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日本经验 推进河南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

2014-04-08 13:31李晓宇
关键词:中原服务业河南省

李晓宇

(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郑州 450046)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快发展服务业,突出发展物流、文化、旅游和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围绕这一指导思想,推动河南省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深化两个产业之间深层次的专业分工,既可以提升企业的专业化水平,使企业专注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又可以促进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生产力的进步。笔者结合自己在日本的工作经验和对河南经济的研究成果,从四个方面探讨产业融合对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意义。

一、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分析

随着新型工业国的崛起和技术进步所带来的通信、物流成本的降低,工业品量化生产环境在多国成为可能。竞争对手大量涌现,供给过剩时代随之到来。不仅是泛用品,即使是尖端技术产品也被迫卷入价格竞争,竞争使当前的国际经济环境处于工业制品价值相对低下期。与制造业的低收益相对的是服务业的高回报,服务业在经济增长贡献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经济的牵引力量正发生着变化,开始由生产牵引型向服务牵引型转变。经济环境的改变带来了产业融合的需求,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成为大势所趋。

从具体的产业实践看,现代制造业非主营经济活动的外包带动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一方面,制造业的生产销售网络的每一个环节都伴随着新的服务需求。另一方面,现代服务业加速向现代制造业前期的研发、中期的管理、后期的销售及售后服务等环节渗透。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的关系正变得越来越紧密。发展产业竞争力不能再依赖于单纯的扩大生产规模和廉价的劳动力投入,需要把目光从生产环节转向服务环节,依靠服务产业的支撑来扩大制造业的生存空间,提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因此,提高制造业的附加值,让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融合发展,是各工业国的发展大势,是保证经济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

二、河南省推进产业融合的重要性及优劣势分析

加快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符合国际产业发展方向,能够在市场、技术、就业、效率方面发挥重大的引领作用,对河南省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可持续的、长期的贡献。

河南省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是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区之后的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国家将其定位为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先进服务业的基地,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这样的政策支持为河南省创造了难得的发展空间。其次是交通优势。河南是全国主要的公路、铁路干线的交汇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位居全国第一位,省会郑州市是全国铁路网的中心地带。随着郑州航空港建设的推进,陆空对接、多式联运、内捷外畅的现代交通体系日益完善。交通是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先决条件,像河南这样拥有四通八达立体交通的省份在全国是不多见的。再次是河南省的区域格局优势。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的“两横两纵”经济带中,就有“两纵一横”即京广经济带、京九经济带和陇海经济带位于这一区域,在全国区域格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1]

河南省自身的劣势也不容忽视。河南省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尽管人力资源丰富,但从整体上看仍属于经济欠发达省份,人均经济指标还很低。2012年河南省的 GDP为29810亿元,位居全国第5位,[2]人均GDP虽然突破了3万元,但仅有京津沪平均水平的1/3和全国平均水平的80%。[3]另一短板表现在产业结构有待优化。目前河南省经济发展的特征是:农业比重高,服务业比重低;资源性工业比重高,装备制造业比重低,工业生产仍以能源原材料为主。

河南省的省情凸显出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的重要性。推进两者的融合发展,紧跟国家统筹东西部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将河南省的“腹地效应”充分发挥出来,有利于促进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发挥河南“东西对接、南北贯通”的功能。只有优化了产业结构,构建起现代产业体系,才能跟上时代步伐,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日本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也是我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对外贸易是日本国民经济的支柱。随着服务业出口成为对外投资的新趋势,日本的服务业占对外出口的比重越来越高,在增长速度上也超过了制造业。2012年日本对华投资较2011年增长了7.1%,非制造业总体增长10.6%,其中服务业增长高达69.5%。[4]伴随着中国消费者对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和服务需求总量的增长,对华服务业出口对日本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日本制造业已不仅限于生产产品,积极进入服务业的势头愈发活跃,经济发展已转向服务牵引型。为了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加速融合,最近日本提出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战略——打包型基础设施海外展开。其主要内容是为适应不断变化的海外市场,在原子能发电、新干线、上下水道、再生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等优势领域已经不再仅限于设备的单体出口,而是要将操作系统、人才培训、维修保养、金融支持等附带服务整体打包出口,尤其是对新兴工业国和发展中国家,这一出口模式的倾向更加明显。日本今后的出口不再是制造工厂自己的事情,而是需要相关服务领域提供完善的配套保障。

在与新兴国的竞争中,多数日本企业仅仅依靠“硬件制品”的销售很难摆脱低收益的现状。因此,日本企业把目光放在了后期保养、租赁等服务领域以获得更高收益。以电动汽车为例,如果要提高普及率,就必须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解决消费者的后顾之忧。车用锂电池不仅价格昂贵,使用后不断老化,而且技术日新月异,淘汰迅速。目前日本正着力打造以租赁形式使用车载电池,这样消费者就可以在伴随电池技术进步的同时享受驾驶的乐趣。另外,车辆与电池也可以各自形成独立的市场,充电、蓄电、回收、二次利用,租赁事业化、系统化等方面都可以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新的经济领域。

四、走有中原特色的产业融合之路

与日本类似,中原经济区建设也处在我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转型阶段,尤其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逐步成为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新版块,河南的外向型经济特色日益显著。日本在出口导向上的发展模式,对于河南省改变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传统商品出口模式,提升商品出口的技术含量,发展服务贸易,“软化”出口结构都具有借鉴意义。[5]

同时,要实现产业融合对生产力的真正推动,还需要立足河南省的实际与特色,走有中原特色的产业融合之路。笔者认为,以下三个方面是河南产业融合的着力方向:

1.培育有中原特色的产业集群

在特定地域内的集群化发展是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将金融、保险、物流、培训等服务紧紧围绕在制造业的周围,形成有力的服务支撑体系。产业集群的形成可以提高专业化分工程度,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劳动力和技术的充分流动,提高集群区域的国际竞争力。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整体规划指导下,根据河南省的省情与特色,重点发展郑州航空港产业集聚区及京广—陇海产业带,努力发展重点产业的上游、下游产业,增强配套能力。在发展产业集群的同时对于当地的传统优势领域应加大产品的开发和科研力度,拉长产业链条,培育出一部分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形成知名品牌。

2.构建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

城市群是一定距离内不同规模城市组成的关联紧密的城市群体,是区域经济的有效发展方式。中心城市是现代制造业的集中区,也是人才和创新的高地。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较完善的制度环境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高密度的人口也为服务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随着人才和技术日益向大城市集中,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也出现了向大城市聚集的趋势。郑州是河南的省会,也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为推动力,加快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建设,利用产业融合所产生的吸引力与辐射力加强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的依赖程度,密切各城市之间的关系。在推进产业融合的过程中应优化中原城市群之间的产业结构和职能分工,避免重复建设,更加合理地配置资源,促进地域经济协调联动发展。

3.完善产业融合发展的制度环境

制度环境是产业融合发展的外部条件和重要保证。服务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来自知识、信息和智力要素的生产、扩散与应用。[6]这样的产业特征,决定了它的服务交易方式对制度和政策环境有着不同于产品交易方式的更高要求。健全的市场制度、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都是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的保证。应加强政府对服务业发展的规划和引导,提升服务业的发展层次和水平,培育高层次的服务人才,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降低服务业的准入门槛,拓宽投融资渠道,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以多种形式参与服务业;加强对服务业的依法监管,营造公开、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总之,实现中原崛起,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和增强制造业的竞争力。在制造业发展的背后,角逐的是现代服务业的覆盖范围和效率。制造业越向高端发展越需要有专业化、高效率的服务业与之匹配。反过来,服务业的发展也需要制造业的进步带来的服务需求。另外,产业融合的发展呈现出地域集群化和向大城市集中的趋势,这为中原城市群建设提供了机遇和挑战。目前,河南的服务业还停留在较低水平,在外包服务、产业配套建设、金融保险和服务等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大其对制造业的贡献比重,培育有中原特色的产业集群和城市群,对于建设中原经济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加劳动力就业、促进制造业升级具有深远的意义。

[1]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财税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1(43):6-7.

[2]赵振杰.2012年我省GDP达29810.14亿元[N].河南日报,2013-02-28(01).

[3]王中华.中国各省区市创业板上市公司分布与GDP的关系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3):68-73.

[4]日本贸易振兴会.关于中国主要服务产业投资相关规定调查[R].Tokyo:JETRO,2013:1.

[5]景跃军,陈英姿.东北亚各国贸易与区域环境的协调构建[J].东北亚论坛,2007(4):13-17.

[6]刘重.完善服务业发展的制度环境,释放非公经济发展的潜能[J].理论与现代化,2013(1):102-105.

猜你喜欢
中原服务业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沁园春·赞中原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御中原 画饼充饥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