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提高阅读教学的几种教法

2014-04-08 01:37黄昆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26期
关键词:教法因材施教阅读

黄昆

摘 要 “教无定法,尊重实际,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是我们打造“三效课堂”必须遵循的一条真理,那么在结合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一般教学法、中心突破法、抓重点段法、举一反三法、跳跃式阅读法、对比教学法等的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人们常说:“教无定法,因材施教。”强调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做到依纲守本,用活教材。教师必须因文因人而异,结合文章实际和学生实际,灵活地择取诸多教法中最有指导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因材施教;阅读;教法

依纲守本,顾名思义就是要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深入领会教材意图和思想内容,遵循教学活动的原则。然而教学活动毕竟又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它绝对地需要教师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努力把教材用好用活。也就是必须做到因材施教,这里简要谈谈阅读教学中几种常见的教学方法。

一、一般教学法

一般教学法也叫常规教学法。是指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和过程。可按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方法。它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第二阶段,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字、词、句、段、篇作深入理解和探究,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内容和思想感情;第三阶段,指导朗读,体会感情,概括中心,学习写法。

二、中心突破法

中心突破法它是在学生自学、初步理解的前提下,直接引导学生阅读中心词句,再发散开去,找出它与其它段落的联系。它可分为四个教学环节:初读找中心——细读品中心——精读悟中心——通读括中心。比如教学《一夜的工作》时,先从观察插图入手,初读课文后,直奔中心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由工作劳苦,生活简朴,发散开去,再细读第二至五自然段,圈划有关语句,围绕“工作劳苦,生活简朴”来讲读课文,掌握主要内容;然后,结合文中的细节描写,强化中心,领悟中心。最后通读全文,从而体会作者对周总理的无比崇敬和爱戴之情。

三、抓重点段法

抓重点段法就是改变遵循课文内容结构顺序的串讲法,把握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等特点。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部位,指导学生阅读。如《伟大的友谊》一课,可抓住过渡段,采用逆推式教法。从生活上热枕帮助——马克思生活困窘——造成生活穷苦的原因——困窘的具体表现——马克思的态度;同样在事业上亲密合作——合作的具体事例。这样,既理清了文章内容,又体会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友谊的“伟大”,还有《我的战友邱少云》、《月光曲》均可运用此法。

四、“举一反三”法

有的课文,几个段落的语言句式、结构方式以及表现手法和内容等相关,可先重点指导精讲一段,使学生掌握此种阅读方法,再利用正迁移教学规律,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自学其它段,从而达到以段带篇的教学目的。其教学模式为:举一——分析講解某一段,教给学习方法;反三——运用方法,学生自学相似段。《晏子使楚》的作者用三段记叙了晏子智斗楚王的三件事,都运用了楚王故意出难——晏子机智斗争——楚王改变态度的写作结构。从而歌颂了晏子热爱祖国,誓死维护齐国尊严的高尚品质,说明了晏子是位擅长反驳的辩论家和外交家。教学时,老师重点讲解第一次智斗楚王的段落。让学生思考:见面前,楚王怎样对待晏子?其目的是什么?晏子怎样反驳?结果怎样?这可见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通过划、析、想、读、议了解这段的内容,学习这段的分析方法。然后,按上述阅读法自学理解后两次斗争的段落,最后通读全文。这样,不仅理解了本篇课文的内容,而且培养了对此类写法文章的阅读能力。对《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几次擦燃火柴的过程,也可用“举一反三”法教学。

五、跳跃式阅读法

有的课文还可围绕课后思考题和作业,进行跳跃式阅读教学。如《凡卡》主要写了凡卡给乡下爷爷写信这件事。文中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联想及动作、神态交替叙述。在学生了解背景、初读课文后,结合课后思考练习进行跳跃式教学。首先抓住信的内容(①思念爷爷,②受尽折磨的学徒生活,③莫斯科的情况,④摘金胡桃,⑤哀求带自己离开)理解。让学生了解凡卡在城里过着无法忍受的痛苦、孤独生活;其次分析写信过程中,凡卡对乡村生活的回忆联想(①爷爷守夜。②村夜美景。③砍圣诞树)和动作神态,从凡卡眼里“幸福”、“快乐”的乡村生活和痛苦的学徒生活比较中,使学生认识到在沙皇统治下,旧俄罗斯社会中穷苦孩子的悲惨命运,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黑暗和不合理。

六、对比教学法

对比教学法就是抓住文章中表现人物不同情感和精神的几个思想内容,在教学中让其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文章主要通过四件具体事实介绍了伯父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对第一段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作了回答。第一件事谈《水浒传》,体现了对下一代的关心;谈“碰壁”,表现了不顾个人安危顽强斗争的精神;救助车夫,关心女佣,反映了对劳苦大众深深的爱。从这四件事中,引导学生比较思考伯父对不同人物的不同态度(伯父鲁迅先生对反动势力的仇恨和蔑视,对下一代的关心,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及其原因。通过对比教学,学生明白了鲁迅是个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油然而生敬意。

以上几种教学方法,体现了在处理教与学的矛盾中,只要把握好“依纲守本”与“因材施教”的辩证关系,就能更好地掌握阅读教学的主动权,提高阅读速度和效果,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当然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只要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新的教法和规律,教学便可如虎添翼、事半功倍。

猜你喜欢
教法因材施教阅读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教法融合”:得道方能行远
语文教学要创新教法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