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御史江春霖之思想品格探究

2014-04-07 17:24王丽梅

王丽梅

(莆田学院 思政部,福建 莆田 351100)

江春霖(1855-1918年),字仲默,号杏村,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萩芦镇梅洋村人。光绪十七年(1891年)江春霖考取举人,光绪二十年(1894年)考取进士,光绪三十年(1904年)考取御史。宣统二年正月十六日(1910年2月25日),江春霖因弹劾庆亲王奕劻被清政府罢免言职,令其回原衙门行走。江御史一心为国勤谏勇谏却不被接纳,深感国事不可为,辞官归故里。回归故里后他究心于农圃,热心地方公益。江春霖虽不是晚清重臣,但无论做官还是为人,其品格操行备受称道,特别是其“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职业道德,令人景仰不止。正因如此,《清史稿·列传》《福建通志·列传》《莆田县志稿·诤谏传》均将他列为名臣。江春霖的思想品格对于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官德官风建设具有促进意义。

一、江春霖为官从政之思想品格

(一)忠君爱国,爱民恤民

忠君爱国指的是对君主忠贞,对国家挚爱。江春霖作为一名封建儒臣,忠君爱国思想十分浓厚。他在《察院荷赏津贴随台长诣阙谢恩》诗中说“竭忠须是读书人,岂为多钱始致身。一介微臣甘淡泊,九重圣主谅清贫。柏台共凛风霜肃,枫陆偏沾雨露均。高厚何时堪报答,只将直谏效批鳞”;在《奏议御史升转科道不宜由都御史拟定正陪片》中说“臣今年五十一岁,在御史中位次最后,资格又浅,按资序补,遥遥无期。若肯依草附木,未必遂无捷径,骤躐于拟正拟陪之列,所以哓哓辩论不已者,非计一身利达,为国家前途虑久远耳。”[1]23江公日夜忧心国事,就连他平时所写的诗文也多论及国事,如《论东三省事》《论商部》《广西剿匪办法策》《因德国要挟有感》等,多有独到见解之处。江御史一心为国,从不计个人得失、身家利害,就连夫人病逝,他也以公事为重没有回去送葬,只寄回了亲笔挽章:“三十年景短情长,前执教,后宦游,魂梦关山频隔绝;六千里生离死别,疾不知,殓未视,心肠铁石也悲伤!”[2]江公言职被罢免后虽辞官不仕,但其忠君爱国之心仍不已。他在同仁、友人为他召开的湖广会馆欢送会答词中说:“吾国今日之所期望者立宪,所请愿者国会。春霖则以为实业不兴,冗费不节,人心风俗不变,即开国会而布宪法,未必有救于贫弱也。……诸君子学通中西,年多少壮,其在政学界者,得所藉手,固将抒其抱负,以任天下之重;而在商界者,亦当请求新法,制造土物以塞内地之漏洞,而挽利源之外溢,斯则中国之福,而春霖之所厚望也。”[3]453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威逼利诱清帝退位,把持朝政,江春霖听说后,登梅阳山巅,向北望着帝京,泪如雨下。

江春霖的民本思想亦十分浓厚。他曾写一条横幅“立国之道,以民为本”,呼吁“为百姓宽一分,即百姓受一分之福”[3]297。他无论做官还是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间。他当上御史后的第一个奏折《奏劾莆田田赋不均,请饬量为增减疏》即为老百姓说话,揭露莆田知县多征收田赋,农民负担沉重,提出“永禁加派”。针对光绪时期契税苛重、避税者太多、收税者中饱私囊等弊病,江御史提出“重定税则,除去杂费”和“分年完税,以纾民力”[1]4的主张。江西庐陵县因官府加派征收过多粮票,且在水灾之后催收旧欠,老百姓不堪承受,扶老携幼涌进城向官府请求缓征和酌减钱数,官府却诬指他们“聚众抗粮”,派兵镇压,死伤乡民四十余人。江御史得知民变实情,上奏朝廷申明说老百姓只是“呼号称冤而已,聚众有之,始终并未执械抗官也”。此外,当时民间向江御史求书迹者甚多,御史爷则为打赤脚、穿粗布衣的优先书写,而身着鞋袜、穿长衫马褂者敬请等候。族人问其故,曰:“但凡赤脚、穿粗布衣者,多为穷苦劳作之人,生计本就艰辛,不可劳其久等,惟恐误其时辰;而脚着鞋袜、身穿长衫马褂者,多有余闲,可令其稍等无妨。”[4]由此可见江春霖的恤民之心和民本情结。江御史辞官归隐后,热心地方公益,募修了江口九里洋水渠、镇前海堤、涵江南埕海堤,哆头陡门和林尾、深港、潭井、半洋、陈墩、霞坂、霞溪、秋芦等多处桥梁,其中尤以秋芦溪大桥和梧塘沟尾堤(今涵江区白塘镇陈桥村韩坝)最为莆中父老乡亲所称道。他的好友林纾说“公虽屏居,然乡党之益,知无不为,为匪不力。”[5]3

(二)爱岗敬业,勤谏勇谏

江春霖是十分热爱谏官这个职业的,这从他青年时期的言论以及后来当谏官后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他在青年时期所写的杂文《言志对》中说:“宰相固所愿也,天下无事,官以次升,非早岁功名,安能崛起在位哉?翰林则务于诗赋文字,国计民生无补也。至六部九卿,吏部不得理兵部,太仆不得理太常,智效一官,能效一职而已。独谏官于庶政之得失,万民之休戚,社稷之安危,职官之能否,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皆得形于奏牍,天下事之不系职司者,惟宰相行之,而谏官言之。宰相知无不为,谏官知无不言。官职虽卑,任同宰相,此永叔司谏之书,君实题名之记,所为郑重言之也。吾儒志在天下,不为谏官,将安为?”[3]290江公当御史后力察政务和各级官吏是非,连连上奏,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勤谏勇谏,体现其爱岗敬业和为国为民的精神品格。他在《劾办理新政藉公行私片》中说“臣极知远不闲亲,新不闲旧,俯仰从时,或望汲引,何苦触忌津要。但以言为贵,不敢以缄默取容”,据《江杏村侍御奏议》统计,从1906年到1910年江御史共上疏68件奏议,其奏议内容主要是奏劾时政和弹劾官吏。奏劾时政的如《为停捐未能课吏太迫陈言疏》《奏请禁止山东典商违例取息疏》《预备立宪应诏陈言疏》等,弹劾官吏的如《劾军机大臣袁世凯权势太重疏》《劾洵、涛二贝勒疏》《劾直隶总督端方疏》《劾庆亲王老奸窃位,多引匪人疏》等,被他直接指名道姓弹劾的官吏多达三十多人。

江御史不但勤谏,而且还直言敢谏,即使王公大臣亦无所惧,其中地位显耀、权势较重的有庆亲王奕劻及其子载振、清末头号权臣袁世凯和载洵和载涛两贝勒等。袁世凯是清末头号权臣,京内外官员争相巴结,江春霖却先后8次弹劾袁世凯,如《劾疆臣滥保疏》《请罢黜袁世凯党羽疏》《劾军机大臣袁世凯权势太重疏》等。《劾军机大臣袁世凯权势太重疏》最为人称道,该疏揭发了袁的12条罪状:交通亲贵、引进私属、把持台谏、纠结疆臣、僭滥军赏、遥执兵柄、阴收士心、破坏选法、归过圣朝、潜市外国、骤贵骄子、远庇同宗。江庸对此疏评价甚高,他说江春霖此疏正当袁世凯熏赫之时,后来隆裕因为戊戌之事深恶袁世凯,张南皮命其孙子厚璟,授意御史赵炳麟弹劾,炳麟徘徊不定不敢弹劾,“于是给事中陈田露章参之,袁遂去位。陈字松山,都人士有红杏青松之目,然江攻其盛,陈击其衰,岂可同年而语哉。”[6]

奕劻是清末王族大臣、重臣,乾隆帝第十七子永璘之孙,曾担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外务部总理大臣、军机处任领班军机大臣等重要职务。奕劻之子载振则是御前大臣、农工商部尚书。奕劻父子昏庸贪鄙,大肆卖官鬻爵,同时又结党揽权,党羽、心腹遍布朝野,但因其权倾朝野,“举朝莫敢樱其锋”。江春霖却多次上疏奏劾奕劻父子,如《劾庆亲王父子疏》《奏劾王大臣查案疑窦疏》《论庆亲王奉旨世袭罔替,覃恩过优疏》《劾庆亲王老奸窃位,多引匪人疏》等。《劾庆亲王老奸窃位,多引匪人疏》奏稿措辞大胆激列,如称奕劻“老奸窃位”,并用大量事实列举奕劻父子结党营私、安插心腹、党羽遍布天下等罪。江御史所奏事实确凿,朝廷却斥责他“恣意牵扯,谬妄已极……似此信口雌黄,意在沽名,实不称言官之职。”[1]217江春霖因此奏被贬回原衙门行走。他深感国事不可为,遂愤然奏请辞职还乡,奉养老母。

(三)淡泊名利,正直廉洁

江春霖一生淡泊名利,为官正直廉洁。莆田县农会一祭奠长联道出了他淡泊名利、正直廉洁的好品格,“忆当时清祚未亡,挂冠归养,富贵任人争,名利让人拥,置身事外,独无嫌农务职卑,甘尽乃心谋树艺;迨其后民国成立,新政纷更,顾问辞不就,勋章却不承自号山人,讵料到天年享尽,弗留老眼看沧桑。”[7]江公书信中说:“贪功窃财,皆谓之盗,……好利真小人,好名伪君子。春霖身既无才,家又不富,所取信于乡人者,不好利耳,以利易名,伪之与真,相去有几?”[3]325《买书》一诗也道出了他为官清廉、生活清贫及以书为乐、以书为富而不以钱财为贵的价值取向。“十年薄宦更无余,清俸分来尚购书。……坐拥残篇贫莫患,籯金遗子竟何如?”[8]江公在京为官时本可以携眷入京,却只身一人在京为官,母亲、夫人及其子女全家留在深山老家过着艰苦的农村生活;而他自己则在公务之余,不得不自理炊事,常以笋干佐饭,无它兼馔。邮传部尚书陈璧(福建人)甚畏言路,他想巴结江御史却被他断然谢绝,“欲为江春霖置妾,固辞;又赠以骡车,亦不受。”[9]江春霖虽为官十几年,当过五任御史,辞官归乡时却连回乡的路费都没法凑齐,不得不“鬻(卖)及书册”。为表临别敬意,当时全御史台同仁们凑集二千两银子给他,他亦婉辞不受。江公离京时行李萧然,只有旧书数箧、敝衣数袭,可见其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二、江春霖治家持家之思想品格

(一)重孝悌

孝与悌,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但言易而行难,古今同感。江春霖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他在家书中写道:“论吾家景,上养高堂,下课后辈,实为根本。根本不顾,而欲蕃及枝叶,其可得乎?”[10]526江春霖在《试差未与家人盼望学差戏作》一诗中也阐释了孝悌的重要性。其诗云:“好官无过得钱多,钱到多时欲奈何?田宅谁家长作主,弟兄同室或挥戈。三苏未享文章福,两汉先崇孝悌科。富固不淫贫亦乐,酒酣耳热且高歌。”

江御史事母至孝,在外任职期间,每每有“久无甘旨供堂上”“老来母子料应怜”的思亲诗句,且在家书中每每交待子女要用心侍奉祖母。“汝母已不禄,须同汝妇用心奉侍祖母,不可如汝母在日之懒惰也。”[10]519“付回猪蹄一个,腐带三十二条,可炖烂进奉祖母。”[10]546江春霖之四子祖莚,本是个才尚可造、世情娴熟之人,江御史对他寄予厚望。但江御史之妻子逝世后,他基于家中无得力之人照顾老母,特令祖莚回家侍养祖母,并就近养殖畜牧,兼营耕织。江御史辞官归里的一个心愿是侍奉母亲左右,菽水承欢,綵衣娱老,竭其力之所能以善尽孝道。他在《讬岑镇抚使西林辞大总统书》信函中说“春霖今年五十八岁,老母年七十有七矣。昆弟三人,季弟早世,仲弟出继叔父为后,身实独子。妻又前没,旁无婢妾,子妇虽多,皆不得力,菽水之奉,必躬亲之。”[3]316

(二)尚勤俭

江春霖家起身寒素,勤俭传家,其祖辈、父辈均十分勤劳节俭。丙辰年三月十八日江春霖写给子侄的书信中提到:“吾家自太高祖淑藩公以来,世传勤俭,幸而不墮家声。淑藩公不取外家一石粟两千钱,而步倚一只分两顿食。曾祖奋銮公,八子十余孙,两子在庠,起新屋时,犹与家人同操作。祖父秋潭公,身虽青衿,犹桔槔灌田。吾父莲谿公,夜间看书改文,灯草未尝用两根,尚要拣其小者,稍大则捻之,纸焙剩不及寸,犹贮以柑碗,不轻弃于地。三上公车,只著一布皮袍,没时遗衣仅呢布数件,紬衣则一开衩袍而已。夏秋衣服,一春罗,两生丝,一纺紬裤,舍此更无长物。”[10]543江春霖承继祖上遗风,平生勤俭度日。陈衍说他“自少刻苦,尚志节,粗衣恶食,至为朝官而不改。”[11]68他年青时,“安砚于兴安书院,齑粥自给”[12]38;他在京为官时基本上是自理炊事,常以笋干佐饭,无它兼馔;辞官家居的晚年时期亦是勤俭有加,“余归家四年,疾不服药,寒不饮酒,食不求精,衣不求美,熟烟戒断,自庚戌五月以来,只喉痛吃两口而已。汝若不信,可询吾跟人林超也。”[10]528江春霖不但自己勤俭有加,还屡屡教导子侄后辈不要沾染官家、富家习气,必须秉承家风,克勤克俭。他告诫长子祖芬:“汝既一无所能,弟辈亦无大本领,勤俭持家,仅足自守。若复习为侈肆,则覆亡之不暇矣!”[10]520他写给祖莚的信中说:“汝谓人情由奢返俭难,言之是也。为问到贫无所措时,能不俭耶?更能奢耶?即谓近日尚不冶游,所用在饮食衣服,与浪费有别。不知祖母年已八旬,在家止穿旧衣,日用极为粗淡。余近常与工人同食,所异者止一粝饭一壶桨而已,衣则补破遮寒即休,并未服一新鲜,汝岂未之知乎?”[10]530

江春霖勤俭治家,对他人却能慨然相助。好友李霞画卖不出去,生计艰难,江春霖代为垫付其伙食日用。对素不相识处于困境中人,江春霜也是能帮则帮。据说江春霖在京为官时的某年夏夜,与好友林纾去城南应酬,因暴雨淋湿衣鞋无法前行,不得已和林纾进入八大胡同的一个二等茶室,随便挑了一妓,令她开房烧火取暖。他们在与该妓女的闲聊中得知该妓女因姿色平庸、不善拉客而常遭鸨母虐待,生活凄苦。江春霖走时不但多付她茶资,且与林纾商议各出一幅书画赠送该妓女,以张扬其身价,助她脱离苦海。后外界便传说该妓女为江春霖御史所赏识,于是声名大噪,门前宾客云集。[12]44江春霖对地方公益事业更是大方相助,修梧塘沟时因所募的钱未到位,江春霖交待儿子祖莚说:“可再垫出铜员五千片。能归还固好,即不能归还,以上事破费,胜于嫖赌饮百倍也。”[10]537

(三)严家教

江春霖十分注重家庭教育,他认为“凡人为不善,固由天性,亦逸居无教所致耳”[10]519。因此,父母不但要抚养子女,还要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不但要重视对子女的教育,而且还要掌握教育的方法。江公在其文《爱之能勿劳乎》一文中对此有专门的论述。他说:“爱贵乎劳,不得专用爱也。夫爱而不劳,则爱之适以害之,为父者尚其知之。尝闻爱子教以义方,是教之乃正所以爱之也。自世人溺爱不明,而怀老牛舐犊之心,竟无螟蛉式榖之诲。于是弓冶虽良,箕裘莫绍,此养而不教之过,为父者不可不知也。今夫人情孰不爱子哉?顾人之爱其子,欲其子之善也。欲其善,则凡伦常日用之事,要必严为课督,弗使或越夫范围,而不仅以保抱携持见恤,抑虑其子之恶也。虑其恶,则凡骄奢淫佚之萌,要必密为防闲,弗使或流于邪僻,而不得以纵容姑息为慈。……谓成败乃门祚攸关。即劳焉岂能反衰替为昌炽,而家法不可不严也。”[3]459

江御史虽因国事长期不能呆在子女身边,但却通过家信谆谆教诲他们。《江春霖集》共收录江春霖家信23封,其中大多数是论及子女教育问题、成家立业问题、为人处世问题的。他不但督促子女们要读好书,勤于业,图上进,而且也注重他们的品德培养。当他得知祖著酬应过多而耽误了学习就写信严厉地批评了他,“此后若再入学堂,务必自请降班,依期进出,谢却酬应,半日不可耽误。否则及早收回,毋冒虚名,致辱乃父。”[10]516祖芑所写的信有错别字,他又写信谆谆教导之。“汝每信中必有错字,句文亦不大修饰。无心为之则失误,有心为之则欠通。余与汝父子之亲,尚不能耐;他人见之,岂不讥笑而毁谤耶!慎之慎之!书非独看也,好者须读而记之,方有用处;字非独行也,楷字亦须勤而习之,方有用处。汝处新世界,无新学问,已在天演淘汰之列。若并旧学而荒之,帅府即看余薄面,採及葑菲,其能任以栋梁耶?”[10]540后来祖莚犯赌博行为,江春霖知悉,立即以家书责其改正,信云:赌须悬为永禁,不独一时当戒已也,我能发财,则偏财不发,正财亦当发;不能发财,万一赌输,势必牵动生理,何以对一家人?更何以对叔父?且赌风之炽,实关风俗人心,即使能以是起家,亦不愿汝曹由此致富也。[10]539祖莚收信后,恭承训示,痛改前非,永不再赌。

结 语

纵观江春霖的一生,虽然其在晚清政坛上既没有显赫的官职,亦无多大的政绩,诗文亦平平无奇,唯有书法稍有成就,但其社会影响力却不小。江春霖言职被罢免之后,社会各界为其鼓与呼。都察院几乎全体同仁上书请求清廷取消对江春霖的惩处,其他大臣亲贵纷纷为其另谋职位,“某邸首拟派为禁烟公所稽查,伦贝子拟调入资政院,朗贝勒拟委办军咨处文案,陆相国拟派充实录馆协修,葛尚书拟界以礼学馆差使”,“各部院互选资政院议员……翰林院得票最多者为江太史春霖。”[13]江春霖辞官归里、离京南下时,“都人士开欢送会于湖广会馆,到者万人。”[14]43“都人士争赋诗祖饯行崇文门车站,至路塞不得行。”[11]69江春霖南下至上海时,“各公团(十四团体)在张园安坛第开欢迎会,参加者五千人,由马相伯主席致开会辞,沈信卿致欢迎辞。”[14]37回到家乡莆田,“郡人士集会于府学之明伦堂,欢迎侍御入城,与会者逾万人。”[12]46这是自黄未轩拜杖归里,莆人在此地开会欢迎之后将近三百年未有之盛况。林纾说:“公既以名德动其乡里,狱讼械斗,得公一言立解。”[5]3江春霖之所以有如此声望,不在于其官高绩大,亦不在于其诗文成就,更不在于其富贵,而在于其憨直激切之直声、在于其彰显的德性。

[1]林镗,朱维干,等,编.江春霖集:卷一奏议[M].马来西亚兴安会馆总会文化委员会,1990.

[2]郑邦俊.一代御史江春霖[N].莆田湄洲日报海外版,2000-09-06.

[3]林镗,朱维干,等,编.江春霖集:卷二文集[M].马来西亚兴安会馆总会文化委员会,1990.

[4]一代名师江宗朴[M].新加坡:新加坡福莆仙文化出版社,2003:51.

[5]林纾.清故中议大夫翰林院检讨前掌新疆道监察御史梅阳江公墓志铭[M]∥林镗,朱维干,等,编.江春霖集.马来西亚兴安会馆总会文化委员会,1990.

[6]江庸.江春霖祝寿[M]∥趋庭随笔.北京:朝阳学院出版部,民国23年(1934)版本铅印本:5.

[7]江启亮.杏邨江春霖轶事拾遗(续)[N].莆田侨乡时报,2008-04-17.

[8]林镗,朱维干,等,编.江春霖集:卷三诗集[M].马来西亚兴安会馆总会文化委员会,1990:490.

[9]胡思敬.三菱公司[M]∥国闻备乘:卷四.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97.

[10]林镗,朱维干,等,编.江春霖集:卷四家书[M].马来西亚兴安会馆总会文化委员会,1990.

[11]陈衍.江春霖传[M]∥福建通志:第七十一冊清八.1938.

[12]宋增佑.江梅阳侍御轶事 [M]∥《江春霖集》卷后附录.马来西亚兴安会馆总会文化委员会,1990.

[13]翰林院互选之得票最多者[N].大公报,2744号,宣统二年二月初八日.

[14]黃华.纪江春霖[J].国闻周报,第十三卷第三十五期,民国25年9月7日.