堂所学的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协作能力。
四、注重施“业”的层次性,适应不同学生
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导致传统的“一刀切”式的作业不能适用于所有学生。因此,教师要因材施“业”,有层次性地针对不同学生水平布置作业。有些老师、家长认为勤能补拙,笨鸟先飞,认为成绩越差就越要多做作业,这样操作必然会导致学生的严重抄袭现象,对知识根本没有理解就囫囵吞枣,最终消化不良,形成恶性循环。我根据学生的能力布置作业,对那些能力稍差一点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先做一些难度不大、数量不多的作业,让学生有能力独立完成,通过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树立学习信心,激励他们向高层次的学习迈进。对那些能力较强的学生,我就让他们完成一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习题,这样就不至于使他们故步自封。例如在讲完第二章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后,我布置了这样两个有层次性的作业;
(1)CO■的密度比空气 ?摇?摇?摇?摇,我们可以用?摇 ?摇?摇?摇法收集;
(2)右图收集CO■气体从?摇 ?摇?摇?摇通入。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根据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设计或选择一些有层次的作业习题,让学生任选其中几道解答。讲《第四章第3节化学方程式》时,我设计如下,让学生从中任意挑选4题配平(如觉得自己有能力的也可以都选)。
总之,分层次布置作业,是尊重学生的一种具体体现。但这不等于迁就学生,不等于对学生降低要求,而是尊重学生的基础,以及其发展规律。针对所教学学生实际和掌握知识的情况,对基础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层次性作业设计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只有这样才会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五、注重作业设计的梯度性
一节课学生学到的知识,有的是基础性知识,有的是需要加深理解的知识,难易不一。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点,由浅入深,由近及远,步步深入,让学生在做作业时,不是一开始时就被问题所吓倒,而是利用自己在本堂课上所掌握的知识,沿着老师所设计好的台阶一步一步地走下去,顺理成章,既梳理了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又加深理解了本堂课所学的内容。这样的作业学生练得既有兴趣又轻松。例如:在教学“常见的酸和碱中的氢氧化钠的性质”时,我是这样设计作业的:⑴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有什么现象?说明氢氧化钠具有什么性质?(2)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质量有什么变化?说明氢氧化钠具有什么性质?(3)向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如何解释?并完成有关化学方程式。作业问题清晰,思路明确。作业中通过(1)(2)两问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氢氧化钠性质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3)问加深运用,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
六、注重作业形式的多样性
从目前教师所布置的作业来看,大多数是以书面形式或阅读、听、写等手段完成的。这种作业形式只能以知识接受为中心,而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培养。我在设计作业时尽量体现出形式的多样化。例如在讲完“常见的酸和碱”之后,我就设计一道习题:“我们经常看到热水瓶胆内有一层黄黄的水垢,请同学们回家去寻找一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将它洗去(答案当然是醋)。”这个实践性作业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在除水垢的同时一些学生又发现这样一个新问题:为什么我们用普通的醋不容易将水垢除去呢(应该用白醋,注意酸度问题)?通过这样的习题既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勇于创新、乐于探究的精神。除此之外,我还经常布置适量的探索性、开放性的作业。总之,布置作业的形式尽量要多样性,形式多样化的课外作业不但能巩固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最终达到提高化学教学效率的目的。
另外,我认为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还应注意从整体的角度考虑前后知识的联系和衔接,以便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还可以通过批改作业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信息,肯定学生的成绩,并激励他们积极上进,从而达到不断提高化学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祖浩.九年级化学教师教学指导用书.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6.
[2]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2.1.
[3]童宝康.新课程理念下化学作业布置的功能与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