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桂花
(湖北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交际能力测试体系下英语口语测试及教学启示
曹桂花
(湖北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测试是教学过程中的检测环节,它会对教学起反拨作用。交际能力理论的提出和广泛应用给语言教学和语言测试注入了新的活力,交际能力测试法因具有真实性、功能性、交互性、情境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在英语口语测试中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针对交际能力测试法的特点及实际测试中考生所暴露的问题,教师必须对口语教学做出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学生口语水平提高的渴望。
交际能力测试法;口语教学;交际能力
语言测试是一门利用科学手段来测试语言学习者对所学的语言内容掌握情况的科学。语言测试是语言教学的检测环节,能对教学起反拨作用。
近年来,英语教学中的口语及口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英语口语逐渐成为了我们的测试内容之一。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我国全国性的一种英语水平测试,其中的口语测试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之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都只有单一的笔试,直到1999年才开始口语考试试点, 2002年时已经规定只有笔试达到一定分数才可参加口语考试。这样的改革过程使大学英语特别是大学英语口语改革跨越了一大步。不仅如此,许多大型考试中都包括了口语测试,如公共等级考试(PET),商务英语考试(BEC)也有口语测试的部分,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面试部分也是口语测试的一种类型,社会各界在招聘人才时也对英语口语提出了要求,并要求用英语参加面试等等。英语口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适应新形势,教育部于2007年7月以高教厅[2007]3号文件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对说的能力规定为:能就材料内容的适当的听力材料进行问答和复述,能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做简短发言,能就材料内容和一般的听力材料进行问答和讨论,能就一般的社会生活话题进行简单的交谈、讨论和发言,表达思想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本文着重讨论了交际能力测试的发展及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发。
随着对语言交际能力认识的发展,语言测试体系也经历了科学前测试体系、结构主义测试体系和交际测试体系。[1]
第一阶段:科学前测试体系。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由于缺乏对语言全面系统的认识,人们对语言的认识比较孤立和片面,语言学及其他关系学科尚未形成指导语言教学的系统理论,语言测试没有比较统一和科学的语言测试体系。这一阶段被称为科学前测试体系。科学前测试体系非常注重语法,对语言的准确性要求极高,它以主观题为主,专设笔试,没有口试。其局限在于过于注重语言知识,忽视了语言应用。
第二阶段:结构主义测试体系。20世纪40年代以后,伴随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以布龙菲尔德(Bloomfield)、弗莱斯(Fries)和拉多(Lado)为代表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一个由语音、词汇和语法等不同层次的语言成分构成的一个完整体系,而且这个体系既可以分解,又可以组合。[2]在结构主义的影响下,语言被拆分成语言和语言技能两部分来进行测试,这样,结构主义测试学产生了。结构主义测试学的推崇者们提倡听说领先,读写跟上。他们认为口头语言是语言的基本形式,书面形式是对口头形式的记录,先要学会听和说,然后才学习读和写。而且他们认为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掌握结构是最重要的。结构主义口语测试强调测试体系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可靠性,重视口语的句型结构。这种测试体系以测试口语中“说”的技能以及与“说”相关的分项技能为宗旨,强调口语形式的准确性与口语技能的熟练性。该测试体系中的口语测试题型以朗读、复述、补全对话、看图说话、口头报告、问答等为主。结构主义测试体系较之于科学前测试体系在口语测试上有了巨大突破,但仍存在不足。在测试中,考官只是聆听者,不是交际者,即使测试中的问答环节也不是交际活动。因而,结构主义测试很难对学生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做出判断。
第三阶段:交际测试体系。1972年,海姆斯(Hymes)首次提出语言交际能力。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学者卡纳尔(Canal)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交际能力,并将它分为三个部分,即: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和交际策略。这个模式对语言教学与测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他却并未提及这些能力之间的关系。直到1990年,巴克曼(Bachman)提出了和卡纳尔截然不同的观点,他认为,交际能力模式包括三部分: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及心理和生理语言机制,其中最重要的是策略能力。巴克曼的交际语言模式较之于卡纳尔的更全面,更系统,更有操作性。交际语言测试源于20世纪70年代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的观点,他认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交际的成功不仅受到语言规则本身的制约,而且受到文化规则的约束,交际口语测试突出了交际的真实性、功能性、交互性、情境性和综合性。海姆斯曾指出:“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3]。交际语言测试体系将涉及交际能力的各种因素都作为测试的项目,而不仅仅只测试某语法规则或者某项语言技能,着重考察学生在现实环境中的实际交际能力。在巴克曼提出交际能力测试模式后,交际语言测试便成为测试发展的新趋向。[4]
20世纪60年代语言测试进入我国。在国内,许多专家学者推进了语言测试,并发展了语言交际能力理论。1997年,李筱菊提出了交际行为能力,即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语用能力。1999年文秋芳提出,外语交际能力除了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策略能力外,还应包括跨文化能力,即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口语测试就是要测试语言的交际功能,其目的就是测试出考生在近乎真实的语境中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交流的能力,即英语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测试(即交际语言测试)是一种行为测试,是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景中通过完成实际的交际任务来检测考生运用语言和知识的能力,要求应试者在一系列交际中表现出接受或产出的能力,或两者兼有。目前各种测试都在朝着交际语言测试的方向发展。交际测试法具有真实性、功能性、交互性、情境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其中真实性是交际语言测试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则。
在语言测试中,交际能力测试是非常重要的。现如今,许多大型考试中的口语多采用以测试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为目的的交际口语测试。常用的模式有双人交互的交流模式和多向交互模式。双人交互的交流模式,即考官和考生之间的交流,或者考生与考生之间的交流。多向交互模式常是2~4个人一组,采用形式主要包括:朗读、扮演角色、面试、讨论。这种模式常用于讨论中。
在测试过程中,考官会将整个考试过程录音,以期做到公平客观。但尽管如此,影响口语测试成绩的因素还是有很多,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1)交际能力测试体系下常采取直接式测试,即考官和学生面对面,有时是一个考官一个考生,有时则是一个考官两个考生,即一对一,或者一对二、一对多的测试形式。这样,要进行一次口语考试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耗时非常长。(2)考官的主观因素会影响到考生的成绩。有些考官本身素质不高,无法正确判断出考生的真实能力,或者考官的主观因素,例如心情、心理、主观好恶等,会影响对考生口语水平的判断。(3)考生的性格会对成绩有所影响。有些考生性格比较内向,在考试中可能发言机会较少或者根本没有发言的机会,这样考官也无法客观评价其成绩。(4)考生考试当天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等也会影响到考试的正常发挥。
在交际能力测试体系下,考生要在近乎真实的环境中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交流。在英语口语测试的过程中,考生暴露出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有些考生在做已经准备好的自我介绍时,还做得不错,但是一进入对话和讨论环节,就会出现大量的语法错误甚至是语用错误。(2)很多考生在语用能力方面比较薄弱,句子之间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只是单词和句子的简单堆砌。(3)在测试过程中,考生不知道会话技巧,缺乏将会话传给别人的技巧,也缺乏沟通和合作意识。有些考生滔滔不绝,而其他考生没有机会开口。
测试对教学有反拨效应。针对测试中学生所暴露的问题,教师要对教学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口语教学中,只有把语言教学和交际能力相结合,才能达到口语测试的要求。为了迎合测试的要求,更是为了提高英语口语的水平和提高交际能力,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要转变观念,由传统的语言知识为重点逐步转为以交际能力包括语用、语言等交际能力为重点。在测试中考生说出的句子常缺乏连贯性和衔接句,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多提醒学生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衔接,增强他们的意识,并鼓励他们多学、多记、多用衔接词。
2.改变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鼓励学生开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多提供语言输入,比如与话题有关的听力材料、影视材料等,让学生自己看、自己听,让他们来复述、评述和朗读这些材料,并模仿其语音语调及用词等。
3.创造轻松的语言氛围,让学生敢于说、乐于说。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起学生练习口语的兴趣。可以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电影片段、歌曲等,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练习口语。当然,除了多媒体之外,还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课堂活动。
4.注重跨文化交际的特点。语用错误的出现会造成交际失败,它主要是因为对目标语言文化背景知识、风俗习惯等不了解,以不恰当的方式说出不符合表达习惯的话。这种错误一旦出现,会被目的语言者认为是不礼貌或者傲慢、冷淡等个性缺失。在口语课上,要抓住机会适当引入西方文化知识和社会背景知识,介绍中西方文化差异,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以提高语用能力。
5.培养学生的交际策略技巧。在测试中,有些考生不知道如何把会话传给别人,常常造成了测试过程中的冷场,或者会话机会不平衡的情况。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将话语传给他人的技巧,如:“what’s your opinion?”,“Do you agree?”等等。
6.正确的纠错策略。口语课上,学生是中心,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设计者、监督者,起着启发、引导、监督指导的作用。由于中文与英语语言差异很大,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在学生发言时,教师尽量不要打断学生。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如果是语言错误,而且这些语言错误是他们知道的,只是由于口误造成的,那就不用纠错。例如,明明是男“他”,学生说成了“she”就不用纠正。如果是语用错误,也必须掌握时机纠正。如果这个语用错误影响了交流,使交流出现误解甚至无法交流下去,那么要及时纠正;一般情况下,如果不影响交际的继续进行,在完成了会话之后再纠正是较好的选择。
口语测试能检测出考生对语用和语言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英语口语测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英语口语水平,促使学习者能用英语实现无障碍的交流。在利用测试对教学进行改革时,还要改变评估方式。除了常用的终结性评估外,还要采用形成性评估,即课堂表现的评估,多给学生机会练习口语,并将分数记录下来作为最终分数的一部分,这样才能给学生一个比较全面和客观的评价。
[1] 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31.
[2] 韩宝成.语言测试:实践与发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1):47-52.
[3] 程同春.交际法理论与实践[J].外语教学,2004(3):56.
[4] 韩宝成.Lyle F.Bachman 的语言测试理论模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1):55-60.
(责任编辑:张晓军)
2014-02-11
曹桂花(1979- ),女,湖北荆州人,湖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
H319.3
A
2095-4824(2014)04-007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