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有部西游记》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4-04-08 14:31唐锋卢陈年高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成书蔡先生吴承恩

唐锋卢,陈年高

(淮阴师范学院 文学院,江苏 淮安 223300)

0 引言

2013年9月6日,《淮安有部西游记》[1]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淮阴师范学院举行。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教授高嶋谦一先生、日本南山大学教授长江晓子(梁晓虹)女士和国内高校知名学者、资深媒体文化栏目主持人等共2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与会者围绕《淮安有部西游记》,就学术成果普及化、学术研究与地方文化建设相结合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该书作者蔡铁鹰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化、古代小说研究,先后出版《西游记成书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西游记的诞生》(中华书局,2007年)、《西游记的前世今生》(新华出版社出版,2008年)、《西游记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10年)等近十部著作。

《西游记》成书史研究,是一个具有较强创新意义的学术分支,其中相当多的历史、文化、社会甚至是自然、地理的描述都非常精彩,放在读者面相对狭窄的学术著作中有点局促,建议另做普及化处理,于是形成了后来的《西游记的前世今生》。《西游记的前世今生》属于人文社科的普及读物,面世伊始,即受到广泛关注,先是新华社专发通稿,随后央广开设专栏,接着央视专题介绍,接下来“网上大讲堂”开播,2013年获得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评选”的“成果普及奖”。 该书还获得淮安市第十二届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而《淮安有部西游记》是“前世今生”的延续,更具体地参与了地方文化事业建设。它的三个部分分别以“奇人”、“奇书”、“奇幻”名篇,分别介绍了淮安文化孕育的吴承恩其人、历史上玄奘印度求学演变为神话的过程和《西游记》在世界范围内的巨大影响力。

1 《淮安有部西游记》将学术研究与文学笔法相结合

作为一部通俗化学术著作,《淮安有部西游记》把坚实的科研成果作为原创基础,把学术研究与散文化笔法结合起来,既经得起科学检验和学术推敲,又做到文采斐然,通俗易懂。这是它不同寻常的创新之处,也是学术成果普及化、大众化的一次成功尝试。研讨会上,这一议题首先得到广泛的讨论。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竺洪波认为:“其一,《淮安有部西游记》这个书名非常的醒目,淮安和《西游记》成为两大支点,淮安、吴承恩、《西游记》,三位熔铸为一体。过去,吴承恩是淮安的骄傲;今天,吴承恩是淮安一张靓丽的名片。其二,《西游记》研究是很专业化的学术领域,注定是比较“小众化”的,所以我们的研究比较寂寞。长期以来,蔡先生很自觉地,默默无闻地从事前沿的学术研究,又以讲堂、著述、电视等多元媒介来宣传和推介《西游记》,我们现在看到这部著作图文并茂,文字严谨而又流畅,一扫所谓的学界气息。特别是把科研与淮安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确实是别开生面。所以我在想,我们的学术著作或者我们的学者,走出书斋,把学术转化为显性的物质文化形态,让学术跟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联,把学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这是学术生命力所在,也是我们学术的最高境界。蔡先生的这本书,在这方面无疑做了一次很好的尝试,或者说成功的尝试,读者喜爱,政府欢迎,学校重视,这些都是明证。从《西游记的诞生》到《西游记的前世今生》,到今天《淮安有部西游记》,他是不断推进的,成体系的。”

淮安市政协副主席、研究员荀德麟认为,《淮安有部西游记》手法颇具文学性。从充满诗情画意的题记到文采飞扬的正文,从史事叙述到人事评议,都具有饱满的感情和浓郁的文学色彩,即使是篇章标题,如奇人篇、奇书篇、奇幻篇的篇名,再如草根才俊、落拓书生、沙盘寻根、书里书外、淮流骄子等节目名,也无不映照着作者雕龙的文心。同时,叙述也是通俗性的,该书寓艰深的学术于通俗的叙述之中,有很多是鲜为人知的史实,作者俱以生动的笔法写出,读起来引人入胜。全书附有上百张珍贵图片,有些图片极为罕见,既增加其可信度,又大大增强阅读愉悦性。

2 “田野考察”之于《西游记》成书史的研究

研讨会还就蔡铁鹰教授“田野考察”等研究方法问题展开了讨论。蔡铁鹰先生在《西游记》研究中突出的贡献之一是关于《西游记》的成书研究,而这一研究成果与他采取新的研究范式有关。在传统的文献资料研究之外,蔡先生还广泛地采用“田野考察”的方法。徐习军先生说:“他的研究不是那种从古书堆到古书堆里面的,自己曾经因成书研究的田野考察,跑到湘楚大地,跑到新疆南疆火焰山一带,这些都是很不容易的事,他是付出了艰辛劳动的。”可以这么说,三十年来发现的若干田野资料,如,敦煌经卷里的藏文本《罗摩衍那》、敦煌莫高窟榆林窟的取经壁画、山西宋金期间民间祭祀用的《礼节传簿》、张掖大佛寺疑为元代的取经壁画,再如福建南平元代之前的齐天大圣崇拜遗迹等等,他都实地考察和研究过。包括这些考察所取得的《西游记》成书史研究成果,也直接体现在他的新著《淮安有部西游记》中,该书第二部分“奇书篇”,第一次文学化地介绍了《西游记》长达九百年的成书过程,其创新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此外,会上还就《西游记》研究“实证”与“虚证”关系进行了研讨。淮阴师范学院美学教授胡健先生提出:“一是实证与虚证的问题。考据是我国的传统学问,梁启超讲,清代考据学体现出的是一种科学的实证精神。我想,‘实证’很重要,但‘虚证’也不可忽视,即除了对作者经历的‘实证’外,还可把吴承恩的其它作品与《西游记》作比较研究——这可说是‘文证’,还可把《西游记》的思想与当时的社会思潮作比较研究——这可以说‘意证’。‘文证’、‘意证’都是‘虚证’,但对一位文学家与一部文学作品,‘实证’重要,‘虚证’更重要,虚实结合,才能进一步拓展研究的空间。我想对《西游记》这样一部文学作品,‘实证’与‘虚证’都是不可少的。二是《西游记》的审美本体问题。对《西游记》的审美本体的探究,现在的《西游记》研究还不是很重视的,我以为这是《西游记》研究需要进一步突破的又一个瓶颈。因为,无论是对《西游记》作者的考证,还是对《西游记》成书史的研究都不可能代替对《西游记》中那种独到的审美本体的探究,所以,如何从背景的实际考据而走向意义的审美解释,从而使‘实证’与‘虚证’结合起来,这是一个美学研究者对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的一种‘份外之想’。”在充分肯定蔡先生“实证”研究的同时,胡健教授还提出希望包括《西游记》在内的中国古典小说研究能够加强“虚证”研究,胡健教授这一意见无疑给《西游记》研究带来更多的思考。

淮海工学院学报副编审、国家二级作家徐习军认为,蔡铁鹰教授对于《西游记》的成书研究,对“三个世界”的研究都有贡献,填补了学术界的空白。《淮海工学院学报》的“西游记研究”栏目,一直在搜集相关研究的资料,建立《西游记》研究专家学者库,专家库里掌握400多个有联系方式、经常交往的《西游记》学术研究者,但也就十几个人有独特的亮点。蔡铁鹰教授的研究,在学术界里独树一帜。他这本书对《西游记》学术研究的“三个世界”即客观世界、主观世界、传播世界,价值都很大。

3 《淮安有部西游记》对淮安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就《淮安有部西游记》的文化意义及学术价值而言,日本南山大学教授长江晓子(梁晓虹)谈了对《西游记》研究成果转化的感想:“从情感上来说,作为淮安人的蔡铁鹰来研究淮安人吴承恩写的《西游记》,这是最合适不过了。《西游记》的中外研究成果很丰富。我知道在日本研究《西游记》的人很多,蔡铁鹰教授从成书史角度来研究四大名著,这个确实是很少见的。2012年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课题《西游记成书的田野考察和成书史研究》是较强的有学术创新的项目。蔡教授马上要去京都大学进行学术访问。京都大学在中国文学研究方面应该是日本最好的。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如果能到日本的话,我想他的学术活动一定会给日本的《西游记》研究带来很大影响。”

近三十年围绕吴承恩和《西游记》所出版的各类书籍,或偏重学术不适合大众阅读,或属于文学创作与信史有一定的距离,面向大众的而又有很高可信度的普及读物甚少,而系统化、文学化作品则付阙如。在这一背景下,蔡著《淮安有部西游记》的出版就有特别的价值。

首先,该著作是蔡教授将近30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和研究心得作为这部书的厚实基础,这一点获得了与会者普遍认同。地方文史专家、淮安市政协副主席荀德麟先生指出:“在这部书中,无论是对吴承恩身世、家庭、交游,还是对《西游记》的成书过程的研究,抑或对《西游记》的解读,都以一系列扎扎实实的学术研究为基础,具有相当的权威性。”中国《西游记》文化学会常务理事、华东师范大学博导竺洪波教授则从学术史角度,对蔡先生这本书作出了高度评价:“目前蔡教授是《西游记》研究的中坚力量,这本书则是以往研究的一种浓缩,是他研究成果的精华所在。这可以说是他三十年的积累促成了他的成就。”其次,与会者认为该书的文笔有一种能够钻透至吴承恩内心世界的能力,能够将其喜怒哀乐和所思所想逼真地再现给我们,其深刻性在同类读物中少见。对此,竺洪波评论说:“这部著作图文并茂,文字严谨而又流畅,一扫所谓的学界气息,不仅我们做教授的人读得下去,凡人也能读得下去,普通大众也能读得下去。”

在科研成果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事业这一点上,《淮安有部西游记》成功地做到了,这也是研讨会关注的重点。应该说,加强科研成果普及化、大众化是社会性要求,也是国家正在强化的一项政策。教育部的社会科学成果评奖,从第六届起新增加了学术成果普及奖奖项;2013年教育部下发了一个关于做好学术成果普及化的通知,教育部申报项目里新增了“成果普及项目”。这些措施,可以看出政府对于科研成果普及化的重视。梁晓虹女士指出:“让学术走向大众,促进当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这是学者应有的社会责任,蔡铁鹰做到了。”

与会者注意到,蔡铁鹰教授的新著中透出一种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的“乡邦情怀”以及文化人的责任意识。徐习军先生认为:“从这个书里头我看到了蔡先生浓浓的乡邦之情。一种对母亲河就是对淮河文明的拳拳感激之恩。” 竺洪波先生说:“作为一个学者兼乡邦文化人的蔡铁鹰,他在弘扬地方特色文化上面有一种生于斯长于斯的文化人的责任意识。”

与会者认为最值得重视的一点是:蔡铁鹰教授有与地方政府合作的实干意识和实践能力。在他的努力和策划下,推动淮安市清河区政府兴建了西游记博物馆,该馆的学术构思、布展文案和展品说明等多出其手。“今年1月底我来贵校访问时,看了西游记博物馆,感到非常震撼。我回去跟京都大学文学部教授高田时雄先生说,您一定要去淮安看一看,那个博物馆非常令人震撼,到了淮安,我们才感受到真正的吴承恩,真正的《西游记》。”这是梁晓虹女士参观西游记博物馆的感受,从侧面反映了蔡先生非同一般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而日本的著名汉学家高田时雄先生也最终决定邀请蔡铁鹰教授赴日本做访问研究。走出学术的象牙塔,让学术成果服务于经济,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地方文化建设。“这是学术生命力所在,也是我们学术的最高境界。蔡先生的这本书,在这方面无疑做了一次很好的尝试,或者说成功的尝试,读者欢迎,国家政府重视,包括学校重视,这些都是明证。”竺洪波先生的这段话,无疑是对蔡先生将学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所作出努力的肯定。

淮安市政协副主席、研究员荀德麟认为,《淮安有部西游记》的特点在于:一是,蔡铁鹰教授对《西游记》成书史的开创性研究,在学界具有标志性意义。在这部书中,无论是对吴承恩身世、家庭、交游,还是对《西游记》的成书过程的研究,抑或对《西游记》的解读,都以一系列扎扎实实的学术研究为基础,具有权威性。从卷末附有的几十种主要参考书目,可以看出他写作此书深厚的学术基础。二是,叙述的通俗性。该书寓艰深的学术于通俗的叙述之中,有很多是鲜为人知的史实,作者俱以生动的笔法写出,读起来引人入胜。三是,鲜明的服务性。该书不仅是服务大众的通俗读物,而且是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产物。学术如何走出象牙塔,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蔡教授做出了成功的探索、可喜的开端。淮安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很多,这些课题,外地人暂时还不会做,从这个角度来说,蔡教授的《西游记》的成书史具有示范意义。

参考文献:

[1] 蔡铁鹰.淮安有部西游记[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成书蔡先生吴承恩
Majorana zero modes,unconventional real–complex transition,and mobility edges in a one-dimensional non-Hermitian quasi-periodic lattice
吴承恩:人生不过是一场“西游记”
吴承恩剿匪
Analyze differing interpretations of the articulation in Schubert’s Impromptu Op.90 No.1 and No.2
原则
胜任
《西游记》作者不是吴承恩?
《尸子》成书年代考
浮生若梦,落眉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