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桃
读书对每个人来说不是一时的兴趣所致,更不应该让功力心所牵引,而是一辈子应该持之以恒,努力去做的事。读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 、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来说是语言积累、扩大视野的好方法。那么如何让学生学会读书并能很好的运用到语文学习中来,我总结了一下几点:
一、语文教师应该切实转变思想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肩负着重任,不该都偏差为考试,我觉得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少些功利的色彩——这比其他的科目更为重要,我国的文学瑰宝在世界上都是褶褶发光的,而我们现实的教育却让我们大失所望,教师们为了成绩而教。学生只为考试而战,认为“分分我的命根”,所以导致我们中国每年为了考不了好成绩,考不了好学校,而发生的悲剧频频发生。这是我们中国教育的悲哀。所以,不仅要改革我们中国教育体制,我们教师首先要转变陈旧的思想,着眼点高一些,视野远一些,着眼学生一生的发展。多给孩子自由的空间,让孩子们在读书中获得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二、重视学生的读书兴趣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把启发学生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做提高读书质量的重要环节。所以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点做:
1.课堂延伸,品读经典
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个性的张扬,更重视尊重别人、理解别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就一定要倡导个性化的阅读教学。现在各种的读物琳琅满目,吸引着孩子们的好奇心。所以我们老师应该鼓励学生选择一些合适的,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籍来阅读,结合阅读课文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如教《寓言二则》时推荐《寓言故事》,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推荐《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等;或多鼓励学生读一些如《三国演义》、《水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中外名著;或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爱读书的典型事例,启发学生爱读书;或根据学生不同的爱好,分别向他们介绍各种读书方法,让他们从中找到自己的乐趣。
2.创设读书氛围,交流阅读收获
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古时候有孟母三迁之说,今日强调校风校纪,成语中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古谚中有“江浙出才子,燕赵多壮士”,所要表明的无非也是这个意思。把读书当成我们教学或教学外的必做之事,让学校形成“老师爱读书,学生爱读书”的好风气。良好的读书环境能很好的激发小学生的读书兴趣。这样也易于形成团结、互助、乐学、上进的良好的校风。
我们教师还可以定期开展阅读学习交流会,或结合课外活动,经常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故事会、朗读比赛。每个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而孩子们这种表现欲望更为强烈。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和知识积累后向别人讲述自己的奇特见闻时,会引起其他同学的惊羡的目光,引来伙伴的啧啧称赞,而这时的孩子会非常有成就感。这就将成为他们以后愿意去读书的动力,
三、利用课本资源,教学生读书
我们教学课本中都有好多值得我们去阅读,去欣赏的美文。这些文章是孩子们养成读书习惯,如激发孩子读书兴趣的课文《窃读记》、《走遍天下书为侣》;培养孩子热爱祖国的课文《望天门山》、《富饶的西沙群岛》等等。这一篇篇激人奋进、鼓舞人学习的课文就是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开端。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秦敏《巧用课堂资源,优质小语教学》中提出:我们不能把教科书为文本课程,教材应当是一种体验课程,每个学生在阅读中带有自己的经验背景、带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去体验教材,既把教材看做是引导学生认识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他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起学生认识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构建意义的中介。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张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学生于都方法的指导,让他们逐步学会精度、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经验、培养语感。
四、教学生捕捉有关信息点,学会写读书笔记
做读书笔记既是消化书本知识的有效手段,又可以积累有用的材料,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古以来,我国的文人、学者都很重视做读书笔记。
“不动笔墨不读书”,要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抄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摘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的一些至理名言,或摘抄一些优美的句段,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综合、分析的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指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书或一个故事的看法、体会、收获再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下来。这样体会式的笔记,以自己的语言为主,能表达出学生自己的真情实感来。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那写不愿意写的学生,从一句话到有话可写,到愿意写,一直到佳话连篇。
总之,通过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正确的去读书,以及广泛的阅读文章,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去培养和发展,学生一定会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更好的促进孩子们的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